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开工:2024年一季度,办公楼投资、开工同比降幅均收窄;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开工同比降幅均扩大
销售:2024年一季度,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均收窄
大宗交易:2024年4月,中指数据监测到大宗交易10宗
商办用地:2024年1-4月,全国300城商办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基本持平,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4.6%
3.行业动态
消费市场动态:“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95亿人次,一季度上海新设450家各类首店
政策动态
1.浙江发布促消费十件实事,涉及汽车、家居、文旅等多个方面
十件实事包括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进家居升级消费,推广绿色消费,深化数字消费,激发乡村消费活力,拓展康养服务消费,丰富文旅消费场景,挖掘体育消费潜力,提升入境消费便利,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其中提到“鼓励商业综合体开辟“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新业态,打造即时零售、虚拟购物等消费新场景,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智慧商店20家;支持重点商圈、历史街区综合运用5G技术、VR技术等元素,累计培育省级示范智慧商圈20个,改造历史文化街区10个;推出“八夜”消费场景,开放之江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空间夜间时段,建成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10个,全年发电影消费券1000万元;新增10家以上离境退税商店”等内容。
2.上海市商务委发布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2.0版政策
在4月11日举办的“首发上海”全球推介活动中,上海市商务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2.0版政策),推出7条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具体包括打响“首发上海”品牌,于每年3月至5月,集中打造“首发上海·FIRSTinShanghai”新品首发季活动;支持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在沪开设高能级首店;支持在沪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引领性的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构建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优化首发活动报批报备管理;提供进口首发新品通关便利;鼓励各区出台支持措施等。
3.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4月12日,商务部官网发布《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提出“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高效节能家电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安排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突出汽车领域标准牵引,完善报废车回收拆解体系,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推动汽车流通消费创新发展。二是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出台惠民举措,完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加大多元化主体培育力度,强化家电标准引领与支撑,推动全面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发展二手商品流通。三是推动家装厨卫“焕新”:加大惠民支持力度,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培育家居新增长点,优化家居市场环境。
4.北京发布18条措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
4月18日,北京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发印发《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叠加效应。
《行动方案》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底,初步构建商文旅体农林水等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生态格局。力争培育10个以上多元消费融合新项目,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重点培育街区、近山、亲水、赛事、演艺、夜间、数字等七类消费场景,推出50个左右示范案例。挖掘城市IP资源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推出10条以上多元消费融合代表线路。”等主要目标。
同时,《行动方案》聚焦推动多元消费业态融合,提出“7+7+4”(7类场景、7条路径、4项保障)共18条具体举措。7类场景包括挖掘街区消费场景、打造近山消费场景、创新亲水消费场景、壮大演艺消费场景、激活赛事消费场景、繁荣夜间消费场景、拓展数字消费场景。7条路径包括建设一批多元消费融合新项目、推动一批老旧消费设施改造升级、打造一批多元消费融合集聚区、培育一批多元消费融合品牌、举办一批多元消费融合活动、搭建一批多元消费融合平台、优化一批交通基础配套设施。4项保障包括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深化宣传引导。
市场表现
1.投资开工:2024年一季度,办公楼投资、开工同比降幅均收窄;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开工同比降幅均扩大
图:2021年3月-2024年3月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同比变化
图:2021年3月-2024年3月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变化
办公楼:2024年一季度,全国办公楼开发投资额为990亿元,同比下降0.4%,降幅较1-2月收窄2.8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为5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降幅较1-2月收窄1.3个百分点。
商业营业用房:2024年一季度,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额为1597亿元,同比下降10.5%,降幅较1-2月扩大3.5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为10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8%,降幅较1-2月扩大2.2个百分点。
2.销售:2024年一季度,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均收窄
图:2021年3月-2024年3月全国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变化
办公楼:2024年一季度,全国办公楼销售面积为5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9%,增幅较1-2月收窄3.0个百分点;3月办公楼销售面积为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5%。
商业营业用房:2024年一季度,全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13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增幅较1-2月收窄12.5个百分点;3月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6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
3.大宗交易:2024年4月,中指数据监测到大宗交易10宗
2024年4月,中指数据共监测到大宗交易10宗,其中7宗披露交易金额,合计26.1亿元。分物业类型来看,5宗商业标的,3宗酒店标的,公寓、工业标的各1宗。
注:本报告所统计大宗交易,不含交易金额在1亿元以内的交易,资产类型不含地块、住宅,不含关联交易等非市场化行为产生的交易;部分资产包类交易,其内含资产分布在不同城市,故在按城市统计交易笔数时存在重复计算。
4.2024年1-4月,全国300城商办用地推出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基本持平,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14.6%
图:2022年4月-2024年4月全国300城商办用地推出及成交情况
2024年1-4月:全国300城商办用地共推出3056万平方米,同比小幅增长0.4%,成交27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6%。
2024年4月:全国300城商办用地共推出10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2%,成交6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9%。
图:2019年-2024年4月各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及同比变化趋势
分城市等级来看:2024年1-4月,一线城市商办用地推出及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89万平方米、68万平方米;二线城市商办用地推出及成交面积分别为1133万平方米、123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6.9%、36.1%;三四线城市商办用地推出及成交面积分别为1834万平方米、144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5%、增长9.1%。
行业动态
1.消费市场动态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95亿人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五一”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3587万人次
2024年一季度上海新设450家各类首店
2.企业&项目动态
格力集团:发布商业产品线,旗下商业载体招商率已达70%
4月20日,格力集团举行“格势共聚,创见未来”格创新空间商业招商成果发布会。据介绍,格力集团与上百个商业品牌强强联手,体育中心·格创悦里等六大商业体整体招商率已达70%,未来还将以实体商业新业态、全域购物新场景、多元消费新体验开启城市商业崭新篇章,助力珠海在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发布会上,格力集团发布了格创悦系列商业品牌,主要包含城市级购物中心格创悦都、邻里型商业格创悦里、街区型商业格创悦街、主题型商业漫舒·溪里等多样化产品线。
北京平谷建成全国首个“平急两用”项目
4月18日,北京市平谷区召开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一周年座谈会。据报道,平谷区已建成了全国首家“平急两用”万达锦华酒店,引入京能集团、中旅集团、万达集团,谋划全国首个“平急两用”商文旅体综合体,设计了北京首个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北京平谷万达锦华酒店设计并施行“三区”“两通道”及一个机电提升方案的改造策略,打造即平时用于商业经营,应急时转换为隔离酒店的模式进行运营。据报道,酒店开业至今共承接宾客近2万间晚,入住人次近5万,圆满完成农业科技大会等大型活动的接待工作。
3.品牌动态
茶颜悦色旗下新品牌“昼夜诗酒茶·艺文小酒馆”亮相
4月15日,茶颜悦色旗下新品牌“昼夜诗酒茶·艺文小酒馆”亮相,在长沙五一商圈开业5家店铺。该品牌是继“鸳央咖啡”、“古德墨柠”后茶颜悦色推出的休闲型兴趣小酒馆,以诗切入文艺主题,致力于打造特色茶酒,目前分为常规店型和须尽欢店型。首发亮相的五家门店均为“须尽欢店”,分别为太平粮仓店、7mall外街店、星月楼西北角店、突兀店、世纪情三层楼店。
底层资产:底层资产为商业地产(办公物业、零售物业、酒店、综合体、混合类)的产品发行金额为244.3亿元,占比85%;底层资产为租赁住房、物流仓储及其他类型物业的产品发行金额均在20亿元以内,合计占比15%。
发起人:由央国企发行的产品发行金额合计231.7亿元,占比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