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SOOZY。如果让你销售一件商品,但在宣传时,不许提这个商品的名字,甚至不许表现商品形象,你能做到吗?
这道题搁在应届求职考场,恐怕能送走90%的考生。但有一家公司,已经连续25年,交出了完美答卷。
但等等,这次我们要说的不是某蕾斯,而是另一家连擦边球都不打,却备受好评的公司。
画面里,创意工作者拉开工作室大门、女职员走到室外楼梯间、卡车司机下车伸了个懒腰、奔波一天的营业员终于找到个长椅坐下歇脚……
《透气习惯》
但稍有一点生活常识和联想能力的观众,一看这些场景就能心领神会——它要卖的一定是香烟。
因为这些「透气瞬间」我们简直太熟悉了,熟悉到仿佛下一秒就能脑补主人公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点上深吸一口,满足地叹口长气。
这就是岛国烟草界杠把子——JT的实力。
JT(JapanTobacco),日本烟草产业股份公司,说起它你可能不熟悉,但说到JT的产品,大多数人肯定都听说过。
骆驼、云斯顿、沙龙、柔和七星,这些曾经拿出来倍儿有面儿的牌子,全是JT的。
日本自动售货机里最便宜的「桃子水」和工薪咖啡Roots,也是它旗下产品。
竹野内丰代言的Roots咖啡
但凡去过日本旅游的人,一定对日本街头吸烟者的稀少深有感受:
走在路上,几乎碰不到边走边抽的人,所有吸烟者都聚集在固定的吸烟区,自觉和不吸烟者保持距离。
饭店等公共场所严格执行「分烟」政策,吸烟者和不吸烟者使用不同客席,中间以挡板区隔。
如果你讨厌烟味,那么你几乎感受不到香烟的存在。
东京涩谷车站西口的吸烟室
但你可能想不到,就在几十年前,日本还是个二手烟问题极为严重的国家,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吸烟者本位的「吸烟社会」。
战后昭和时代,日本人不仅边走边抽,还在电车、新干线上吸烟,就连历来禁烟的医院、学校、飞机都不能幸免。
当时的社会名流、首相大臣接受媒体采访时,经常叼着卷烟。明星艺人在电视节目访谈上聊到兴起,随手就点上一根。
1956年,JT香烟专卖收入1127亿日元,占政府收入的近10%。1966年,日本男性吸烟率83.7%,苦涩的烟草是最流行的男子时尚单品。
不是纯粹刺激官能的美女,就是藤龙也、三浦友和一类的硬汉代言。
《SilentSmoke》
全片没有情节,只有两个男人在黑暗中沉默地抽烟。镜头外传来哔哔啵啵的篝火声,橙黄的火光忽明忽暗地照亮二人面庞。
主演始终沉默,但水光闪动的眼神中又似乎隐藏了万语千言。
有人说,他们是在祭奠战友,有人说,是怀念逝去的夏天。但更多人同意,他们是在挥别一个时代。
日本人与香烟漫长的蜜月期就此结束,「吸烟社会」走向「禁烟社会」。
2002年,以东京都千代田区为始,各地陆续出台禁止街头吸烟条例;2003年,《健康增进法》实施,进一步推进禁烟和分烟规制;2018年,《被动吸烟对策法》全面要求所有公共场所不得出现二手烟问题。
日本二手烟受害报告逐年递减
本以为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想到故事的走向其实是「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
改变首先从slogan开始,禁烟前,JT的slogan是「尽享欢愉一刻」,禁烟后,改为「着想你我他的此刻」,明显从讨好烟民本人,转向了更普世的社会价值。
境界一拔高,思路立马打开,经典作品一个接着一个。
以新西兰模特OliviaO'Driscoll为主人公的《日本一刻》(日本のひととき)系列,Olivia身着和服,在茶道、折纸、水引、插花、和食、和歌等篇章中,分别走进充满日式美学的场景,跟随日本职人体验日本传统活动。
《日本一刻》
和食篇,料理匠人亲手采摘山野中的植物,做为当日料理配菜。茶道篇,镜头掠过海洋、瀑布与泉水,最终汇聚为茶客碗中的茶水。讲究的都是一种日本独有的待客礼仪——「omorenashi」(おもてなし),也就是从客人的角度去思考,为客人提供款待的精神。
《日本一刻》茶道篇
另一组《牵挂如歌》(想うた)系列,走情感治愈路线。
由当红演员北村匠海和石井杏奈,分别饰演从乡下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小白领和理发师,演绎了6段不同羁绊之情。
工作不如意、长期异地恋、婚后因为琐事吵架口不择言……两位年轻主角接连遭遇各种在外打工人的糟心低谷,最终在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羁绊下,得到了治愈。
贴近生活的剧情加上清新自然的风格,如同夏日街道边闪烁着阳光的潺潺水渠,一经播出就大受好评,仅YouTube平台,就有500多万次播放。
《牵挂如歌》
曾经满口焦臭的烟草公司,摇身一变,成了谈吐文雅的亲切哲人。不论你是喜欢还是讨厌香烟,都很难不对这家公司心生好感。
2019年,日本男性吸烟率降至27.1%,女性吸烟率降至7.6%,全民吸烟时代成为过去,香烟越来越像一种圈地自萌的小众商品。
相比几十年前,吸烟与不吸烟者群体数量完全颠倒,日本进入由不吸烟者主导的时代。
不少来日本旅游的朋友问过我,日本人为啥这么老实?
从前那么自由,政府说禁烟,就真的不再在公共场所吸烟了。难道他们不会因为积习难改,阳奉阴违吗?
日本各年龄层吸烟率持续下降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再没有哪家公司比JT更了解如何说话才能让烟民听得进去。
比方说,在由演员千鸟大悟联合漫画《骷髅13》中的主人公GOLGO主演的《保持距离吧》(スーシャルディスタンス)系列里,JT用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对话方式教育烟民,去指定吸烟场所吸烟,就是与不吸烟的人保持良好的社交距离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不守规矩,大家对烟民的印象就会变差,结果就是吸烟场所减少。」
「吸烟者遵守规矩,不吸烟的人们就可以远离令他们讨厌的烟味。」
GOLGO系列之《应该遵守的心得》篇
从烟草公司,到「吸烟礼仪宣传大使」,JT看起来搞了个180度大转身,但其实并不突兀。
不论是劝你抽支烟小憩一刻,还是劝你不要用烟味打扰到别人,其实都在讲述同一件事——「为他人着想」。
在传统叙事里,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永远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对于吸烟者来说,讨厌烟味的人就像邻居家烦人的阿婆,总是唠唠叨叨,侵害人的吸烟自由。
而对于不吸烟者,吸烟者就像毫无公德心的恶霸,只顾自己爽快,不顾二手烟的危害。
仿佛总有一个是加害者,另一个是受害者。
当视线的焦点从「我」被巧妙地迁移至「他」身上后,早已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刻烟吸肺的日本人,立刻心领神会。
于是,这些年你能看到,公共场所里吸烟的日本人越来越少,即使是涩谷彻夜狂欢后的街头,空酒瓶也要远远多于烟头。
东京街头出现的投票型烟蒂箱,每个箱子上都设置一个趣味选择题,例如「永远被爱但身无分文,还是腰缠万贯但一直孤独?」这种趣味设计有效减少了乱扔烟头的现象
在全球禁烟的大趋势下,吸烟者逐年减少。我国虽然是烟民大国,烟草消费量甚至占到了世界的40%,但经过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努力,2020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5.8%,比2000年降低了接近一半。
在日本,禁烟组织和公益人士一直致力于推动在电子游戏和影视剧中,禁止在有未成年人或孕妇出现的场景中,安排吸烟的镜头。
曾经与美酒相提并论的烟草,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终将成为某种小众符号,届时,在成瘾性消费品之外,香烟该以什么样的形象面对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