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2、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I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I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再之后,来一些豪情万丈的酒诗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曲》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1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还有这些个越喝越闹心的诗人……心疼他们……
1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杜甫《登高》
1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1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18、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王实甫
相比之下,这些诗句风格就比较正常
1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2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曲》
2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2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
2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发曹韵》
30、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柳永《蝶恋花》
3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4、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晏几道《醉落魄》
35、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36、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chūn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