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他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凭借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育实践,长期深耕于中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与执着,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李镇西老师不仅在教学上独树一帜,更在教育研究与管理领域有着深入探索和独到见解。他坚持“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思想,核心在于“爱心与教育”,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他多次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殊荣。
二、内容介绍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
30年前创建“未来班”,今天身为校长兼副班主任,李镇西以他的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与他的学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级管理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撼人心魄,发人深省。的教材。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3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粹,全面体现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李镇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素质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一个特级教师、著名教育专家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阅读本书,你会受到感染和激励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
(一)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班主任的幸福究竟源自何方?它源自于对职业的热爱与享受,赢得的尊严与尊重,学生的深切爱戴,同行的由衷敬佩,家庭的和谐幸福,以及物质上的基本满足与精神上的不断超越。
专业素养: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童心未泯、爱心满满、责任心强的特质,同时还应是教育领域的专家、思想深邃的思想家以及洞察人心的心理学家。
(二)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如何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一份富有意义的见面礼(如“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名言或一本启迪智慧的好书),甚至让学生给老师一个特别的见面礼,都能拉近师生距离。此外,通过“记者招待会”等形式,不仅能展现班主任的亲和力,还能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班级管理初期,从班委选举到座位安排,从主题班会到家长会,再到各类活动的组织,每一步都应精心策划,确保科学民主。
(三)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
要赢得学生的心灵,班主任需做到:善待孩子的每一次求助,成为他们善于倾听的朋友;巧妙地将批评转化为表扬,让教育更加温馨;进行非功利的谈心,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将教师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指导学生健康上网,艺术地处理学生早恋等问题。
(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
培养优等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全面认识自己;保持童心;激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训练其受挫心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转化后进生:秉持民主、科学、个性的指导思想,注重感情投入,唤起他们的向上信心;引导集体舆论,形成正面影响;讲究有效方法,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组织游玩、集体评议等,让后进生感受到关爱与鼓励。
(五)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班主任应从阅读启迪、写作改变、书信沟通、孩子促动、家长转化及家访感染等六个方面入手,积极影响家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六)在写作中成长
三、金句摘抄
1
我从来都认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养,而不是别人培养的;从根本上说,只有自己才能够培养自己。
2
我把每一个后进生都当做科研对象来研究,同样是面对后进生,换一种科研的眼光去打量,感觉大不-样。
3
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教育智慧当然是重要的,但比起一切方法、技巧、兵法、绝招来说,情感高于一切。
四、读后感悟
初读《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那些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挑战与收获的细腻描绘,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彻底颠覆了我对班主任角色的传统认知。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他深厚的教育情怀和独特的管理智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班主任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做班主任,非但不应仅被视为辛劳的代名词,它更是生命中最为绚烂多彩、充满幸福感的篇章。
李老师那句“因为我们拥有几十颗童心,这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深深触动了我。是的,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面对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成就感,更是生命成长的见证与陪伴。这种幸福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书中,李老师强调的“用童心报答童心”,让我对“爱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爱,不仅仅是表面的关怀与呵护,更是对学生成长全程的负责,是对每一个独特个体的尊重与理解。他教会我们,要用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学生的错误,用期待的目光去激励学生的进步,让每一颗心灵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特别令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与转化策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后进生,他既有情感的倾斜,又有方法的创新,让“每日九问”、班干部体验、竞争机制等成为他们成长的阶梯。这种“溺爱”并非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是教育智慧的体现。
同时,李老师对“优等生”的教育也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提醒我们,优等生的教育同样复杂而艰巨,需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保持纯真童心,勇于超越自我,经受挫折考验,培养创新能力。在李老师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
读完此书,我深感班主任工作的任重而道远。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无私的爱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李老师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班主任,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用心守护每一颗童心,用情期待每一次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永葆童心,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成为学生生命中那段最值得骄傲和怀念的时光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