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8日讯据三湘风纪消息: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每逢节点,“四风”督查就会随之而来,这已成为纪检监察机关的惯例。不过湘纪君发现,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推进,明察暗访已成工作常态。这不,离元旦还有近1个月,就有暗访小分队行动了——
镜头1
蹊跷的陈茶
(讲述人:宁乡县纪委邓良)
01一张发票引注意
我和县审计局的彭副局长分在了一组。在车上,我拆开信封一看,是某局的二级事业单位。“又是小单位,能有多大问题线索没劲……”我低声嘟囔。
“问题和单位大小没关系。”听到彭局这么说,我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到达该单位,我们查看了有关场所后,开始调阅会计凭证,一张购买办公用茶的发票引起了彭局的注意。
02财务哑口无言
“小邓,你来看下这张发票,有什么问题吗”
“恩,好像购买茶叶的量有点大”
“你再仔细看看。”
“真看不出来了……”
“你注意看他们的购买日期,是在谷雨新茶上市前。马上要出新茶了,他们还买这么多陈茶,说得过去吗”
我们随即找来了该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请他说明缘由。
“是这样的,我们当时要开一个农村放映员大会,我们按照惯例给每个放映员发放了一包茶叶。”财务负责人解释道。
“你们这样的会议每年开几次”
“大概3次左右。”
“既然是常规性的会议,为什么不能推后几天,等新茶上市再开再说,开会发陈茶,基层放映员们会领这份情吗”彭局一连串的问题让财务哑口无言。“小邓,把他们一把手请来!”
03一把手最终“招了”
一把手来后,面对我们的提问,坐在凳子上陷入了沉默。
在收工回单位的路上,我缠着彭局给我传授了一些会计查账的常用技巧,感觉受益匪浅。这次经历让我感悟到,作为一名监督执纪者,必须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进行监督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不难透过各种表象发现隐藏的问题线索。
“四风”暗访,也并不是每次都能有所“收获”,考验的是纪检干部的火眼金睛,任何蛛丝马迹都不放过。江永这位纪检干部也讲述了他最难忘的一次督查经历——
镜头2
追“粽”记
(讲述人:江永县纪委何继锋)
01万元发票
今年端午节当天,正是购买、赠送粽子的高峰期。我按照县纪委安排,一路跟随“四风”督查组对生产、销售传统手工粽子的宾馆酒楼、超市开展监督检查,严查公款购买赠送粽子等违纪行为。
上午,督查组在县城一家大酒店查阅电子发票时,发现县科技商务粮食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于5月19日在该大酒店开具了两张连号的餐费发票,总金额为9227元,其中一张金额为4855元,另一张金额为4372元。
“该单位是否会以这两张大额餐费为幌子,变相用公款购买赠送粽子呢节假日可是‘四风’问题的高发时段,任何疑似问题线索都不能放过!”督查组组长宋飞云说。
02不速之客
“端午节都不休息,你们太辛苦了。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邓新平和我们几个“不速之客”一一握手打招呼。
宋组长笑着回应:“当然是你们的粽子香味把我们给吸引来的。”宋组长向邓新平说明了来意。
老邓笑道,“我先叫财务人员把财务凭证拿出来给你们查阅,然后再慢慢解释。”
邓新平说:“这两张发票是我们接待两批考察团来本县实地考察的活动开支。其中一张是接待国家有关部门一行9人为期3天的特色小镇考察;另一张是接待港澳商务考察团一行15人为期3天的考察。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这两次活动的接待和食宿安排都由我单位负责,活动结束后,再据实向县财政申请报账拨付。”
03虚惊一场
原来如此!“公款购粽子”这条问题线索尘埃落定,最终是虚惊一场。虽然我们无功而返,心里却很轻松……
不合常理打问号,蛛丝马迹不放过。作为纪检干部,在监督执纪过程中,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对每一个问题,都要不厌其烦,多方了解反复论证;对每一条线索,都要深挖细查,用事实说话,宁做“无用功”,也不放过任何一条可疑细节。如此,才能让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无处遁形。
元旦、春节将至,湘纪君在这里也早早地提个醒。清廉过节,不要心存侥幸,越往后执纪只会越严。别等到上了“通报单”才来后悔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