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902
一级学科名称:园艺学
一、学科方向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一级学科下设果树学、蔬菜学、茶学和设施园艺学四个二级学科方向:
1.果树学:主要包括果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及砧木选育;果树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果树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生理应答调控及高效栽培技术;果实品质与质量安全控制等。
2.蔬菜学:主要包括蔬菜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葫芦科、茄科作物比较基因组及农艺性状基因解析;蔬菜栽培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蔬菜产量品质形成机理与生长发育调控。
3.茶学:主要包括茶树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茶树抗逆与茶叶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茶树生理生态与栽培技术;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等。
4.设施园艺学:设施结构设计与环境调控技术;设施作物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园艺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具体按照学校研究生管理规定执行。
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实行学分制,园艺学科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9学分(即毕业学分要求),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3学分)、公共必修课(1学分);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其中美育类公共选修课要求至少修满1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创新创业教育(1学分)、研究生讨论班(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个人培养计划、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补修课不计入总学分。原则上每学分为16学时(体育课每学分为24学时),除学位课外,每门课程不超过2学分。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他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所获学分可作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除必修环节之外的研究生课程原则上应在第一学年完成。
1.课程设置
(详见附表1)
2.必修环节要求
(1)创新创业教育(1学分)
(2)研究生讨论班(1学分)
(3)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做学术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至少参加5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含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会等)。
(4)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1学分)
(5)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个部分。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制定,在入学1个月内完成。
(6)学位论文开题
园艺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在第2学期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应针对园艺学领域的较为重要的科学或技术问题,预期结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较高的实践价值。
(7)中期考核
园艺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在第3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包括三部分,即平时表现、课程成绩、研究进展报告。
四、学位论文工作
园艺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按照《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审查规定(试行)》等文件规定执行。
五、论文预答辩、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必须对预答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完成经导师审核后外送盲审。
2.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盲审通过的研究生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导师组组织;答辩实行导师回避制度。
专家组成员独立审定是否通过答辩。
自2022级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本培养方案。
附件:课程设置
(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902园艺学)
类别
属性
课程及培养环节名称
学分
总课时(实验)
开课学期
课程建设单位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学位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
16
综合英语Ⅰ
外国语学院
英语听说
专业学位课
高级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40(40)
生命科学学院
高级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
3
60(40)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园艺学院
专业必修课
园艺学研究进展
学术前沿类专题课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公共必修课
体育课
24
体育教学部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植物基因组学
果树遗传与育种
双语
果树学研究进展
学术前沿类专题课(果树必选)
果树生理与栽培
果蔬采后贮藏加工学
蔬菜遗传与育种
蔬菜学研究进展
学术前沿类专题课(蔬菜必选)
蔬菜生理与栽培
设施园艺生理生态
设施园艺研究进展
学术前沿类专题课(设施园艺必选)
茶学研究进展
学术前沿类专题课(茶学必选)
茶树高产优质理论
(双语,茶学必选)
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
植物显微技术
生物信息学
公共选修课
现代生活之美——花香茶之道(美育类课程)
研究生处
其中美育类公共选修课要求至少修满1学分。
园林美学(美育类课程)
园林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Ⅰ色谱质谱、无机及元素分析
32(32)
中心实验室
仪器分析实验Ⅳ生命科学
0.5
8(8)
必修环节
创新创业教育
1-4
研究生讨论班
学术活动
1-6
实践活动
个人培养计划
/
开题报告
70分以上及格
中期考核
4
补修课(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考生)
果树栽培技术
果树学方向
48
果树育种学
蔬菜栽培技术
蔬菜学方向
蔬菜育种学
40
设施园艺作物栽培学
设施园艺学方向
园艺设施设计与建造
茶树栽培学
茶学方向
茶树育种学
合计:本一级学科培养方案总学分≥29学分,课程(不含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学分≥25学分
青岛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代码及名称:0951农业
领域代码及名称:095131农艺与种业
一、学习方式及年限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二、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教学内容须突出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数不少于33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25学分,专业实践为6学分。
毕业学分
公共学位课学分
专业学位课学分
专业必修课学分
公共必修课学分
专业选修课学分
公共选修课学分
必修环节学分
≥33
6
≥7
≥4
≥1
8
注:通过课程考核的计入学分,未通过课程考核的只记载学习成绩不计入学分,重修后通过的记载每次学习成绩,计入重修后通过的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等。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通过开设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或项目等方式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第4学期末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教育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入学后2周内制订课程学习计划,论文工作计划在第2学期与校内外导师协商制定,论文开题时须交研究生培养学院进行审查通过后方能开题。
五、学位论文要求
(一)学位论文选题
园艺方向学位论文选题主要内容包括:园艺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园艺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园艺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理论研究与示范推广,园艺设施环境调控与优质生产技术,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藏加工技术,现代园艺产业经营与管理,园艺园区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等。
按照《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审查办法(试行)》(青农大校字〔2021〕143号)和各培养学院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科研成果审查办法等文件规定执行。
六、论文预答辩、评审与答辩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并通过专业或者各方向组织的预答辩,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成绩70分以上为通过。
凡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委托学位论文评阅机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阅。评阅结果70分以上为合格。答辩前,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和文字复制比检测,凡学位论文资格审查和文字复制比检测未通过的不允许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由研究生培养学院负责组织和实施,答辩成绩70分以上为通过。
自2022级研究生(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开始执行本培养方案。
总学时
(实验学时)
课程建设单位(开课单位)
70分及格
综合英语Ⅱ
达到规定条件可申请免修;65分及格
(70分及格)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管理学院
案例教学课程
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
农学院、
作物、园艺和种业方向;案例教学课程
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
农学院、园艺学院、草业学院
校企联合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分方向开课
现代草业科学与技术
草业学院
草业方向;案例教学课程
农业科技与政策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论文写作指导类课程;双语课程(含案例);分方向开课
高级植物育种
理论与技术
案例教学课程;分方向开课
研究生Seminar
农学院,园艺学院、草业学院
校级案例库课程;分方向开课;考核学期为第6学期
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
机电工程学院
作物方向、园艺方向、草业方向
园艺植物栽培与管理
园艺方向
设施园艺工程技术
园艺产品生产与营销
园艺学进展
园艺作物种苗繁育理论与实践
32(12)
茶叶加工原理与工程
茶叶审评与检验
32(24)
茶树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
美育类课程
美育类课程必选1学分
仪器分析实验Ⅳ
生命科学
8(8)
知识产权
经济学院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1.5
图书馆
专业实践
≥6个月
2-4
各培养学院
考核学期为第4学期
各培养学院、
校外单位
校企联合课程;考核学期为第4学期
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
考核学期为第6学期
园艺植物栽培原理
园艺植物育种原理
园艺设施设计
合计: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总学分:≥33学分,课程(不含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学分:≥25学分。
领域代码及名称:095136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一)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2学分,专业必修课13学分,公共必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
34
≥2
13
≥3
(二)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要求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个人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答辩等。
(1)专业实践
学位论文答辩前,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总结报告进行审核,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2)创新创业教育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通过开设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或项目等方式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3)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4)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在入学后的两周内完成,由研究生与所在学科方向的导师组按照个人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等特点共同制定。
(5)开题报告
(6)中期考核
研究生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情况、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创新研究潜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等。
(7)学术活动
结合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和预答辩等环节进行3次研究生学术报告活动(seminar)。研究生应参加至少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鼓励以海报或专题报告形式进行学术交流。
(三)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详见附件)
三、学位论文要求
设施农业园区规划、农用设施结构设计、设施作物优质栽培技术、设施环境精准调控技术、设施专用品种选育技术、设施作物连作障碍防控技术、蔬菜工厂化生产技术、设施作物生产信息化装备、都市设施农业装备研发等方面。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四、论文预答辩、评审与答辩
答辩前,学位论文要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和文字复制比检测,凡学位论文资格审查和文字复制比检测未通过的不允许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凡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提交研究生部(处)统一组织外审。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时未达到科研成果审查要求的,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延期答辩,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业年限。
必
修
课
公
共
学
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仅限农业专硕;70分及格
专
业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校内+校外专家)
必修,70分及格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双语)
农业信息技术
动漫与传媒学院
农业信息化方向必修,70分及格
农业机械化技术(双语)
农业机械化方向必修,70分及格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农业设施化方向必修,70分及格
软件开发与应用
任选4-5门
(不低于7学分),
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包含标准与规范)
农业大数据
试验设计与统计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现代农业概论
农学院
高级设施作物栽培学
高级设施环境调控
温室设计原理及建造技术
设施节水灌溉原理与技术
设施农业进展专题
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公共选修课学分要求由各学位点根据学校要求和学位点实际确定
科技论文写作(外教)
国际交流处
专利法
2~4
1~5
各培养学院、校外单位
校企联合课程
劳动与实践活动
园艺设施学设计
园艺作物栽培原理
合计: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总学分:34学分,课程学分:26学分;
青岛农业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与学科方向
(一)学科简介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科始建于1951年,博士点目前涵盖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和茶学4个二级学科,其中果树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研究领域涉及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包括园艺植物功能基因组、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绿色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等主要研究方向。
建有三个省部级平台“山东省园艺作物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园艺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青岛中心”,有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
(二)学科方向
1.果树学(090201)
以苹果、梨、葡萄等主要落叶果树为研究对象,开展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果实品质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研发,支撑果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2.蔬菜学(090202)
以瓜类、茄果类和葱蒜类等主要蔬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组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展基因组演化、功能基因和遗传育种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育种和栽培新技术,为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观赏园艺学(0902Z1)
以牡丹、月季、百合等观赏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观赏植物野生资源驯化、种质创新与遗传育种、重要性状形成机理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育种和栽培新技术,为观赏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4.茶学(090203)
学制为4年,如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基本培养年限内未能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学期间最长不超过7年(含休学)。
三、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
总学分≥1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必须选修一门学科交叉课程(不低于1学分)。
毕业学分及各课程和环节学分最低要求
5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对于跨专业研究生需要进行补修课学习,补修课不计学分,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学习背景进行确定。
(1)学术活动(1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或主讲前沿讲座等,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按时参加课题组学术讨论会,参加不少于2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并至少公开做1次以上学术报告或Poster。
(2)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1学分)
(3)学科综合考试(1学分)
学科综合考试是对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外语水平等进行综合考查。在修满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后,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年级的学科综合考试。考核通过者可以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不通过者不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4)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个人特点等,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实践活动、论文选题等内容。
(一)选题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须紧扣园艺学科前沿或产业重大和关键问题,选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或应用研究课题。博士生要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
(二)开题报告与论证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与论证工作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完成。要求条理清晰、撰写规范。
(三)中期检查
(四)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整个工作过程都要有原始记录。博士学位论文须经过专家评阅和公开的答辩,博士生须在论文答辩前3个月提交论文并进行预答辩,并要接受教育部和山东省学位委员会的论文抽检评议。
六、附则
自2022级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本培养方案。
附件1:课程设置(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902园艺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博士生英语
现代园艺科学前沿
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规范类课程
植物生物技术专题讨论
美育类课程要求至少修满1学分
学科综合考试
分子生物学
20
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补修2-3门硕士阶段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
高级果树生理学
高级蔬菜栽培生理学
合计:本一级学科培养方案总学分:16学分,课程(不含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学分:13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