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向(2015—2023)分析“互联网+大赛”的参赛流程、赛道和获奖作品变化
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大赛”首次举办,旨在鼓励将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实行创新升级,推动各行各业的的创新升级,从过去数年的变化来看,大赛的参赛项目是随着国家需要、时代变化而随时变化的,比如第二届的“互联网+大赛”参赛作品总共有六类,如下图:
在第三届又加入了“互联网+文创”的选项,变化通知截图如下:
之后数届比赛一直保持七类参赛作品,一直到最近的第九届“互联网+大赛”。
接下来是关于参赛赛道的变化,在第一届大赛中,只有创意组和实践组两个组别,根据网上的数据,共有金奖30个,银奖70个;
第二届大赛,组别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为正在转化的项目提供了专门的赛道;
到了第三届大赛,新增了就业型创业组,为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赛道,同时设置了国际赛道,扩大了比赛的范围;
第四届大赛,增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举办“1+5”系类活动,“1”是主体赛事,“5”是五项同期活动,分别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大学生创客秀”、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企业家对话大学生创业者、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等;
第五届大赛新增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职教赛道和面向高中生的萌芽板块,职教赛道相较于第四届主要是增加了面向中职中专的赛道,至此大赛的五类赛道成型,总结后如下图:
第二届获奖名单截图
(图片转载于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最后是关于每年的获奖作品的分析,首先是关于VR和AR的作品越来越收重视,从第一届季军的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到第二节亚军的”Insta360全景相机”,到之后的智能炫屏、人工智能影视制作、AR智能眼镜等,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中的VR和AR元素上升,并且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然后是关于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从第三届的季军——分子精确调控的吸波导磁材料及工业解决方案,到第四届的亚军——罗化新材料:全球激光荧光陶瓷的领航者,这些在获奖作品中的身影渐渐消失,与之相对于的是新概念的提出,比如第一届的无人直升机系统,第二届的共享单车,第四届的无人车,第五届的无限共享全球算力交易平台,第六届的星网测通等,这些在获奖作品中的比例渐渐增多,且居高不下;
2.横向(某一年为例去分析)分析某一年参赛作品和获奖作品的特点。
接下来是关于第六届(2020年)创新创业大赛的横向分析。
这显然和我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和在联合国上做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承诺是密不可分的,青年当将个人事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结合,而国家和民族也会回馈我们相应的赠礼。
然后是关于参赛作品的类别,最近几年的参赛作品类别并没有明显变化,还是六类参赛作品,总结如下图:
而每个项目的具体参赛要求,可以参照以下学校发布的通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奖项设置方面,前面纵向分析时提到过,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高教主赛道主要设金奖150个、银奖350个、铜奖1000个;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等若干单项奖;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与职教赛道合并计算)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
而在红旅赛道,首先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要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符合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的项目可选择“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公益类项目原则上只能选择该赛道参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设置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350个;乡村振兴奖、社区治理奖等若干单项奖;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
“互联网+”大赛的奖项设置尽可能做到只要有创意、有创新,就有可能拿到奖项,从奖项的数量和多个赛道的设置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一点,而通过观察获奖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大赛并不追求漫无目的的创新,要与时事民生相结合,有意义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创新,只有细心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才能做出有意义而出彩的作品。
案例介绍:
该系统针对手语标注识别语料库少、单模态手语标注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开发了一套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连续手语自动标注识别系统,将手语视频和标注标签进行对齐,进而提高复杂环境下手语识别精度。该系统界面简洁,听障人士可以直接针对该系统软件进行手语操作,实现实时手语标注识别,促进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
“鲸可语”的LOGO采用了比心手形与鲸鱼外形相结合的形象,代表了对手形的识别与标注,以庞大的数据语料库支撑起“鲸可语”系统。“蓝底白鲸”的图案代表海底唯一只能发出52赫兹歌声的鲸鱼,在别的鲸眼里,52赫兹鲸就是一个聋哑的存在,恰似我们的听障群体。我们的初心就是帮助这只“52赫兹的鲸”,让爱心通过指尖来传递,搭起聋健融合的桥。
分析:
“源于家庭的影响和教育,我一直很喜欢我们中国的文化,所以在给创业品牌取名字的时候,也是以中国元素——熊猫作为原型。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而我们团队的初心也是希望带给中国孩子最好的,国宝级的美术教育。”
熊猫叔叔的教研团队专家中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比如皮影艺术家陈雪月。熊猫叔叔会设置陶艺课程、木艺课程、皮影课程、扎染课程,让孩子们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熊猫叔叔成立五年多了,在未来以及更久,我们会一直用心做好教育、用艺术传承文化,把美传达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艺术这载体收获一份伴随一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收获一颗仁爱不变的心、收获善于发现美的一双眼睛。”
5.总结互联网+大赛的特点和侧重点
总结有三,一是能取得成功的作品,永远是紧跟时代发展,和需求密不可分的作品。换而言之,互联网+大赛既看重创新,也看重创业,参加的作品能够直击时代热点,拥有广阔的市场,更能获得青睐。
二是能名列前茅的作品,其背后都有着先进的技术支撑。比如本校获奖的作品大多是和海洋有关的,因为我们学校是海洋特色学校,学校中关于海洋的研究成果很多,可以以此为支撑进行创新,更容易有成果;
三是获奖的作品各自所属的学院都很均衡,有外国语学院,也有经济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和信息学院,不难说这也是被均衡过的结果,可以作为一定的侧重点;
最后一条和前面第一条有些重复,就是要紧跟时事,同时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改变的地方,能引起自己感触的地方,将其记录下来,慢慢培养自己观察创新的能力,终有一天能够厚积薄发,同时,过硬的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支撑。
以上三点是关于实验过程中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三个问题,其实现在看也很神奇,第一次做数据量这么大的分析,值得纪念。
六、实验体会
体会其实和前面问题与解决会有重复的部分,所以这里尽量简短一些。
首先一是感觉国家是真的挺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一方面能够发挥青年人独有的创造力与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大学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轨的问题,创新创业大赛中创业的要求让同学们主动去和企业建立联系,以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慢慢以企业的要求的标准发展自己,一举多得。
二是感受到国家的需求才是青年奋斗的方向,只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使人生的价值升华,实现意义的递增。创新创业大赛的作品,不仅证明了团队的实力,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解决国家的需求提供了渠道,而国家的需求,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
最后是在团队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纵观获奖的许多作品,大多经过多年的锤炼,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老师的帮助,该解决的问题也是要自己一个一个的迈过去,不能惰而不前,要有奋斗的初心并坚守,最后的果实才香甜,路上的风景也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