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研究院酒业观察:中国白酒香型时代结束个性品质文化表达时代到来时讯详情

中国白酒香型因特殊时期的需要,由官方组成的专家确定划分出沿用至今的有浓、清、酱、米等12大香型。而如今,更多酒企依托行业协会组织“自立门派”推出香型,初衷可能是为了彰显个性与众不同营销目的考虑,实际上是为白酒产业、自身企业发展设置了障碍。

试问,企业是期望消费者以香型标准来选酒,还是希望消费者喜欢酒的风味口感,记住企业商标品牌来选择?消费者信任品牌比了解香型是不是会更好?

五花八门,花样百出的白酒香型,是不是该消停了?一起聊聊白酒香型。

中国白酒

何来的香型之分?

在1952-1989年期间,一共举办了五次全国评酒大会。这五次影响较大的品评会评选出了“四大、新八大、老八大、十三大、十七大名酒”中国名酒。

1979年,在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首次提出和确立了清香、浓香、酱香和米香四大香型白酒,不属于四大香型的白酒列为其他香型。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白酒生产工艺、香味成分、风味特征等,从“其它香型”中又逐渐分离出了8种复合香型白酒。至今还保留着传统意义的十二大香型的说法。

四大香型的表达,至今的专业说法是: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味长);清香型酒(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如今,中国白酒自创香型早已是百花齐放。

绵柔酱、泸香、沉香、茗香、柔雅酱、柔顺酱、清雅浓香、清酱特等等。。。这些新香型的不断出现,有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品类创新,也有哗众取宠的噱头吸眼球的炒作。

现象:

五花八门的白酒香型被热炒

近年来,也是因为消费环境变化,企业竞争无奈选择的需要,白酒香型之争风起云涌,各类香型标准问世不断,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对某些协会专家角度看,大多数是为了帮助企业发展,从企业角度看,自我认为是“独创”,也为酒业发展百花齐放,而更多消费者与行业人士认为,实质是严重的弊大于利。满天飞的香型标准,这是雾里看花迷人眼,傻傻分不清搞不懂。

当前的新消费时代,消费者选择更多是追求品质、性价比、情绪价值,颜值与品质,企业品牌形象,从众心理,过分强调香型类别风味,已经偏离了消费需求,有人说酒业这样搞会被带入“歧途”,自我设置障碍拉长了与消费者认知感知白酒的距离。

各大香型延伸“发明”出无数的“评定专家”才看得懂、也许自己也不懂的品类香型,比如,浓香型白酒中就有淡雅型、绵柔型、清雅型、柔雅型等;酱香型白酒中酒更多了,什么柔和酱香、绵柔酱香、徽派酱香、醇柔酱香、清雅酱香、赤水酱香等;兼香型白酒也不少,什么浓酱兼香、浓清酱兼香、清酱酱香等。一字之差,工艺风味就完全改变了?真有这么玄乎吗?还有酒业自创的概念名称问题:究竟什么是“年份酒”?什么是“老酒”?什么又是“原浆酒”?谁来说明白?

白酒香型眼花缭乱,名称繁多,大家见识见识。

2024年11月29日,全兴酒业联合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西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起草的《和润香型团体标准》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评审最终通过集体评审,成为首份国内关于和润白酒的团体标准文件。

2024年3月11日,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发布关于批准《金种子馥合香白酒》(T/CBJ2114)团体标准的通告,该标准自2024年4月11日起实施。这是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布《柔雅馥合香型白酒》团体标准之后,金种子馥合香白酒再次得到的认定。

2022年6月,河南省酒业协会发布关于批准发布《馥合香型白酒》团体标准的公告。批准发布《馥合香型白酒》(T/HNSJYXH001-2022)团体标准,此项标准予于2022年7月20日起实施。

这两家白酒企业,一个是河南永城的皇沟酒业,一个是安徽阜阳的金种子酒业,两家酒厂同属于黄淮名酒带,相距仅有150公里左右。谁在使劲想成为是馥合香型白酒的始创者。

尤其是近年来,立于市场风口的酱香型白酒,更是“群雄争霸”各显神通。酱香型白酒出现了香型细分领域团体标准编制实施的空前繁荣与多样化。粗略统计,就有柔和酱香、绵柔酱香、徽派酱香、醇柔酱香、清雅酱香、赤水酱香等各类酱香型白酒,为之依附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也相继亮相,繁多的标准,说让人眼花缭乱,一点也不为过。

据了解,团体标准的制定主体是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成立并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制定团体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实施的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其标准编制发布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引导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一层面说,是发展必要和有价值作用。

然而,谈起这“五花八门”的上述酱香酒标准,就连有的知名专家都摇头,显得很无奈,不好评说是与非对与错。这对于消费者大众来说,这些标准并不是他们关心的,就如各香型的定义,很多生硬的专业表述,难理解也属正常。

然而,这些标准仅凭一字二字之差就可以衍生一个“门派”,各标准下的酱酒产品,工艺、风味、口感差别在哪里,真有那么大的显著区别?这是为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创新,还是为个别企业在刻意标新?

醇柔酱香、赤水酱香、徽派酱香、绵柔酱香、柔和酱香白酒等等,专家们未必能说得清道得明?仅一家企业编制的团体标准,如何来代表团体性、普遍性?酱香型白酒标准何其多?

绵柔酱香白酒:2024年4月20日,为提升绵柔风格的酱香白酒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促进白酒差异化发展,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2019修订版)》的规定,批准团体标准《绵柔酱香白酒》(T/CBJ2115-2024),并予以发布,自2024年5月20日起实施。

据悉,该标准明确绵柔酱香白酒是以本地红缨子糯高粱、小麦、水为原料,用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进行传统固态发酵,经小坛储存、大小盘勾、陈年调味酒调味而成,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

清雅酱香白酒:2020年4月1日实施。由今世缘牵头和中国酒业协会共同起草发布了《清雅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

该团标指出,赤水酱香酒是在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地域范围内生产,以高粱、小麦、水为原料,用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高温堆积、窖池发酵等传统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调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具有大曲酱香特征风格的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目前使用的《酱香型白酒》(GB/T26760-2011)是2011年12月1日实施的一项国家标准,归口于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23年3月初,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其下属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白酒质量要求第4部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相比酱酒国家标准GB/T26760-2011,酱酒新国标意见稿对“酱香型白酒”进行了重新定义,对其生产流程、理化要求、感官要求都重新进行了梳理,表述更明确、要求更严格。

以感官要求为例,酱酒新国标意见稿对优级酱酒的香气描述相比现行国标更为明确,提及果香、花香、青草香、烘焙香等多种香气,用词更通俗易懂,便于消费者品评欣赏。此次意见稿变化最大的是酱酒产品不再根据产品酒精度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而是根据糖化发酵剂的不同分为三类:大曲酱香型白酒、麸曲酱香型白酒、混合曲酱香型白酒,并要求按此三类标识产品类型。

2024年5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包含《酱香型白酒》最新标准的《关于批准发布〈铸造用生铁〉等195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于2023年开始修订工作,目前发布最新标准GB/T10781.4-2024,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酒业协会等单位起草,将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将全部替代原标准GB/T26760-2011,通过更新的国家标准,塑造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里程碑。

对于品类创新,行业普遍认为这是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繁荣景象,代表着技术的进步。然而,从长期健康发展上看,这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细分化,是不是市场、消费者真需求、真需要,是不是企业、行业的一厢情愿?

标准乱飞,消费者一头雾水。白酒作为一种风味食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和表达方式,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各类细分标准通过相差不大的专业术语去表达各自的生产标准工艺、产品特点、口感风格,消费者感到晦涩难懂,从而增加了他们的选品难度、选品效率。

如今香型日渐丰富,名称也更多了,工艺之下,大多口感香气等大同小异,甚至无异,也算明显的差别,那是自欺欺人。醇香、醇柔、柔和、绵柔,消费者根本无从把握,也不关心,只在乎是否舒适“对口味”。

有行业资深专家认为,香型做大了是个品类,做不大是负累。并且,香型跟品质不是一个概念,香型的独特性并不代表酒质水平。如果每个企业的产品与其他产品稍有一点差异就确立一个标准,并以此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炒作,那势必造成“香型泛滥”,从而混淆市场对中国白酒的认知。那还不如,取消所有香型,以企业名自己定义香型。

某些酒企品牌过分地强调自创香型,这显然是“画地为牢”,给行业“添堵”。任何产品都是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才是好产品。白酒香型品类的过度“碎片化”现象值得进一步重视与思考。“创新”固然重要,但要把握好分寸,“守正”更是核心,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品质为先,守好传统工艺门,把好原料、配比、酿造关,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这样多的“同门”酱香酒标准已存在,还有多少标准的编制在路上?好标准制定实施值得肯定支持。而热衷于“独立门派”的标准,过度泛滥,无用的标准对行业发展并不是好事。

香型:

因特殊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1949-1979年第三届酒类评比以前,人们只是把饮料酒包括白酒,啤酒,果葡酒,露酒,黄酒从酒种名称上加以划分。白酒散装占总量90%左右,老百姓称为:老白干,二锅头,烧酒等等。少数的企业的瓶装酒多按原料,工艺,设备,糖化发酵剂,地域(地方)古人名字起名,统称仍然是白酒。

白酒部分由周恒刚牵头,起草标准会上周恒刚提出按照香型评酒的提议,时任轻工业部酿酒处工程师、当时的全国“酒司令”辛海庭表示支持,并由辛海庭起草了公文以轻工业部的名义下发。

如今,随着白酒行业的持续发展,现在又增加了许多香型,如特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豉香型、老白干香型、芝麻香型、药香型、二锅头香型、青稞香型、馥郁香型等,甚至提出了淡雅型、绵柔型、四特型、儒雅型等,越来越多香型的出现致使行业愈发混乱。

白酒的香型究竟是要废除?还是要改善?抑或是要严格清理?赵爱民表示,不禁想起已故的著名白酒大宗师辛海庭先生和周恒刚先生,生前不约而同地表示出对行业的忧患心情。

辛海庭先生晚年多次说,香型的提出,是由于不同香味的酒没有办法放在一起评,香气大的总是盖住香气小的酒,为了品评方便,依照香味的大体分为五大类,以便于品评和排位。

而他生前一直觉得当年起草的这份沿用至今且仍在广泛蔓延的白酒香型束缚了白酒的发展和多元化,引为憾事,至死不能释怀。辛公曾说,白酒的香型是我在第二届评酒会时提出来的,现在看来,按浓、酱、清来区分很不合理,比如浓、清指的是酒香的程度,而酱香却是酒香的特点。

严格来说应该这样命名:汾型、泸型、茅型、芝麻香型、凤型、老白干型、白云型。当时的香型是我提出来的,公文也是我起草的,对过去的失误,我要负责任。

白酒的香型应该是多样化,应创出更多的新的类型,不能局限于现有的香型,比如泸型还可以细分为:泸派(正宗)、洋河派(软、甜)、全兴派(淡、爽)、五粮液派(带酱尾)。往细里说,说“香型”也不科学,严格来说应该称流派,酒首先是食品,在味不在香,酒是用来喝的,不是香精香料,更不是花露水。

著名白酒专家、酒业泰斗赖高淮先生也曾说:白酒香型可以废除,本来香型的划分就是所谓的权威搞的,以前是没有香型划分这一说的,而是为了评估有个参考标准,官方机构才制定了白酒香型的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之后,反倒是使很多酒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比如西凤酒原本是凤香型的,因评比需要而纳入清香型之列;浓香型有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但又各有流派。所以说我觉得不要搞什么香型,不然基本上同质化,都纳入同一个香型的话,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同为浓香型白酒,四川、新疆、东北、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内蒙都有出产,它们是否可以概括为一种香型?有什么区别?

任何东西都有个性和共性的一面,它们相同之处在于都叫中国白酒,含酯含酸;而香型是支流,酒在生产工艺上是不一样的,比如汾酒是清香型的,茅台是酱香型的,泸州老窖是浓香型的,而又各有分流,若是把几种白酒纳入一个香型,就会把中国白酒引入一个误区,本应该在科技含量上多下功夫,在自身特点上多花心思的,却一味集中在到底应该归为哪类香型这一问题上,进而导致中国白酒的发展误入歧途。

现在更多的酒的香型分类为了迎合现有的标准,因为没有香型就参加不了评比,以至于白酒的发展就无法进步,无法突破,无法创新。白酒划分香型是官方评比强加到企业身上的,是评酒会的产物,也只是为专业的评酒工作提供借鉴。

比如说西凤酒和全兴酒在没有划分香型之前还都位于“老八大名酒”之列,而划分香型之后,把全兴酒归入浓香型行列,一下子就垮了,而当时西凤酒从“国家名酒”降格为“优质名酒”,一度在行业内引起震荡。白酒划分香型本就不是自然产生的,早就不应该存在,市场经济就应该被废除。

白酒早该淡化香型,突出个性。不断出现新香型,不能说是生产技术的需要,也不能说是营销的需要,只是作为一个令牌,作为一个参加评比的通行证而存在。虽然白酒的生产是种传统工艺,但更应注重的是质量,是自身的特色,是人民健康的发展需要,不然就是一种复旧,一种倒退。

广东省酒协会会长彭洪也说过:香型的划分,源于1979年时为了便于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评选,而首次提出分香型,分组评比。香型划分30年对我国酒类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随着现在越来越多香型的出现,也局限了我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跟国际的接轨,应当取消。

现在增加了许多香型,如特香型、兼香型、豉香型、老白干香型、芝麻香型、药香型、馥郁香型等,甚至提出了淡雅型、绵柔型、儒雅型等等,这么多香型一般专业人士都很难讲清楚,更别说国外人士和消费者了。

比如说浓香型白酒,全国各省都出产,那他们是不是就可以概括为同一种香型?浓香型也是根据成分来划分的,这么叫比较笼统,至于他们之间的区别,还是要由专家来论证。比如我们广东的米酒也叫白酒,只是其中又有分类而已。

有人提出中和的说法,认为在香型上应该倾向“少香型,多流派,有个性的发展方向”提出“淡化香型,强化口味,突出个性,功能独特”的观点,我比较赞成“淡化香型”这一说。太注重于区分香型,不利于白酒行业的发展。

比如电视机,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但它们都叫电视机,不同的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显著的差异体现在结构构造上。再比如汽车,丰田就叫丰田,一汽就叫一汽,这样消费者比较容易区分。所以说,白酒香型划分这么细,就太没必要。

白酒不断出现新香型,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于厂家营销的需要,并非为了突出香型。更多酒的分类是为了迎合现有的标准,因此从工艺和技术上就很难有全新的突变。

发展:

白酒香型时代该结束了

真实地向消费者表达好白酒品牌文化故事,通过消费体验了解中国酒酿造工艺,从一棵粮食的种植到成为一杯美酒的演变,个性特色文化的表达,匠心精神传承坚守,企业家的公益社会家国情怀,足以触动到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好酒。期望消费者都成为专家全面了解白酒内在成份等技术方面知识,过分去追求让消费者懂得白酒香型划分,教育消费者选择香型消费白酒,以香型确定品质等营销做法都无实质性意义。

多年来,酒业的重大营销活动也出现产区香型针对性。酱酒新优势、清香、浓香复兴,兼香崛起等等提法充斥市场。面对共同的消费者,在产区、香型内部之间相互打擂,比拼搞“内卷”。从大趋势看,这样的一些提法,站在小产区局部发展角度看虽是鼓励士气添动力,但并不利于整个中国酒业的大发展,没有大产业角度的大格局思维。

著名白酒专家、源坤创始人钟杰曾经表达这样的观点:中国白酒开始只有四大香型,后来白酒品类在不断细分,才派生出了多种香型,其实四大香型之外的香型都属于是复合香。三香为馥,才有了后来的芝麻香、馥郁香、馥合香等。馥合香作为一个新品类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家酒厂都应该根据地域不同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先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这个品类做好了,就可以上升到国家标准了,那样会更有利于这个品类的繁荣发展。

钟杰表示,做酒需要高境界和大格局,没必要争夺是不是始创者。争夺始创者会让企业陷入一个误区,那样会让企业经营者很痛苦。大家各做各的,将自己的特色给张扬、表达和传播出去,并持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产品特色,各自发扬光大,让业界认可,消费者认可,这才是关键。“最高级的营销是把自己说美了,而不是把别人踩低了。”钟杰说。

白酒专家梁邦昌生前也曾表示,现在已经到了“轻香型、重口感”的消费时代,白酒是什么香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白酒的口感要让消费者能接受、愿意喝。对此,爱喝酒的黄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喝了一辈子白酒,也分不清是啥香型,只要口感好,喝了不难受就行。”

现在各类香型酒中又有香型的再细分,最后必然会是没有特别的明显香型区别。我认为,发展下去的结果,最终会是各种香型的酒又兼融,没有香型之分。能满足人们喜好的健康需求的酒就是好酒。以香型评判酒的品质好坏是错误的。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原院长邱树毅也曾经谈到,1963年评第一届贵州地方名酒的时候,酱香酒只有茅台,其他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香型和风格,比如泉酒、匀酒、平坝窖酒、董酒等。到了2011年评贵州十大名酒的时候,酱香酒就多了好几个,如习酒、金沙都有酱香酒了,只有青酒、鸭溪是浓香酒。2016年又搞了一届评酒会,基本上才都是酱香酒。

专家观点说明,白酒产区酿酒生产的香型调整,也是随着市场需要在发生变化,况且,以前也没有香型之分,只能称为有酿酒的历史传承而已。固定在一个产区只能酿造什么香型的酒,这样的观点认知有些牵强,早已过时。只能说品质至上风味风格有所不同而已。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也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关于白酒香型的观点,未来的香型很可能是丰富多彩,也可能是没有香型,但是我们主张每一个名酒,每一个美酒,都酿出极致的个性化,消费者一闻一尝,就知道是你。所以,中国白酒以香型划分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白酒未来个性化表达的时代正在到来。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后强也曾在会议上阐述观点,他认为,中国盛行多年的12种白酒香型将烟消云散,很快进入历史博物馆。随之而来的是以地域产区命名的白酒品牌,如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山西汾酒、陕西西凤、江苏洋河、射洪沱牌、泸宜遵酒等,还有郎酒、潭酒、泸酒、鲁酒、滇酒、河套等等,这样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一见难忘。

当前,中国酒业在重提走国际化道路,对外也统一了中国白酒名称,2021年1月1日,正式启用“ChineseBaijiu”为中国白酒的英文名,香型不利于中国酒国际化。我们自己国人都没有搞明白的白酒,怎么实现国际化?比较通用的定义不清的酒业术语应当再规范,说不清、道不明的提法应当制止清理,产品是为消费者为大众服务的,行业越公开透明,消费者才能越明白消费,这样更加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品牌研究者叶青认为,白酒的未来竞争核心将更加向产区集中、品牌集中、资本集中、大企业集团集中、向有文化厚度的全国名酒与地方酒集中,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品牌在牢固占领消费者心智后,品质是品牌的根不再是诉求表达重点,吸引消费的在于物质表象背后精神需求的个性文化。

叶青认为,最终酒业走向的未来,一定会是白酒不再有香型之分,可以由独立品牌名称来代替增强个性独特的辨识度。如贵州茅台酒、贵州珍酒、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江苏洋河、宜宾叙府等等,这就全面代表了一款酒具有的品牌品质文化的独特性表达和独特风味,不必用什么香型来筐牢自己,束缚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也许会有更多的企业思考如何迎合消费需求,去创新改变,如何差异化去满足市场开发更多的风味品类。

中国酒业面临调整期,需要的是共同聚合凝聚全产业团结力量,一起思考改变消化存量问题、文化挖掘不够表达不够问题、营销方式改变问题,中国酒业健康发展需要头部品牌的引领,同时也需要中小酒业企业的存在,各表其美,美美与共,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美好的多元化选择。

如果继续各行其道,以香型为诉求攻击性营销,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得不偿失。短期看是个别产区香型的一时得利得势,长远看,会发现因此失去快速改变当前困局的时机,从而延缓走向更好发展的未来。

中国白酒香型“内卷”之战,该消停了。借香型之名为突破口打开消费市场的做法,已经失效过时。酒业者,都该醒了。

白酒香型时代,已经到结束的时候了。

你会以白酒香型作为购买理由标准吗?

欢迎来聊,说说你的观点。

(宽窄研究院)

法律顾问:四川运逵律师事务所陈铸律师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胡勇律师

THE END
1.中鉴名酒鉴定学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交汇点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酒种不断涌现,而这些酒种中,有些因其独特之处,被尊为“名酒”。然而,这些名酒的真正价值往往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一系列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因此,在现代社会,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资源,学术界和专业人士展开了一https://www.ndspwjgi.cn/bai-jiu-pin-pai/261051.html
2.低调奢华烟文化探索之旅保健按摩服务摘要:烟文化是一种低调奢华、富有内涵的文化形态。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表达。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体现了人们对品质和细节的追求。在烟文化的探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烟草的优雅、品质和独特魅力,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工艺、设计美学和文化传承。这种烟文化不仅是一种https://haomengjk.com/post/2003.html
3.独家揭秘:钓台烟厂钓鱼台烟厂家引领行业创新风潮,成就斐然。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在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钓鱼台烟厂家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揭示烟草行业的最新动态。 政策导向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烟草行业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https://www.yanbeige.com/zixun/72c913352ff3d.html
4.低调奢华烟文化探索之旅铝塑袋这种低调奢华且有内涵的烟文化,以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高品质烟草、文化与艺术的融合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目光,在享受烟草产品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适量消费,理性对待烟草文化,珍惜这种独特的烟文化,同时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低调奢华且有内涵的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https://m.qitaibz.cn/post/126.html
5.警察网5、外国人(外籍华人)加入、恢复中国国籍(按有关规定办理) 6、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合格证》(按有关规定监督管理) 7、出租房屋许可证(由市房管局发证,报市市文化局(4项) 1、音像制品运输传递证明(下放各区文化部门管理) 2、美术文化经营许可证(改为备案制) 3、经营性、公益性(有偿)文化艺术培训(改为备案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311164
6.大事记2015年4月28日中国酒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届一次理事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酒业协会组织机构,成立了新一届中国酒业协会领导班子,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协会的主要工作任务,举办了以“听他们说——时代说·消费说·文化说”为主题的“2015’中国国际‘酒与社会’论坛”等。本次大会共http://old.cada.cc/templates/General/index.aspx?nodeid=110
7.中国卷烟消费者构成及消费特性统计研究的体系构架一、卷烟消费者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习俗、社会阶层、消费市场差距十分明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烟草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工商分离、取消烟草商业企业县级法人、一号工程、百牌号、订单供货、卷烟生产企业整合等一系列进一步规范卷烟生产及市场行为的举措的实施,全国卷http://www.etmoc.com/Market/Looklist?Id=12388
8.快消品的营销策略研究(通用6篇)[2]孟盛, 王宁.浅谈中国快消品行业营销战略[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04) . [3]刘振攀.永辉超市消费者购买行为与促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篇4:快消品的“快”营销 快速消费品,包括食品、个人卫生用品、烟草、酒类和饮料等。之所以称其快速,是因为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依靠消费者高频次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hd4vyaz.html
9.焦点2023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问题分析与对策分析表现为农产品电商的一 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数字农产品、什么是农产品电商、什么是“数商兴农”、 农产品电商的数字化转型、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农产品电商赋能乡村振兴,以及农产品电 商的体系建设、农产品电商的规范统计分析等,都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特别是中国式农产 品电商现代化, 以及赋能乡村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07347637043208
10.20242024-2030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包装印刷行业近年来经历了从传统印刷到数字印刷的转型,技术进步使得定制化、短版印刷成为可能,满足了市场对个性化和快速周转的需求。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行业转向绿色印刷,使用环保油墨和可回收材料,减少对环境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36/BaoZhuangYinShuaSh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11.酿酒科技探寻九阡酒的文化坐标,是其市场化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从中国酒类谱系、水族酒文化传统、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存在、现代生活及商品文化等维度,来探寻九阡酒的文化坐标,为九阡酒的发展和酒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2016年12期 No.270 109-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贵州特有生态下酒http://www.njkj.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6&st=12
12.卷烟品牌培育策略(通用8篇)在越来越强调消费者的个性化、感性化的中国市场, 对卷烟品牌的培育越发显的重要。从众多影响品牌培育的因素中可以看出, 品牌的定位、形象、延伸, 以及文化和维护之间是互动多变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烟草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才能有更加美好的前程。卷烟品牌发展上水平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集中体现。在烟草行业新https://www.mingkanw.com/w/filewe6kc2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