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那些爱喝茶的文人写了哪些诗?

中国是茶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家。历代文人创作的大量茶诗,不仅记载了中国历代茶叶从生产到品饮的情景,其所呈现的文化品格,也是中华文化品格的侧写。在茶文化依旧盛行的今天,读茶诗还有用吗?怎样更好地理解茶诗?

近日,茶文化学者杨多杰的新书《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出版,与读者共读茶诗,说古道今,领略氤氲茶香。

《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书影

“古人爱作诗,也爱喝茶,于是诞生了大量茶诗,而它们也成为文人对于茶史,同时也是对于他们自己人生的动人注脚。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杨多杰认为,茶不仅是有着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代文人中喝茶写诗一把抓的好手大有人在,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陆游的《啜茶示儿辈》、高启的《采茶词》、文徵明的《煮茶》、袁枚的《试茶》、郑燮的《紫砂壶》等,白居易写的茶诗达64首之多,卢仝的名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流传至今。《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收录了历代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30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杨多杰介绍了他选取的标准:“一是要有一定的茶学内容,二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每首诗作优先从作者原集种甄选,遇到难以寻找原集的情况下,再从历代总集或选集中搜集。”

杨多杰说:“茶诗,勾勒出古代文人的轮廓、速写出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反映着中国文化历史中千年来的理智与情感。我认为茶及其所呈现的文化品格,是茶人文化品格的折射,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侧写。”

杨多杰

茶圣陆羽也写诗

《歌》

【唐】陆羽

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金陵城下来。

陆羽,因写就《茶经》而闻名于世。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茶圣也写过诗。

《全唐诗》卷三百八,共收录陆羽两首诗。一首为《会稽东小山》,另一首是今《歌》。杨多杰将《歌》收录在新书中。

杨多杰解诗:“此诗的前四句,两两对仗。黄金罍,对应着白玉杯。两件,都是名贵酒具。朝入省,对应着暮入台。二者,都是宦海生活。常人,求之不得。陆羽,皆不羡慕。由此可见,茶圣陆羽没有功利之心,不求荣华富贵。”

“陆羽的‘四不羡’,其实也不足为奇。毕竟,他有茶相伴。只有爱茶之人才能理解。这首《歌》,通篇没有一个‘茶’字,却只有爱茶人才能真正读懂,自然也可算是一首茶诗了。”杨多杰说。

让陆羽“千羡万羡”的是曾向金陵城下来的西江水。茶圣和金陵城,到底有什么不解之缘?唐上元二年(761),二十九岁的陆羽到江宁栖霞寺研究茶事。金陵与江宁一样,都是南京的古称之一。金陵是陆羽访茶中的一站。虽有交集,但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熟悉茶圣生平的人都知道,陆羽是竟陵人。那么,诗中“金陵”二字,有没有可能是“竟陵”的误传呢?

杨多杰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古代因为要避达官显贵讳的名讳,所以地名常常改动,‘竟陵’这个地方,就曾多次因冲撞圣讳而遭改名。陆羽身世凄惨,是个弃婴。三岁时,被丢在湖北竟陵龙盖寺的门前。最终,被寺庙内的智积禅师收养。竟陵,是陆羽的重生之地。禅师,是陆羽的救命恩人。”

陆羽与智积禅师,名为师徒,情同父子,只是这爷俩也是相爱相杀。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七九三《陆文学自传》中记载:“公执释典不屈,子执儒典不屈。”老和尚要讲佛法,小陆羽要读儒学。师徒二人,针尖对麦芒。最后的结局,以陆羽离家出走而告终。

“虽在治学上有冲突,但陆羽对禅师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陆羽万年在写自传时仍称这位老师为‘竟陵大师积公’。而幼年时的寺庙生活以及智积禅师的教导,都给陆羽带来深刻的影响。首先,陆羽与茶结缘,即是因寺庙生活。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茶便与佛教紧密结合。茶既可提神醒脑,又不会迷乱心性,因此而融入寺院生活。再者,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收录一种茶器为‘漉水囊’,这件茶器,自陆羽之后再未见人使用。因此,显得颇为神秘。其实这是佛门用具,在《南海寄归内法传》《大正藏》等佛教律典中都有专门记述。僧人取水时,先用‘漉水囊’过滤,以免误杀水中的生物。陆羽在寺庙生活中,就把佛门法器,融入了饮茶生活当中。”

杨多杰说:“陆羽虽然最终从佛寺出走,但在他的生活中却似乎仍按照佛教徒的标准要求自己,智积禅师在陆羽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从茶圣的身世,回到陆羽的茶诗。陆羽千羡万羡的只有那西江之水,因为它奔流而下,直奔竟陵而去。一首茶诗,饱含着世间温情。”

《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内页

从茶诗观茶学

《观采茶作歌》

【清】爱新觉罗·弘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乾隆爱喝龙井,写过数首茶诗。杨多杰在《茶的品格》中收录了乾隆的一首《观采茶作歌》。

乾隆一生作诗无数,但其诗作水平实在平平。这首《观采茶作歌》的文学性和诗性也着实普通,杨多杰将其选录书中是因为这首诗对茶学很重要,它清楚地写明了清代中期人们是怎么采茶、选茶。

杨多杰说:“乾隆对茶的钟爱,在清代帝王中绝对要算第一,他留下江南都到了茶都杭州,其中有四次驾临西湖茶区。如果不是真爱龙井岩茶,恐怕做不到。”

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第一次游览西湖茶区,并写下了《观采茶作歌》。此后,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次到西湖茶区又作《观采茶作歌》。乾隆二十七年(1762),他第三次到西湖茶区,作《坐龙井上烹茶偶成》。乾隆三十年(1765),他第四次到西湖茶区,作《再游龙井作》。回到京城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竟还念念不忘。前后又作《雨前茶》《烹龙井茶》《项圣谟松阴焙茶图即用其韵》等茶诗,可见其对龙井之钟爱。

乾隆所写的歌咏龙井的茶诗中,又以初到杭州西湖茶区所写的《观采茶作歌》情感最为真切。杨多杰认为,读者可以以这首茶诗为切入点,体会龙井茶的别样文化。

“清明节前的虽嫩,但滋味轻薄、华而不实。清明之后的味厚,但乾隆又嫌弃不够细腻。乾隆认准了清明时节采制的龙井茶,认为其品质最佳。这种对于龙井的审美取向,时至今日都有影响。”

“‘村男’两句,描述的是采摘。我们今天都说采茶女,但乾隆当时看到的却是采茶男。‘层椒’可解释为高山,说的是茶树的生长环境。龙井茶区海拔虽然不高,但山势陡峭难行却是事实。‘雀舌’和‘鹰爪’,都和鸟类动物没什么关系。它们都是茶叶的雅称,描述的是采摘的细嫩程度。在山岭间穿行,采摘刚刚萌发的鲜叶,其辛苦溢于纸上。‘地炉’开头四局,记录的是制作,点明了龙井茶精工细作的特征。乾隆算得上是龙井茶的知音。”

结尾四句,写的是乾隆的心得。杨多杰说:“香茗入贡,是历朝历代的传统。乾隆窥一斑见全豹,在杭州茶区第一次感受了茶事的艰辛。他虽然从未要求进献优质贡茶,但又难免地方官小题大做、借机逢迎。从这首诗能看出,深宫中的皇帝算是知晓民间艰苦了。”

“中国是茶叶大国,我们喝茶的同时不妨读读诗,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借着这些茶诗去感受他们的人生轨迹。”杨多杰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古馔拾零·花色粥品系列」魏晋人采茶熬煮的“茗粥”桂、桔、枣等果料、香料一同煮饮的茶粥。在当时的吴地,茶粥也成为人们的常食之物,唐杨晔《膳夫经手录》即云:“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储光羲还在《吃茗粥作》一诗中留下了“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的吟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745724522806951&wfr=spider&for=pc
2.茶诗100首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与茶诗精选茶诗100首: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与茶诗精选 何为“茶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这片土地上,古代文人墨客将对自然之美、人生哲思以及内心世界的感悟,以吟咏之声、书写之笔,将其融入到了他们创作的诗歌中,这些以茶为主题https://www.gztep.com/huang-cha/419173.html
3.江苏茶文化源远流长,李白曾在南京写就中国第一首咏茶诗自李白这首咏茶诗之后,咏茶诗文盛行,据统计,晚唐之后,我国咏茶诗总量在2000首以上,成为了一大文化奇观。 朱元璋改变了中国人的饮茶方式 “决定当下中国人喝茶方式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施正东说,一开始,人们沿习点茶法,要将饼茶碾碎,沸水冲点,茶筅研磨,极其费工夫。朱元璋决定删繁就简,将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https://news.xhby.net/index/202301/t20230105_7795880.shtml
4.茶与诗(精选8篇)茶与诗(精选8篇) 篇1:茶与诗 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1)元代 这个朝代时期不是太长,而且崇尚武功,“只识弯弓射大鵰”。所以比之唐宋,咏茶的诗词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咏茶诗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谢宗可、刘秉忠、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ypjr20l.html
5.中国人的茶事一首茶诗入仙班 那就是唐以后与茶相关的历代名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并不是茶圣陆羽,而是晚他半个多世纪出生的卢仝 卢仝以一首诗闻名茶史,并被誉为“茶仙”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然而他飞往仙界的目的却是要质问高高在上的仙人们,能否让茶农得以片刻的休息。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32394489/
6.我为你祈祷散文15篇(全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在诗中激昂的宣告,砍头有什么可怕的,一个“夏明翰”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的后来人。 “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这是杨靖宇在面对日军的劝降时,只扔下了一句话:“不必多说,开枪吧。”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s2mhmkv.html
7.下列哪一首诗不出自帝王所唱()【简答题】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___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高中历https://www.shuashuati.com/ti/246afafc46ed48019ea2043f6990d971.html?fm=bd6db28dff265b9896a282ca4d6060683b
8.清.郑燮也是一位爱茶之人,写过()首茶诗更多“清.郑燮也是一位爱茶之人,写过()首茶诗”相关的问题 第1题 ( )爱茶成癖,写了一首七碗茶诗传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A、卢仝 B、皎然 C、陆羽 D、陆游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和前代月亮诗一脉相承,曹植的《七哀》也是一首月下怀人之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3919202.html
9.茶诗100首咏茶百首品味古韵的茶叶诗篇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与诗是交织在一起的两大文化符号。《茶诗100首》这部杰出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茶艺艺术深厚的情感,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精彩演绎。 《咏茶百首》的每一首,都如同一个小型剧本一样,将作者对自然美景、人生哲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编织成了一幅https://www.hxihbjwx.cn/qing-cha/748641.html
10.茶道,茶文化与茶的艺术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13_276234652.html
11.国学课寒夜客来茶当酒中国最美的8首茶诗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当茶遇上诗,两者相遇,造就了最美的茶诗词,既能爽口,又能安心。分享8首中国最美的茶诗词,让我们放下纷纷扰扰的一切,静静地品一杯茶。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https://www.cqcb.com/reading/2018-04-22/794810.html
12.最经典的一首茶诗(描写茶的诗句)那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诗是哪 查看全文>09茶诗句大全茶诗妙句(关于茶的八首经典诗句) “书画琴棋诗酒茶”中有茶;“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有茶;茶,它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眼中清净高雅的灵物。俗人以它养生解腻,而文人在享受茶的滋味之余,将对茶的情绪写进诗文之中,赋予茶超于https://www.ksrmyy.com/special/1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