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茶,其实是在品人生的感悟(共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茶,其实是在品人生的感悟
茶,聚天地之灵,汲日月星辰之精,纳山川之魄,经岁月的沉淀洗礼,终成世之瑰宝。
喜欢独自一人静静在清凉的晚上,泡一壶茶,独倚窗栏,听树叶摇瑟,看月光洗窗,在清清的月色里,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品清清浅浅的苦涩,诉浓浓淡淡的心语,慢慢品尝,深深回味……
喝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人生。心情不同,同样的茶,滋味万千。有苦,有淡,有涩,有甜,有香,有柔。
喝茶,心情而已。
好茶,从不少缺,缺的只是喝茶的那份心情而已。同一款茶,千人千味。茶,喝多了,就慢慢的品味出了一些道理。
喝茶,心静方知其味。焦躁不安,很难品味一款茶的滋味。夏饮生茶可以消暑;冬饮熟茶可以祛寒;大口喝茶可以解渴;小口品茶可以知味。
人未改,茶是茶,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饮法,也就有了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感悟。人生如茶,千滋万味。
茶叶因沸水释放深蕴的清香,人生不也是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后才弥漫出脉脉幽香吗?那些不经风雨,平平淡淡生活的人,就像温水泡的淡茶,香不出,味不足,悬浮着,弥漫不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滋味;而那些饱受沧桑、坎坷不断的人,就仿佛沸水冲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雨岁月中沉沉浮浮,像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生命的脉脉清香。
茶,一看是清澈见底,一闻是清香飘逸,一喝是甘甜可口。在没变成茶之前,茶叶是黄褐色的,并不好看,像干枯的树叶,可是捉一把,放到鼻子前方用力一嗅,香气是独有的。
小时候并不懂茶的好,那是大人们的玩意。爸爸喜欢喝茶,我也总是跟着喝,他说:“今天的茶有点粗糙,水到太猛了。”我好奇再喝一口这茶,只觉得有甘苦的味道,没有口感。我好奇地看向他,假装懂了点点头,其实根本一点都不明白。有时候,妈妈也会附和爸爸的话,我这个小孩真心融入不了他们的世界。渐渐地,我把茶抛弃了。
于是后来的每一年,父母逢人便说,“这孩子不喜欢喝茶。”慢慢的,我也不再跟随爸爸走遍大街小巷去买他喜欢喝的茶叶。每个人来到我家,必须品尝那一杯茶。还记得有个叔叔说:“这茶霸气!”霸气茶叶也有自己的性格吗时至今日我还是不明白霸气的缘由。
品茶是高雅的象征,不会品,大致也不会冲了。每一道茶,都有其分量,少一分不够味,多一分又过于苦涩;倒水不宜太急,水温不宜太烫,水质要清香......这些都是泡茶的条件。爸爸说:“泡茶讲究雅致,讲究耐心。每一道茶都能看出你的品质......”怪不得,茶道被文人墨客推崇......
那一泡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与我而言,那只是止渴的饮料;于父母而言,那是休闲的雅致。我们从茶中品味生活,感受生活那一刻宁静。不会品也请您静下心来,仔细感受茶在口中留存的味道。
作者|小Danny
心灵没有智慧比瞎了眼睛更可怕。
我执就如同流脓的暗疮,使我们受苦的就是这个「我」。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修行佛道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在修行上将会经过无数次情绪的挣扎及起落,一个人的进步也可能会直线上升也可能直线下降,如何稳住自己的心是修行的大前提。
你无法选择如何死去,何时离世,你只能决定此刻怎么去活。
内心充满嫉妒或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容貌端正之人。
解脱妙味不独饮,安乐妙果不独证。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明心见性不是像死人,不是什么都没有作用;是什么都作用,而什么都放得下。
这个世间的追求到最后,一定是空。
证悟了空性的人,不会在意别人的毁谤,也不会在意别人的赞叹。
名字有什么相干我们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别的名字,仍然一样芬芳。
当你用手指指向别人的错误时,有三只手指是朝向你自己。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空性的思想,是开大智慧的根本。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心垢由反省而知,由忏悔而除。
用本性来修行,一切境界不要受影响,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
没有妄想,就是涅盘。
佛教的「信」,其重点是建立在知见与了解上,这是由确知而生的坚心,由智慧而生的正见,并不是从盲信而生的信仰。
内心不开悟叫做末法,内心证悟有证量它叫做正法。
心之分别,能引诸业,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岂可免轮回。
我们虽拥有肉体但并不是拥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来自那永恒的智慧。
涅槃是人生最后的归趣,绝对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脱安稳的境界,常住不变的实在,更是释尊所大彻大悟之究竟真理,为全体佛教的中心思想。
破天下之至巧以拙,驭天下之至纷以静。
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
世间的快乐皆有其负担,唯有从内心超越爱恨,扬弃得失的观念而获得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负担的。
走出痛苦的死巷,快乐就在转角处。
流水斩不断,家事说不完。
觉悟真理的人,即拥有真正的生命。
切记,我们只是世间的管理者,并非世间的拥有者,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一切皆是梦幻泡影,不要执著在这虚妄不实的国度里。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粗茶淡饭]与「锦衣玉食」最大的差别,只在当事人的「心态」而已。
「淡泊」「老实」,是一种极高深的人生境界。
只有不设想报酬,以愉悦的态度全力以赴,才能获得生命中最丰富、最伟大的回报。
修行的定义,就是修正错误的念头,叫做修行。
艰困的环境使人成长、成熟,从艰困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能体谅别人。
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圣人的心,可以灵活变通,并能适当运用自己的心,来善待别人。
有勇气与力量,就可算是男子汉大丈夫了,但真正的勇者,则必须克服愤怒,并宽恕别人。
磨损耗尽总好过于荒废弃置。
禅乃融于生活中,产生无量的妙有。
在一个人固执己见时,很不能够接受那种开缘思想。
修大乘法要入门道,这个门道你弄不清楚,你跑到山上自己住十年二十年,你都不可能开悟,因为门路错误。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著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