干货满满!大咖解读茶叶品牌建设核心要点绿茶茶业茶企茶产业农产品

近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企面临的压力愈发明显。许多茶企产品优良,但缺乏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系统化的传播策略。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力度不足,渠道建设滞后,无法占据消费者心智。品牌建设已从企业选择的“锦上添花”转变为生存发展的“必修课程”。

△培训现场(主办方供图)

为破解这一难题,11月27-29日,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第二期)在北京举办,培训旨在深入教授茶叶品牌建设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组织会员企业代表参与培训,共探茶叶品牌建设新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授课《新质生产力与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办方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战略研究部主任陈富桥授课《基于消费行为的我国茶业品牌化营销与发展策略》(主办方供图)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正高级农艺师冷杨,则在《中国茶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授课中指出:“内销和外销两个市场对于我们茶企业来说都很重要。中国茶在国际市场出口量很大,这个市场一旦丢掉就很难拿回来了,所以我们茶叶出口还是要做好。”他表示:“对品牌来说,消费模式场景化、茶叶产业生态化、茶园管理数字化是我们未来开展茶业工作的主要方向。”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正高级农艺师冷杨授课《中国茶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主办方供图)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铁丁,带来了《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合打造》的深刻见解。“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核心价值是给本地人幸福,给外地人惊喜。产品为骨、文化为肌、品牌为衣,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就是构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他说:“没有强大的区域公共品牌作为根基,农产品优质优价以及企业级的品牌建设是不可能的!”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铁丁授课《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合打造》(主办方供图)

“品牌到底干什么用?第一个就是增加辨识度,第二个是信任背书,第三个就是要让你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溢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国在授课时说到“我们现在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很强,但消费环境相对低迷。这个时候不做品牌就没有出路。企业品牌如何打通?第一点就是诚信,第二是跟随消费趋势,第三是创新优化。总之,做产品,质量要好、技术要细、文化要美、营销要长、服务要细。”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国授课《塑强品牌,建设农业强国》(主办方供图)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秘书长丁浩授课《领导者的品牌思维》(主办方供图)

△农民日报社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农创导师焦宏授课《茶叶品牌传播与舆情应对》(主办方供图)

△智远品牌创始人刘勇授课《茶叶品牌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主办方供图)

“直到今年10月份,我国茶叶出口量30.51万吨。绿茶,依然是最大出口茶类。需要注意的是,绿茶、茉莉花茶、黑茶出口是上升态势,其中黑茶增幅最大达79.4%,这证明未来黑茶的国际市场是极富潜力的。”在《中国茶叶贸易现状与品牌发展探讨》课程上,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茶推广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蔡军说到:“黑茶、白茶现在正在世界风靡,品牌宣传推广的作用非常大。未来,咱们要继续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升茶叶品质,以更好地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我国茶叶贸易的持续发展。”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茶推广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蔡军授课《中国茶叶贸易现状与品牌发展探讨》(主办方供图)

△交流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浙江天河茶叶总经理陈敏说到:“企业做品牌最怕埋头苦干之后发现不对路,一定要时常‘抬头看’。来参加这个培训班不仅可以听老师解析目前市场大方向和政策利好,还能跟同学们交流实战经验,真的很有收获。”

德宏尚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尚约应说:“云南德宏也是很好的茶产区,自然资源好、古树资源丰富,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信息也相对闭塞,很多年都没做起来。这次课程结束之后,会慢慢消化学习,争取带着当地民族特色茶走出来。”

北京多彩黔茶产业促进中心秘书长高彧说:“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老师们授课品牌叙事、品牌打造、产品包装设计等等内容都很生动,未来会结合自己的情况深入实践。这次还结识很多茶企朋友,进行交流,未来有可能达成合作。”

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所学、所看、所思应用到未来工作中。

本次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茶企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茶产业品牌化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这一契机,茶企将更好地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茶叶市场发展趋势探析红茶系列3、多元化融合创新:茶叶产业将与其他产业进行多元化融合创新,如茶旅融合、茶食融合等,拓展茶叶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4、品质化与品牌化升级:茶叶企业将继续进行品质化与品牌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品牌茶叶的需求。 5、线上线下融合营销: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茶叶企业将更加注重线上线下http://hbqinmin.com/post/18.html
2.茶叶销售渠道:探索新途径,开拓市场此外,利用社交媒体还可以开展线上品鉴活动或举办线下品鉴会,邀请消费者参与并分享自己对于不同茶叶口感和香气的感受。这种亲身参与式的营销方式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并提高他们对品牌忠诚度。 3. 实体店铺:传统渠道仍然重要 虽然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但实体店铺作为传统销售渠道仍然具有重要地位。https://www.coffee.cn/tea/post/137803.html
3.探索时代浪潮中的营销变革新思路茶叶种植管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营销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营销手段到数字化营销的崛起,再到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营销思路的不断创新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营销思路的变革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http://fjsxsf.com/post/32957.html
4.茶叶市场营销策划书优秀19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 茶叶营销与方案策划 1 一、公司简介 xx茶业,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中国自然保护区——xx,是中国的历史茶城,因其环境得天独厚,是公认的武夷岩茶生长的环境,历来为https://www.baihuawen.cn/cehua/yingxiao/275169.html
5.营销趋势范文12篇(全文)5 茶叶网络营销 茶叶网络营销具有“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庞大、广告宣传费用低、无店面租金成本、无时空限制、内容形象生动、双向交流、反馈快、方便资金结算”等优点,呈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进步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群体习惯于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交易,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r59i8cm.html
6.网络营销推广方案步骤因此网站推广主要应该突出产品服务的方面。 七、网站推广的效果评价: 对主要网站推广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定期进行网站流量统计分析, 必要时与专业网络顾问机构合作进行网络营销诊断,改进或者取消效果不 佳。推广手段,在效果明显的推广策略方面加大投入比重。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网站被各个主要搜索引擎http://www.baifanwen.com/s/604537eac3efcfcc78423b27fbf62a9e/
7.养生茶企业产品定价原则及策略制定与实施手册(四)加大网络营销力度 20 加快创建现代养生茶产业 20 养生茶产业是朝阳产业 https://doc.mbalib.com/view/099ecc7cc4596e18002d5e582b0abb15.html
8.企业如何做好营销策划(精选6篇)2.1品牌分层方面 品牌分层的思路为,将茶叶产品按品质进行分层,并对不同层次的绿色赋予特定的品牌名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消费者对该茶企已有品牌的固有认识和理解,也能较好的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Ed高端品牌茶叶>Ed中低端品牌茶叶。这就为茶企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多元选择途径,即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4easst0.html
9.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名扬海内外,走近武夷度假区,就能闻到茶味飘香,这以下哪些是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的作用: A. 网络营销效果评价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客观要求 B. 网络营销效果评价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需要 C. 网络营销效果评价是【单选题】餐厅卫生包括日常性清洁卫生和( )两个方面。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面全部属于视路结构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83131a0e49fc448b969f2c2c6e7f5856.html
10.贞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培育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标杆项目2个,培育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示范项目5个,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引进钏泰、天牧、丰源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火龙果、百香果、芒果、香料、蔬菜、茶叶、食用菌、生态畜禽支撑扶贫开发、建设文化旅游聚集区、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推进建设和发展,引领文化旅游扶贫,助力https://www.gzzf.gov.cn/jgsz/zfbm/fzhggj/zfxxgk/fdzdgknr/fzgh/202202/t20220217_7257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