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2-1500:32:浏览量:
一、案例主题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1、知识目标:
(1)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史,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2)掌握茶的分类和历代名茶,了解茶具的发展历史和类别。
(3)熟悉中国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实训,基本掌握典型茶艺的操作方法。
(2)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掌握饮茶常用礼仪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让学生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培养其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
4、价值目标: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学校担负的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出发,并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使命驱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而确立把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熟悉成果转化全流程,能够以成果转化价值为引领,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2)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力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融入食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食品安全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理念。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深度挖掘食品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食品工业发展是提升粮食附加值,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创新和成果转化是食品工业升级发展的根本路径,有效解决思政教育与食品产业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食品干食品爱食品,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作为新时代食品人的责任与使命。
(二)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目前,课程思政已在许多课程中进行了诸多尝试,这也为茶文化概述的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
(三)教学实践情况
采用大班教学、小班研讨和学生独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堂提问为导入,展开本章课程的教学。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及功能,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联系,让同学们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践中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四)案例的思政教学目标
坚持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树立当代文化自信。中国饮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人文精髓,其是我国非物质瑰宝,更代表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劲。在“讲好中国茶故事,提高我国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通过学生对茶艺及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其追求饮茶之人的茶道精神“廉、美、和、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授课内容
思政融入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导读
1、历史使命
2、茶道精神
3、文化自信
一、教学过程
(1)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积累)
(2)茶的种类及功能(知识梳理)
(3)茶道精神(情感熏陶与能力培养)
(4)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价值塑造与精神引领)
二、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激发兴趣,拓展视野(知识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问题导入法,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另一方面也能带领学生体验经典故事的独特魅力。
问题1:古人开门的七件事?
问题2:“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以茶代酒”“陆纳杖侄”等茶典故?
问题3:什么是茶道精神?
通过以上3个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回答这3个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发现,虽然我们经常喝茶,实际上自己对茶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学习欲望油然而起。
(2)讲故事法——体验经典故事的常读常新的文本魅力(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
让同学们自己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茶的故事。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
通过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3)讨论法——深入了解,提升境界(价值塑造)
讨论1:什么是茶道?
讨论2:茶艺的内涵是什么?
(1)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茶道及茶艺,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其“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成长和人格上成熟。
三、案例意义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学习,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四、教学反思
(一)实施效果及创新成果
(1)明确了课程的价值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中国茶文化中的茶艺及茶道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2)注重课程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对有难度的高质量学习的需求,课程的挑战度增加了,学生的获得感也增强了。
(3)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这三个维度,组织课堂教学和课下阅读,同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接地气,课堂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
(4)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增加了对茶文化的认识,学习了茶艺,领会了茶道精神。
(二)存在的问题
(1)大班上课与小班研讨的衔接不畅,经验不足。
(2)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参差不齐。
(三)今后的改进思路及注意事项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雨课堂等,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