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生活里有四味药:吃饭、睡觉、喝茶、大小便。能睡、能吃、能喝、大小便顺利,比什么别的药都好。”
他认为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
▲毛泽东晚年,抽长城雪茄,喝龙井茶
毛泽东说到陆羽的《茶经》时,特别说“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做的贡献”。他还会引用李时珍关于茶的见解:“茶可以益思、明目、少卧、轻身”。
茶在毛泽东这里,既是良药,又是美食。
吃茶叶,好龙井
毛泽东喝完茶水,会用三个手指把茶渣从茶杯里抠出来,放到嘴巴里咀嚼,还连连发出啧啧声。
同是湖南人的刘少奇终生都嗜好烟熏茶,同样喜欢把茶叶放到口中咀嚼,还是标准的三拇指入口。
这个吃茶习惯影响到了周恩来,他在饮完西湖龙井后,也把茶渣吃到肚子里。
▲毛泽东在龙井村
毛泽东、刘少奇这个吃茶习惯,在湖南找得到久远的传统,一是烟熏茶。烟熏茶现在依旧有生命力,并有产业化的趋势。
在湖南许多农村都有,烟熏茶制作流程与绿茶类似,先杀青,摊凉,揉捻,干燥过程与绿茶有所区别,烟熏茶要置于暗火之上,借助柴火烘干,这个过程茶叶也就吸入了烟味,干燥到茶叶变黑,烟熏茶也就成型了。
▲湖南烟熏茶,网友提供照片
我们通常说吃茶,其实都是在喝茶水,但烟熏茶流行区域,不仅要喝茶水,也要把茶叶都吃掉。
另一个吃茶的传统,就是湖南的擂茶,实际上是唐以来的一种饮茶传统,把茶叶与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生姜等等材料弄在一起,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或炒面,炒荞麦之类,可以填饱肚子。
在今天湖南许多地方还流行这样的饮茶方式,甘肃康县,陕西略阳一带,把这种吃茶叫做罐罐茶,云南称为雷响茶,油茶,不过是加工方式以及工具本土化的细微变化。而在康藏区,内蒙一带,酥油茶更是一种典型的混饮。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吃茶,是家乡吃法,是一种老农吃茶方式,这个习惯伴随终生。即便是他们喝的是龙井,也改不了烟熏茶要把茶叶吃掉的习惯。
烟与茶尽管是毛泽东的嗜好品,但有时候,却要蕴藏起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到重庆与蒋介石会面,进行历史性谈判。在蒋介石相处期间,烟瘾与茶瘾极大的毛泽东,居然没有抽烟,还跟着不喝茶的蒋介石一起喝白开水。
▲蒋介石只喜欢喝白开水
事后蒋介石评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
蒋介石不抽烟,不喝茶,也不喝酒,只喝白开水,毛泽东刚好相反,茶烟酒都非常爱。
到北京后,毛泽东主要喝的是龙井茶,龙井的味道不如湖南烟熏茶味浓,毛泽东便加大了投茶量,他一个月能喝掉2斤龙井茶。如果加上他要品用各个茶区进贡来的茶,毛泽东的饮茶还是比较惊人。
主席杯与两会饮茶风
谈到这段历史的人都会提醒说,毛泽东喝的茶都是从自己工资里开销的。周恩来就在某次开会时,喝完一杯茶,给了1毛钱的茶水费。陈永贵做副总理的喝茶的付账单,在网络上还可以查阅得到。那一代人,开会用茶,是要付费的。
▲陈永贵的费用单
新华社报道说,1959年9月30日,在刚刚竣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国庆十周年宴会。当时共有服务员200多名平均年龄17岁的女服务员。
19岁的张善兰就在这次宴会上为毛泽东倒水。据其自述,当时她很紧张,“好像连路都不会走”。那个时候,服务员主要是政治正确,对服务细节并未有太多要求。
▲1959年,国庆10周年宴会
他们介绍说,倒水时,“小拇指与无名指拿起杯盖,控下水,接着大拇指和食指抓住杯底,退后一步,倒水”,“先放茶壶后部,再放茶壶前部,放喝水杯子也一样,保证倒水的整个过程不发出一丝声音。”
▲两会期间的靓丽的茶水线
两会特供茶始于2007年,每年都会有入选企业开隆重新闻发布会,介绍获得此殊荣。
能够入选的茶叶至少有四项标准:1、茶树必须生长在原生态的地方;2、茶叶必须获得无公害绿色产品称号;3、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性的茶叶大赛评比中获得大奖;4、茶叶送样检测达到农药残留安全标准等。
2014年,两会启用了实名矿泉水供应,两会特供茶历史走到尽头。
饮茶有太多选择,但茶杯可选择的不多。无论是历史老照片,现在的两会,还是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领导人会见外宾的场景,茶杯样子都是一样的:
有盖的白瓷杯。这茶杯有许多民间称呼,主席杯,首长杯,人代杯,中南海杯……每一种命名都指向特权属性。
▲各种花纹的主席杯
鉴于这款杯子是在毛泽东直接过问下形成的,叫“主席杯”也未尝不可。主席造型源自国民政府时期的办公杯“中山筒”,中山筒是笔直型茶杯,没有盖子,也没有花纹花饰,颜色以灰白色为主。
湖南醴陵窑改造过的主席杯,是流线型,有花饰,并加了盖。
醴陵瓷业总公司成立于1956,由国务院拨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尽管从汉代就存在,但一直不温不火。1905年,在熊希龄和文俊铎的建议下,清政府成立了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之后凭着精湛的工艺和釉色,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
▲醴陵窑,在巴拿马博览会得过金奖的扁豆双禽瓶
1958年醴陵窑恢复生产后,就开始为毛泽东生产生活用具;1959年,国庆十周年为首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生产专用瓷;1964年被周恩来选为国庆十五周年为人民大会堂生产国宴用瓷;1974年为毛泽东秘密设计制作专用瓷,即“毛瓷”。
1978年为邓小平制作赠日本裕仁天皇的文具;1986年为邓小平制作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彩盘;1998年为江泽民制作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红山茶咖啡具;2004年为政治局常委制作“常委杯”。
毛泽东用的醴陵窑杯子上画了只蝴蝶,周恩来的则是一棵松树。
▲周恩来的松树杯
1975年,江西景德镇也生产过一批瓷器,工程代号为“7501”,也就是1975年的第一批工程,如果仅仅从数字看,这有点像普洱茶的唛号“7542”。不过,这批瓷器毛泽东到底有无使用,坊间意见不一。
从流出来进入拍卖行的情况看,价格不菲。
茶叶江山
▲景迈山茶庄园
1950年秋,布朗族头人苏里亚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面见毛泽东时,他把自己背到北京的景迈山茶亲手送给毛泽东,这袋茶重4.9公斤,取新中国成立于1949之意。
景迈山布朗族把自己视为茶祖的后代,茶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苏里亚每片都亲自采摘,亲自挑选,茶也是疆域的界限,他一脚踏出去,就是国境之外。
苏里亚送茶,表达了他把这一系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交给了新政权。
1956年4月,贵州都匀县给毛泽东寄了3斤都匀的茶。9天后,他们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特挂信,来信说:“你们寄给毛主席的茶叶已收到,中央曾有规定,不准给毛主席寄东西,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十六元作成本费。”
信里有毛泽东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此茶可叫毛尖茶,毛泽东”。都匀毛尖是唯一一款在49年后成名的地方茶,之后跻身到中国十大名茶(1982),与毛泽东的命名有莫大干系。
1958年1月,毛泽东将陕西省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他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要求将这个经验推广到种植果木、桑、柞、茶、漆、油料等经济林木方面去。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安徽舒城视察人民公社时,大肆表扬人民公社好。也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
▲毛泽东在舒城
1958年3月,四川蒙顶山的徐淑珍为毛泽东制作过蒙顶山甘露茶,毛泽东收到茶后批示说:“蒙山茶好。蒙山茶要发展,要与广大群众见面,要与国际友人见面。”
之后雅安地区选拔了800名青壮劳力上蒙山开荒种茶,蒙顶山茶由此恢复,并很快建成了国营蒙山茶厂。蒙顶山可是自唐之后的名山,现在也是著名的茶区
1958年,云南凤庆茶厂把制好的超级红碎茶寄给毛泽东,中共中央秘书处回信说:9月19日寄给毛主席的信和超级红碎茶一箱都收到了,谢谢你们的胜意,你们连续制成多种新的茶叶品种,质量跃居世界首位,这是值得高兴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并增加出口,争取多创外汇,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58年,茶叶税高达40%。
1960年,云南接到最高指示,要求发展新茶园40万亩,但最终不过发展10万亩。
1961年,全国茶叶产量与收购比上年下降60%,盲目发展新茶园,挤兑了粮食种植空间,为了求产量,许多地方的茶树都变成了“三炷香”,只有树干,没有叶子。
我们去年在保山高黎贡山见到一片茶园,当地老百姓说,茶园就是在1962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开辟的,但后来茶园长期无人管理,一直野放,直到普洱茶热的时候,才又被人重新发现,现在反而成为生态茶园的典范。
▲在高黎贡山,建于1962年的茶园
参考资料:《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
沙伟,湖南醴陵窑毛主席用瓷初探,文物鉴定与鉴赏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
文/周重林,「茶业复兴」出品人,联合著作有「茶叶战争」、「茶叶江山」、「茶叶秘密」与「茶与酒两生花」等,联合主编有「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天下普洱」等,作品累计发行超过百万册。即将出版个人首部茶学著作「绿书」
CopyRights?2008-202151普洱网51puer.comAllRightsReserved.
运营中心地址:昆明官南大道188号云南康乐茶文化城16幢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