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上行下效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释义:不立文字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释义:二仙传道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释义: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释义:传经送宝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经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
释义:传道穷经传:传授;道:孔孟之道;穷:尽;经:儒家经典。传授道理,穷尽经典
释义:共枝别干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释义:口传心授心授:不立文字;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释义: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释义: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释义:心心相印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出处:唐裴休《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
释义:心服口服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释义: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唐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释义:授业解惑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释义:现身说法本佛教用语;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显现出种种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释义:私相传授私:不公开。私下传授本领
释义:私相授受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释义:言传身教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释义:货真价实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释义:非人不传非:不是;传:传授。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
释义:鹤发童颜鹤发:白白的头发;童颜:红红的面色。满头白发;面色像孩童一样红润。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