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家住北京兵马胡同的李敏,收到了几件特殊“遗产”。
8000现金,一台20英寸的彩电,一台电冰箱。
李敏后来得知,父亲毛泽东为他们每一个子女都留下了相同的遗产,一视同仁。
负责毛主席晚年财产管理的吴连登回忆起伟人,由衷感慨:外界传说主席的稿费多达一亿,但其实只有124万,且按照毛主席生前愿望,这笔钱已经全部上交了国家。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离开人世。消息传出,全国人民都陷入悲痛中。
中南海202会客厅,中共中央的同志们在默哀之后,开始处理毛主席的身后事,其中之一就是他留下的遗物遗产。
毛主席的遗产究竟有多少?管家吴连登曾经在九十年代参加访谈时提起,主席一生简朴,从来不在意个人的吃穿用度。
吴连登与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左)李纳合影
作为领着一级行政工资的国家元首,毛主席去世后却只留下了500元现金,勉强算是他的个人财产。至于外界流传的各种说法,大多是胡猜臆测。
吴连登1961年在中南海颐年堂参与会议招待,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两年后,毛主席特意请他来自己家里帮忙。这一帮,就是整整12年,吴连登也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服务员变成主席晚年的生活管家。
吴连登接手毛主席的财产状况后,才发现看起来“赚钱很多”的伟人其实账面上常常是入不敷出。
吴连登把收支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发现问题不是出在别处,而是主席“太能花钱”了。
1961年,毛主席的工资是每月404.8元,但支出往往是1.5倍的工资。
钱都去了哪里?
管家吴连登将毛主席用钱去向作了大致区分,主要有五类用途:
其一是房租。
毛主席1949年进入北平,居住在中南海,但中南海并不是毛主席的私有财产,他依旧需要每年向国家支付房租和家具租金,加起来每月大概在125元左右,占工资的三分之一。
中南海的所有家具中,只有一张椅子是毛主席自西柏坡带来的,无需支付租金。
其二是买书。
毛主席酷爱读书,每月花在购书印书上的费用大约是100元。
菊香书屋里,毛主席的床铺上有一半面积堆满了买来的线装书,方便他休息时随手拿起来看。
其三是烟茶等“零食”支出。
每月花费也是100元左右。毛主席读书思考时烟茶不离手。由于他总是在夜深时读书,往往需要浓茶和香烟提神,久而久之便上了瘾,烟茶费用每月必不可少。
其四是资助费与伙食费。
在毛主席所有开销中,这两样是最不固定的一项支出,因为毛主席家中亲戚众多,早年又有许多好友仗义资助他,如今这些人中不少都生活艰难,毛主席便经常以个人名义资助他们,花的都是他本人的钱。
这些开销大都在100到200,时不时超支。入不敷出的时候,毛主席只能写条子让吴连登去中央办公厅,向特别财会室申请一部分《毛泽东语录》、《毛泽东选集》的稿费补上。
最后一项是调研调查和生活杂费支出。
毛主席入京后,想了解地方真实情况,除了听取报告,他还会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到基层搞调研,也时常邀请当地父老乡亲到北京做客,询问生活现状。
这些活动,主席都会自己出面付钱,或赠送老乡回乡路费和盘缠。
生活杂费主要是李敏、李讷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学习生活用品、家庭水电费、缝补费、油盐酱醋等琐碎事情的开销。
江青虽然每月也有243元的工资,但她与毛主席是AA制,各人付各人的钱。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韶山的乡亲家做客
九十年代,社会上开始有一种声音传出,说毛主席多年笔耕不辍,其实稿费已经上亿。
谣言传到吴连登老人那里,他听了十分心寒。
“毛主席哪里有什么上亿稿费,他都是把稿费上交给了国家,他只有一百多万的钱,还都是公家的,他没有钱的。”
大管家历数毛主席生前财产:钱不够用
也因此,对于毛主席究竟有多少钱,这位年近90的老人是再清楚不过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系列著作成为国外研究红色中国的重要文献,《毛泽东语录》与《毛泽东选集》两本书作为毛主席思想精华提炼之作,在社会主义国家与部分西方国家均有出版。
而毛主席对稿费的态度也是“两种标准”,国内出版的毛主席著作,他从不收取稿费,原因是这些著作是他从人民智慧中汲取得来,本就属于人民。无功不受禄。
但对于国外出版社而言,毛主席却从不拒绝这些稿费,也不随意使用,只有工资用尽、手头急需用钱时他才会请吴连登写一张申请单,经他签字,由吴连登拿着去中共中央办公厅特别财会室支取一部分稿费。
除此之外,毛主席平时生活极尽节俭。
1949年冬,毛主席刚入住中南海没多久,一天深夜在院子里散步。寒风凛冽,警卫员见毛主席衣衫单薄,便提醒他该换上棉衣棉裤。
毛主席点头同意,却换了一条打满补丁的棉裤。
警卫员在一旁看着心酸,忍不住道:主席,咱们再领一条好点的棉裤吧!
毛主席却摆手拒绝了。他认为百姓生活困难,自己这件棉裤穿着挺好,破了再补补就是了,用不着多花钱。
吴连登对毛主席仓库里的衣服印象深刻,他记得毛主席许多衣服都是穿了至少有十年,上面打满了补丁。其中两件旧睡衣,补丁数量达到67和59。
即便如此,毛主席依然舍不得扔。江青的姐姐有时从老家过来,得空便会帮主席补补衣服。这笔缝补费也从毛主席工资里扣。
稿费属于公家,不能随意动用,毛主席真正能自由支配的,只有他自己每月400多元的工资,这还是他主动多次降薪,最后定下来的标准。
毛主席的工资历经三次改革。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决定继续沿用革命战争时期的供给制,除了配发相应的生活用品,公务员也有少量津贴。
到1952年,改为国家发行一定数量的物资和钱币,由领取人员自由支配。
1955年左右,中共中央根据苏联模式的建设经验,停止固定供给制,改为按月颁发工资。
按照这套分配标准,身为大元帅的毛主席月工资位于第一级,为600元;省部级正职干部为第五级,400元,其余人依次递减。
由此在公职人员中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悖。
方案报到毛主席那里,他感到十分不妥:这样不利于团结,贫富差距要缩小嘛!
几经修改,最终毛主席工资定为594元,第五级工资为387元,去掉了毛主席大元帅的行政等级划分。
考虑到中苏政治影响,毛主席不便继续降薪,只能勉强接受。1956年斯大林去世后,中共中央在毛主席建议下,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分配制度。
八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指出一些高级干部的工资远超出普通人标准,导致贫富差距过大,因此他建议再次降薪。
第二次工资改革,国务院将一级薪资标准降到了504,二级454元,三级降到405。
但这套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在战争年代功勋卓著、但军衔较低的特殊人员,中央就根据情况给予高行政等级,使这些人得以安享晚年。
新的工资标准实施没多久,新中国就遇到三年自然灾害(1958-1961),从上到下人民生活十分艰难,甚至出现饥荒、逃荒现象。
此时陈云担任中央副主席,得知灾情严重,他主动申请将自己工资降为三级。毛主席十分赞赏:要降,我们一起降嘛!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1960年9月26日,中央发布第三次工资改革标准: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
毛主席的工资在这次之后,永久变成404.8元,直到他去世,个人工资保持不变。
毛主席去世稿费上交国家,身后仅500元个人财产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身患重病的毛主席在中南海去世。
得知主席去世,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人纷纷前往默哀,举国皆痛。
吴连登默默帮忙把毛主席的遗体送到纪念堂,在一片肃静中完成护灵任务,才默默离开。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处理完毛主席身后政治事件后,中央领导人才着手安排吴连登等贴身工作人员的去处。
吴连登回到家乡安然度日,不再担任伟人管家一职。但他仍牵挂着这位慈祥可敬、为中国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领袖。
在毛主席身边多年,吴连登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青年人变成写得一手好书法、能阅读古典著作的文化青年,变化不可不谓巨大。
此后,吴连登专心毛体书法,颇有所得,于1981年担任了全国毛体书法协会会长,还在2013年当选了《人物》周刊2013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对此,吴连登心怀感激,每逢毛主席生辰忌日,他都会应邀前往不同活动现场,讲述他眼中的毛主席晚年生活。
中共中央举办的一些大型纪念活动中,往往也会有他的身影,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毛岸青等人有时也会出席。
毛主席最后的岁月里,李敏向江青请求,允许她进入中南海看望爸爸,总是遭到拒绝。
毛主席、李敏
李敏最后一次见毛主席已经是去世前几天,毛主席时常陷入昏迷,李敏只能一直苦苦等待爸爸醒来。
某次她趴在床边,恰好躺在床榻上的毛主席醒过来,见多日不见的女儿在身边,轻轻问她:娇娇,怎么这么久才来看爸爸一次呀?
李敏泪如雨下,但她有苦说不出。自搬出中南海,她和丈夫孔令华的出入证便被江青收回,只能在少数情况下出入中南海。
这次见面后,李敏想在爸爸身边多留一会儿,江青却冷漠道:你赶快走吧,主席万一因为你出点什么事,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李敏只好含泪而去。直到1976年9月以后,她才在纪念堂里见到了爸爸的遗体。
此后政治时局反复变化,李敏与孔令华一直住在兵马胡同,对中南海发生的事情也很难知道。
1981年,中央各项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关于特殊时期的问题也一一处理。这时他们注意到了毛主席留下的遗物,经过考虑,几位中央办公厅的人找到李敏,询问她打算如何处理自己父亲留下的遗产。
此时经历太多纷争、心性坚韧的李敏平静回答:我什么也不要,我只要爸爸留给我的那部分。
几天后李敏收到了中央送来的8000元现金,一台电冰箱、一台20英寸的彩电。
李敏后来得知,毛岸青也收到了和她一样的遗产。
由于毛主席生前只有工资,稿费为国家共有,因此他去世后,身边并没有留下像样的遗产。中共中央出于种种考虑,仍旧以毛主席遗产的名义,给予了他几个子女相同的生活补助。
而毛主席真正的遗产,只有吴连登老人清楚,去世前留下的500元左右现金,勉强算是伟人唯一的财产。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网上说的一亿稿费,纯属无中生有。
“毛主席身边哪有什么钱,他没有钱的。我哪能不知道他有多少钱。”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吴连登谈“我给毛主席当管家”》
2、中国新闻网:《毛泽东管家吴连登讲述:毛主席和江青AA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