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钱,本人今天正式推出代喝业务。白酒42度以下40一杯,一口闷80,高度白酒价格面议。啤酒5块一杯,30块钱一瓶,一口吹50一瓶……”
曾经在网上流传的段子如今已成为“现实”。近日,代驾软件e代驾上线“代喝”服务,可以根据不同酒类针对性寻找附近的“代喝牛人”,对酒量自信的用户也能注册帮别人代喝。
这项号称覆盖全国36个城市的“代喝”服务迅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代喝”究竟可不可行?有没有法律、道德风险?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带着问题,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成都的“代喝牛人”和平台方,却发现所谓的代喝服务实为商业策划,并不真实存在。
按酒量排序
与其他共享服务相同,e代喝也需要首先使用当前位置,附近的“代喝牛人”便实时出现在页面。点击“找人代喝”,牛人的信息便“按酒量”、“按标签”、“按距离”进行了分类排列。
头像有重合
留言无反应
成都商报记者尝试与相隔2米的邻座同事互动,但对话框始终没有信息。记者将情况反馈给“城城”,对方询问了记者所在城市,并表示“稍等”后,再无音讯。
炒作一场
e代驾回应商报:可以理解为游戏
舆论重重施压,这会不会是e代喝匆匆下线的理由?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e代驾前期的宣传中,e代喝是e代驾公司被寄予厚望的新产品出现。宣传中提到,e代喝事实上是以多种交友策略为形式打造的一个社交入口。
谁来保障人身安全
代喝身体受损平台称不担责
在进入所有步骤之前,APP页面上有一行小字,为《e代喝信息展示服务平台用户使用规则》的知情同意书,点击细看可以发现,“平台为用户提供代喝酒量展示服务,展示信息为代喝信息提供方理想化信息。用户与代喝酒量信息展示方在进一步沟通中有告知真实信息的义务,避免产生信息纠纷。”“鉴于互联网展示服务特殊性,以及平台信息源于用户提供,故平台无法逐一审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对因此导致的损害,除非平台故意造成外,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为何多个头像重合
多次找人代喝总是无人接单
“帮人喝酒还能赚钱?真的假的哦。”1月8日中午,在锦江区工作的周倩倩(化名)刷手机时,被一条新闻吸引——《网络现“代喝”一场酒局三五百元》。酒量不错的周倩倩被吸引住了,“一周代喝三四场,比上班还赚钱的嘛。”
拿起手机,下载e代驾APP,注册,登陆,果然,界面出现了“代喝”按键,点进“我也能喝”,周倩倩就成为了代喝牛人——白酒一斤红酒三瓶啤酒10瓶。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周倩倩紧盯手机,却久久没有收到任何留言。
“是不是我的酒量不够吸引人?”8日下午,不甘心的周倩倩修改了酒量,又等了一个小时,还是无人接单,“是不是网络断了哦?”
周倩倩疑惑起来,退到“附近”界面,她发现了更多疑点——附近有十余位代喝牛人,其中3位头像重合;点进“找人代喝”,即便全部留言,都始终无人回应。“是不是不联网是单机的哦?”
“为啥联系不上对方?程序是不联网的吗?”记者询问“城城”。“城城”坚持是联网的,“建议给其他人留言看一下。”
成都商报记者尝试与相隔2米的邻座同事互动。下午2点20分,记者找到同事头像,在对话框输入留言。几分钟后,同事点进记者对话框,再输入留言。十分钟后,两个对话框并没有对方留言信息。
记者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城城”,对方询问了记者所在城市,并表示“稍等”后,再无音讯。
为何平台时有时无
客服称试运营需要改进弊端
不管是找人代喝还是代人喝,为什么平台没人接单?1月9日下午2点,当记者再次打开e代驾APP发现,代喝服务竟已下架。
记者以用户身份致电e代驾客服,询问无人接单的情况,客服人员回应称e代驾只提供一个双方发布信息的平台,具体的消费和使用由用户两者对话联系、沟通商谈,“接单要看用户的个人意愿,平台不会强行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