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镇位于高、宝、兴三县市交界处,人口稠密,村庄星棋密布,河湾港汊交错,有“纵横三十里,方圆数万家”之称,曾建临泽县,开始形成尚埠贸业。清时商贸、服务业兴旺,民国始至解放前,境域商贸服务业清淡,多为小本经营,店面不算太大,时开时歇。
第一节商业体制
一、国营商业
宋刘豫时,临泽商贸兴盛,服务业兴旺,有私营店铺300多家,在私营店铺中,有门面房的占75%,其余为摊贩或货郎担,这些经营户也有收入少,还要靠种田养家糊口。
(一)、粮食收购与储存1955年7月,周巷乡、川青乡2个粮油管理站成立(其时粮油收购和计划供应应由供销社负责),职工17人,隶属临泽区粮管所管理。1958年临泽朱堆粮油购销站成立。1958年5月,周巷乡、川青乡粮油管理所成立,1962年营南乡粮油管理所成立,从事粮油凭证计划供应,公粮收购调运和粮油市场管理,隶属县粮食局领导,共有职工37人。
1979年,粮食市场逐步由国家统购统销向实行市场“起闭”(即新粮食上市统购,粮食市场关闭;统购结束,粮食市场开放,自由交易)政策转变,粮管所设立议购议销门市部,境域议购议销粮食52.6吨。1983年,境域粮食部门有职工309人,房式粮仓14幢,简易粮仓20幢,总库容量13300吨。1985年,粮食征购、超购办法改革,实行合同订购。
1986年,粮管所推行以“定人、定岗、定购销、定奖惩”为内容的经营责任制,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1993年,国家粮油经营和价格全部放开,实行市场化,临泽境域四家粮油管理所更名为四家粮油贸易公司,保留“粮管所”牌子,成为独立核算的粮油购销企业,隶属高邮市粮油食品(集团)总公司(后更名为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运行机制。1999年,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和主营与附营业务分开要求,境域四家粮油贸易公司分流安置职工58人,清退临时用工29人。2001年,国家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结束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是年,境域二家粮油贸易公司实施以企业置换产权、职工置换身份(简称“双置换”)为中心的产权制度改革,182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临泽镇、周巷镇粮油贸易公司成为高邮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的粮食收储站,原企业部分职工被返聘继续从事粮食经营活动。2015年,粮食收储站更名为江苏高邮粮食物流中心临泽粮库,有房式仓4幢,面积10800万平方米,库容量7500吨。2017年境域无国营商业企业。
(二)、国营商店1964年,高邮商业局在境域组建国营高邮临泽商店(简称:国营商店),在临泽镇西街、中街、后街经营大小百货、棉布化纤、五金交电、化工农机、煤炭、糖烟酒副食品等门店11家,职工25人,从事计划内商品销售,价额统一、信誉好,年营业额1000万元。20世纪80年代,国营商店在建设路开设临泽商场、新时代商场、临泽商场、大昌商场、商品批发部等,总营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1985年,国营商店更名为“高邮临泽商业公司”,公司设经理室、工会、业务股、计财股、商政股、人保等。
商业公司全民性质的有百货、糖烟酒、副食品、五化交批发部;人民商场、新时代商场、煤炭库、临泽糕点、酱醋厂等。大集体性质的有综合商店、百货商店、饮食商店、豆制品商店、蔬菜商店、服务商店、大昌商场等。公司先后安置转业、退伍军人28人,下放知识青年47人,城镇待业青年76人,至1994年职工总人数501人,退休职工157人。公司覆盖临泽、川青、周巷、营南及宝应县的子婴、夏集,兴化县的瞬生、周奋等周边地区。
20世纪90年代,商业体制改革,公司采取承保、租赁形式经营。2001年,干部职工全部买断工龄下岗,达到退休年龄的退休,接近退休年龄的内部退养,资产全部清理出售或租赁。
二、集体商业
供销合作社。1951年境域有周巷、陈钱、薛北、川青、董潭、朱顷、朱堆、韩夏八个供销站点,隶属临泽区供销合作社领导。1958年5月周巷乡成立供销合作社,为集体商业性质,共有职工11人,9月改名周巷供销部。1961年,商业体制调整,合作供销部恢复为合作供销合作社,划出合作商店和个体摊贩,隶属县供销合作联社领导。1962年6月划出川青、周巷并成立周巷供销社、川青供销社,成为独立核算单位,并管理境域各供销站点。
供销社下设农副产品采购站、炕房。采购站设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门市部,经营农机器具、五金家电、日杂陶瓷、百货调料、棉布针织、服装鞋帽、文具图书、生猪禽蛋等商品购销及计划物资供应。69年临泽供销合作社撤洋汊供销站建小李供销站。1983年,供销合作社进行整顿与扩股,恢复其集体所有制性质,吸纳社员10186户,占总农户81.24%,吸金2.4万元,占自有流动资金26.48%。
1985年,供销合作社开始实行以销售、收购、利润、库存为主要内容的站(点)经理任期目标承包经营责任制,职工工资浮动制、柜组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商品零售总额1663.86万元。
1991年,临泽、川青、周巷、营南供销合作社兼并境域16家合作商店,并推行资助经营、自负盈亏、抽本经营责任制改革。是年,增设供销站(点)18家,有职工153人,商品零售总额3706.5万元。1995年,商品市场逐步放开,个体商业蓬勃发展,供销社独家经营遭遇挑战,营业状况日趋萎缩,生存已有困难。1999年,供销合作社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划归乡镇政府管理。2001年10月,供销合作社完成以“双置换”为核心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临泽镇、周巷镇供销社共有316名职工买断工龄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留守人员8人,负责协调处理遗留事务,保留“临泽镇、周巷镇供销合作社”名称。是年,原供销社站(点)经营场地全部租赁给私人经营。
合作商店。1956年国家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临泽境域设有洋汊、朱堆、小李、匡介、蒋颜、韩夏、合心7家综合商店,周巷设有薛北、查甸、陈钱、三六、湖荡、镇上2家计7家为集体商业性质,从业人员36人。1958年9月,合作商店全部划归供销部。1961年,合作商店又从供销社划出,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隶属供销社管理,人员、货源由供销社安排。是年,增加川青公社5家综合商店,营南公社3家综合商店,共有22家综合商店,从业人员57人,商店零售额34.17万元。其后,合作商店经营机制虽有变更,但隶属关系不变。1979年,合作商店得到扶持,经营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品零售额增至96.17万元。1983年。临泽、川青、周巷、营南4乡镇商业合作社成立,有合作商业门点33家,销售营业额312.6万元。1985年起,个体商业的迅猛发展,合作商业经营业务量下降,亏损逐年增加。1991年,境域合作商店被临泽镇、川青镇、周巷乡、营南乡供销社兼并。
代购代销店。1966年,临泽供销合作社在洋汊、小李、蒋颜等7个大队,川青5个大队,周巷7个大队,营南4个大队均设立代购代销店(“双代店”)共23个,由供销社供给商品,经营日用品,小农具及收购农副产品。是年,双代店商品零售额临泽1.84万元,川青1.31万元,周巷1.72万元,营南1.02万元,代购额临泽7540元,川青5368元,周巷7049元,营南4180元。双代店人员(营业员)由生产大队选派,供销社按营业额比例支付报酬。双代店利润上缴大队,大队给予营业员一定的工分,年终参加分配。1975年,临泽双代店发展到16个,营业员20人。川青发展到12个,营业员15人,周巷发展到15个,营业员18人,营南发展到9个,营业员11人。增加销售百货、五金、文化用品等商品。1985年,临泽双代点增至22个,营业员27人,川青增至16个,营业员19人,周巷增至15个,营业员18人,营南增至11个,营业员14人,并实行承包经营,上缴利润。是年,双代点商品零售营业额临泽32.55万元,代购额6万元。川青22.9万元,代购额4.2万元。周巷26.52万元,代购额4.8万元。营南16.87万元,代购额3万元。嗣后,多渠道经商,双代店经营业务量下降,逐步转为自营,至1995年,临泽4乡镇双代店全部改制为个体商户。
三、个体、私营商业
2001年,集体商业产权制度改革,私营个体商业成为商品市场经营主体,四乡镇注册登记个体商户及网点增至836家,其中私营企业18家,年商业销售额3643万元,占社会商业销售额的50.8%,首次超过国营、集体商业成为商业经济主体。2002年,东方超市、佳乐福超市开业,设入商品自选区,敞开经营,销售生活用品、百货调料、陶瓷厨具、小家电、防护洗浴、文化用品等2000多种商品,带来全新的经营模式。嗣后,私营个体商业户开始讲究门面装潢,打破行业、部门分工界限,增加和扩大经营品种的范围,改变营销方式手段,一批超市、联营店、专卖店应运而生。2010年,由原供销社商场改建的上海世纪华联超市、好中好服饰、南峰服饰等实体商业企业品牌店相继在境域设点开张;苏宁易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先后落户,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在为群众提供便捷周到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人们消费观点的转变。2017年,全镇私营个体商业户籍企业网点1944户,从业人员5443人,商业服务销售营业额3.4亿元。
临泽镇商业网点分布(1932-1952)
北↑
饺面店
布店
兴隆当典
药店
花席店
旧货店
鞋子店
关帝庙
陆同元茶馆
西街
理发店
邮政局
蛋行
南货店
豆腐店
炒货店
老虎灶
华家米厂
茶食店
木行棺材店
糖坊
大来米厂
银匠店
铁匠店
烧饼油条店
米饭饼店
酱园店
烧饼店
油布粮行
粮行
草行
杂货店
后河
女子浴室
羊肉馆
米厂
郭家草行
张家草行
房家草行
干面水面店
竹厂
八鲜行
酒坊
木行
中
街
茶叶店
包子店
后
百货店
南天德翁家
窑货店
日杂店
染坊
酒店
文具店
五洋店
杂货
香烟店
花絮店
绸缎店
灯笼锅席
纸坊
茶馆
西药店
修秤
浴室
修汽油灯
麻衣店
香店
四、其他商业
1、好享易购超市。位于临泽镇临兴路30号,成立于1998年8月28日。法人代表翟东阳,注册资金80万元,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经营范围,一楼食品、烟酒、生鲜蔬菜、水果、白肉、鱼虾等;二楼:百货、日用、洗化、家电、鞋帽、服装、家纺、床上用品等。2017年职工人数55人,销售额3000万元。曾获得:扬州放心消费单位、扬州诚信单位,食品安全示范店。
3、润泽源酒店。位于临泽镇临兴路30号,成立于2014年10月1日。法人代表翟东慧,注册资金80万元,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三楼为餐饮部,设有喜庆宴会厅2个,豪华包厢6间,可同时接待千人就餐;4楼为客户部,拥有单人间15个、双人间10个、三人间2个,共41个床位。房间设施齐全,配有电视、电脑、宽带网。设有多功能会议室、商务会所等,可提供周到服务。酒店在保持传统维扬菜肴风味的基础上融入川、粤、湘等地口味,开发创新20多种招牌菜,有极品鸡汁雪鱼、精品羊排、酱香驴肉、翡翠鱼肚等。在菜肴上讲究品质,食材要求本色原味、蔬菜鱼虾鲜活、家禽现杀现烧,烹调上注重随季变,一菜一味,常换常新,满足顾客需求。2017年,有高级厨师1人,一级厨师1人,二级厨师2人。曾荣获扬州市诚信单位、食品先进单位、网络评选大赛一等奖,2017年职工13人,销售额300万元。
4、临泽宾馆。位于临泽镇振兴路17号,始建于2003年,2004年4月18日开业,法人代表张洪桂,注册资金350万元。临泽宾馆共4层,一楼、二楼为餐饮部,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喜庆宴会大厅2个,可容纳900人,豪华包厢10个,可容纳100多人。餐饮在保持传统维扬菜肴风味基础上,融入川、粤、湘等地口味,开发创新。食材要求本色原味,蔬菜、鱼虾鲜活,家禽现杀现烧,一菜一品,天天更新,以满足顾客需求。三楼、四楼为客房部,营业面积1700平方米,拥有标准间20个,情侣间6个,豪华套间8个。设施齐全,配有电视、电脑、宽带网,设有多功能会议厅、商务会所等。2017年有职工13人,高级厨师1人,一级厨师1人。在扬州消费创新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当年营业额130万元。
第二节商品流通
一、生产资料购销
化肥
高邮市苏邮农资连锁有限公司等农资连锁企业先后在供销社、农技站坐地经营销售,为广大农民带来便利,深受欢迎。2007年,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化肥被淘汰,复合肥、尿素成为化肥市场主打产品。至2015年年均销售化肥1.45万吨。为适应高效农业需求,增加复合肥供应量,使之成为取得碳铵和尿素的主要肥料,其销量占化肥总销量45%。2017年,临泽镇化肥经营销售店(点)48家,分布在临泽街道及周边川青、周巷、营南,从业人员96人,销售化肥1.6万吨,销售额4157万元。
农药
中小农具
农机及机电配件
建材装饰材料
民国时期,临泽有孙家木行,主要经营杉木生意,从南京新河进货,经长江放排至临泽,销往夏集、柳堡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木材、毛竹属管控物资,私营木行停业。
二、农副产品购销
棉花
1951年,临泽地区开始有种植棉花的农户,属于零星种植,数量不多。1954年,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和计划销售,城镇居民每年每户供应棉絮1.5千克,农户可留自用棉花2.5-3千克。1955年临泽设立棉花收购站,共收购皮棉0.9吨。1960年对集体出售皮棉50千克优价供应粮食1.5千克,奖励布票5尺,对个人出售皮棉,每500克奖布票4尺。1970年棉花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收购皮棉102吨。1971年,国家改革皮棉收购验级,将12级改为7级,长度英制改为公制,并调高价格。1975年,棉花种植实施预购定金,奖励化肥等鼓励政策,调动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是年收购皮棉134.62吨。1980年起,国家先后6次提高皮棉收购价格,供销社年均收购皮棉200多吨。1985年起,境域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上升,1990年,棉花种植面积近7000亩,收购皮棉350吨左右。1993年临泽棉花种植面积10000多亩,供销社收购籽棉2000多吨,皮棉500多吨,是历史上收购量最高年份。1996年起,农村土地种植权放开,因种植棉花费时费工,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下降,镇内种植面积锐减。是年供销社收购皮棉90吨。1997年起,国家逐步放开棉花市场,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供销社不再收购棉花,零星棉花进入农贸市场交易。
蚕茧
20世纪60年代,境域少数农户靠村庄河岸自然桑树发展养蚕,产量较少,临泽有蚕茧收购站收购。70年代,植桑养蚕纳入生产计划,蚕茧产量大幅提升。其间供销蚕茧收购站年均收购鲜茧4.5吨左右。1982年,县土产公司在境内供销社设蚕茧收购站收购古鲜茧,当年收购鲜茧5吨左右。1988年蚕茧市场放开,经营渠道多样化,市场竞争激烈,国家统一收购受到冲击,是年,境域集体收购鲜茧6.8吨,蚕农自售鲜茧3.25吨。1989年,县土产公司退出供销社采购站,域内鲜茧收购停止,蚕农自行销售鲜茧。
芦、草编织品
1963年,境域供销社收购手工搓制草绳临泽7吨川青5吨周巷8吨。由于搓草绳费时多,价格低廉,产销量大,收购甚微。1964年,供销社开始收购抗洪抢险、大坝筑基装泥土用的草袋(又称草包)。1968年供销社开始收购芦帘(又称柴帘子)。1972年,供销社收购草袋子临泽5.8万只,川青6.2万只,周巷7.4万只,营南3.8万只,芦帘临泽12.6万条,川青14.8万条,周巷13.6万条。1975年,草袋生产量达到高峰,供销社收购草袋临泽6.5万只,川青7.3万只,周巷8.7万只,营南4.2万只,其后草袋生产量锐减。1978年,供销社停止收购草袋。1978年起,芦帘编织成为境域重要副业,且销路较畅。1981-1986年起,供销社年均收购60多万条。1988年起芦帘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销路受阻,1990年起,供销社停止芦帘收购。
三、生活资料购销
(一)、日用工业品购销
日用百货。
2000年起,个体百货经营商户装装修门面,增加货源品种,或改为超市,成为商品销售主体。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百货商品种类逐年增多,类型、款式、用途更加多元化。肥皂、铝制器皿、手表、缝纫机成为滞销品。人们购买商品选择的机会更多,销售量越来越大,高档百货商品逐步走俏。2005年,境域百货商品销售总额2471.4万元。此后,名牌、品牌类器具、用品销售走强。2010年,上海世纪华联等商业企业相继在境域开设连锁店,推出不同规格和档次的百货商品上万种,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大。2017年,全镇百货经营店113家,从业人员186人,销售额4809.6万元。
纺(针)织品
民国时期,临泽古街道从后街到西街开设的布店有高恒元、潘玉大、庆大、李记等9家,主要经营绸缎、床单、棉布、麻布等;成衣店有郑康西、何海记、周义林等7家,主要经营绒线、服装;周巷街道上开设的布店有利群、恒生等4家;三友布店主要经营棉布、土布、麻布等。逢时过节生意兴旺,平时生意清淡,为抢生意,店家有时采取赊销方式,夏秋两季收账,暗中已加高利息。
五金家电
日杂品家具
民国时期,临泽日杂品家具店数量少,经营品种单一。其中窑货店有一家在中街上,经营日用陶瓷;花席店有王巨圣、圣大排、胡永和、房利等,主要经营民用床上草席;香店有姚家、房守、黄家等,主要经营股香、斗香、佛香等;有一家陶瓷店,从宜兴购进白绿陶瓷品,用船运至临泽后批发到川青、周巷、夏集、王营、沙沟等地,因独家经营,生意红火;还有经营鞭炮、炊具的日杂货店等。
解放后,临泽、周巷供销社先后成立日杂门市部,主要经营锅碗、絮棉、土纸、蜡烛、爆竹等以及铁竹木日用品。1955年,供销社建立日杂批发部,向私营商贩开展批发业务。1960年絮棉凭票供应。1970年,临泽、川青、周巷、营南共计销售铁锅2676口、絮棉3.94吨、草席3.72万条、陶制品4.63万件、爆竹3.43万元。1980年,个体经营户大幅增长,市场竹木家具供应增加。90年代,传统的日杂用品、陶瓷器开始更新换代,大部被铝制品、塑料制品取代,老式竹木家具被皮革组合家具、铜木家具替代。2000年,销售额977万元,主要销售铁锅4200口,草席3.8万条、陶瓷器3.3万件、烟花爆竹6.3万元、家具6480件。2002年起,烟花爆竹、家具个体专营店增加,日用杂品进入超市、农贸市场销售。
2017年镇内有烟花爆竹店10家、日杂店14家、家具店6家(家具销售店3家,家具制造店3家)、共计30家,从业人员120人,完成销售额1560万元。经营规模较大的商店有庆悦家具店、川中家具城、明辉烟花爆竹经营部等。
(二)、食品副食品购销
猪肉
禽蛋
20世纪60-70年代,境域禽蛋主要以收购为主。农户散养的家禽通常拿到贸易市场自由销售,鲜蛋卖给供销社或合作商店;集体饲养的鹅鸭及鲜蛋卖给供销社或食品加工厂。其间临泽供销社年收购鲜蛋20吨-25吨。80年代,国家支持个体养殖业发展,境域出现家禽饲养专业户。虽货源丰足,但自产自销和群众日常消耗量增大,鲜蛋收购不升反降。1986年,禽蛋放开经营,个体经营户成为经营主体,经营渠道多样化,供销社推出鲜蛋收购。1990年起,临泽、川青、周巷、营南禽蛋购销由收购为主逐步过渡到以销售为主。农贸市场、商店年销售禽蛋量不断上升。2005年起,农户散养的禽蛋渐成市场精品,价格普遍高于超市、商户。2017男镇内四家农贸市场、超市销售鲜蛋220吨,销售额202.4万元,其中自产自销64.32万元。
烟草、盐业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盐糖、烟、酒货源紧缺。20世纪60-70年代境域盐、糖、烟、酒实行计划凭票供应。由供销社、合作商店专营。1988年起,烟酒敞开销售,品种繁多,私营个体商户参与经营,群众购买便利,销量逐年攀升。烟草、食盐仍实行专卖管理。1992年,最后一个计划供应商品食糖放开经营,个体商户成为糖、盐、烟、酒市场销售主体,且多跨行经营。1996年开始推广食用加碘食盐。2000年起,境域烟酒销售逐步趋于高档化,名牌、品牌烟酒销售量逐年上升。2017年,全镇糖、盐、烟、酒4大类商品零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
其他
20世纪60年代,境域干果、海味、糖果、饮料等六大类副食品由供销社、合作商店销售,品种单一,销量不多。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不断增加,副食品种类增多,品位提升,经营渠道多样化。90年起,销售的副食品由原来六大类500多个品种,增加到包括营养品、野味、罐头9大类1500多个品种。雪碧、可乐、乳制品高档饮料进入百姓家,且畅销不衰。奶粉、麦乳精、藕粉、人参蜂王浆、桂圆品等营养品及荤、素罐头成为抢手货,尤其儿童营养品一应俱全。同期,副食品价格放开,市场竞争性强。2000年起,副食品不仅品种增多,而且针对不同群体的分级产品销售趋旺。无糖营养品、中老年高钙补品、儿童健脑营养品、牛奶及乳制品、脑白金等高档营养产品,成为市场销售的主要商品。2017年全镇副食品销售总额988.68万元。
四、粮油购销
粮食收购许可。2004年9月,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行粮食收购许可证制度,镇内实行粮食市场准入制度。2017年镇内有证粮油收购企业5家,分别是临泽、川青、周巷、营南粮油经营公司和临泽朱堆粮油购销站。并在临泽、周巷等地设有粮油收购门市部,有工作人员26人,全年收购粮食15000吨。
粮油经营。1992年粮食市场放开后,私营个体粮店迅速增加。1995年临泽有粮店8家、川青4家、周巷5家、营南2家。2000年粮油经营品种增加,粮食有绿色有机大米、营养大米、特级面粉、精制挂面以及杂粮等;食用油有菜籽油、调和油等。2017年全镇共有粮油店22家,分布在临泽9家、川青5家、周巷5家、营南3家,从业人员43人,销售粮食1980吨,食用油142吨,销售额1020万元。
五、其他商品购销
废旧物品回收
水产养殖饲料及药物
2000年前,镇内水产养殖使用的饲料机药物,在水产技术部门指导下,由养殖户购买自己拌(配)制。投喂的饲料主要是麺皮、菜饼、小麦,每次投食浪费多,水体因此污染严重。2003年,通威水产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在境域招聘首家代理商,销售颗粒状水产养殖配混饲料临泽2200吨,周巷1780吨。此后国内中大等品牌水产养殖饲料企业相继在临泽、周巷招聘代理商,设立批发经营店(点),销售水产养殖粗纤维饲料、蛋白饲料以及水产药物。2010年,水产养殖饲料,药物经营店临泽9家,销售水产养殖饲料1.22万吨,销售水产药物300万元。周巷7家,销售水产养殖饲料0.95万吨,销售水产药物233万元。是年起,水产养殖效益下滑,部分养殖户将养殖面积改种荷藕,饲料销售量随之下降。2017年,全镇销售水产养殖饲料1.48万吨,销售水产药品370万元,经营户31家,从业人员52人。
药品
1958年,临泽、周巷供销社设立药品专柜,销售人丹、十滴水、散热片、紫贡水等普通家用口服外用药物。1970年起,实行“医药合一”,供销社停止药品销售活动。2001年,临泽中街老字号药房“大德生”,销售非处方药品320种。2017年全镇有药房11家,从业人员30人。
第三节集市、贸易
一、网点分布
民国30年(1941年)临泽商贸服务业兴旺,有门面的商号151家,每年营业额(史书记载)80万银元,从业人员800人,其中木行、竹行、八鲜行、草行有11家,分部在前河、后河两岸旁。粮行遍布全镇,比较规模的粮行有7家,还有“空扁粮行”12家,这些粮行没有门面,只有竹扁一只作为标记,经营粮食。镇上三条街,后街、中街、西街以经营绸布、杂货、餐饮及日用品,从油盐酱醋到布匹、绸缎、金银首饰,品种齐全。布店10家,其中以高恒源、潘玉大两家铺面较大,批零兼营,雇船从苏、锡、常、镇江、扬州一带进货,款式新,品种多,生意做到东至兴化、西到宝应等地。杂货店除经营百货、南百货外,还有时兴的五洋商品,经营店铺有11家。还有茶叶店3家,纸扎店2家,文具店2家,理发店3家,香店2家,棉花店3家,钟表店2家,银匠店3家,药店3家,餐饮店5家,浴室2家。
二、集市与会市
集市。临泽集市贸易形成于民国时期初,为露天交易,天天开市。20世纪90年代起,临泽有小商品市场。川青公历每月15日逢集,周巷4、9日逢集,营南3、8日逢集。集市在上午进行,一般到中午时候陆续散去。每逢集市日,乡民起早赶集,商家备足货源,早早开张迎客。外地客商早早赶到占地盘摆摊,沿街摆满吃的、用的,有布匹、小百货、鞋帽、烟酒、茶食、烧饼、油条、饺面等;也有稻米、铁锹、蔬菜、肉、禽、蛋、鱼虾等农副产品以及箩筐、扁担、扫帚、筛子、大扁等农具用具。在后河还有牛市、猪市交易,早上从四面八方人群涌入集镇,街上人头攒动,摊贩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集市交易十分旺盛。临近中午,人群渐散,集市在春节前的腊月和夏忙前的农历四月最繁忙。有时人流量达万人以上。“文化大革命”时期逢集日被取缔,1978年又恢复传统的集日期。80年代临泽、川青、周巷、营南集市活跃,浙江的蜜橘、山东的苹果;南京温室青椒、西红柿、韭菜黄、茄子等进入集市,年成交额在90万元到100万元。90年代起镇区国营商业、集体商业纷纷送货下乡,赶集、出摊摊销日用工业品,家用电器。1992年起,昔日集市贸易盛况不再,逐步演变成农贸市场。
三、农贸市场
民国期间,临泽无固定贸易市场,卖蔬菜的农民在老文化站旁土地庙地段挑担设摊。20世纪60年代初,公社在小洞天北边新建了个钢架结构的大棚菜场,约1000多平方米。70年代中期,公社在老工商所南边建长90米宽20米,1800平方米钢架结构菜场。1993年镇政府在西凤路征地11亩建农贸市场,7337平方米。设蔬菜、禽类、肉类、水产、干货、自产自销六个区域,日客流量1000多人次,1998年交易额2300万元。2006年,为保证市场商品质量,让群众吃上放心蔬菜,镇政府投入18万元建立市场蔬菜检测室,添置设备,对进场蔬菜进行逐项抽测、公示,不合格农产品严禁销售。对进场的肉禽建立索证备案制度。严禁在市场内交易国家保护动物,严禁场内活禽交易,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禽。2017年,镇内农贸市场有肉案、光禽、水产、蔬菜、豆制品、干果南北货、自产自销等摊位200多个,年交易额7680万元。
解放前,临泽、周巷均有露天集贸市场。20世纪60年代集贸受到限制,发展缓慢。70年代集贸市场分农贸市场和专一市场。80年代农贸市场建设发展较快。1987年川青乡建2800平方米钢架结构农贸市场,1989年营南乡建1500平方米钢架结构农贸市场,2004年周巷建3000平方米钢架结构农贸市场。2017年镇内有农贸市场4家,分别是临泽、川青、周巷、营南,年交易额过亿元。
四、专一市场
米市。民国时期,米市场繁荣,主要集中在镇前后河两岸。以陆万顺、孙珍贵、薛春桃、华长春等9家米厂,葛家、陈家、刘家米店、韩永伯粮行等主要经营稻米、小麦、黄豆。夏秋收粮季节,后河、前河常有装粮船20多条,一年吞吐量4000-5000吨,销往扬州、镇江等地。陆万顺家把大户人家的稻麦收下来,经过自家米厂加工成米、面,然后用船运往苏州、常州等地出售,年销量6000多吨。还有“空匾”粮店10多家。这种粮店没有门店、资金,只有竹匾一个,周围粮贩通过“空匾”粮行收取佣金。解放后,国家实行国营商业主导下的自由购销政策,私商仍可做粮食生意,但业务日见清单,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后,米市歇业。
猪市。临泽猪市源于清代。猪源来自溧阳、丹徒等地。解放后集市位于后河北路苗猪市场,天天逢集。上市的苗猪、仔猪300-400头,客流量400人左右。20世纪60年代划给公社管理,成为社办企业,后又并入牛市统一经营管理。70年代经营状况很好,苗猪市场兴旺,苗猪源有外地运入和本地自繁,并将苗猪市场从后河北迁移到临川河北岸。1985年起苗猪市场业务逐渐清淡。1990年苗猪市场自行关闭。
旧物、旧货。解放前后临泽就有旧物、旧货市场,主要是旧衣物、旧家具、旧用具的交易流通。50年代初,临泽只有一家商店兼营寄售旧衣物、旧生活用品业务。1956年对私营改造后,寄售业务停业。60年代,合作商业曾一度开展寄售业务,但因经营不善,盈利不多,不久就关闭。1992年,临泽镇东郊逐步形成旧货市场,品种有旧家具、旧用具、旧电器等上百种。1995年后旧货市场日见繁荣,品种进一步增加,有旧办公桌椅、旧成套家具等,年交易额达60万元。2000年,旧货市场增加旧电脑、旧自行车、旧柜台、旧货架等品种,当年交易额100万元。2005年,收购旧货网点增加到3家,其中临泽镇2家,周巷1家,年交易额210万元,从业人员10人。到2017年底,镇有旧货交易市场,旧货交易店7家,从业人员20人,交易额约300多万元,经营规模最大的是临泽镇旧货市场。
五、商贸街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临泽镇以三条街为商业街区。街道两旁,店铺门市摊位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有经营布匹、绸缎、杂货及日用品,油盐酱醋到金银首饰,有经营百货、南北货外,还有时兴的五洋商品,还有餐饮茶馆的、理发店、钟表店、文具店、茶叶店、浴室等,一道节日三条街人山人海,一派繁荣景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条街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1985年临泽镇从安乐寺东至影剧院向南新建安乐寺路、建设路、临兴路。集镇规划拉开了序幕,新辟了从大会堂向南至农贸市场的建设路,从和平浴室至镇政府临兴路,街道两旁建起了供销社营业大楼、商业公司、信用社、农业银行、春园饭店、招待所、金属公司、车站五交化公司、百货公司、大昌商场、综合商店、食品站、蚕茧收购站、炕房、日杂门市、邮政、电信、服装三厂、天宇橡胶厂、维扬鞋、饺面店、饭店、烟酒门市、烟草公司、政法办公楼、水务站,各种修理门市等,集娱乐、饮食为一起,门类齐全,门面众多的商贸体系。
2013年,临泽镇被列为全国重点中心镇之后,新街两侧楼群错落,商铺比邻,分布各类商业零售店200多家,餐饮服务业40多家,网吧、KTV娱乐业4家,银行4家,形成了商业一条街。2000年后,东方超市、佳乐福超市建成开业,2004年一批知名企业,如苏果超市、好又多超市、润泽园酒楼、鑫诚酒楼相继开业。一批家电商场苏宁易购、阳光家电、创维电器等,庆悦家具店、婚纱摄影店开张营业。每逢节假日,购物人群蜂拥而至,临泽商业街区逐步形成规模。2012年,临泽镇区形成商贸集聚区并向振兴路拓展。2017年,商贸集聚区面积2.6平方千米,内有店铺315家,年销售额2.4亿元,形成休闲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
周巷。1956年国家对个体商业改造,成立综合商店,当时有薛北、查甸、陈钱、三六、湖荡、周巷镇上有2个综合商店,共7个综合商店有从业人员36人。1957年,周巷建立供销合作社。周巷是商业要地,繁华的农村集镇。交通以船为主,为各户运输生产、生活等各种各样的商品,门类齐全,商业、餐饮业得到迅速发展。
周巷主街道杂货店有葛步珍、周家英、仲恒昌、周家春、房庆珍、周应高、周家淦等。主要经营食糖、香烟、酒、盐、、醋、酱油及红枣、桂圆、木耳等品种;茶食店有周思培、周家连2家老字号,主要生产、销售传统的大京果食品;药店有周恒大、周兰春、张定文3家;银匠店有周家洪、曹家喜;茶馆店有周裕顺、孙二等3家。还有“六成行”米店,周家英米厂,漕坊、周家邦百货店、周凤楼浴室等。当时周巷在农村集镇中算是比较繁荣的小镇。
第四节物产美食
境域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主产稻麦、鱼虾蟹。20世纪60年代起,境域在老河、塘、沟发展养殖。70年代开始开挖鱼塘,80年代将荡田全部开挖成鱼、虾、蟹塘水产养殖、水生蔬菜种植,物产品种增多。境域菜肴从维扬风味为主,采用原料多为当地所产,鲜活绿嫩,做法讲究刀功、火候、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2017年,全镇生产粮食13.24万吨,水产品2.37万吨,蔬菜5.24万吨。
一、物产
河蟹。境域生长的河蟹属长江中华绒螯蟹,特点明显,个大膏红,腿硬力大,爪毛无泥,吐无色沫,蟹肉洁白鲜嫩,蟹黄丰满味美,是水产品中之珍品。1989年,开始围圩养殖河蟹,逐步发展到池塘养殖,大水面混套养,精品蟹生态养殖。获批川东牌、红庙河牌、菊花牌中华绒螯蟹商标。2017年,全镇建有生态、无公害河蟹养殖基地4.02万亩,年产河蟹7512吨,是全市淡水河蟹养殖重点镇。九月重阳后,公蟹肉多肥嫩,母蟹蟹黄丰满,是食用的最佳时期。
甲鱼养殖。1985年境域董潭村村民朱武良在董潭1组开挖3亩池塘进行甲鱼池塘养殖,一个养殖周期(2-3年)亩产甲鱼135公斤左右,1993年,他承包董潭荡滩120亩改造成池塘养殖甲鱼,由于他当时养殖甲鱼的产量和效益在高邮排在第一,被高邮县政府授予“高邮县甲鱼大王”称号。2004年,临泽镇文教和临泽镇水产养殖场共同实施“农科教示范基地”项目,推广鱼蟹混养面积500亩,在不影响常规鱼产量的前提下,亩产甲鱼10.5公斤,亩增纯收入1500元。
罗氏沼虾养殖。1999年,临泽镇沈堡村薛应清等10个村民承包村集体资源285亩,改造10个虾塘养殖罗氏沼虾,当年收到了很好的效益。由于罗氏沼虾养殖效益高(5000元/亩左右),从2009年开始,周巷镇陈甸村、薛北村、双马村、钱镜村、临泽镇瓦港村、西安村、合心村陆续将农田流转给司徒、龙虬以及当地村民开发养殖罗氏沼虾。到2017年,临泽镇罗氏沼虾养殖户69户,面积3478.5亩,养殖面积较大的村有西安村1020亩、瓦港村773.5亩,陈甸村739亩。
小龙虾养殖。临泽镇小龙虾起初都是来自小河、塘、沟捕捞,养殖小龙虾是从藕塘套养开始,2007年9月,董潭村村民竺启宽在川东村承包的45亩藕塘中放养了小龙虾苗260公斤,2008年3—6月份共出售小龙虾成虾和虾苗3950公斤,当时小龙虾纯收入斤8万元。随着藕塘面积增多,藕塘套养小龙虾的面积也越来越大,2017年,临泽镇藕塘套养小龙虾面积6500亩,主要集中在薛北、陈甸、洋汊、法青、董潭、小葛6个村。蟹塘套养小龙虾面积达12000亩。
青虾。境域常年水温在8℃—30℃,水中植物丰富,水体溶氧高、偏碱性,十分适宜青虾的生长繁育。青虾生长周期长,个头大,且含有丰富的锂、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营养丰富,含钙量高。
二、美食
鱼类菜肴。境域鱼类品种较多,烹饪方法各异。早期,人们吃鱼以草鱼、鳊鱼、鲤鱼、黑鱼为优先。烹饪方法主要由烧、煮、腌等。20世纪90年代起,家庭、餐饮业传承维扬菜传统加工方法,加以现代烹饪理念,通过烧、炒、煎、煸、炸、蒸、煮、煨、炖、焖、烤、酱,制作出色、味、形各异,富有水乡特色的系列美食。草鱼、黑鱼汤,汤白似乳,营养丰富;红烧胖头鲢,肉质细嫩,色泽红亮;大烧泥鳅、长鱼,肥而不腥,肉嫩味正;虎头鲨炖蛋,又鲜又嫩,入口即化;清蒸咸鱼,腊香四溢,口味独特;红烧野生甲鱼,肉鲜汁浓,裙边糯韧爽滑。尤其用鲜活青鲲,经宰杀,剔除皮刺,剁成鱼泥制成的鱼圆,色泽雪白,圆滑饱满,味鲜肉嫩,韧性十足。
王四瘪子羊肉汤。王四瘪子,在家排行老四,瘦高个,皮肤黝黑,嘴有点瘪,故得此外号。其年轻时生活艰难,但有一手杀羊手艺,冬天替人杀羊,落个刀工,外带些下水,有时还外带些羊油卖钱。中年时他竟然发了成了“万元户”,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临泽镇上也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王四瘪子羊肉汤生意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聪明的他,在2005年注册了商标,就叫“王四瘪子”羊汤馆,2008年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组来采访作了专题报道,轰动一时。此后生意更加火爆。
临泽水晶月饼。水晶月饼是临泽的特产,其形呈饼状,麻花边子,经文火烘烤后,油化糖溶,象水晶一样而得名。祖师朱锦章制作的月饼,用上等面粉,精制的绵白糖、高级果料、特制猪油丁等优质原料精制而成。因其清香、甘甜、酥嫩、爽口,风味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1915年,在江苏省食品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33年在江苏省食品展览会上荣获食品铜质奖章(至今还珍藏在“天仙阁”食品店后代朱元荣师傅手里)。临泽的水晶月饼曾远销南洋群岛。
临泽大陆春卷。临泽的饮食文化颇具特色,春三月“大陆春卷”脆、香、粘、润,远销沪、宁,为人们所喜爱。大陆原名陆鹏征,老川青人,在家排行老大,故称大陆。由他制作的油炸春卷被人们亲切地成为“大陆春卷”,大陆春卷大约3公分宽,15公分长,长条状,色泽金黄,外脆内嫩,十分美味,咬上一口,满嘴飘香。“大陆春卷”成功注册“盂城大陆春卷”商标后,销量猛增,名扬大江南北。
第五届餐饮住宿业
一、餐饮业
临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地处高邮、宝应、兴化三县市交界,商业、餐饮业较为繁荣。民国时期茶馆有天乐、顺兴、同元、小洞天、朋来、夏二等8家。早上供应茶点、中晚有饭菜。饺面店有王连凤、王玉龙、好再来、许朝发等6家。烧饼油条店有王家、祁鹤林、姚兰英、万春生、孙龙山、李春生、古金銮、王桂英、韦凤祥、展大、万五爷等。蒸饺包子店有后河一条龙、李干生、朱继本、米饭饼、王小仙、王小星、汤园、钱寿明等。解放前受日本鬼子侵占,局势动乱、民不聊生,餐饮业得不到发展,有的店关门歇业。
20世纪80年代末,个体饭店、小吃店相继开业,越办越红火,90年代,各级政府制定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优惠政策,临泽、川青、周巷、营南餐饮业发展较快。1996年后,集体餐饮业改制为私营个体,网点增加。为了适应人们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生活需求,2000年后餐饮业出现改造升级热潮,包间装饰豪华,宴席包间宽敞明亮,增设舞台、大屏电视音响设备。2006年起外地餐饮业如四川火锅、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落户临泽、周巷,餐饮业趋向规模化、多元化、产业化,高、中低档兼容、行业布局合理、经营特色纷呈。熟食业多分布在大街小巷、村与社区,品种有盐水鹅及肫肝、猎头肉、卤鸡脚爪及鸡翅、牛肉、油炸鸡、烤鸭、烤鸡等,颇具临泽地方风味的“孙老四”猪头肉、盐水鹅,名声远扬,在外地打工回来的人,临别前都要买些“孙老四”的猪头肉、盐水鹅带到苏南去。临泽猪头肉做工精细、独特。选用新鲜猪头,洗净去毛,腌制3小时后入老卤,加调料煮沸,改文火烧3小时出锅。其特点是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脂香扑鼻。
临泽菜肴以淮扬风味为主。采用原材料多为当地所产,鲜嫩干净。做法讲究刀工、火候,要求色、香、味和品相俱佳,烹饪方法有烧、煎、炸、溜、蒸、煨、炖、焖、烤、渍、腌、酱等24种。50年代名菜名点有清蒸刀鱼、狮子头、大煮干丝、红烧肉、汪豆腐等。90年代后,吸收外地烹调技术,融入粤、川、湘等地风味,创新特色菜肴,如农家菜、时令菜。
2017年全镇有餐饮门店124家,其中饭店44家、火锅店4家、快餐店3家、饺面店19家、兰州拉面3家、沙县小吃2家、汤包蒸饺店10家、大排档3家、燃烤店3家、早摊铺8家、熟食卤菜店17家、烧饼店8家。分布在临泽街道的餐饮店有49家,泰山社区17家,川青社区5家,周巷社区7家,营南社区4家,果园社区3家;分布在各村的餐饮店有39家。全镇餐饮业从业人员620人,营业额2790万元。
二、住宿业
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临泽有“朋来”、“小洞天”、“王家”等四家旅馆。20世纪60年代,国营商业公司开设“临泽旅社”,70年代临泽人民公社在中街开设临泽招待所。住宿条件尚属优越,有单人间、双人间另设卫生间,80年代临泽镇在建设路段新建局部4层楼政府招待所内有食堂、浴室,设单人间、双人间、卫生间,配有电视,为到临泽办事的外地客人提供食宿服务。90年代临泽旅社随着国营商业改制而歇业。2000年起,住宿业兴起,聚兴缘、临泽宾馆、润泽缘酒家、鑫诚酒店等相条,继落成开业。设标准间、情侣间、豪华套间。设施齐全,配有电视、电脑、宽带网,设有多功能会议厅、商务会所,为顾客提供宾至如归的舒适环境。2017年镇内宾馆、旅馆16家分布在临泽镇10家、川青2家、周巷3家、营南1家,从业人员40人,年营业额900万元。经营规模大的有润泽缘、临泽宾馆、鑫诚酒家、临泽生态度假村等。
第六节娱乐业
民国期间,临泽城隍庙正常有戏班子唱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泽关帝庙改建大会堂,正常有剧团来演出,高邮淮剧团、扬剧团、大声越剧团、京剧团等外地剧团。基本上不唱戏就放电影,临泽镇戏迷子较多,给群众带来身心娱乐。
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临泽、川青、周巷、营南组织文艺宣传队,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也为群众文艺宣传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发展迅猛,物质生活逐年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文化娱乐活动逐步兴起,镇上出现私人录像放映室,少数个体商户,在店里添置台球桌,打台球风气盛行。1985年临泽有台球室10家,录像放映室4家。川青有台球室4家,录像放映室3家,周巷有台球室3家,录像放映室3家,营南有台球室2家,录像放映室3家。1990年临泽台球桌扩大到20家,录像放映室9家。1995年新时代等两家歌舞厅卡拉OK娱乐业兴起,供人们练歌跳舞,向群众传授舞姿舞技。其间,台球室、录像放映室生意逐渐清淡。2000年起,集镇和村庄棋牌室逐步兴起,在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收取场地、茶水服务费用。2002年,文化、工商部门对娱乐场所开展清理整顿,关闭营业性舞厅2家,取缔私人网吧、录像放映室、电子游戏室8家。2017年,镇内有网吧2家,台球室4家,群众性棋牌室47家,从业人员60人。
第七节生活服务业
一、沐浴业
解放前,临泽镇上浴室有张记三星池、郭记小洞天、河南关等四家浴室,农村有韩庄、朱堆、成官、洋汊、沈堡等7家浴室,周巷有5家,川青4家,营南2家,除镇上浴室规模大些、条件好些、有座位,农村浴室规模较小,设施十分简陋,更衣室仅有木板长凳。入冬开业,初春歇业。1971年国营商业公司在临泽后河南路新建了男、女浴室,100个座位,设淋浴蓬头、躺椅,沐浴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1994年商业体制改制,资产拍卖转让,改由个体经营。1997年起和平浴室、海世界、新时代、金阳光、后河桑拿休闲中心先后开业。洗浴中心增加脉冲、喷淋浴、豪华包间,增设按摩、蒸汽、冲浪、敲背及健身娱乐,设有助浴擦背、修脚等服务项目,澡资分普通、高档,沐浴环境舒适安逸。
2003年新时代洗浴中心提档升级,池大水深,分设普通、贵宾两个堂口,提供包年优惠服务,集镇沐浴业出现竞争态势。2006年起,居民、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多数家庭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设立家庭洗澡间,沐浴业逐步清淡,2017年境域有洗浴中心8家,浴室21家,从业人员127人,营业收入980万元。
二、理发业。
三、摄影照相。
1940年初,兴化沙沟人刘瑞芝来临泽镇寿松巷开设光明照相馆。1955年与临泽盛家华照相馆联营,取名临泽照相馆,设在追坝巷盛家。在家中设置照相机,为群众提供照相服务,照相多为黑白形态。1960年迁至后街南头与中街北头窜角处小楼上。1964年临泽国营商业公司成立,照相划并临泽服务商店,隶属商业公司领导。20世纪70年代初,临泽照相馆迁址后大街11号,可提供彩色胶卷照相服务,拍摄艺术照、婚纱照。1985年后茂丰照相馆、新星照相馆、福达照相馆先后相继开业,临泽照相馆1989年随国营商业公司改制闭业。2017年境域有照相馆、摄影店5家,从业人员5人,营业额60万元。
五、花店、婚庆礼仪、殡葬服务。喜庆礼仪兴起于90年代,主要向客户提供开业庆典、项目开工、工程竣工、生日宴会、婚礼庆典等场景设计、司仪、乐队、剪彩、摄像等服务。此后,婚纱摄影、鲜花店、礼品店相继开业。临泽镇最早的婚庆礼仪公司是甜甜蜜密婚庆礼仪公司,宝贝婚庆礼仪、天长地久等6家婚庆礼仪公司陆续开业。殡葬业原先无专门的服务部门,农村有坟茔、祖坟,社会上有服务人群,封建色彩浓厚。90年代起,殡葬开始社会化服务,有专门的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机构。2000年后,喜庆礼仪、殡葬业服务进一步社会化,形成新的礼仪习俗。
六、家政服务业。传统的家政服务业有服装洗染、茶水炉代烧开水、代划玻璃等业务。20世纪60年代,临泽、周巷分别有洗染店4家和2家,玻璃店3家和1家。1996年起新兴家政服务业兴起,如代客宰杀家禽、代铰肉、服装干洗等业务。2000年后,又增加代客清洗美容车辆、代充液化气、代划玻璃以及培训、家教等服务项目。家教服务有捷成家教、领先家教、新起点家教、古筝钢琴培训、二胡培训等。2017年全镇有家政服务企业15家,从业人员60人,营业额560万元。
七、其他服务
租赁中介
租赁业。1996年乡镇企业改制后,租赁业开始有厂房、仓库对外出租。1999年,临泽伟宇钢模租赁经营部开业,场地1420平方米,人员3人,经营建筑脚手架、铜模出租业务。2010年,机械租赁、汽车租赁和票房租赁经营部相继成立,出租项目有工程机械、各种货客车、轿车、及吊车、推土机、挖掘机等特种车辆和仓房、仓库、货物等。2017年底全镇租赁企业6家,从业人员15人,营业收入1120万元。
中介业。解放前,临泽中介业兴起于牛市、猪市,“牙纪”被称为“开行”,即中间介绍人,交际成交后收取佣金。解放后,牛市、猪市交易改为收取手续费,“牙纪”成为交易员。80年代开始,农村各村都有1—2名经纪人(开行),经营房屋、粮食、树木、生猪、鱼虾等业务。买卖双方必须由经纪人同对方谈好价格,由经纪人过秤、结算。一般按交易费1%为中介费用。1996年临泽出现中介业,提供房屋租赁信息和物资商品供求信息,成交后收取中介费。2014年12月25日,临泽振兴中介成立,地址在振兴路,法人龚金花,业务范围:房屋租赁、婚姻介绍、保洁服务、装饰装璜等。2017年,全镇房屋中介服务业1家,劳务中介公司1家,从业人员5人,营业收入50万元。
家政服务业。传统的家政服务业有服装洗染、茶水炉代烧开水、代划玻璃等业务。60年代,临泽、周巷分别有洗染店4家和2家,玻璃店3家和1家。1996年起新兴家政服务业兴起,如代客宰杀家禽、代铰肉、服装干洗等业务。2000年后,又增加代客清洗美容车辆、代充液化气、代划代划玻璃以及培训、家教等服务项目。家教服务有捷成家教、领先家教、新起点家教、古筝钢琴培训、二胡培训等。2017年全镇有家政服务企业15家,从业人员60人,营业额560万元。
物流
2000年后,仓储业、物流快寄业在临泽逐渐兴起。2003年后,圆通、申通、中通、顺风、天天、韵达等快递先后在临泽、周巷设立分机构,开展快递业务,推动物流快寄业、仓储业快速发展。
高邮市茂祥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16日,位于临泽振兴路12号,注册资本500万元,法律代表人李茂祥,经营范围是普通货运。至2017年底,有运输车辆32辆,装载吨位64吨,从业人员70人,营业性收入1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