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曾是闻堰老集镇的市场、渔市交易集聚地。2017年,因为城市发展,老街正式启动旧城改造。曾经商贾云集,热闹无比的老街,如今人去楼空,面目全非,徒留一地乡愁。
前几日,有位小伙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闻堰老街最后的光景。
网友「假神秘」在萧内网APP发帖说:
自己家老房子拆迁的时候唯一的照片是在废墟上拍的。
10岁以前也是在老街跟着爸妈在集市里卖水果,现在老街要拆了,想着自家老房子没能留下纪念,这个有我童年的地方必须留下一点记忆。
拍摄这组照片的小伙是个90后。据小伙介绍,他离开闻堰老街已经有十多年。这次专门回来给老街拍照片,是为了留下一份珍贵的童年回忆。
「之前在家里翻照片,发现老房子的照片几乎没有。听说老街要拆了我就想着老街我也待过,得留点纪念,毕竟不久之后就像我家老房找不到任何痕迹。」
小伙家的老房子离老街不远,上小学前,他每天都跟着父母到老街的集市里卖水果。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的老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街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街头巷尾弥漫着市井气息。
小伙说,当时整个闻堰就这一个像样的集市,很繁华。粮油米面,五金电料,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烟酒糖茶,瓜果蔬菜……在这一条街上集齐了。
后来小伙搬了家,不怎么去老街了。中间回去过几次,除了有些店铺换了老板以外,没什么太大变化。而这次回去,小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去楼空的悲凉。
「老街已经快没人了,门面基本都已经水泥封起来了。我去的时候,就剩下十来个老头老太太在那聊天。」
这里是集市,往昔有多繁华,今日就有多萧条。
这块地方原来是个服装批发市场。
从小伙儿时起,这里的一楼就是个卖药品、补品的地方,楼上住着居民。
这地方以前是卖渔具的。
这条街曾经商铺林立,卖什么的都有。
而随着闻堰旧城改造的推进,在不久的将来,这条老街区将规划建设成「三江活码头」,届时它会以崭新的姿态回归我们的视线。
不过,根据老一辈的闻堰人的说法,他们记忆中的老街和现在大家所说的却不是同一条。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闻堰人「老黄牛」说:
年已古稀,土生土长门哥沿宁。八年前老房拆迁搬离,现在很少去了,但乡愁依然。
闻堰真正的老街以前在堰上,俗称上埠头、下埠头、廿店埠头,轮船埠头。照片上的拆迁地方其实在堰下边,是原来新桥头,塘方河斗,潮冲池填河填池的地块,大部分房子建于七八十年代。
这次闻堰旧城改造可能比较彻底了,原始痕迹将不复存在了!可是幼时的记忆仍在脑海里!
▍老街历史风貌
据「老黄牛」回忆,以前的老街就紧邻着现在的闻堰码头。在七十年代,为了保护钱塘江江堤安全,西江塘上的原闻堰老街就被拆除了。
儿时的他,经常到老码头逛逛遛遛。在那个年代,这是玩耍的好去处。
「塘上是街,塘下是轮船码头。闻堰轮船码头有两条停靠的航路,一条是杭州南星桥往返桐庐,走钱塘江与富春江;另一条是杭州南星桥往返于诸暨的湄池,走钱塘江与浦阳江,都是由浙江省钱江航运公司经营,上下午对开两班。
乘客主要是生意人,搞城乡物资贩卖,当然也有走亲访友的。记得好像闻堰到南星桥的票价是2角,到桐庐是1元零8分,大件行李需要另买行李票。
码头船平时不允许闲人上去的。因为当时码头负责接船停靠抛锚绳的叫阿根伯,我们是邻居,所以我可以单独去码头上看轮船停靠,乘客上下,还可以到码头上看潮水,非常剌激。」
令「老黄牛」感到遗憾的是,当年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老街的印象仅仅保存在他的脑海中。
为了让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长久地留在回忆里,「老黄牛」根据儿时的闻堰记忆,编成了一首打油诗:
「大庙前看潮水,潮冲池学游泳,甘蔗会馆看戏文,学堂道地看电影,轮船埠头买江货,渡船埠头黑市米,廿店埠头茶店茶,塘方河斗十间楼,最高不过二层楼,人民公社乡公所,墙门办公新桥头,镇上小学仅一所,初中要去长河头。」
babysch:
满满小时候的回忆!
爱种花的小萝莉:
同是闻堰人,这些照片都是最最熟悉的地方,现在看着真伤感,岁月一去不复返。
队长的伪马甲:
小时候天天跟我妈一起去菜市场,长大了真的很少很少去。看到照片还是这么熟悉,挺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