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的行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我们只需要短暂的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

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

(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

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这就是本节将要讲解的内容。

1、选项特点分析

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

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

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

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2、根据选项选答案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在选项中的数据特点比较明显,如上个资料分析的例题,其次也可以应用在当选项中的数据比较接近时,这时由于增长率比较接近,所以基期和末期的比值是十分接近,往往选项中把这两个数据均给出来,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增长率的大小,来快速得到答案。

三、重点回顾主要概念

五、把握常见题型应对策略

计算题:整合数据关系,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

计数题: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在资料中确定有效数据,比较有效数据与题干给出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注意避免多数、漏数、重复计数。

综合分析题:一般要从整个材料中撷取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考生在分析时,可以从最容易计算或分析的选项入手,逐一排除。

六、必考三大增长率公式

复合增长率的公式为r=(1+r1)(1+r2)-1=r1+r2+r1×r2;

比重增减公式为(A/B)×(a-b)/(1+a),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倍数增速的公式为r=(a-b)/(1+b),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从这三个公式来看,我们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复合增速公式应用在相对于2003年,2005年某指标的增速;比重增减公式,主要应用在求不同年份相同指标的比重差值;倍数增速公式,则主要应用在求平均数的同比增速上面。

一、攻克行测两大法宝

我参加了2次省考和1次国考,国考未进面,第一次省考进面但笔试分差太多没逆袭成功,这次省考成功上岸。前两次的失败和这一次的上岸,让我明白行测的复习绝对能够运用答题技巧的,学会了不同题型的技巧,学习效率完全能大大提高!个人经验总结,行测的答题技巧就是看你是否学会了合理安排做题顺序,是否真正学会了“舍得”。

(一)合理安排做题顺序

具体题型、题量和分值用表格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下~

综合这些,我将自己的做题顺序总结为:1、做判断推理2、做资料分析3、做言语理解与表达4、做常识5、做数量关系。

(二)学会“舍得”;舍,而后得

二、纯干货!行测五大题型答题技巧

1、判断推理——快速定位,不纠结!(分值:约27分)

(1)图形推理

刚开始接触,会觉得有些图形推理杂乱无法,毫无头绪,其实梳理归类,基本考点无外乎四类:

①图形构成元素相同的,考元素平移、旋转或翻转;

②图形构成元素相似的,考叠加或遍历;

③图形构成元素看似凌乱的,考属性或数数;

④折纸盒和拆纸盒。

例题属于第一类,考查移动(位置变化)。图中只有两种元素,小圆圈和线段。小圆圈的移动规律很明显,每次都是逆时针移动两格。而线段的话,我们首先要想到它的旋转角度,但是这一题角度无规律,所以我们应该想到的是端点的移动,经过观察,线段端点(此题有两个端点,一个跟小圆相连,这里说的端点是指与小圆不想连的端点)是每次顺时针移动一格,故答案为D。

图形推理并不复杂,我们要牢记上面四个考察方向,分析规律,培养敏感性。拿到题目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分辨出它到底考察哪个方向,变化规律是怎样。

(2)定义判断

例题:瓿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和盛水器,亦可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圆体,敛口无颈,广肩,大腹,圈足,带盖,亦有方形瓿。根据上述描述下列器具中哪一个是瓿

例题是说明了瓿的定义,考查描述和图片的.对应。我们抓住“圆体,敛口无颈,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描述信息,并结合排除法。A、C均有颈,排除;D项不是广肩、大腹,排除,故答案为B。

做定义判断题,要找准关键词,对比选项,运用排除法,最优原则,选一个符合关键词最多的、相对最好的选项,无需过于纠结。

(3)类比推理

例题:左手:右手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黑色:白色

B、幸存者:遇难者

C、晴天:阴天

D、老人:孩子

例题中,正常人有两只手,除了左手就是右手,两个词是矛盾关系。A选项,除了黑色和白色还有黄色等等;C选项,除了阴天和晴天还有雨天等等;D选项,除了老人和孩子还有青年,这些都是反对关系。而B选项,事故中只有幸存者和遇难者,为矛盾关系,故答案为B.

做类比推理时,我们要知道它考察什么,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还是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成语结构、语义关系等,难点在于考察范围宽广,重点在于我们要快速定位考察要点,一击即中。

(4)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分为三种题,形式推理、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形式推理考查基本的命题特点和推理规则,这种题的难点是理解这些推理规则。切莫死记硬背,因为很容易忘记、混淆,我觉得应该举生活中最常见的,自己能够理解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推理规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做题时直接运用推理规则,就无需纠结了。

分析推理可以说是逻辑判断中最难的,因为它不考知识,只考分析推理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学习难得多,实在不能掌握复杂的技巧,那就学会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三大万能利器,学会借助列表、假设和列不等式做题。

2、资料分析--运算技巧(提速神器)(分值:约20分)

资料分析一般有10道以上都需要计算,而且小数点、百分数、大数字计算都是常见的,因此掌握运算技巧是提升速度的必要办法。运算技巧包括:

(1)重视选项,选项是能传递出来很多信息的,选项的大小,选项之间的差的大小,甚至有些选项通过常识、通过题干直接就可以排除,因此要先看选项。

(2)百分数或者小数尽量转换成分数,例如16.7%=1/6,4.3%=1/7,37.5%=3/8,这样的分数和小数的对应关系,记得越多越好。

3、言语理解与表达—快速找准考点(分值:约28分)

言语理解题型很多,包括片段阅读、选词填空、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判断、态度观点、歧义错句、词句理解、标题选择、词句排序等等,一般会从中选择几种题型来考,题目差不多有35-40道题,题目数量多,阅读量大,分值比重比较高。但很多人认为这个题型不难,没有足够重视,因为大家都认为从小学语文开始都做过这类题目;或者认为练来练去正确率都提升不上去,因此就把备考重心转移了。这样想的话,就会失去很好的一个拉开分数的机会。

怎样复习呢做这一类题,一靠语感,二靠语句分析。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练出语感,在看题目的同时心里要把题目默念几遍,我一般选择排除法,凭借前后语境和语感来选择,最后再将剩下来的选项代入到文中看语句是否通顺,慢慢就会练出语感来。其实有些词语是固定搭配,在书本上、生活中会经常运用,这些都要熟记。建议大家可以将此类固定搭配、相近词语或成语抄录在笔记本上,配上例题进行区分和记忆。

针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做题方法。

片段阅读要注意题目的问题,是问“意在说明”还是“文段主旨”,这样才能知晓答案是直接用文段中心意思,还是需要进行引申。

选词填空要抓住语境逻辑关系、学会辨析实词、熟悉成语的用法、记住虚词的重点在于关联词等等。

主旨概括主要是找关键词句,意图推断找带有目的的句子,标题选择找中心思想,等等,这些不一而论。重要的是要重视客观的规律,试着用到做题中去,快速找准考点,快速锁定答案,并通过多练提高正确率,同时学会提升做题速度。

4、常识—零敲碎打勤积累(分值:10分)

5、数量关系—敢于舍弃(分值:15分)

三、行测训练方法心得及辅助工具

三次考试经历,我自己在练行测的时候找了很多题目,后来发现在线做题的效率和训练方法相比自己蒙头做题要好的多,就是前辈推荐的步知公考,我申请了一套备考方案,学完一个考点,就有配套专项练习,练完一种题型,马上能看到详细视频、音频解析,举一反三,类似的题目也能手到擒来,有不懂的地方,直接跟备考方案老师和其他考友在线交流,解题思路也慢慢清晰。总结的这些技巧也都是从中政行测的备考方案课程、题库里面学到的。考前15天,看冲刺直播课,做模拟考试,基本上都能维持在70分以上。

很多同学在复习初期听到这个数字都纷纷感叹,自己做数量关系题、图形推理题、逻辑判断题和资料分析题,每道题都超过50秒,有的题目用时甚至超过5分钟。这就难怪,每年都有许多考生走出考场时感叹行测题没有做完。

【策略】首要秘诀是要“快”,“快”的秘诀是多种解法中选最优

二、行测高分秘诀之二是研究榨取历年真题的“营养”

历年行测真题是每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特点和变化最直接的体现,直接体现了每年考试的内容、考点,给我们下一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另外,每年考点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下示例),所以研究透真题,发现规律便是从中榨取到“营养”,对下次考试有很大帮助。

【第一题】小张、小李、小王三人到商场购买办公用品,小张购买1个计算器,3个订书机,7包打印纸共需要316元,小李购买1个计算器,4个订书机,10包打印纸共需要362元。小王购买了1个计算器,1个订书机,1包打印纸共需要()

A.224元B.242元C.124元D.142元

【第二题】去商店买东西,如果买7件A商品,3件B商品,1件C商品,一共需要50元,如果是买10件A商品,4件B商品,1件C商品,一共需要69元,若A、B、C三种商品各买2件,需要多少钱()

A.28元B.26元C.24元D.20元

【第三题】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购买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3.15元,如果购买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4.2元,那么购买甲、乙、丙各1件需花多少钱()

A.1.05B.1.4C.1.85D.2.1

【第四题】甲买了3支签字笔、7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32元,乙买了4支同样的签字笔、10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43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共用多少钱()

A.21元B.11元C.10元D.17元

可以看出,以上四道真题几乎是同一道题,但是却被考查了四次,这不仅仅是个例,这样的示例几乎每年都有,省考会出现国考考过的,国考也会出现省考考查过的。而在本题的作答上,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所采用的方法也非常巧妙:

四、排除法、代入法是拿到行测高分的好帮手

五、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也是行测高分秘诀

因为题目都不是很难,所以完全可以把考试比作抢分游戏,看谁抢得多,那么你是先抢简单的题目还是难搞定的题目,道理就这样简单。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不必完全按照试卷给的题型顺序一个一个做。你求学之路上很多老师都讲过这个道理,公务员考试体现的更为明显。

六、行测想得高分须明白:学会放弃是为了更多的得到

七、填涂答题卡掌握以下事项也能助力行测拿到高分

其次,不建议做完一题紧接着涂一题的答案。行测考试中,每个大项之间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做一题,涂一题,容易造成思维断层,影响做题思路和题感的连贯性。

最后,正确的涂答题卡操作模式应当是:做完一个题型模块的题目,就立刻涂完答题卡。这样不容易出错,也不会影响做题思路,还可以在涂答题卡过程中思考刚刚做过题目的准确性,便于排查错误。

THE END
1.ChatGPT使用指南——文本推理为了进一步提升ChatGPT和GPT-4的推理能力,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多种方法。例如,通过增加模型的参数量、优化模型的训练策略、引入外部知识库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的推理能力。此外,还可以结合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让模型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问题。 https://blog.csdn.net/2301_80171067/article/details/144171210
2.高考英语:英语阅读理解解析6篇(全文)(2) 间接辨认 就是不仅要求考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而且要将获取的信息用同义或者近的形式复述出来。 3 猜测词义 (一)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 (1) The word “…”in the passage means___. (2) The word “…” could be best replaced by ___. (3) Which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i7in2i8.html
3.人工智能技术导论复习大纲51CTO博客这是一个含变量的规则, 其中X为前提, Y是结论。也就是说, 在推理时是把rule(X,Y)作为规则使用的。显然, 对于这种形式的规则, 仍然需要重新编写推理机。 七、几种结构化知识表示及其推理 框架: 下面是一个描述自己宿舍的框架: 一个具体的宿舍框架,上位框架是<房间>,内部设施见<房间> https://blog.51cto.com/u_15080020/4198917
4.(多图)全网最全最深度分析:故事线梳理纸条猜测疑点整理(更新9月11日更新(20集大结局分析)还是跟之前一样,把内容更新到新的链接里,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到公众号上看(公众号:砚隐,ID:iyanyin)公众号内容我重新做了拆分,也做了排版,看起来会比较舒服。这次更新将重点分析:1、这个剧到底烂尾了没有?为什么大家疯狂吐槽烂尾了?2、实力证明这个剧并没有烂尾;3、除了黑岛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72734
5.语文七种应有格式的书写方法一个关于语文的常识想必我们都有所了解,那就是书信、启事、通知、新闻、广播稿、申请书等这些常见的应用文,不仅考试会考到,日常生活总也会常用,但是在现在一心为了准备考试的情况下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受到了同学们的忽视。下面我们就我为大家温习语文七种应有格式的书写方法。 http://www.xueda.com/News/35230.shtml
6.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同心县初中化学程社区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874&id=281453
7.函数零点的七种常见解法函数零点的七种常见解法解法一:零点存在定理法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一、单选题1.(2022·河南河南·三模(理))若实数,,满足,,,则(? ?)A.B.C.D.【答案】A【分析】结合对数函数、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等知识求得正确答案.【解析】,,对于函数,在上递增 ,,所以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1228/16/59561209_10387056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