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和法国葡萄酒、瑞士手表、德国汽车一样具有非常丰富的全球性心智资源,是中国企业最有希望创建世界级品牌的领域之一。
有品类无品牌,把品类当品牌
目前,中国有上万家茶企,年产茶量居世界第一,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全国性品牌。2012年初,我们曾在全国范围内对消费者关于茶叶品牌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中国茶的了解停留在龙井、铁观音、大红袍等茶叶品类层面上,对具体的茶叶品牌则并无认知。
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最常饮用的茶叶品类依次是绿茶、铁观音、花茶、红茶和普洱茶。在最具消费基础的绿茶品类中,天福是认知度最高的品牌,但知晓率也只有9%。另外,35%的消费者不知道任何绿茶品牌,更有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龙井、碧螺春、毛尖、毛峰等是“自己知道的绿茶品牌”。在最常饮用的五大品类中,只有普洱茶的消费者不会把品类和品牌混淆,普洱茶品类中大益品牌的知晓率达到13%,对天福、新益、中茶、七彩云南等品牌也有一定认知。虽然天福在绿茶品类(事实上天福是从铁观音品类起步的)、大益在普洱茶品类中的知晓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类中的品牌,但是这两个品牌的知晓率都不到15%,消费者认知中的主流品牌还是“龙井、铁观音、大红袍”这样的品类。
可以说,有品类无品牌、把品类当品牌是目前中国茶在消费者心智认知中的最大特点。
纯酿法和名优茶
中国茶面临的局面和德国啤酒非常相似。作为汽车的发明国,德国为世界贡献了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全球性品牌。但作为啤酒的发源地,德国却没有诞生一个世界级的啤酒品牌,德国最大的啤酒品牌贝克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不到5%,全球销量排名也在前十以外。
德国啤酒企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因为纯酿法的影响。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也就是纯酿法,规定正宗的德国啤酒只能以水、麦芽、酵母和酒花四种原料制作。德国啤酒企业严格遵守这一法规,所以近500年来德国啤酒成为纯正啤酒的代名词。但严格按照纯酿法酿出的啤酒外观看起来暗淡混浊,味道普遍偏苦、偏重,口感很不稳定,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极大。这直接导致德国啤酒业长期以来由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主导、全国性大品牌很难形成的局面。目前,德国国内不同的地方各自酿造不同特色、不同品牌的啤酒,仅一个巴伐利亚州就有700多家啤酒厂,整个德国有5000多个啤酒品牌。最近几年,德国更是兴起自酿啤酒热潮,饭店酒吧纷纷建立自己的小型酿酒厂。德国啤酒品牌小而多、区域性强,正如德国谚语所说:“每一瓶啤酒都有自己的家乡。”
与德国啤酒企业遵循纯酿法传统类似,中国茶企长期以来热衷于研发“名优茶”。
同时,中国茶企仍遵循传统的售卖方式,以销售散茶为主。在目前最主流的茶叶消费渠道——茶叶批发市场里,茶叶一般是存储在透明茶桶中,外面标注品类名称,消费者逐一品尝,在选到了喜欢的口感之后,由店员称重、计价、包装,茶叶外包装盒需要另购。这种售卖方式直接导致消费者最终只知道自己购买的茶叶品类,而不知茶叶品牌。
百威和立顿的突破
德国人发明了啤酒,但最大的啤酒品牌是美国的百威;中国人发明了茶,但最大的茶叶品牌是英国的立顿。百威和立顿的成功均来自于对传统的突破。
百威突破了“纯酿法”的限制,最早添加大米作为辅料进行啤酒酿造,凭借稳定一致的清爽口感,迎合了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喜好,建立了领导地位,并引领世界啤酒工业建立了新的酿造工艺标准。今天,全球领先的啤酒品牌大多已不再遵循传统的德国纯酿法。
品类创新建议
中国茶企要打造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大品牌,必须突破以往的经营模式,转变传统的以名优茶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模式和销售模式,研究现代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心智认知,实施品类创新,建立清晰定位,调整运营配称。
关键词:运动健身产品新产品营销健康消费
一、对运动健身产品的调查情况
以郑州市为例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消费者调查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分析结果如下:
1.运动健身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有运动健身经历的人有55名占总人数的76%,没有的运动健身经历的人有17名占总人数的24%。考虑过购买运动健身产品的人为63人占总人数的87%,没有考虑过的占总人数的1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们都有通过运动健身来保持自身健康的意识和愿望并付诸行动,而更多的人则为了健康愿意付出费用来购买运动健身产品。这可以看出在我国人们有着很强的运动健身的意识,说明在我国运动健身产品有很大的潜力,为商家如何做大、做好运动健身产品市场这块蛋糕,如何更好地为我国百姓服务提供了契机。
2.健康成为人们使用运动健身产品最大目的
加强体育锻炼和多做运动可以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增强吸收功能,使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从而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通过对购买运动健身产品的目的分析,发现选择“增强体质”的人数为43人,占总人数的59%;选择“塑造形体”的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35%;选择“追求时尚”和“馈赠亲友”2人,仅占3%。
从上看到选择前两项即“增强体质”和“塑造形体”的人数共计68人,占总体比例的94%。这个结果说明人们购买运动健身产品的目的性很强而且比较实际,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购买的动机都是趋于对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和满足使自身形体完美而产生的,都是人们为实现自我完美的心理需要所激发的愿望。
3.人们的消费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待开发
虽然人们认同运动健身产品的功效并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但并不代表人们愿意在此类产品上付出过高的代价。人们愿意为此支付多大的费用就成为了决定是否购买的因素。占总数63%的被调查者愿意支付低于3000元的价格购买运动健身产品;占总数33%的被调查者愿意花费3000-6000元购买此类产品;愿意支付6000-10000元购买产品的被调查者则占总数的4%。
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决定的。我国近20年来虽然经济有很大发展,但收入水平还不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年人均收入仅有9700元。在这种条件下,即使人们有运动健身的愿望,希望消费者能够拿出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高价位的运动健身产品也还是很不现实的。
4.产品的功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涉及影响购买的因素时发现被调查者考虑最多的是产品功能,占总体的53%。其次是价格、品牌、服务和体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产品的功能越来越看重,是否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价格则不是最重要的。这种排序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消费者“多办事,少花钱”的传统作风,也是我国消费者当前消费心理的体现。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现在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居住面积比以往明显上升,所以器材的体积已经基本不对消费者购买造成太多麻烦。
5.坚持每周锻炼是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选择
二、运动健身产品分析
1.注重产品功能和消费者年龄的对应关系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使用运动健身产品的目的是有所不同。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促销阶段要考虑到年龄和目的的联系。可以培训运动健身产品销售人员,让他们了解到哪类产品对于增强体质有明显效果,哪类产品对塑造形体有显著改善,准确掌握了运动健身新产品的特点和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可以为运动健身产品开发企业打开市场。
2.把握好不同性别消费者对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三、运动健身新产品开发营销策略
(一)开发运动健身新产品的必要性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企业不断开发运动健身新产品。企业与运动健身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企业若能不断开发运动健身新产品,就可以在原有的产品退出市场舞台时利用运动健身新产品占领市场。一般而言,当一种产品投放市场时,企业就应当着手设计新产品,使企业在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产品处在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企业盈利和稳定增长。
2.消费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开发运动健身新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运动健身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这一方面给运动健身企业带来了威胁,企业不得不淘汰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老产品,另一方面也给运动健身企业提供了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机会。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不断开发运动健身新产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出现,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4.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运动健身新产品。现代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增强企业的活力。
(二)运动健身新产品的营销策略
1.运动健身新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对所有品牌的同类产品的基本要求。让消费者自己有某种正面感觉的基本质量,就是产品“不可缺少的特质”,是产品打入市场必备的敲门砖。产品质量是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一个集中的反映。产品的特质往往不是产品的本身,而是如何擒住市场“需求”。
2.运动健身新产品价格
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因素主要有成本、需求和竞争。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对郑州市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来看,健身器材的定价在500——2000元范围内的潜在需求较大。
(1)运动健身新产品成本
运动健身产品的价格定位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净利润水平,另外,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其目标是要在市场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所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当注重规模效益和物流(第三利润源)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使价格定位在适合消费者的水平上。
(2)运动健身新产品需求
考虑到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企业资源的有限性,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企业应对其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开发出适应各个层次的高、中、低档产品,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运动健身新产品渠道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消费者倾向与选择专营店进行运动健身产品的购买。对消费者来说,在专营店购买运动健身产品感觉到质量可靠,而且能够得到购买和使用的专业指导,享受到更全面的优质服务。对生产企业来说,设立专营店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渠道,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利润,同时,还能树立企业专业化、正规化的良好形象。
4.运动健身新产品促销
(2)运动健身新产品营业推广
(3)运动健身新产品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作为企业要搞好与政府机构的关系,政府采购是健身器材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访谈过程中,政府团购的定单占50%,因此,作为企业应该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其次,作为企业要协调好与中间商的关系。应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为中间商提供优质的产品、技术支持和服务保证。最后,作为企业要处理好与消费者的关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针对顾客的反馈信息,改进和完善产品服务。
有人提出“健商”概念,用来衡量消费者身体健康状况。国家先后公布几批新职业,其中第四批新职业中就有健康营养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GDP增长9.9%,人均GDP达到1400美元,消费者的消费结构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健康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均瑶集团36岁总裁王均瑶因过劳缺少运动健身锻炼而英年早逝,给企业家们敲了警钟,引发运动健身热。
参考文献:
[1]程艳霞,黄雪.构筑企业营销力的战略营销研究[J].价值工程,2004.9
[2]科特勒.打造中国市场营销力[J].企业研究,2003.3
[3]徐丽娟,孟岳松.基于定量分析的企业营销力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0.1
[4]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吴健安.市场营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第二阶段(1997-1998)工作方案》
[7]高雯.让健身科学而快乐.市场报[N].2002年12月21日第五版
[8]柳柏力.谈谈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贵州体育科技.2004.1
[9]安儒亮.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的基本动因、特点及对策.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4
[10]宋会君,徐长吉,李翠兰.关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的研究.体育学刊2003.5
【关键词】电桥;谐振;差拍;时标信号
信号频率的测量在电子测量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深入了解信号频率的测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其它物理量的测量。
1.直接法
直接法是利用电路频率响应特性的可调无源网络测量频率值。如果电路的频率特性为:(式中为己知参数),根据函数关系式可以求出频率。这种测频方法的优点是简单、价廉,但精确度不高。无源测频法常用的有电桥测频法和谐振测频法,主要用于频率粗测。
1.1电桥测频法
电桥法测频是利用交流电桥平衡条件和电桥电源频率有关这一特性来测量频率的,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调节电桥平衡的可变电阻和电容的调节旋钮,电桥指示平衡时,被测频率值为。在高频时,由于电阻或电容带来的寄生参数影响比较严重,会大幅降低测量精度,所以电桥法测频一般只适用于低频段10kHz以下的音频范围的测量。
1.2谐振测频法
(1)实际中电感、电容损耗越大,品质因数越低,不容易找出真正的谐振点。
(2)面板上的频率刻度是在规定的标定条件下刻度的,当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数变化时,将使电感、电容的实际值发生变化,从而使回路的固有频率变化。
(3)由于频率刻度不能分得无限细,人眼读数常常有一定误差。
2.比较法
利用标准频率与被测频率比较测量,测量是要求标准频率连续可调,并能保持其准确度。比较法可以为差拍法、差频法、示波器法。
2.1差拍法
差拍法是利用已知的参考频率和被测频率进行差拍,产生差频,再精确差频来确定频率值,拍频法通常只用于音频的测量,而不宜用于高频测量。差拍法通过提取待测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相位差信息作为差拍信号,差拍信号的频率值远小于原待测信号,较之直接测量待测信号,差拍法提高了测量的分辨率,但不能测量两个频率的相位差。
2.2差频法
差频法是利用非线性器件和标准信号对被测信号进行差频变换来实现频率测量,高频段测频常用差频法测量。
2.3示波器法
示波器法是利用测量周期的方法间接测量频率,主要分为李沙育图形法和周期法,测量频率范围从音频到高频信号皆可。
2.3.1李沙育图形法
李沙育图形(李萨如图形)就是将被测频率的信号和频率已知的标准信号分别加至示波器的Y轴输入端和x轴输入端,在示波器显示屏上将出现一个合成图形,这个图形随两个输入信号的频率、相位、幅度不同,所呈现的波形也不同。
利用李沙育图形与频率的关系,可进行准确的频率比较来测定被测信号的频率。其方法是分别通过李沙育图形引水平线和垂直线,所引的水平线垂直线不要通过图形的交叉点或与其相切。若水平线与图形的交点数为,垂直线与图形的交点数,则,适用于测量频率较低的信号。
2.3.2周期法(过零检测测频法)
周期测量法是在被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对固定频率的参考脉冲进行计数。由于参考脉冲的频率是固定的,因此测量误差随被测信号周期的减少(频率的增大)而增大,适用于低频信号的测量。该方法易于实现,但精度低、受谐波、噪声和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实时性较差。
3.计数法
次数,可得出被测频率值为:,常用的有直接测频和通过测周期得到频率。
3.1直接测频法
3.2周期测频法
计数法测频的误差除忽略由高稳定度的晶振引起的频率误差外,主要是量化误差,为了提高测频的精度可采取如下措施:
(3)被测频率较低时采用测周期的方法测频,并选择较高频率的时标信号或分频被测信号以减小量化误差。但增大时标信号频率受到计数器计数速度的限制;
(4)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量化误差,但这会降低测量速度。
[1]李明生《电子测量与仪器》高等教学出版社.
【关键词】大益茶叶品牌创新
一、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简介
大益茶业集团是中国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茶业企业,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北京大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益工坊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北京益友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趣茶业有限公司、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大益国际韩国株式会社、大益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等成员企业,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大益”品牌。
二、“大益”茶的品牌现状和策略
我国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对于促进我国茶区经济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大益”茶品牌,以其优异的品质、多元化的品类、超值的服务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认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在茶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一)品质保障,提升品牌价值。品牌源于品质,“大益”茶之所以可以传承七十余年,获得无数消费者的倾心认可,得益于它对品质的追求和对质量的苛求。大益茶业集团以“大益”普洱茶为代表,其选料讲究,芽叶肥壮,生长期长叶质柔软,鲜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优良品种一般茶多酚类高5%-7%,儿茶素总量高30%-50%,水浸出物高3%-5%,与印度阿萨姆种和肯尼亚种同属世界茶树优良品种。大量研究证实,“大益”普洱茶具有较强的消食去腻、生津止渴、解乏除烦、解酒、减肥、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功能,深得广大茶友所喜爱。
(二)品类多元化,价格深受消费者喜爱。“大益”茶按加工工艺可分为:普洱熟茶、普洱生茶和花草普洱;按茶叶系列可分为:经典系列、臻品系列、皇茶系列、大师系列、花草系列;按普洱茶压制形状可分为:七子饼茶、砖茶、沱茶、迷你沱茶、散茶、工艺茶、礼品茶、花草茶、袋泡茶;按茶叶年份又分为:2007年、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等。在大益官方旗舰店中,以普洱熟茶为例,销量排前十位的分别是:醇品七子饼茶357克价格为89元、7572经典系列七子饼茶150克301批勐海茶厂价格为58元、7572标杆茶150克201批经典七子饼茶价格为68元、普知味七子饼茶礼盒357克三年陈茶叶云南勐海价格为98元、普洱40克价格为19.8元、悠品七子饼茶300克401批2014年新品价格为78元、和雅礼盒357克1401批次七子饼茶价格为159元、7572(二代)357克1401批标杆熟茶价格为162元、醇品357克*7饼一提装价格为549元、7572标杆熟茶150克*7饼组合装301价格为349元。“大益”茶制作技艺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品质保证的前提下,价格又十分亲民,因此“大益”茶在消费者心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
(三)渠道拓展,辐射国内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销售渠道的不断扩建,“大益”茶已形成了以云南、广东、北京为中心的市场主体结构模式,奠定了开拓发展的坚定基石。在发展进程中,随着大益战略性品牌的推广力度逐步加大,行业竞争强度进一步加剧,大益普洱茶目前年销售额在普洱茶行业处于领先之位,但对整个普洱茶行业年产值过百亿的云南茶叶而言,位居第一的品牌所占百分比还较低,虽然已在韩国、马来西来开设专营店,但“大益”茶的未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三、“大益”茶的品牌创新策略
(三)争取资金保障,为品牌推广打造良好的基础.大益茶业集团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市场开拓、品牌的维护与巩固等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应积极争取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省级茶产业专项资金等,用于品牌的推广和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只有充分吸引资金流,争取资金保障,才能为大益品牌的建设打造良好的基础。
(五)完善创新机制,推广智能农业.创新是大益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才能不断地改善茶叶产品结构,提高茶叶的质量,提升服务档次,才能巩固其品牌地位。因此,大益人应该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分析国内外茶叶市场行情,采取灵活的技术创新方式,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途径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力建设茶业技术开发中心,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茶树在不同生长周期实时进行“精确”管理,实现全过程质量可追溯。
[2]张婧,邓卉.品牌价值共创的关键维度及其对顾客认知与
品牌绩效的影响:产业服务情境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
[3]徐伟,江若尘,盛伟.品牌社群特征维度、顾客归属感与忠
诚感研究――基于中国电信行业的实证数据[J].软科学
,2010(10):34―40.
[4]魏延安.关于农业品牌的思考――读娄向鹏《品牌农业:从
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品牌革命》[J].中国科技财富,2015(9)
:93-94
[5]杨光玉,王海忠.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升级路径研究--
一、××县工商局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县工商局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在对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的监管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三)狠抓“商管系统”使用,增强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实效。积极运用省工商局开发的“入县商品网上监管系统”,加大对各类食品的巡查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尚未实行计算机管理销售的食品经销点的监管。对商场、超市监管时,只要商场、超市提供固定格式的具有商品信息的进货数据列表,工商执法人员将数据采集到系统中,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动随机生成要求抽检的商品信息,核实该商品的台账及有关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完备,在各项资料完备的情况整批商品视为合格,商品信息数据存入系统中,同时作为比对数据。在对食杂店巡查时,执法人员用扫描枪对商品条形码进行扫描,并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对,对有在数据库中的信息只检查台账及有关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完备,对数据库中没有的商品进行详细录入。该系统的运用,加强了食品网上动态巡查,对切实落实不合格食品下架、召回和快速查处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了食品安全关口前移。
此外,××县工商局还积极运用_____投诉举报系统、“不合格食品退县短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系统,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维护食品县场秩序。
二、当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县工商局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食品批发企业电子台账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及省工商局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到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缺乏系统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是由工商、药监、质监、卫生、农业、经贸(商务)等不同的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行使的。由于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是由各部门、各地区各自规划设计,在研究和探索上各自为政、各取所需,仅从各自职能出发,没有考虑到其他部门的信息需求,各类信息难以互通、共享,存在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现象。从横向看:由于涉及多部门,造成信息化的监管理念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从纵向看:相同部门由于地域的不同,信息化监管模式也是自成体系、百花齐放,互不兼容。
三、对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食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迫切要求,没有信息化手段作保障,就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监管,就难以实现监管到位。但这种管理要求不是一个区域、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应该是一项全国性的、统一的大工程。结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要求和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立法工作。一个好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实施离不开法律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把信息化监管的要求写入《食品安全法》中,赋予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法律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政府监管职能的实现,保证经营者义务的履行。另一方面,要在立法上加大食品经营者未履行信息化管理要求所承担的违法责任后果。因为食品经营者拥有主要的食品经营信息,又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经济人,如果对违法后果的预期成本低于违法收益,就可能不惜违背法律,不执行信息化监管的有关要求。因此,要运用法律手段,对违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食品经营主体予以经济、商誉处罚,增加违法成本,促使经营者在经济、法律、社会成本的压力下克制违法行为。
(三)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
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原则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的要求,由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适用各行政执法部门监管食品安全的平台,将各部门的监管信息、食品经营者信息,从种养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类食品身份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解决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高效运作。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应当由以下九个监管系统共同构成:
_、食品经营主体监管系统。将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的各类县场主体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能够实时反映该主体的“生老病死”情况,所有关于该县场主体的信息都能及时体现出来在信息系统中。系统信息可分为静态及动态两类,静态数据信息指企业的设立信息,由企业登记机关采集;动态数据信息指企业的变更信息、奖惩信息,由各监管部门根据职能进行采集与更新。
_、食品身份监管系统。该系统是基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及种植养殖户生产的农产品建立的食品身份信息库,食品的身份信息均能够与生产经营单位相对应。种植养殖户应当对其生产的蔬菜和畜禽等所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食品的数据库,具体内容包括所生产食品的商品条码、商标品名、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等内容;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经营食品的数据库,具体内容包括食品的商品条码、商标品名、生产单位、供应单位、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等内容。这部分信息库是食品监管的基础,是对所有食品进行监督管理的基本要素,为今后对食品跟踪和追溯提供数据源,建议食品信息均采用条形码及电子监管码管理。因此,食品监管部门要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
_、食品质量检测、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将各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抽检信息(包括快速抽检信息)进行集中,根据监管要求进行统一、科学地汇总、分析,实现各部门抽检结果的信息共享,以便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依据信息评估标准对食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警,有利于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_、食品追溯系统。在统一平台上,对食品质量检测、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发现的问题食品,利用食品身份系统进行追查,快速查找违法经营者及违法经营的食品。该系统应将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政府部门与各区县联为一体,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实现了全县范围内追溯数据的管理、食品召回、监测预警、决策分析。全县所有的食品产销企业都是网上的节点,一旦发现问题食品,食品经营者、消费者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按批号就近退货,将问题食品退还生产者。
_、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的快速反应,通过与各应用单位的多层次联络,以最快速度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通知到食品监管单位及监管人员,有效实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全程控制、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快速反应,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处理的有效手段。
_、食品安全通报系统。利用该系统,将食品追溯系统查获的问题食品及时、正确地通过新闻媒体公之于众,可以防止群众产生恐慌情绪,让群众及时了解哪些食品有问题,哪些批次有问题,哪些经营者经营的食品有问题,合理地选择产品品牌和生产厂家,避免某些厂家的不法经营行为影响到整个行业,影响到合法经营者的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