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精选5篇)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苧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陆羽自幼得其教海,必深明佛理。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不过晨钟暮鼓对一个孩子来说毕竟过于枯燥,况且陆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在其十一、二岁时终于逃离寺院。此后曾在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五载(746年),李齐物到竟陵为太守,成为陆羽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一宴次会中陆羽随伶人作戏,为李齐物所赏识,遂助其离戏班,到竟陵城外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和李齐物一样十分爱惜人才,与陆羽结为忘年之交,并赠以"白颅乌犎"(即白头黑身的大牛)和"文槐书函"。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这亲的名人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诗人,艺术的薰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这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一生仕途坎坷,这首《汲江煎茶》便是他被贬在儋州时所作。

一日,顺手拿起一本《苏轼诗选》,随手一翻,便翻到了这诗,细细品读过后,大惊:没想到苏轼也是一烹茶好手!

提到茶,猛然想起一首歌,叫《奈何》,是一友给我听的,清澈的男声,淡淡的,很是好听。

歌词是这样的:烹一抹,洞庭波

佐壶中茶香唤奈何

煎青芽,焙文火

借与清风三分春色

雨肆弦,花惊落

一怀心绪点不破

倾杯尽,盏边祸

茗香只在唇间过

留不得

......

伴山阿,听雨落

看几处春花淡着墨

未续完,茶犹热

饮下轻压江湖苦涩

雨声小,弦惊落

一怀心曲弹不破

倾杯尽,无需多

拱手欣然谢相酌

擦肩过

世浮沉,茗香浓几分

杯盏深,相酌莫相问

拂衣袖,人散徒留余温

茶未冷,与我静待何人

绝非为了凑字数而抄上这一段歌词,实在是这个词配上这诗,确实精妙。“未续完,茶犹热。饮下轻压江湖苦涩”不同的是,苏轼压下的是朝廷的苦涩,是被贬的苦涩。

被贬的苏轼,一日甚是无聊,无事可做,便于夜晚去江边汲水,想给自己煎碗茶喝。

要想烹出好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这个道理苏轼自然是懂得。于是他独自来到江边取水,明月皎皎,月影映照江面,似给江水披上薄纱,他用大瓢舀水,江中月影似乎被他用瓢装盛着,随着江水落入壶中。

开始煎茶了,“小杓分江入夜瓶”,陶瓶中的茶水渐渐烧开冒出的烟雾萦绕在房间里,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

其实写到这里突然有些怀疑,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当时苏轼被贬,哪里来的这么好的茶叶呢?有人说这或许是他随身带的茶叶,也有人说这是苏轼的一误

笔,其实不管怎样,读诗便是读诗,我只是一个读者,写得好便行,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雪乳已翻煎处脚”多么可爱的场景,小时候自己试着烹茶,看着壶中白沫时浮时沉,就觉得那白沫就像一叶在奔涌的江水中漂泊的白色小舟,江上狂风大作,掌舵人正与江水对抗着。嗯,那时自己还小,现在想来,孩童的想法好不可爱。

茶终于煎好了,开始斟茶了。“松风忽作泻时声”倒茶水的声音就像风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虽有些夸张,但在我脑海中却想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用来形容倒茶声的句子了。连斟茶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如“松风忽作”,一个那样宁静的夜晚,一个那样幽僻的地方,突然觉得苏轼写这句的目的是为了一抒愤慨:自己有学问,有胆识,却被贬至这幽僻之地,叹老天不公啊!!!

城中厚重的钟声传出,带着岁月的沉淀,一下一下的,敲在自己的心上。卢仝说:“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苏轼将壶中之茶一饮而尽,喝完后,自觉无聊,无友相伴,甚是寂寞。只好独自迎着狂风赏月,听着城内钟声。那样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在那时,陪伴他的却只有月亮、狂风、钟声和喝剩下的茶水......

世浮沉,茗香浓几分。太浓的茶,喝下去了,便觉得茶的苦涩在唇齿间游弋,倒不如想苏轼那样以活水为茶,淡淡一杯,不似白开水般无味,不像茗香般浓郁,大概我想过的一生也是这样把。

都察院监察御史正三品副部级。

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关键词茶叶资源;开发利用;新领域;四川雅安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境内山地多,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丰富,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据记载,雅安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被誉为世界茶文化、茶树栽培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雅安市积淀了丰富的茶叶资源,并不断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推动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1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1.1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

相传在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今雅安市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上种下7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茶之先河[1],之后茶树栽培才传至全国,传遍世界。蒙顶山之巅的天盖寺,有吴理真结庐种茶遗址。寺内大殿塑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及实物。蒙顶山主峰有皇茶园。此地在唐代即产贡茶,白居易曾经诗赞“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被正式命名为“皇茶园”。皇茶园旁有“甘露井”,相传吴理真于此汲水种茶,并用此井水烹茶,异香诱人。蒙顶山天梯古道起点处有茶史博物馆。馆藏丰富,比如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各类名茶、边茶的实物,记载蒙顶茶的碑碣、历代形态各异的茶具等。蒙顶山茶文化遗存数量颇多,特色明显,影响力大,而且蒙顶山又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茶文化旅游业。

1.2民族茶文化交流纽带――川藏茶马古道

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交流由来已久。自从唐代起,雅安茶叶就传播到,成为藏族人民喜爱的饮料。后来由于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发展,雅安成为中国南路边茶的茶马古道起始地[2]。从四川雅安到拉萨之间形成一条举足轻重的古代商道,即川藏茶马古道,这是汉族同藏族、羌族等民族茶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茶马古道是各族人民交流融合的光辉见证,如今茶文化旅游热正兴,茶马古道旅游也深受欢迎,可进一步挖掘资源,修复、开发、创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民族大团结,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1.3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加工与表演技艺

2待开发的茶叶资源新领域

雅安市的以上茶叶资源,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处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完善,力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但在雅安市悠久的茶叶历史发展长河中,还有一些资源藏于深闺,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利用。

2.1保健茶的开发利用

据《天中记》记载,雅安境内有枳壳芽、笋杷芽、枇杷芽,具有治疗风疾的效果。还有皂荚芽也可入药,都在初春采摘,“和茶作之”。《雅安县志》对此加以按语:“蒙山芽茶,于春分前后早撷者,泡作纯绿色,而香味最胜,诸芽盖取其似而名,非以之和茶也”。在《名山县志》中,更进一步拓展为“有枳壳芽、枸杞芽、枇杷芽者,皆能治风气病。又有皂角芽、槐柳芽,皆上春摘,摘其芽,和茶作之”[4]。这几则记载,看似有分歧,实则有统一性。因为现代人所说的茶,分为茶叶和非茶之茶2类。茶叶以茶树鲜叶制作而成,非茶之茶是由其他植物原料加工而来的,而茶树鲜叶也可以掺进其他植物原料加工出保健茶。枳壳芽、笋杷芽、枸杞芽、枇杷芽、皂荚芽、槐柳芽均可以入药,而茶叶本身也可以入药。古时人们利用茶叶有食用、药用、饮用等多种方式,而且这些利用方式到如今依然存在,只不过饮用较为普遍而已。因此,以上《天中记》《雅安县志》《名山县志》中的记载,启示人们拓宽思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开发各种保健茶。

2.2宜茶之水的开发利用

《名山县志》记载,县城南边的紫霞山上有紫霞井,井水“甘冽宜茶”。《名山县新志》记载,百丈场后山的栖霞寺附近,有“玉液泉,烹茶芳冽,夙号名胜”[4]。可见紫霞井之水,玉液泉之水,还有蒙顶山的甘露井之水,都是宜茶之水。明代张大复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5],可见水对茶汤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人们都讲究好茶需要好水泡,不仅注重茶叶的品质,也注重水的品质。因此,也可以对雅安宜茶之水进行开发利用,将雅安的茶叶与水同时打造成知名品牌。雅安的茶叶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资源,深入发掘,有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7]。

3参考文献

[1]许娟,李永.论雅安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3.

[2]陈书谦.川藏茶马古道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J].茶叶经济信息,2006(3):23-24.

[3]谭继和,唐永进.四川文化资源与文化强省建设[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55-172.

[4]吴觉农.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5]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437-438.

THE END
1.热爱自由的名言佳句(大全50句)热爱的名人名言网络文章热爱自由的名言佳句(篇1)1、他不爱我才宁愿自由,他不爱我却总是这样看着我 2、不如放下一切做个https://bbs.openke.cn/thread-550248-1-1.html
2.中国梦?酒业梦邵氏茶酒杯重庆酒商成长故事演讲比赛6月18日, 由市商务委、市工商联指导,重庆市酒类流通商会主办的“中国梦·酒业梦 邵氏茶酒杯”重庆酒商成长故事演讲比赛在渝举行,重庆邵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重粮酒业有限公司、重庆溢香贸易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渝酒品牌商、渠道商参与演讲比赛,讲述企业、品牌和精英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看到重庆https://qushanghui.com.cn/pc/newscontent/8694
3.一看就会背的古诗古诗十九首必背名句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学问成才类 1、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https://www.lz66.cn/jdyj/jdyj151582.html
4.养生四字佳句(降的金句名言)关于茶的四字名言佳句? 【低唱浅斟】 斟着茶酒,低声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闲的样子,一种安乐自适的情态。语出《绿窗新话》卷二引宋无名氏《湘江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过定陶,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太尉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https://www.lnky.net/hsjj/20127.html
5.12月2006风中的我如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洲序》评价灵澈"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则向之境物,又其 稗也",其得失是:"空寂"之境成为中晚唐较普遍的审美追求;然而毕竟失去了盛唐的浑然天成,不是情景交融而是移情于景,所谓"向之境物",即非好诗了。清寒瘦硬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透出一份酸涩,这是中晚唐人由神圣https://cnlxz.wordpress.com/2006/12/
6.集结号里诗画情之二(上元诗梦)光阴似箭,转瞬间元宵佳节又过去了。在欢庆元宵佳节这一周里,特别是元宵节当日,我们集结号战友群里的战友们互致问侯,心情大悦,纷纷以诗作画、以诗会友、以诗忆情,整个群里热闹非凡,真可谓"春风吹又暖,百人闹元宵‘’。我整理了一下,编集成美篇,给战友们留做永久的回忆! https://www.meipian.cn/1xjck05b
7.有句入了欢心,有句落了愁肠名句的魅力,正如茶酒纵然不知出处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学问成才类 1、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18/15/413468_746660208.shtml
8.浙江大学研究的茶多酚靠谱吗(浙江大学研究的茶多酚副作用)唐代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谈到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清代高鹗《茶》诗中的“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至今仍传为我国人民用茶敬客的佳句。“客来敬茶”的习欲,说明我国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宾客临门,一 查看全文>https://www.ksrmyy.com/special/171734.html
9.今出茶仙惊世人自古茶酒密难分,酒来自许世俊今出茶仙惊世人 自古茶酒密难分, 酒仙品茶佳句吟。 今出茶仙名萧艺, 茶画绝妙惊世人。 注;酒仙指李白,他以“斗酒诗百篇”被誉为酒仙与诗仙。喜品茶,曾写下了首著名的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https://weibo.com/5681484687/NdmbfEr6n
10.2024年01月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2024年度公开招考16.关于辩证的否定的正确说法是(?)。A.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C.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17.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4小时,单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23/521002312401113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