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贵州茅台欲申报奢侈品资格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据29日的报道,已有记者向世界奢侈品协会证实,茅台确实曾与之接触,咨询奢侈品榜单事宜。于是不少公众纷纷指责茅台不该卖高价,不该谋求成为奢侈品。然而,请仔细思考,茅台酒作为国产白酒的顶尖品牌,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奢侈品呢?
同样出自波尔多五大酒庄,一瓶2008年木桐的价格是1.6万元。
作为茅台另一个低端产品,茅台镇酒一坛的价格甚至不到百元。
也有网友认为,茅台作为国酒,就不应该卖高价。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已经告诉我们,决定产品价格的并非只有成本,供求关系甚至更为重要。当一种产品供不应求时,就有涨价的可能。如果是严重的供不应求,就会出现暴涨。即便是“国酒”,也会遵守市场的规律。茅台酒是一种强烈依赖原产地的产品,同时还必须依赖传统工艺,无法大规模复制,产量有限,茅台必须窖藏五年才能上市……这些因素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稀缺品,在国民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的今天,供不应求成为必然。据报道,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哈尔滨的一些零售店里茅台存货已经不多,顾客购买一两瓶没问题,但如果要买一箱,就必须向经销商预订,并且什么时候到货不知道。一位上海的茅台经销商说,“一般来说,茅台年产量要达到3万吨才能基本供求平衡。但目前茅台酒每年的产量才1万多吨。”在这种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面前,涨价已是必然的结果,即使通过行政手段压价让人人都“喝得起”,也不可能让人人都“喝得到”。
酒仙网董事长郝俊峰说,“涨价是必然的,白酒行业新一轮的涨价风暴已经开始了,到年底,排名前十的名酒都会提价,幅度应该是20%。”
还有网友认为,茅台申请奢侈品认证的目的是为了更有理由涨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一民说:“从没听说过"奢侈品"资格还要申请的说法,奢侈品是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要看其历史传承、品牌影响、品质、价格等多方面。”根据国际通行的定义,奢侈品(Luxury)主要需要具备三个特征:昂贵的、给人带来享受的、非必需的。应该说,这三个特征茅台都已经基本具备。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说,在很多人眼里,茅台基本上也算是奢侈品了。与茅台公司接洽的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说,“茅台是在烈酒行业,我们认为从评选标准上讲,贵州茅台可以算是奢侈品了。”既然业内人士已经基本认同茅台的奢侈品属性,那么茅台为何还需要再多此一举申请认证呢?事实上,茅台申请的只是进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奢侈品榜单而已。据欧阳坤透露,贵州茅台想申请奢侈品榜单,主要是目前国外的零售渠道并未承认茅台是高端白酒,因此茅台是想通过奢侈品这一身份,进入国际市场。
茅台酒海外售价低于国内的原因很简单,品牌不被国外消费者认可。
更有网友认为,中国人均收入还不高,不应该生产奢侈品。世界奢侈品协会在今年6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全球近2/3的奢侈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商业蓝皮书》称,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预计达到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首位。既然中国人如此热衷追逐奢侈品,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奢侈品牌?事实上,中国也并不缺乏出产奢侈品的传统。丝绸、陶瓷都是古代中国出产的奢侈品。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就有包括钧瓷、茅台、红旗在内的不少品牌有向奢侈品发展的意愿。复旦大学孙一民教授认为,中国的奢侈品最可能出现在白酒和红木领域。而国际奢侈品协会等近日联合发布《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认为,白酒行业是中国最有可能诞生奢侈品的行业,茅台、五粮液分别名列中国十大最有希望成为奢侈品的名单的前两位。
红木家具有望成为另一类中国本土特色的奢侈品。
一些别的网友认为,有大量政府官员购买或饮用高档茅台,一旦成为奢侈品会增加三公经费。其实不难看出,当下许多民众对茅台酒不满的,未必全部是它的高价,还有隐身在茅台暴涨之后的腐败、不公行为。公众普遍认为,正是因为愈演愈烈的公款消费之风、行贿送礼之风,才助涨了茅台的价格。因此也不难理解,公众对认证“奢侈品”背后三公经费增加的忧虑。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最近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政府各部门将被严禁采购奢侈品。因此,如果茅台被全社会广泛接受为一种奢侈品,各级政府反而不能违反规定把茅台酒纳入三公支出的项目中。从这个角度来讲,茅台成为奢侈品与三公经费增加没有直接联系。
今年上半年,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惊爆“天价茅台”丑闻,承认168万公款购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