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成本几十卖千元高价烟滋生指尖腐败奢侈品发票变办公品
畸形消费之惑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央“八项规定”等措施出台后,公款消费、公务浪费、畸形消费现象仍然存在。
舌尖浪费:鱼翅消费超五成涉“公”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50%左右的鱼翅消费涉公,也就是公款吃喝或者是宴请公务人员,“很多企业花钱搞商务宴请,对象就是那些手中掌握资金、项目审批权的政府部门官员。”
“过度浪费、奢侈品的过度消费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侨办副主任蔡建国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份成本几十元的干鱼翅做成鱼翅羹后疯涨至1000元以上,畸形消费令人咋舌。
记者调查发现,鱼翅、海参、燕窝等已成当前公务和商务宴请的“必备品”,甚至“无翅不成席”。各大酒店也以能否做“燕鲍翅”来衡量档次高低,吃鱼翅之风尤以北京、广东等地为盛。
但是,据记者最新了解的情况,鱼翅消费的情况仍然存在,只是形式更加隐蔽。“鱼翅是我们的特色,现在卖的也挺好,我们这边是会员制,安全没问题,您要是有顾忌我们可以把位子安排在里面。”北京美锦谭馔鱼翅酒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商家眼里,鱼翅是“香饽饽”,是挣钱的主要项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牙拣翅价格为七八百元一斤,青片翅价格达到1500元一斤,而一斤鱼翅泡发后至少能做十几份,一般饭店里最便宜的鱼翅售价也在300元左右,最贵的上千元,实际上成本只需要几十元。
成百上千元的鱼翅究竟是哪些人在消费?记者以消费者的名义咨询多家高档酒店,“您要是商务宴请,那首选鱼翅,鱼翅显得高档上档次,反正花公家的钱;要是家庭聚餐就不推荐吃鱼翅。”酒店服务人员告诉记者。
指尖腐败:买高档烟多数索要发票
“你要是送礼,就买这个烟,650元一条。”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的一家烟酒专卖店里,老板拿起一条软中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华卖得最好。一位市民看记者一直在打听各种高档烟的价格时,气愤地说,“一条烟就是一个低保户两个月的生活费,真是太奢侈了。”
记者在烟酒专卖店调查时注意到,前来购买零散香烟的普通市民青睐每条售价50元至300元不等的香烟,而购买整条甚至批量购买高价烟的人则大多索要发票。“我们主要靠卖高档烟挣钱,因为高档烟利润高,买高档烟的都是一买好多条,也不问价钱,还让开发票。这大多是为了送礼,很明显嘛。”北京朝阳路一家烟酒专卖店老板告诉记者。
另外,一些政府部门也成为消费高档烟的大客户。“我们的高档烟专门销售给政府部门,因为能保证是正品,所以价钱也比市场上的高,再说政府部门也不在乎价钱高低。”一位在北京专供政府部门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维护着几个大客户,每年都能挣一百多万元。
专家认为,礼品消费、公款消费助推了高价烟的泛滥,要让烟草行业回归理性,应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限制公务消费的标准,人均消费结合当地的消费现状制定相应标准。涉及烟酒等的标准要具体并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执行、执纪执罚的配套措施。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党政机关、国有事业单位不用公款消费香烟,各种会议不摆烟,招待客人不上烟、不劝烟,领导干部不收烟、不送烟、不敬烟,高价烟滋生的“奢侈文化”才会彻底失去市场,“指尖腐败”才会失去空间。
巧立名目:奢侈品发票开成“办公用品”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在国人奢侈品消费巨额数据的背后,暗藏公款消费、权钱交易等阴影。
近日,在北京爱马仕的一个专卖店里,记者称要选购公务礼品,该店导购马上推荐了2013年新款、价值5万多元的包。“这要是上班用是不是太扎眼了?”记者问道。导购笑着说:“放心,这包的设计很低调,最近很多人买这款送领导,很受欢迎。”
贝恩管理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显示,京沪两地有65%的奢侈品消费者打算减少购买带有显著商标的奢侈品,他们转而偏好具备独特性、高品质和低调的奢侈品。
一位业内人士说,在中央“八项规定”等措施不断出台以来,那些从高端白酒、海参和鲍鱼里转移出来的送礼资金,部分溢到了奢侈品领域。
另外,以往一些单位之间“公对公”送礼不仅难以界定,而且还巧立名目,资金走账非常方便,通常用“办公用品”等名义就消化掉了。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即便打掉了伸向奢侈品的手,只要仍然存在利益驱动,送礼的手自然会伸向其他地方。想要管住送礼、收礼的手,先要打掉权钱交易的胆。因此,要从制度设计、执行等多方面堵住送礼的路径,遏制收礼的胆量。
烟酒变现:礼品回收已成产业链
记者注意到,一些回收礼品的老板除了拥有实体店外,还会有几辆贴有“礼品回收”的面包车停在附近。据了解,礼品回收店多以烟酒商店的形式存在,实行回收、销售一条龙,已经形成产业链,回收的礼品大多又回流到了商场、酒店、烟酒经销点。不少回收店的老板本身就是烟酒经销商。
在北京朝阳路一家烟酒零售店的橱窗玻璃上贴着“礼品回收”四个大字,很是显眼。记者向店老板询问:“软中华的回收价是多少?”“一条软中华的回收价是500元。”该店老板说。“怎么还不到八折?”记者问,它的市场售价是在650元以上。“现在中央有了新政策,生意不好做,高档烟酒都落价了。”该店老板回答,年前来卖回收礼品的人还很多,现在少多了,因为都改成送礼品卡了。
记者暗访时还发现,相对于名烟、名酒、冬虫夏草等高档礼品,目前回收市场上最火的要数购物卡。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宣武门附近的庄胜崇光百货走访,发现商场门口有很多回收礼品卡的“黄牛”。他们声称,购物卡、油卡可以九折回收,高于1万元的卡可以九三折回收。
一位长期从事高档礼品回收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回收礼品最多的时候是在国庆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礼品回收店多集中在官员住宅区、医院、教育区、繁华商业区等地段。
“现在卖烟酒还不如卖菜呢,因为烟酒的进出价都是透明公开的。我们挣钱主要靠回收这块业务,要不是这周边有大学、医院和电力建设公司,回收生意好做,我早就不在这干了。”北京朝阳路一家烟酒零售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中央新政策出台后也影响着他们的生计,但是因送礼需求而购买高档烟酒的还不在少数,“他们进店不问价钱,都索要发票,很明显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商部门也在加大查处力度,近年来礼品回收的实体店面数量正在减少,但是一些更加隐蔽的礼品回收行为在增多,比如网上的虚拟礼品回收店就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公款送礼行为催生了高档礼品回收市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