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不住的烟卡游戏,背后的推手到底是谁?为何屡禁不止?
痴迷——
有小学生一上午赢了30多元
暑假来临,在街头或者社区内,可以看到有小学生聚在一起玩烟卡游戏。烟卡由烟盒制作而成,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放在地上,以空掌心击拍地面,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记者调查发现,玩烟卡游戏时,赢的人可以获得对方一张烟卡,这也是很多小学生玩烟卡游戏时的规则。慢慢地,烟卡游戏的输赢不再局限在烟卡本身,有的小学生开始拿自己的物品做交换,比如铅笔、橡皮之类的,甚至还出现了“赌钱”的行为。
东营一名三年级小学生田田(化名)告诉记者,他有不少同学在玩烟卡游戏,两个人比拼,赢的人不但可以获得对手的一张烟卡,还能赢1元钱,“我有同学一上午能赢30多元。”
小学生对烟卡游戏的迷恋程度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为了获得烟卡,不少小学生们绞尽了脑汁,甚至有点“疯狂”。
田田的妈妈周女士表示,一开始田田也玩烟卡游戏,痴迷的那阵还去路边捡烟盒,甚至去翻垃圾桶,“身边很多小孩玩得很痴迷,有的家长跟我吐槽,孩子为了买烟卡不但翻垃圾桶,还偷拿家里的钱。”
济南市民王女士的孩子才上一年级,也迷上了烟卡游戏。孩子为了收集烟盒,把还有烟的烟盒子都拿走了。甚至有一次,孩子还拿了路边环卫工人的烟盒。“回家后我们才发现里面还有烟没抽完。”王女士觉得这样的行为很不好,于是带着孩子将烟盒还了回去。
为了不让孩子为收集烟盒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王女士还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帮着孩子收集烟盒。
变味——
“问题不在卡上,而在烟上”
据了解,小学生将烟卡分出了等级,按照烟的价格和流通情况来定。多位小学生告诉记者,目前最好的是白色款的“和天下”。
对于小孩痴迷烟卡游戏,家长的意见不一。有的家长认为,烟卡游戏就跟大家小时候玩的卡牌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不必过度紧张。“我觉得只要家长适当约束,别过度痴迷影响学习或者做出不好的事来就行。”张女士认为。
“什么烟好,什么烟不好,孩子比我还明白。”周女士说。不止是周女士,不少家长、老师反映,现在很多小学生谈起香烟品牌来,都能倒背如流,比大人都熟。采访中,多数家长表示,烟卡毕竟和烟有关,还是不要过早接触为好。
一次在课堂上,在潍坊从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赵老师让学生们造句,有学生这样造句:某某同学不但会唱歌还会抽烟。听到这样的句子,她赶紧引导那名学生要传播积极健康信息。下课后,她询问得知原来这位某某同学为了玩烟卡游戏,将家里还没抽完的一盒烟带到了学校。
赵老师认为,烟卡游戏问题不在卡上,而是在烟上,从未成年人角度看,烟卡有传播烟草信息的不良作用,必须要加强监管。
思考——
如何“刹”住?
近日,记者走访了济南几家小学周边的商店,未发现有烟卡售卖。有店家坦言,现在已经不让卖了,有政府部门的人过来检查。
烟卡看似是一张小小的卡片,实际上潜藏着不少风险。那么如何“刹”住小学群体中的烟卡热潮?
山东京鲁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曼认为,首先要从“源头”上堵,一些商家向小学生销售烟卡,不仅面临道德的谴责,可能还面临法律责任。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校应该顺应儿童对游戏的热情,设置一些富含教育意义同时能激发儿童兴趣的教育类游戏和活动。”赵老师认为,家长们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引导他们接触并投入到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