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酒文化;酒文化研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S262[文献标识码]A
酒在人类历史中,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又富有魅力的饮品,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无论是爱情友谊、宴客婚嫁,还是交际谈判、消愁解闷,酒就像血液一样,伴着人类走过悠久历史,酝酿出璀璨的酒文化。作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它能叫人超脱豁达才华横溢,也能叫人痛苦忧愁悲观绝望。它以火的性格,水的外形深入千家万户,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1酒文化研究概况
1.1酒文化内涵与外延
1.2酒史与文学
沿古至今,酒始终是人类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无酒不欢,无酒不宴,酒同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不可磨灭的社会影响力。张功(2011)认为酒文化贯穿人类历史长河,酒文化是酒物质的意识体现,酒文明是酒文化发展的结果,他从历史的角度提出“酒文化和酒文明”是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软实力。
先秦时期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后世文明发展基础。孙婷婷(2012)从神话传说和史料记载两方面论述酒的起源、先秦时期酿酒技术及酒器的发展情况、再从酒文化和饮酒习俗两大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先秦时期的酒文化及习俗,以此探析先秦时期的酒文化,将古人的社会生活状态展示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至贵族皇室,下至普通民众都与酒密不可分,这个时期是我国酒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儒家酒德、酒礼思想及禁酒政策的引导,使得中国的酒文化沿着法制化、礼仪化的方向發展。张娟娟(2010)对此时期酒文化在酒政、酒令、酒宴及酒诗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倡新的酒德酒风。
唐朝杜诗与酒文化的繁盛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酒文化渲染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反过来,杜诗又丰富和发展唐代酒文化的内涵。张宗福(2007)以杜诗为视角,试图揭示杜甫诗歌的酒文化内涵。
酒文化历史悠久,古代众多小说、戏曲、诗歌等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酒文化。王开元(2013)对《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进行探讨。杨中正(2016)研究元代酒与散曲的外延与内涵,探析元代酒文化以及元代社会情貌。姜自荣(2014)以历史研究的角度探索名著《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从习俗、酒器、酒令等方面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任何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作品会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社会背景。万思锋(2010)以酒文化现象为线索,对宋代文学作品中的酒文化题材进行梳理,探讨宋代酒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揭示出酒文化既是物质的,又融于精神,提出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
1.3酒文化特点及其功能
关于酒文化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古到今影响酒文化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杨小川(2004)从制度变迁、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外来文化侵入等方面对酒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这些影响因素和中国传统酒文化相结合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的和谐局面。中华酒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种有关酒事的文化成果。万伟成(2007)认为酒文化变化的内因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心态观念的变迁,社会制度的变迁;而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进入是其变化的外因。中华酒文化在内外因作用下不断调整变化,最终呈现出多元多样性、交流融合性、复合再生性、传统继承性四大特征。
关于酒文化功能与作用的研究,郭五林(2011)结合酒类企业创立、生产、经营、销售、衰退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酒文化具有定位功能、催生功能、推动功能、挽救功能。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区域发展特点。陆平(2009)简要叙述酒文化发展历史,通过介绍酒文化对古代及现代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酒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提及我们对待酒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1.4酒文化与旅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消费需求转变,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开发的必然。其中酒文化旅游又是当前文化旅游研究和实践的一大热点,目前主要集中于区域性酒文化旅游、不同酒类文化旅游和酒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研究。
关于不同酒类品种文化旅游研究,孟宝、郭五林、尹奇凤、杨龙(2014)等通过文献分析,系统归纳当前国内酒文化(白酒、啤酒和黄酒)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詹婷婷、李宏(2009)通过葡萄酒文化旅游研究方法、学科理论等方面介绍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现状。
关于酒文化旅游资源分类研究,李林(2015)参照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将酒文化旅游资源的要素划分为3个层面,2个主类,9个亚类,25个基本类型。梁新红等(2010)从生态、酿酒工艺、酒器等六大方面对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归纳,挖掘我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
1.5酒文化的传播
1.6中西酒文化对比
解读中西方酒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中酒文化的差异性,在对于酒的理解上,西方人把酒看作是实权的象征,好酒代表着高贵与奢华;中国人对酒趋向精神内涵层面,赋予它很多的感情色彩。在饮酒礼仪方面,西方体现出对酒的尊重,重点在酒,喝什么酒;中国饮酒礼仪体现出对饮者的尊重,重点在人,与谁共饮。在饮酒目的方面,西方人是为了享受而饮酒,因为要喝酒才喝酒;中国人喝酒只是情绪表达的辅助行为,是为了实现目标去喝酒。在中国,酒被当做交际工具,不会为了饮酒而饮酒。中国酒文化带有一种酒仙气质,追求的是一种酒仙似超脱的忘欲境界,而西方酒文化则富于一种酒神精神,追求的是一种酒神似狂醉的纵欲境界。其实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酝酿出灿烂的酒文化,然而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2简要述评
目前,国内关于酒文化的文献研究近十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从研究区域上讲,主要集中分布上在贵州、山西、四川(白酒文化)等,但是文献中研究方法多以描述性为主,数量统计方法涉及较少,案例研究较多,系统模型构建少。从研究内容上讲,大多集中在酒文化旅游,对白酒、葡萄酒、啤酒和黄酒酒文化研究远高于其它酒类文化研究,其余酒文化的理论研究很少,例如水酒文化研究;关于酒文化在当代的发展、酒文化新产业新业态、当代人对酒的观察与判断等研究也不够,例如酒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酒文化历史文化街区和酒文化艺术群落(如酒庄)等,这些都是值得努力研究的命题。
[参考文献]
[1]吕艳伟.基于体验经济的白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钟柳茂,云虹.“酒”字网络的文化阐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37-46.
[3]李全根.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宜宾学院学报,2012(02):16-21.
[4]黄亦锡.酒、酒器与传统文化[D].厦门:厦门大学,2008.
[5]杨利.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J].邵阳学院学报,2005(02):82-83.
[6]王岳川.酒文化:国学与传统艺术之重要维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12-119.
[7]张功.论酒文化与酒文明[J].酿酒科技,2011(06):113-115.
[8]孙婷婷.先秦时期酒文化探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9]张娟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文化探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10]张宗福.论杜甫诗歌凤凰意象的文化内涵[J].杜甫研究学刊,2010(03):9-17.
[11]王开元.《诗经》中的酒文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02):79-84.
[12]楊中正.元散曲中的酒文化[J].长沙大学学报,2016(01):99-101.
[13]姜自荣.历史视角下的水浒酒文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4]万思锋.宋代酒文化和文学创作关系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15]杨小川.中国酒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J].酿酒科技,2014(08):127-130.
[16]万伟成.中华酒文化的内涵、形态及其趋势特征初探[J].酿酒科技,2007(09):104-108.
[17]郭五林.酒文化的四大功能分析[J].酿酒,2011(03):96-99.
[18]陆平.论中国酒文化及其发展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4-75.
[19]许雪.泸州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0]康珺.基于川酒文化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发展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65-67.
[21]吕艳伟.基于体验经济的白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2]孟宝,王兵,郭五林,等.宜宾酒文化主题旅游的“内生式”营销初探[J].酿酒科技,2014(09):110-114+118.
[23]王玲.酒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初探[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4]孟宝,郭五林,尹奇凤,等.国内酒文化旅游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J].酿酒科技,2014(11):104-110.
[25]詹婷婷,李宏.国外葡萄酒旅游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56-61.
[26]李林,洪雅文,罗仕伟.酒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J].酿酒科技,2015(05):115-120.
[27]梁新红,杨大光,焦宝硕.中国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分析[J].酿酒科技,2010(10):103-106.
[29]王洪渊,程盈莹.交融与共生:中国经典酒文化的国际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5(12):73-78.
[30]刘越洋.浅谈中国酒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7):78-80.
[31]王洪渊,唐健禾.文化安全视阈下的中国酒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J].酿酒科技,2014(09):115-118.
[32]何科育.语用学视域下的《红楼梦》酒文化翻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06-112.
[33]杨柳.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健康发展[J].酿酒科技,2013(04):103-106.
[34]冀思妤.中法酒文化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5]朱玲莉.中日酒文化比说[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24-127.
[36]王晓捷.中俄酒文化比较[J].黑河学刊,2012(04):40-41.
[37]赵雪伶.中韩酒文化对比[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8):36-37+39.
[38]万晓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中西方酒文化[J].甘肃科技纵横,2009(03):160+167.
[39]巩玉丽.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42-45.
[40]郭旭,周山荣,黄永光.继往开来:2015年中国酒文化研究述评[J].酿酒科技,2016(11):123-128.
[41]许雪.泸州酒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