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简而化之,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将惆怅与悲情与无数后世之人共情共享。
封面简介称:
他,
翩翩相门公子,
备受皇帝恩宠,
但性格落拓不羁,
视名利如尘土,
自嘲“不是人间富贵花”。
文武兼修,天赋异禀,
却一生为情所苦,
人间三十一载,风华短暂,
却波澜了你我的世界。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皇太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纳兰即“那拉”的另译,属“叶赫那拉氏”一族。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因感染“寒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5月30日)去世,享年31岁。
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清朝一代名臣,也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明珠大人。纳兰性德的出生地明珠府,位于后海北沿,也就是现在的宋庆龄故居,之前的醇亲王府。
纳兰性德与康熙还是表兄弟关系。纳兰性德曾祖父(海西女真首领金台什)的妹妹孟古格格嫁给努尔哈赤,生下皇太极。纳兰性德的母亲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儿,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如此看来,纳兰性德与康熙,真是亲上加亲了。
纳兰性德从小聪慧,十岁便能填词,十六岁被推荐到国子监,十八岁参加乡试并中举,十九岁因病未参加殿试,只得等三年之后。所幸,因祸得福,纳兰性德拜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徐乾学为座师,参与编写《通志堂经解》其中两种。《通志堂经解》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
三年后,二十二岁的纳兰性德补行殿试,中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被授予三等侍卫,由此走向仕途。因纳兰性德文武双全,深得康熙喜爱,后又被升至二等侍卫,直至一等侍卫。但满腹才情的纳兰性德并不喜欢侍卫这份差事,尽管很多朝中大臣都是从侍卫起家。或许他志在疆场?更或许,他根本就志不在官场。
视名利为尘土的纳兰性德,诗意盎然,词情满怀。他填词幽婉,情真意切,震动京城,也结交了众多清雅的文人墨客,诸如清代各行大家顾贞观、梁佩兰、姜宸英、朱彝尊等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相交至深。民间传闻,纳兰性德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事实上,他确实与贾宝玉有几分相似。当年和珅进呈《红楼梦》给乾隆,乾隆读后感慨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也”。
纳兰性德将一生愁绪付诸诗词,被称为“纳兰词”,作品集有《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他自嘲“不是人间富贵花”,自称“我是人间惆怅客”,留世的348首词中,“愁”字出现90次,“泪”字出现65次,“恨”字出现39次。纳兰词的影响力很大,正所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出身名门、文武兼修的纳兰性德,又何来的哀怨与愁绪呢?
古训,男儿自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仕途亨通,沙场点兵。而纳兰性德想要沙场扬威报效朝廷,但康熙不让。父亲想让他仕途通达,但纳兰性德不屑。他不仅不屑,还十分看不惯父亲后来权倾朝野的专权作派。要命的是,他不喜侍卫一职,却被喜爱他的康熙层层提拔,从三等到一等,他一边掩饰内心深处的大不愿,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侍奉君侧。
而对纳兰性德影响至深的是与妻子卢氏的感情。卢氏温婉内秀,贤惠解人,与纳兰性德可谓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情深义重,可惜只有三年的情分。爱妻陪伴了他三年,他却用八年的整个余生怀念她,用晨昏不尽的深情,更用层层叠叠的诗词。就连辞世之日都是在相隔八年的同一天,怎个一情深了得啊!
正所谓:
用情至深,情深不寿,命如流星。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
忽然之间,一个名字跃入大脑,南唐后主李煜。那个“无言独上西楼”,感慨“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落魄君王,满腔的风残雨怨,满腹的林花春红,又哪来的闲情与精力改写他的山河命运?
还有仓央嘉措,不想要眼前的一世繁华,只想做梦中一腔痴情的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