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批大哥大拥有者:走到哪都提着,更多是为了显摆和赶时髦
1992年7月,长沙市电信局“大哥大”吉祥号拍卖会现场。供图/湖南电信档案馆
时光倒流二十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低头玩手机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一方面,那时的“大哥大”是少数有钱人才买得起的时髦物;另一方面,它笨重的躯体也让人没法捏在手里轻松把玩。
拍来的手机
因为喜欢007拍下了“9000007”
1992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告诉罗先生,长沙马上会进行一场“大哥大”吉祥号码的拍卖会,问他买不买。“以前这东西我只在电视里见过,想着自己手里能拥有这么一件洋气的东西,十分高兴。”罗先生当时手头有些钱,听朋友一说,便开始筹备此事。晚上回到家,他跟父母说自己准备买个“大哥大”。当时,罗先生的父母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元,听说买这样一台“不知道什么玩意”的东西要上万元,他们很不理解,坚决反对。但罗先生心意已决,也没有和父母商量,第二天他就找朋友花3万多元预订了一台。
1992年7月17日,长沙市电信局首次拍卖“大哥大”吉祥号码。罗先生清楚地记得,他和朋友一大早就赶到东塘电信大楼等着。进门时,每人手里发了个乒乓球拍。“我当时很崇拜007詹姆士·邦德,所以看中了‘9000007’号,叫一次价我就举一次,没举几次就拍到了。”罗先生说,具体成交价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机子就花了2万多块钱。
显摆的工具吃饭前先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
“拍卖会现场并没有拿到‘大哥大’。”罗先生回忆,过了好几天,“大哥大”才到他手上,“好家伙,像个大砖头,我当时还有些纳闷,这和香港电视剧里不一样啊,他们的感觉小多了”。
后来,为了让“大哥大”显得更加威武,他和朋友在机身外加了3块电池,让它变得又厚又大。
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在熙攘的人群中长长地喊一声“喂——”,霎时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那是罗先生印象中最气派的日子。
“当时无论走到哪都要提上‘大哥大’,吃饭喝茶的时候,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感觉就是一个字,‘跩’。”罗先生说,“当时印的名片上,‘大哥大’号、BP机号码用彩色烫金,比单位和姓名要大二号字!”
讲述
当年买“大哥大”要排队预约
“那天三楼的会议室里簇拥着不下四五百名竞拍市民,现场挤得水泄不通。”王健雄说,当时第一个号码拍卖时竞争就很激烈,从几万元一下子就到了21万元,更让人吃惊的是“9008888”拍出了全场最高的30万元,被一家企业老板拍走。“当时我们都看傻了,心想这些人怎么这么有钱。当时一场拍卖会的销量和金额,超过了我们好几个月的销售数量和营业额。”
在王健雄看来,当时的大哥大有“三个离谱”,首先是价格高得离谱,除了选号费,机子和初装费加起来就要2万多元。按照当年的房价,买一部“大哥大”的钱,可以在市区买到一套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其次是手机重得离谱,一台起码两三斤。然后是体型大得离谱,“不然怎么叫‘大哥大’呢”。
“那时‘大哥大’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身价不菲的人才能消费得起,基本都是生意人、老板,所以也叫‘老板手机’。”王健雄说,和人谈生意时,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摆,还没开口生意已经成了一半。王健雄回忆,当时买“大哥大”要排队预约,现场没有手机,当时负责销售的只有一个台席。客户交钱预约后,就把手机拿到台席上,通知客户来拿。“当时没有足够的设备,需求量也不是很大,手机价格较高,客户确定需要后再进货,一般要等上半个月左右才能拿到手机。”王健雄说,一开始买得起“大哥大”的人并不多,最初一个月只卖了几台,最好的时候一个月销了20多台。
1990年湖南邮电第一条国产光缆工程投入运行。
1997年随着摩托罗拉、NEC、诺基亚等等手机出现,“大哥大”逐渐被市场淘汰。
1997年全省第一个综合接入网在益阳商用,开启多媒体上网服务。
1998年无线寻呼剥离,邮电分营。2003年启动全省小灵通网络建设工程。4月,小灵通正式对外放号。
2004年3月在全公司范围内同步展开3G网络规划工作。
2017年9月1日取消国内手机长途和漫游费,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的落实。
2017年湖南移动互联网用户数4923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4744万户,手机上网月户均流量达到2488M。4G手机上网用户升至3566万户。
观察
手机从奢侈品变快消品
上世纪90年代,“大哥大”是展示身份地位的一样重要工具,是“奢侈品”,但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大哥大”逐渐被市场淘汰,手机成了人们日常的通讯工具。从昔日的“奢侈品”变成今日的“快消品”。
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力清楚地记得,1994年,他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给他们配备了“大哥大”。“当时不仅‘大哥大’价格高,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比较缓慢。”周力说,当时进口的设备都是英文,单位从高校引进了一批专业的高知识人才,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
从无线传呼的BP机,到“大哥大”手机、普通手机及小灵通,再到现如今的4G手机,移动通讯工具不再是当年的稀有品和时髦物。同时,随着各种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手机也不再只是人们通话的工具。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一切成为可能。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通讯员陈吕芳实习生李香灵长沙报道
那些花儿
90后眼中的“砖头机”
腰挎BP机,手提大哥大……这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土豪”在人们眼中的样子。时代浪潮几经更迭,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从未更改。在90后眼中,上世纪90年代那些新潮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了“老古董”,他们的记忆或者想象中,这些工具又是怎样的呢
什么是“汉显”
不知道汉显是什么……什么,BP机那我肯定知道,只是没用过。但我在老电影里看到过,感觉别在裤子上还挺酷的,那会儿谈恋爱是不是都用这玩意儿传暗号
(D妹27岁程序员)这是宝贝啊,我们家还有呢,小时候拿过爸爸的BP机,别在裤子上去幼儿园了。BP机估计很多人听说过,但汉显就不一定了。
(多多25岁研究生)我叔以前有一个,挂BP机时一定会把上衣塞进裤子里,扎紧皮带,然后把BP机夹在腰上,八字步一迈,啧啧啧,排面儿!
(大刘27产品开发)
正确释义: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汉字寻呼系统。这种以汉字直接显示信息内容的汉显BP机,省却了查代码的麻烦,且一目了然,深受用户欢迎。
什么是“砖头机”
就是上世纪的大哥大吧,因为长得像砖头一样,所以叫砖头机,我们家也有。我爸说他年轻时狠下心花了好几个月工资买的一台,出门跟带个砖头一样,过瘾了,也累死了。
(多多25岁研究生)不就是刷机后变成砖头一样没用的手机么我们家没有刷机的手机,但是有许多淘汰的旧手机,放久了也变成砖头机了。
(阳阳20岁学生)以前那些老板出去谈生意,坐下后先把砖头机放桌上,跟大佬一样,不过现在想想就累得慌,还得一直拿着,要放口袋里估计裤子都得掉。(马鸡22岁编剧)
什么是“小灵通”
(六六26平面设计)
什么是“山寨机”
就是模仿国际大牌的假手机呗。我爸以前就有一台,他不知道被谁骗着买了台山寨版的诺基亚,用得还蛮开心。
(多多25岁研究生)双卡双待跑马灯,大屏大音量拍照清!能外放绝不戴耳机,晚上广场遛弯,跑马灯闪起来像迪厅。在我印象中,跟非主流的成长算是一起的吧。(大刘27产品开发)
读初中的时候攒钱买了台山寨机,没事挂个qq,看个电子书,后来在课上偷玩被班主任没收了。(啊斌27网店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