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茶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西汉蜀地。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研究了茶的药理,将“荈”作为茶的专用字。扬雄在《方言》中对茶进行了专门的解释“蜀西南人谓荼曰蔎”。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西汉时期茶主要作为药用,此时茶为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仅限于王公贵族。三国《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这个时期茶叶开始作为药膳食用。西晋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两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动乱,文人无以匡世,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初为饮宴,后改为品茗论道。饮茶的风尚形成,逐渐由南向北、自上而下地普及。

六博汉画像砖(对博饮茶)

唐代茶文化走向兴盛,逐渐形成为国饮。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被称为天下第一茶画,是存世年代最久远的唐人煮茶、司茶场景的画作。封演《封氏闻见记》中描述“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代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盛出喝下去,谓之“吃茶”。《旧唐书·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以前寺庙多种茶,茶圣陆羽编写了茶学千古巨著《茶经》,从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等十篇对茶事进行了详细论述,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经》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看做精行俭德、自我修养、锻炼志向的方法。大禅师赵州和尚从谂嗜茶,常说的一句禅语就是“吃茶去”。“吃茶去”使众生妄念顿息,明心见性,有包含知行合一的大道理,自古禅茶便一味。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成为千古茶歌绝唱。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龙凤图案

点茶工具

元朝统一天下后,制度与文化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也被蒙古人所继承并发展创新,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元代茶文化。元代的茶与茶具从宋人的奢华雅致转变为返璞归真、删繁就简。饮茶逐渐减少了对香料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蒙古特色的酥油、炒米等,并出现了以花果入茶的饮茶习俗。元代宫廷虽仍以团饼为主,但饮用散茶和用沸水直接冲泡的方式开始在贵族阶层流行。汉族阶层文人受排挤,常常通过喝茶、做散曲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喝茶更多的体现了清高的气节。

明代朱元璋为了减轻茶农负担,下诏'至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罢造龙团改造散茶,以芽茶冲泡,开千古茗饮之宗。冲泡方法简单明了,尽茶之真味,饮茶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郑和七下西洋,将茶叶传播到世界。明代的饮茶步骤虽简单,但文人雅士对饮茶环境的追求更高了。文人雅士经常在清幽之处,山水林木之间组织茶会。茶会人数或多或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便是明代人饮茶的情趣。茶会时还喜欢作画,明代以茶事为主题的绘画非常多,如沈周的《会茗图》、《醉茗图》,仇英的《试茶图》、《陆羽烹茶图》,陈洪绶的《品茶图》等。明代散茶以绿茶为主,种类丰富,有虎丘、罗界、天池、松萝、龙井、雁荡、武夷、日铸等。明代的茶以青翠为胜,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明代泡茶器具以茶壶、茶杯、茶碗为主。正德年间进士吴颐山的书童龚春在金山寺陪读时,仿照树瘿的样子制作了中国第一把紫砂壶-龚春壶,后称供春壶。紫砂制作快速发展,涌现了时大彬、徐友泉、惠孟臣的制砂名家。紫砂壶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泡茶方式。

明时大彬紫砂壶

清代饮茶习俗基本上是明代的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六大茶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已全部形成,茶叶的内销及外销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地茶楼林立,民间喝茶更加普遍,饮茶深入人们生活,走向世俗化。清代制瓷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种类丰富的瓷器茶具。嘉庆皇帝多次在茶壶上题写御诗。除陶瓷、金属茶具外,竹、木、牙、角等各种茶具创新发展。清代饮茶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蒙古、藏族等边区喜欢奶茶、酥油茶。闽、粤潮汕一带则善饮功夫茶。喝功夫茶有专门的茶具,称之为“潮汕四宝”,有朱泥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中国茶叶和瓷器自17世纪初开始大量销往欧美,饮茶真正走向全世界。

清嘉庆绿地洋彩开光御制诗文茶壶

工夫茶四宝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文化走向稳定发展之路。现在茶叶与茶具种类数不胜数。茶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茶文化与健康、养生等融合,饮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茶艺表演、茶道学习、茶叶品鉴等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赵朴初先生有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其实学习再多的茶文化,不如吃茶去。

THE END
1.茶叶的演变发展历史从古代中国到现代世界的茶文化探索在遥远的过去,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地方。据记载,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左右,当时的人们首次开始使用野生植物制作一种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绿茶。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饮品逐渐流传开来,不仅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也成为了人们社交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唐朝之后,中国的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https://www.v0bh5xqt8.cn/yao-cai-zi-xun/126939.html
2.茶的文化征程从古代到现代茶艺与生活的交融之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关于茶的文化知识渊源深远,从古代文人墨客手中的书卷到现代都市人群间流传的情谊,每一段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情。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古代。中国自西汉末年开始培植 茶树,到了唐朝时期,茶已成为宫廷供给之一。在宋朝以后,由于北方地区气候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68313.html
3.中国茶的古老传承与现代魅力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历程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通过采集野生植物来提炼出一种名为“茗”的饮品,这是中国茶文化的起点。这个饮品不仅仅是一种解渴之物,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茶究竟有多悠久? 从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出,中国茶业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最早的人们发现并开始使用的是野生的茗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https://www.aceye.cn/bao-jian-cha/864362.html
4.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茶文化特性知识→MAIGOO知识中国以及世界的茶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的巴蜀地区,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饮茶,并在巴蜀地区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并开发了专门的饮茶工具。茶文化拥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区性、国际性等5大特性,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https://www.maigoo.com/goomai/213801.html
5.IIGF观点汪悦任国征:我国茶产业的降功能与可持续发展浅析在中国历史上,茶及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程。茶叶不仅是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重要的健康、文化和社交意义。在新发展阶段,茶产业作为我国特色优势产业,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显然,研究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8219.htm
6.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研究中的几点思考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文人志士所喜爱的一种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发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 一、研究目的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http://www.jsxzyz.cn/content.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356&wbnewsid=8388&wbpagenum=5&wbnewspageid=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