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庐山瀑布》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近。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近看,这首诗中,李白是近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后记:最近很累,分摊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欢愿意的。所以因为抵触情绪,一直不想备课,最后在20日讲课那天凌晨4点才爬起来写出了文字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环节的过渡语都在仓促之间不够熟悉,自己首先没有进入状态,再加上二年级小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自我感觉课上效果不太好。反思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再不情愿也该按时行动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比较情绪化,这一点很需要改进。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银、流、烟、炉”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知诗人

1.上课前我们背了那么多的古诗,你都知道有哪些诗人呀?我们学过李白写的哪几首诗,谁来背一背?

2.那你们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指生说后简介李白: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李白写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读,女生读。

二、解诗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瀑”字。仔细观察,从这个“瀑”字里你发现了什么?(有很多水一起从高处流下来形成瀑布。)

2.“望”就是--“看”的意思,“望”是怎样的看?(远远的看)李白在远远地看哪里的瀑布?(庐山)

小结:诗的题目只有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学古诗一定要仔细地品一品题目。再一次读课题。

三、明诗意

(一)读通诗文(PPT出示全诗)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大诗人李白一起来欣赏庐山的瀑布吧。

1.我们已经预习过古诗了,要求把它读正确、流利,会读的有没有?

2.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请一二位小朋友读。)

3.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相信大家预习过了,那今天我们的读的要求再高一点好吗?接下来,让我们再自由读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

4.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理解诗意

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有收获,有感受的请举手。你先说说你的观点,再来读诗句。还有谁跟他一样的,再来读读。你能不能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

1.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三四两句)

★高

交流:你从哪里读出了这个高?(板书:高)

(1)理解“三千尺”

①“三千尺”究竟有多高?(板书:三千尺)来看看我们这个教室,像这样的差不多有300多层那么高呢,多高呀!

(2)理解“九天”

①还有哪里也说明了瀑布是很高、很高的?(九天)教师解释: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九天就是最高的天空。

②这瀑布真的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不是。这是诗人一种想象,好像是银河从九天落了下来,“疑”在这里是好像的意思。(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疑”。)我们刚刚上课前背的《静夜思》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瀑布真有“三千尺”高吗?真的是从九霄云外落下来的吗?(不是的。)在这里,李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主要是形容瀑布很高。(板书:夸张)

(4)拓展:李白的很多诗,都像今天这两句诗一样,运用了夸张的写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5)你能读出瀑布的高吗?读三四两句。

★急

过渡:刚才我们读出了这是一条很“高”的瀑布,你还能读出这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吗?(板书:急)

(1)你从哪里感受到瀑布的急?你是怎么想的?(板书:飞流直下)

(2)再来读读三四两句。

2.学习一、二两句。

过渡:如此高而急的瀑布是在哪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课件出示图片)

教师讲解: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那变幻莫测的云雾,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一天,李白也来到了庐山,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他情不自禁地吟起了这首诗--

(1)学习第一句

①看,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香炉,而诗句中的香炉指的是庐山的香炉峰。它们像不像?(出示图片)

②虽然像,但是还是有区别,香炉冒出的是--烟雾,而庐山的.香炉峰是被云雾缭绕着。

诗句中哪个词是在说明云雾缭绕?(生紫烟)是呀,太阳照在庐山的香炉峰,峰顶产生了紫色的云雾。

③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①第一句我们读懂了,第二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你来说说看。

②随机理解“川”与“遥看”的意思。

川:是指大河。

遥看:是什么意思呀?其实他就是课题中的哪个字的意思?(望)这里是相呼应的。

(3)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两个字,那你能说说庐山的“庐”和香炉的“炉”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出示生字卡片“炉”和“庐”,认读)

四、写生字

1.出示“炉”

(1)书空:ppt出示“炉”字,我们一边书空,一边说说“炉”字的笔顺。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谁来说说这个字的四端两线。(上端--基本齐平;下端--基本齐平;左端--竖撇的撇尖;右端--横折斜的折角;横中线--斜点、短横;竖中线--竖斜撇穿过。)

(3)师范写(请学生认真看);

(4)这就是“炉”的写法:两部上下要齐平,右撇左伸框扁小。请同学们在语文书上认认真真地写一个。(注意姿势);

(5)展评

对照四端两线反馈。有问题的:四端对吗?两线对吗?两部上下齐平有没有做到?右撇左伸有没有做到?较好的:四段两线没问题,整体结构很好,运笔很到位,真漂亮!

我们再来写一个,注意坐姿,握笔。(第二个写好后,师:觉得自己这个有进步的举手。小朋友真能干,写得一个比一个好!

2.出示“烟”

(1)同样偏旁的字还有一个,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字的四端两线;

(2)看着“烟”字的笔画视频,一起说笔顺;

(3)生练写(注意姿势);

(4)点评。

五、诵诗句

1.过渡:看来,我们二(1)班的小朋友都写得不错,是个小小书法家。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回诗人,一起来吟一吟这首古诗吧。

2.学生准备后吟诵古诗。

3.聆听古诗的其它读法、唱法,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

望庐山瀑布

高三千尺夸张

落九天

急飞流直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咱们跟着画面好好地去游一游,看一看。(课件播放庐山风光)

1、理解瀑布

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细心,学习就得这样,细心观察)(板书庐山,这是生字,咱们齐读两遍,把字音读准啰)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真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带拼音的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

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学写“炉”字。

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炉”字是要学写的生字,跟着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指名上台写。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下面咱们换一种方式继续玩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一起读诗句的意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二句)

还想玩吗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句的意思。

五、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1、逐句指导读出韵味

游戏玩完了,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生答……为什么呀)

预设:第一句读出它的美;你读得有点美了,谁能读得更美真棒,你读出了他的韵味。(板书:读出韵味)

第二句(瀑布很美)是啊,这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山前,飞溅下来的小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串闪亮的珍珠,多美呀!

第三句(根据回答板书三千尺)这是些瀑布的什么(高)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你量过吗诗人李白量过没有我想,也没有。噢,这是把它夸大了的。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板书夸张)这样一写,瀑布就更有气势了。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比它更有气势点……)

第四句(瀑布好像银河从高高的天上落下来,真壮观啦)

2、总结瀑布特点

喜欢这庐山的瀑布吗为什么板书:美、壮观

3、配乐读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把这首诗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六、熟读成诵,总结学法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会背了吗(生背)板书:熟读成诵

今天咋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望庐山瀑布》,还知道了学习古诗这几个步骤,你们真了不起。

音乐欣赏: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歌曲舒展的旋律。

2、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

3、在演唱钟感受瀑布的秀美,萌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小解放军》、《山谷回音真好听》、《秋天美》。

2、律动练习:《采茶》、《挤奶》、《苹果丰收》。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理解歌词情境,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庐山瀑布在庐山的香炉峰上,非常美丽。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瀑布美吗看起来像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师:在古代遗物大诗人叫李白,他到我们庐山游玩,看到了美丽的瀑布。于是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烟霞,远远地看过期瀑布就好像是挂在前面的山上一样,瀑布从高空中飞快地流泻下来,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让我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到了人间呢!

(3)教师引导幼儿朗诵记忆古诗2——3遍。

教师:他把庐山瀑布的景色描写得好漂亮啊,好像庐山瀑布就在我们眼前一样,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2、引导幼儿体会歌曲舒展的旋律,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1)家伙死在钢琴的伴奏下慢速朗诵歌词,引导幼儿完整感知歌词。

教师:这首好听的古诗还可以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一学。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

(3)教师范唱,提醒幼儿注意每句末都是一个长音要连贯的声音唱满音值。(幼儿学唱)

(4)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两遍。

3、通过接龙的游戏,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来表现歌曲。

(1)教师领唱,幼儿齐唱1——2遍。

家伙死:我们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我唱前面半句歌词,你们唱后半句。比如,我唱“日照香炉”你们唱“生紫烟”,看谁接的.对。

(2)家伙死和幼儿交换演唱顺序再次演唱。

(3)请个别幼儿领唱,其他幼儿齐唱1-2遍。

4、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意境和庐山瀑布的秀美,激发幼儿身为江西人的自豪。

(1)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缓慢)

(2)驾驶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秀美。

教师:我们庐山瀑布非常美丽壮观,庐山不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还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还有文明悠久的历史古迹。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把我们江西的庐山打扮得美丽又神奇。效果分析:

知识——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背诵默写古诗。

能力——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生字卡,画画或书写用的纸张,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古筝乐响起)古人喜欢和着悠扬的乐曲吟诵诗歌,今天老师也想学一学,欢迎吗?

2.老师配乐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3.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李白的诗主要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李白的这种风格。

4.学生齐读题目——《望庐山瀑布》

二.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1.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首诗呢?

2.小组学习:先读准字音,理解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汇报:①能读好生字吗?你们怎么记住生字?

②齐读全诗。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3.小组内探讨:怎样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想象画图,融情于景

1.启发谈话:李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如果能用简笔画记录下来,那该多好呀!你们能行吗?

2.小组合作画画,画出李白看到的景色。

3.教师相机板书:

看到:太阳、香炉峰、紫烟

瀑布

想到:银河落九天

4.谈话:诗中用词用句非常巧妙,你觉得第几句哪个诗用得好?

(注意理解:“生、挂、遥、飞、疑”的意思)

5.作者抒发怎样的感情呢?

相机板书:热爱祖国山河

四、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1.谈话:我们也能读出“热爱祖国山河”这种感情吗?

2.(出示诗句)想像: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这景色美吗?

谁能把这一句读得很美?

3.(出示诗句二)远远望去,瀑布像什么?

多令人惊奇呀!谁能坊好这一句?

4、(出示诗句三)瀑布的水流怎么样?

谁来读这句诗,把瀑布的气势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更有气势。

5.瀑布从这么高的悬崖上直泻而下,李白又想到些什么?

(出示诗句四)

想像多么丰富呀!大家读的时候也要轻一点慢一些,留给人们想像的余地。(齐读)

6.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7.分组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总结课堂

1.同学们、你们想看看瀑布吗?(课件出示其他瀑布图片)

2.你见过什么瀑布?

3.你们想听听瀑布的声音吗?(课件播放瀑布视频)

4.读一读描写瀑布声音的一节现代课——《瀑布》。

5.看见了瀑布,听听瀑布的声音,谁来赞一赞瀑布?

6.过渡:李白一生浏览过许多名山大川,庐山瀑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书法家喜欢书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们也能写吗?

附:板书设计

(热爱祖国山河)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

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板书设计】

5.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看得远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水

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6、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⑵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习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习,理解诗义

⑴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习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Internet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中国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习、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习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习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师:生字卡、挂图、课件、录音机。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搜集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李白《静夜思》和《赠汪伦》。(课件《静夜思》和《赠汪伦》)

导语:这是大诗人李白写的诗,谁会背呢今天,我们又学习一首李白写瀑布的诗。

2、师引述:我国唐代有个诗人叫李白。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叫《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题、释题。释题后问: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李白作诗时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庐山风景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过渡语: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3、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

4、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5、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板书生字)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课件《望庐山瀑布》)

8、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件注释)

9、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10、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

5、感情朗读:(课件《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听录音读、跟读、范读、赛读、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情境背诗

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小组背,表演背,齐背(配音古筝,师引述望庐山瀑布)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古诗,读或背给同桌听。

课件:早发白帝城

六、小结

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那磅礴的气势。

THE END
1.香烟驱不散世间的苦,烈酒熄不灭心中的忧,半生漂泊犹如孤舟…香烟驱不散世间的苦,烈酒熄不灭心中的忧,半生漂泊犹如孤舟,狂风暴雨已将我浸透…#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歌词句句入心# #一首歌一个故事# ?_新浪网http://k.sina.com.cn/article_6605843389_m189bd2bbd03301aamc.html
2.三支烟的诗意人生“每日好诗”投稿(现代诗)三支烟从空房子走出来 一块砖垫出一段情节 烟囱搅碎烟圈,被风泡大 在空中 裂开嘴的八月炸 细诉满意 惬意 快乐 汗水睡着了,在额头 在赤裸的前胸后背 零星炮声 沾了酒味 枕着日光 维护风景的人 在风里歇息 一日两包烟半斤劣质酒 包装盒上的文字和图画 https://www.zgshige.com/c/2024-11-30/27708098.shtml
3.七律《香烟》(新韵)虽然香烟内的化学物质主要是干烟草,但是经过化学处理又加了很多添加成份。点燃香烟的烟雾含约4000种化学物质,很多是有毒物质,引致异变物质及有数千种致癌物质。 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灭。香烟---燃尽自我,贻害众生。拒绝烟草,珍爱生命https://www.jianshu.com/p/29cf5cc397b4
4.香烟不解人间愁烈酒难消世间苦茶若醉人何须酒唯有碎银解千愁香烟不解人间愁 烈酒难消世间苦 茶若醉人何须酒 唯有碎银解千愁 发布于2023.5.31 10:52 次播放 世纪 关注0人940粉丝 关注 评论·0 提交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 热门视频 推荐:统治世界从占领番茄拿诺奖开始五宝登场:病娇狼少撩妻忙阴阳诡事苏总,你媳妇又不见了极品痞子仙龙王请饶命苟于亿万行尸之上宰相的柔弱妻和https://www.dongchedi.com/video/7239174060108841529
5.天地小,照今朝,金风玉露无声上柳梢天地小,照今朝,金风玉露无声上柳梢 #长期吸烟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天地小,照今朝,金风玉露无声上柳梢。千里共依偎,一缕清辉不知何处去,风吹云散见瑶台。送爽上高楼,当空照九州,一片清辉万古不知愁。无意青山碧水送香风,清辉洒满婵娟共此生。照夜空,千里共朦胧,桂影香飘远,入梦中。鸟语共婵娟,洒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759041717743907&wfr=spider&for=pc
6.七言律诗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需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末了的一个字必需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1470.html
7.杜甫七言律诗的奇特句法杜甫七言律诗章法句法奇特无比,具体是怎样的呢? 近日拣读杜甫诗,发现其七言律诗章法句法颇为奇特,概言之:1.从首联至尾联,四联各自都对仗;2.一般七言律诗为上四下三句法,而老杜律诗中却有上五下二句法;3.错综句法。举例言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g99hbcn.html
8.五言诗和七言诗兴起于()● OSI 七层模型中,从低到高第三层是(55) 。 (55)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网络层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木兰诗》是我国北朝时期的一首___。( ) A. 五言绝句 B. 散文 C. 抒情诗 D. 叙事诗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绘画艺术作品:《游春图》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l7https://www.shuashuati.com/ti/9d2d01a66c8644ab9fc0f384f80022c3.html?fm=bdf12e4c6868ccb51ebcff050010f7d3ff
9.唯美爱情诗句大全庭院深深深几许爱情寄语唯美简短——李白《三五七言》 40、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41、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4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43、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44、十年生死两https://bbs.openke.cn/thread-395538-1-1.html
10.网络伪诗考第八弹——续貂狗尾难为情之李白《三五七言诗》感谢张某熊同学帮忙检索,坐实了这种可能,即新增的文本是古人的另一首作品,被零拆修改之后嫁接到了《三五七言诗》后,并起了个新名字《秋风词》。但是嫁接得不完美,以至出现“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这种出韵的句子。至于始作俑者是不是天涯这位ID为秋风往事的网友呢?并不是,因为早在网络时代之前,就已经有《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9609572729309
11.求描写江南风景的七言绝句诗求描写江南风景的七言绝句诗~ 七言小诗---西湖 十里荷香桂三秋, 白堤深处忆旧游。 总是孤山梅最好, 疏柳画桥水悠悠。 烟花三月下扬州,江南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http://m.ye-su.cn/yy/sntedtna.html
12.唐朝写“朝气”的七言诗词瑞色含春当正殿,香烟捧日在高楼。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请… 唐代 杨巨源7 鉴赏 按长度筛选 句 短 中 长 按分类筛选 四言 五言 六言 七言 八言 九言 按朝代筛选 先秦 秦 汉 魏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辽 金 元 明 清 近当代 朝代不详https://www.haoshici.com/search-%E6%9C%9D%E6%B0%94.html?dynasty=%E5%94%90&cat=7
13.今日读古诗:杜牧经典七言诗精选(上)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经过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有感于当时英雄豪杰的成败,写下这首诗。 诗人借一件古物兴起了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又以群雄争霸时难得一现的红颜女子作为诗的结局,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令人赞叹。 【02】 《秋夕》 https://www.meipian.cn/53t8ua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