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原茶乡,也是我国“南茶北销”重要的集散地,茶产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河南茶园主要分布在信阳市9个县区、南阳市5个县区、济源市、洛阳市等部分零星地区,包括155个产茶乡镇,1435个产茶行政村;产茶区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山区,90%的茶园在信阳市,目前已形成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三大产茶带。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茶叶出口7425吨,创汇5300余万美元,茶叶从业人员达135万人,全省涉茶产业产值约300亿元;至2023年底,预计河南省全省茶叶种植规模面积达到232万亩,全省茶叶产量约7万吨,茶叶一产产值约11亿元。
河南最知名的茶叶品牌是“信阳毛尖”,2023年其品牌价值达到了79.84亿元,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名中位列第三;信阳毛尖核心产区浉河区现有茶叶类注册商标82个,知名茶叶品牌1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此外,南阳桐柏的“桐柏玉叶”“桐柏红”两大县域公用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2021年“桐柏玉叶茶”入选国家名优特产品名录,2023年“桐柏玉叶”“桐柏红”均进入“全国茶叶百强公用品牌”名单,两个公用品牌价值合计达28.95亿元。
一、“信阳毛尖”C位引领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地理位置的C位,“信阳毛尖”则是河南茶的C位,引领信阳茶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信阳红、信阳白茶品牌建设,同时辐射带动南阳、济源等其他河南省内茶区。
此外,信阳市浉河区在“信阳毛尖”品牌下,推出了“五云两潭一寨”的概念,即域内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八大天然形成的名茶山头是信阳毛尖核心产区中的核心,浉河围绕“五云两潭一寨”打造了高端、可追溯、三产融合发展的茶叶品牌“信阳毛尖521”。
二、“条例”“办法”规范品牌发展
颁布保护条例,执法有据可依。2023年11月29日,信阳市颁布了《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为“信阳毛尖”区域公用品牌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标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规定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流程、建立茶叶生产企业管理体系、建立茶叶产品追溯管理体系、追溯信息采集、追溯信息管理和追溯标识制作等。信阳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质量检测、质量认证、可追溯、诚信“四大体系”建设,实施“信阳毛尖”全产业链信用工程,依托信阳师范学院,建成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与甲骨文公司合作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链条可追溯。
三、文旅协同、互联网+、中欧班列,多渠道拓展市场推广茶品牌
文旅协同,丰富品牌内涵,唱响茶品牌。信阳从制茶、茶艺、茶歌、茶舞等入手,深入挖掘茶文化,丰富茶叶品牌文化内涵。同时,加强人才建设,举办手工炒茶大赛,认定了30多所信阳毛尖传习所、展示馆和非遗工坊,让茶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注重文化的传承创新,为品牌发展注入活力。桐柏县则结合盘古、淮源、佛教、红色四大文化,推动茶文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茶村融合的新画卷。河南通过举办茶文化活动,实现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打造特色休闲茶旅产品,涵盖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事劳作、茶俗体验、茶艺观赏、茶商品购物等多种内容。
“互联网+”,拓展销售市场,推广茶品牌。信阳市积极引导茶企在各大直播平台开展电商业务,同时在产区扶持建设直播基地,联合中央媒体进行宣传推广。2023年4月3日,央广网河南分网、信阳市浉河区邮政业和电商物流中心在河南茶产业直播基地共同举办了“2023年信阳毛尖电商助农订货会”。浉河区借助“互联网+”,积极引导茶企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直播平台拓展线上电商经济,大力推进茶叶电子商务、网络代购等新型销售模式发展。截至2023年3月累计举办茶产业电商培训班20期,培训学员1200人次,线上营销年收入达到2.6亿元。桐柏县利用桐柏茶叶网、桐柏茶叶公众号和小程序帮助茶企、茶农销售茶叶,拓展外销通道。
“中欧班列”,紧抓政策机遇,香飘“新丝路”。2021年,信阳市有27家茶叶出口备案企业,茶叶出口目标市场已拓展到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西班牙、美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出口茶叶品种已发展到绿茶、红茶、砖茶、抹茶4个系列;信阳海关全年监管出口茶叶9872.9吨,货值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6%、64.7%;中欧班列“信阳绿茶号”专列全年开行6趟,运送出口茶叶4380吨,让信阳绿茶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香飘“新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