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任支持的词(37个)(形容信任和支持的成语)

释义: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释义: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释义:众望所归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出处:宋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释义:众望攸归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出处:《晋书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释义:千金一诺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释义: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出处: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释义: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释义: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释义:得君行道得君: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行:实行。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出处: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释义: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照:明白;宣:宣扬;公开说明。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释义:志同道合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释义:快马一鞭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释义:恪守不渝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释义: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释义:曾无与二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出处:晋刘琨《劝进表》:“亿兆攸归,曾无与二。”《晋书解系孙旂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释义: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释义: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出处: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释义: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释义:灭绝人性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出处: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释义:炫玉求售自诩有才,以求施展

释义:肝胆相照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出处:宋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释义:能文善武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

释义:言从计听见“言听计从”。

释义:言从计行见“言行计从”。

释义:言听计从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出处:《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释义:言听计用同“言听计从”。

释义:言行计从同“言听计从”。

释义: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释义: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

释义:驷马难追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出处:《新五代史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34、坦诚相见tanchengxiangjian

释义:坦诚相见指两个人互相真诚的对待对方,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对方。

35、炫玉自售xuanyuzishou

释义:炫玉自售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36、不孚众望bufuzhongwang

释义: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释义: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THE END
1.形容重情义的成语形容重情义的成语,麻烦给回复 写回答 最佳答案 一建经验谈 鲁芽网认证 情深义重。 详细解释: 发音qíng shēn yì zhòng 释义 指情感深远、恩义厚重。 出处 晋·温峤《重与陶侃书》:“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着于人士之口。” 例句 无论当初怎样情深义重,一旦失去,便终是两相忘,一片斑驳。 近http://m.syjlp.com/gkknow/3507030.html
2.形容忠诚的成语(精选7篇)篇3:形容忠诚的成语 1、客户忠诚度 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对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产生了好感, 形成了偏好, 进而重复购买的一种趋向。 2、忠诚客户分类 我们将态度取向高, 重复购买程度高的客户称之为忠诚者;将态度取向高但重复购买程度低的客户称之为潜在忠诚者;将态度取向低, 重复购买程度高的客户称之为虚假忠诚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j46juw.html
3.描写人物情谊深厚的四字词语描写人物情谊深厚的四字词语更新时间:2024-12-04 05:40:37 八字精批2025流年运势八字合婚八字起名肝胆相照,情深似海,深情厚谊,莫逆之交,志同道合,推心置腹,刎颈之交,情深潭水,形影不离,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两肋插刀,手足情深,亲密无间,情深谊长,管鲍之交,高山流水,倾盖如故,万古长青,白首同归。http://m.rili11.com/xw1388085/
4.表达兄弟姐妹情谊深的成语有哪些表达“兄弟姐妹情谊深”的成语有情同手足、深情厚谊、情深意重、同甘共苦 、肝胆相照等。以下为成语释义: 1、情同手足。释义:情同手足,关系如手和脚,一日也离不开;比喻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样。 2、深情厚谊。释义:指隐藏很深的真情,深厚的亲情、友情、爱情。 3、情深意重。释义:比喻深厚的感情。 4、同甘http://m.qicaisi.com/bk-1515279.shtml
5.形容对一个人非常忠诚的词语形容为人忠诚的词语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忠心耿耿——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形容跟客户关系很好,用一个词形容客户构成 **的客户,比如 忠诚的客户,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什幺其他词 https://www.xdyy8.com/juzi/31248.html
6.国内旅游竞争力12篇(全文)科特勒博士于1984年提出“大市场营销”理论。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组合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 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 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 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v4apj9n.html
7.客户喝多了,说过有个成语形容平胸,我迟疑来自谁允许你直视本客户喝多了,说过有个成语形容平胸,我迟疑了一会儿,问,什么成语。客户说:板上钉钉。 我差点一口水喷出来… https://weibo.com/1846813865/JrjdJBT3W
8.亲密无间的礼仪之道掌握握手言欢成語表达真诚友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和态度。中国古代文化中,就有许多成语来形容人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其中“握手言欢”就是一例,这个成语不仅包含了两个人相互 handshake 的动作,还包括了他们随之而来的愉快对话。 https://www.vanbub.com/sheng-xiao-cheng-yu/753952.html
9.霸占的名人名言(形容霸占的成语怎么说)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在某个领域中,通过强势的方式“霸占”了一切。这种“霸占”并非温和的引领,而是以强烈的力量和战略压倒一切。无论是市场、舆论还是人际关系,这种“横扫千军”的局面常常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形容霸占的成语背后的思考从这些成语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霸占”这个行为不http://www.yaolizhi.net/mrmy/33267.html
10.美篇集锦(一)“头”的成语 头头是道 头角峥嵘 头破血流 头晕目眩 头重脚轻 头昏脑涨 白头偕老 绣花枕头 抱头痛哭 抱头鼠窜 千头万绪 垂头丧气 回头是岸 交头接耳 迎头赶上 肥头胖耳 三头六臂 当头棒喝 摇头摆尾 评头品足 浪子回头 源头活水 焦头烂额 头面人物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19105182_1028146272.shtml
11.刻舟求剑成语背后的古代智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形容事物或人的一种习惯用法,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中,“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古代人们智慧与忠诚的光芒。 故事源起 “刻舟求剑”的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二》。据记载,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名叫管仲的人,他聪明过人。在一次战争中,管仲https://www.itrfvxtz.cn/cheng-yu-jie-long/76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