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饺子,两头尖,芳香飘飘幸福甜;冬至冷,饺子暖,尖尖两头心相连;冬至到,饺子鼓,满满的祝福变无数;冬至祝你快乐连连,幸福热火朝天!冬至快乐!
3、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安然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一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家,喝汤顺利!!
4、冬至的饺子包裹了希望,冬至的饺子煮熟了快乐,冬至的饺子咬开了幸福,冬至的饺子温暖了甜蜜,冬至,饺子交给你朋友的情谊,祝你平安如意。
2、心怀满满幸福,带着箱箱祝福,走在乡村小路,回家看望父母,冬至节气到来,用那幸福作馅,用那祝福和面,吃上冬至饺子,节气团团圆圆!
3、冬至到了,团团圆圆一家子,热热闹闹吃饺子,开开心心馋嘴子,快快乐乐暖肚子,冬至节气好兆头,吉祥如意美日子,祝你健康好身子,平平安安一辈子。
4、冬天,一家人团圆,一定要吃饺子,吃饺子咯。
5、冬至将至,在温暖的家中,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多么让人惬意的事!
6、吃饺子,无论风雨兼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冬至吃饺子啦。
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每年至少有三个月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喘息就要注意了,您可能患上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了。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受凉感冒,是引起慢支炎急性发作或加重的主要诱因。如何帮助老慢支患者朋友安稳的适应秋冬的气候之变为此,我们专访了省名中医陈学忠医生,为广大读者支招。
养生杂志:陈主任您好,现在天气转凉,很多“老慢支”开始发病了,慢支炎是不是秋冬季节的多发疾病呢
陈主任:慢支炎如果是在早期,症状比较轻,会多在秋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如果到了晚期,病情比较重了,那么症状会长年存在,也就不局限于秋东季节了。冬季里温度的大幅变化往往会刺激呼吸道,削弱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造成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在中医里,我们认为一般得慢支炎的老年人体质偏虚,不容易耐受寒冷的变化,有“寒”有“痰”,就会加重或者引发老慢支。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在夏天的时候,一些老年人感觉自己不怎么咳嗽和喘息,就忽视了治疗。一旦到了秋冬季,气候一变化病情就反复了。有的老年人在夏天候就加强防范,冬病夏治,反而在冬天的时候会过得比往年要轻松。
养生杂志:老慢支主要的表现就是咳嗽,咯痰,有的有喘息。有的患者朋友说,自己忍住不咳嗽就没有问题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陈学忠:刻意忍咳嗽并不可取。咳嗽是由病导致的,但是咳嗽得当也可以“治病”。慢支炎的病人都有痰,咳嗽刻意帮助病人排痰,这有利于保持气道的通畅。当然,咳嗽也要讲方法: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屏气3~5秒后用口缓缓呼出,第二次深呼吸时,吸气后屏气3~5秒后用力深咳,将深部痰液咳出,做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可重复进行,咳痰时最好有家属协助拍背。
养生杂志:除了咳嗽,咯痰,慢支炎还有哪些其他的危害呢
陈学忠:慢支炎的发病、恶化有一个很长的周期,就像有的人得了肝炎以后很可能肝硬化,最终得肝癌一样,得了慢支炎不会直接引发癌症,但是老慢支会导致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甚至心衰、呼衰、丧失劳动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到了很严重的阶段,有些病患连吃穿起坐等动作都无法自理,他们的痛苦可想而知。
养生杂志:所以想完全治愈“老慢支”是件很漫长的事情
陈学忠:对。如果早治疗,早预防,就可以尽量延长慢支炎的变化周期,使病情几十年之后仍然能控制在轻微阶段,这对人体伤害是最小的,也才有治愈的可能。
养生杂志:时下秋冬之交,天气变化很大,您可否教大家一些小妙招帮助老慢支们度过难关
陈学忠:其实想平安过冬,最主要的还是着眼于一个“防”字和一个“养”字。
想防老慢支,就要先防感冒。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老慢支”复发者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气管炎病人必须注意起居有律,做到早睡早起,不要过度疲劳,做好防寒保暖,遇到气候骤变时,及时添衣,严防受凉。寒潮到来时最好不外出,以减少不利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有几个实用的办法可以推荐给大家:
一是常洗冷水洗脸进行耐寒锻练,这样可以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程度,慢支炎的病人最好不要过分寒冷,像洗冷水澡、冬泳等就要量力而行了;二是少闻二手烟,避免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三是天气太冷的时候,病人尽量少外出,在户外呼吸时可用舌抵上颚式呼吸,避免冷空气直入气管;四是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注意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别太大;还有一个是我屡试不爽的妙招:拍手。手心手背互相拍,每天早晚各一百下,对预防感冒很有效。
养生杂志:好的,那么“养”方面呢,是不是说要加强调理,增加营养呢
陈学忠:对,加强调理,增加营养是一个方面,而且是需要平时就下功夫积累的,需要大家按时作息,适当的休息和锻炼,饮食有规律等。但是如果平时调整得不够,到了秋东季节临时抱佛脚,我给大家推荐这两种“养”法:食疗和吸氧。
[关键词]同期合闸、VQC、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1同期合闸
1.1概要说明
同期合闸是变电站中经常遇到的操作,对减小冲击,提高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期的条件有三点:频差、压差、角差合格。
同期要求为安全、准确、快速。三个条件中安全最重要,同期装置必须有完善的闭锁功能,宁拒动不误动。对差频同期,在系统角差为0时合闸,对系统的冲击最小;电厂中作为发电机的并网,快速性也很重要,捕捉第一次0角度合闸可以节省大量能源。
1.2环网并列与差频同期
差频同期是指两个没有电气联系的两个系统的并列,包括发电机的并网及两个无联系电网的并列;两侧的频率不同,有可能捕捉到0角度合闸时机。环网并列是指两个本已有电气联接的系统,再在该点增加一个联络开关;两侧频率相同,相角差即为系统在这两点之间的功角,该角度在网络拓扑及负荷没有大变动时基本保持不变。
国内有的称之为检同期与捕捉同期,有的称之检同期与准同期,有的叫同频同期与差频同期。两个系统若频率相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是同频,但却不能按同网来同期,为了物理概念上的清晰,本文定义这两种方式为环网并列与差频同期。
差频同期的目标是捕捉第一次的零相角差时机合闸,即自动准同期;环网并列相角差为两端的功角,仅是一个压差和功角的闭锁功能。
1.3同期遥控方式及自适应识别
1.5同期算法
同期是一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操作。误动时的大角度合闸会给发电机及系统带来很大的冲击,降低发电机的使用寿命,或是带来系统的振荡及解列。而延误第一次最佳同期时期也是要尽量防止的。因此必须考虑高可靠性、高精度、多级闭锁、快速的控制算法与措施。
从装置可靠性上考虑,有的厂家采用双微机控制的方式,是一种好的思路。也可用硬件上的其它方法。算法上多重化计算及闭锁也很重要。
计算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硬件整形脉冲比相的方法,一是通过采样点比较幅值和相位的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互相配合能产生完善而稳定的效果。
2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
2.1VQC控制特性及控制模式的思考
相对于同期合闸,VQC则是一个时刻运行的、以整个变电站为对象的、相对慢速的一个控制系统。其控制策略复杂,对出口的实时性要求不高,但对闭锁的响应要求快速、完备。
现有站内VQC实现方式基本有3种:后台软件VQC、主控单元网络VQC、独立硬件的VQC。
后台软件VQC:将控制策略全部放在后台监控主机中,通过间隔层的测控单元获取数据,微机中VQC软件根据实时数据判断并发控制命令,由相应测控单元执行。优点是人机界面友好,方便调试和维护。
主控单元网络VQC系统:将控制核心下放到间隔层,由单独的CPU完成,但其IO的输入输出仍由间隔层IO测控模块完成。优点网络数据的得到更直接了一层,闭锁的速度较第一种方式快了一些。但界面一般较差,维护和设置不会太轻松。
独立硬件VQC系统:不依赖其他装置,本身溶输入输出与策略判断为一体。好处是闭锁的速度最快,从闭锁的角度讲可靠性最高。但问题是需要重复铺设大量的电缆,信号重复采集。
换一个思路思考:把控制策略放在PC机中,而把闭锁策略放在相应的测控单元中。即后台控制+闭锁,间隔层闭锁。通过软PLC功能将需要的闭锁条件输入IO装置中,对后台发来的控制命令不是即刻执行,而是通过自身的闭锁逻辑检查,出口条件满足才能出口,这样既保证了实时的闭锁速度,又保证了后台策略的丰富。
对于以上三种方式是对电站内实现VQC的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局内不使站内单独VQC系统,因它是在站内单独的调节,往往满足不了系统要求,存在一定弊端,常使用系统综合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在调度自动化端实现,来调节整个系统的无功优化组合。
转贴于2.2运行方式的自动识别
变电站运行方式会随着负荷和设备状况调整,这样就要求VQC要自适应跟随运行方式的改变,作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对不同的变压器组数、不同的一次接线方式,由母联、分段、桥开关、变压器的组合可以有多种接线方式,不同方式控制策略是不同的,这里面有一个模式识别的问题。
本文提出的识别方法不仅应包括母联、分段等的辅助接点的开入量;还包括母联、分段上的电流、相角等交流量。
2.3全网无功电压控制
无功调控从本质上说是个全网的问题,而不是变电站的问题。建立在破坏网中其他部分无功基础上的本站平衡并不正确。无功电压控制追求的应该是全网的最优解,而不是某个站的最优解。各自为政的VQC调节,会造成多次调节或同时调节。在通信可靠保证的前提下,应该配合将全网VQC作在地、县调度自动系统中,即节省投资,又符合电网实际情况。
3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3.1可编程PLC功能的应用
由于备自投方式较多,不可能每种情况作一种装置,这就要采用相同硬件基础上的软件PLC功能:通过装置内嵌的PLC解释软件解释由外部对自投逻辑的重新编排,现场可设置
3.2厂用电快速备自投
4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选线
100%的准确选线是个困扰多年的难题。常规的集中式的选线装置的问题是:1、多拉电缆;2、可能要改造CT;3、只引入零序电流,分析要素少,准确度低;4、不符合变电站自动化分布式的设计思想。将其做成分布式的应该会更好。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夹角方向没有明确的反向关系,较难检测;5次谐波方法又存在信号小、信噪比低,准确度差的问题。
西门子公司提供了一种高灵敏接地保护的检测原理,可以借鉴。它的判断依据是零序有功和零序无功的方向及大小。其长处是充分利用了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的方向和幅值,利用不同形式的点积来分析问题。西门子在信号的处理、TA误差角的补偿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来弥补一次系统信号弱的问题。
目前,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73%,预计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3252亿美元。使用人数将从2013年的24520万人增加到29110万人。
从我国情况看,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保持高位增长。根据央行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如表1),是电子支付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表1中国2013年电子支付数据
支付方式笔数/
亿笔笔数同比涨跌幅度/%金额/
万亿元金额同比涨跌幅度/%
网上支付236.7423.061060.7828.89
移动支付16.74212.869.64317.56
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前两年困扰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以及各方合作健康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随着13.56MHz的NFC成为产业标准,标准化基本已走上正轨。合作方能双赢的经营理念使得无论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提供商都开始寻求各种合作的渠道。唯有安全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移动支付今后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问题。
1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
我国虽然已在2013年建成了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但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利用移动支付的最大隐忧。
(1)手机安全事件呈爆发增长态势
(2)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方式,无论是提供方还是客户都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问题:手机丢失、被盗、受黑客入侵、网络瘫痪、误操作之后,如何保证包括银行卡信息在内的资料不被泄露或资产不翼而飞?如何在终端、账户、业务交易等环节进行支付确认,保障通信安全?进入2013年以来,以拦截和窃取交易短信为目标的手机木马迅速泛滥,最典型的是名为“隐身大盗”的Android木马家族。仅2013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虽然手机网民增长较快,但移动支付用户仅占手机网民的25.1%(图1)。2013年,通过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目前,作为世界ICT发展指数第1位的韩国,其移动支付用户几乎占手机用户的90%。而2012年中国ICT发展指数仅为78位。基于安全考虑,我国目前应用的移动支付无论是近场支付还是远程支付基本属于小额支付范围内。以招行的手机钱包为例,支付的金额上限仅为1000元。安全问题让许多消费者不敢启用移动支付,这也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用户心理上的障碍
ForresterResearch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低于15%的人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支付卡资料。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系统漏洞损失大量比特币、比特币网站Flexcoin的比特币被黑客洗劫一空,使大多数手机网民对移动支付心有余悸。据2013年中消协《信息消费与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对信息安全满意度非常低,在10分的满分中,用户满意度的平均分仅为3.7分。因此,移动支付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解决实际的安全问题,还要克服用户的心理障碍。
2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移动支付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消费者增强信心,减少业务运营中出现的欺诈问题,降低系统运营成本,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
(1)亟需建立移动金融监管制度
(2)将网络安全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网络安全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确保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9.11”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成为美国的核心战略,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于2014年2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信息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比美国延迟了13年,但毕竟由此勾勒出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3)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移动支付涉及到用户、商户、第三支付平台、银行及手机厂商等多方面利益关系,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安全系统的维护,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充分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才能让用户解除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