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初稿云梦县实验小学

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短诗三首

2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的韵味,与同学交流读后感。

4.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

白桦

在天晴了的时候

1

综合性学习

1.根据需要收集诗歌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2.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合作编小诗集;朗读诗歌时能用恰当的语气、表情、手势。

语文园地

1.能与同学交流诵读诗歌后的感受。

2.认识8个古代文人,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学习描写颜色的句子。

4.诵读诗歌,并尝试仿写诗歌。

5.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

3.表达运用,在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繁星》学习现代诗的特点,根据现代诗的特点感受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

第1课时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一、导入新课,释义诗题

1.谈话导入。

(1)师: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是美的?(预设:风景是美的;画画是美的;舞蹈是美的……)

(2)师:人们常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留住美?(预设:画画、拍照、写诗……)

(3)师:美就像一扇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诗歌这把钥匙开启美这扇大门。(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2.释义诗题。(1)板书课题:短诗三首。(师指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诗有短有长,其中篇幅不超过14行的诗可以称为短诗。

(2)了解“繁星”,指导书写。①师:看看课文,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短诗的诗题是什么?谁来读读诗题?(预设:繁星)(板书:繁星)

②指导书写“繁”字。(出示课件)③解释“繁星”。

a.师:再读诗题“繁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b.示例:密密麻麻的星星、满天的星星……

师: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繁星,多而密的星星,让我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生齐读)

(3)明确诗序,简介作者。

①明确诗序。a.师:仔细看看三首短诗,诗题后面还有一串数字,分别是什么?(生齐读)

b.师:《繁星》共收录164首短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七一、第一三一和第一五九首。

②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冰心简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1)听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2)生自由读诗。

①生自由读诗,圈出生字新词。②师指名读诗,相机正音,师指导读准“啊”的音变。(出示课件)

a.师范读后,指名读。b.生在课本上标出读音,齐读;师生合作读。

c.师:把这两句送回诗中,再读读三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1)检查要求会写的字。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②指名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③易错提示:“藤”读后鼻音,“膝”读“xī”,不要读成了“qī”。④师引导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

a.同音字识记:漫(漫灭)慢(快慢)萝(藤萝)箩(箩筐)

b.说文解字识记“蔓”字。(出示课件)

c.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

⑤指导书写。“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躲”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2)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第2课时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3.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一、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1.导入新课。(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短诗三首》。(2)师指名分别读三首短诗。

2.学习课文。(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短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这里面可藏着秘密呢!

(2)朗读《繁星》(一三一)。

师:大家集中注意力听朗诵,并想一想,短诗为什么朗朗上口?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3.反复朗读,发现诗“韵”。

(1)根据诗句开头的“哪一”可以看出,有的句子句式相仿。①课件出示诗句。

②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①课件出示诗句。②师指名读,感受韵脚“anɡ”。

③师范读后生练习读。④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感受通过排比句式表达的强烈情感。

⑤理解“思潮”。师指导:作者一次又一次地问,一次又一次地想,这就是思潮。

⑥师指名读,读出作者起伏的思潮。

二、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1.学习《繁星》(一五九)。(1)师引导:还有哪首诗,你也读出了这种感觉?

(2)课件出示诗句。(3)反复诵读。师指名读后生分小组合作朗读。(4)体会诗韵。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首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了吗?②预设:韵脚“了、里”。

③读出节奏。(出示课件)a.反复诵读。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范读后师生合作朗读。

b.理解“风雨”。师:“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一样吗?

示例1:“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示例2:“心中的风雨”指经历的困难、挫折、痛苦……

c.朗读《繁星》(一五九),注意复沓的手法,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她“心中的风雨”。(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2.学习《繁星》(七一)。

师过渡:当你一遍一遍读着这首诗的时候,不仅读出了它的节奏,想到了它的画面,更感受到了它的情感。在朗读中,你发现了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便有了生命。作者心中的风雨、耳边的海浪声,都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回忆,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

l自由读《繁星》(七一),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l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诗,思考问题。(3)同桌交流问题。

(4)师指名交流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把你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想到的画面放到朗读中。

①延长字音: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师范读,生模仿朗读)②补白想象。

a.师指导想象: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当时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作者会做些什么呢?此刻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b.生想象、交流后,再读诗句。c.师引导: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谁言寸草心……在母亲的膝上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

③顺势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这些记忆都是作者无法忘记的,这就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5)师:让我们想象作者托着下巴,静静地坐在桌前,回忆着那些发生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的事。带着这样的想象,让我们再读诗句。

(6)师引导: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回忆(生自由交流)

三、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渐渐进入作者的诗中,仿佛看到她童年的画面。现在请你们自定题目,按照《繁星》(七一)的句式,仿写诗歌。

(2)出示课件。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的(),()的(),()的()。

(1)师指名朗读自创的诗歌。(相机出示课件)(2)师生评议。

3.深情诵读《繁星》。

(1)师引导:听着你们朗读创作的诗,仿佛置身于我们童年的画面之中,现在让我们走进《繁星》,重温这段星光之旅。(2)全班齐读。

4.师小结: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诗歌,读出了诗的韵律,想象出它的画面,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情感,不仅走近了诗人,也走近了我们自己,这就是诗的味道。(板书:味)

5.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繁星》一书。(2)推荐课后读物。(出示课件)

(3)师要求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10绿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

1.图画导入。(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

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1.作者简介。(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师指名读。(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ínɡ”,不要读成了“pín”,“叉”读“chā”,不要读成了“cā”。(3)识记字形。①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示例:顺口溜记“叉”字。又字多一点就是叉。

(4)指导书写。师指导书写“瓶”字。

视频出示“瓶”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三、朗读课文,初感绿意

1.释题。(1)生齐读诗题。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片一望无际的麦苗田……

(3)师指名读诗题,读出对绿的美好感受。

2.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5节)

(3)师指名分节朗读全诗,相机正音。(4)全班齐读;小组分节比赛读,要求:正确、流畅、声音洪亮。

(5)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预设:诗歌描述了春天无处不在的绿色景象。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

(6)再读全诗,在读中理解。

3.四人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寻找“诗韵”

1.导入新课。(1)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绿》。(板书课题:绿)

(2)师指名分节读诗。(3)师述:《短诗三首》的学习帮我们解开了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着运用在上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找一找《绿》这首现代诗里藏着的秘密吧!

2.生自由读全诗,寻找“诗韵”。

3.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交流以下内容。

(1)课件出示第2小节。(2)注意诗句中含有“绿”的词语,反复朗读。(3)感受“绿”的多。

①想象“绿”的画面。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预设:各种各样的绿色)都有哪些绿?(预设:墨绿、浅绿……)

②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师:只有这些绿吗?从哪儿可以看出不只这些绿?(预设:从省略号可以看出)

③师引导发散思维:你还知道哪些绿?(预设:橄榄绿、苹果绿、黄绿……)

师:这么多的绿,都悄悄地藏在省略号中,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作者这样说——(课件出示诗句)

生轻声读;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4)感受绿的美。①师:作者的联想多么丰富啊!眼前各种各样的绿,在他眼里是什么样的?(生自由交流)

②师指名读第1小节。③理解“发黑、出奇”。

师:这么多的绿,在作者的眼里,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怎么理解“绿得发黑”?(预设:绿的程度深)

师:“出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特别,不平常)

④师指导朗读:读出诗中不寻常的“绿”。(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二、精品细读,想象画面

1.学习第3~5小节。(1)师引导: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课文第3~5小节。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轻声地自由读第3~5小节。

你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生读第3~5小节。(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第3小节。

①师小结:很多人喜欢这一节诗,喜欢的原因是,这一节诗句式相仿,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师范读后指名读。③引导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一阵风吹来,()是绿色的。一阵雨冲刷过,()是绿色的。

小溪潺潺流过,()是绿色的。一束阳光射进,()是绿色的。

师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相机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③师指名读后,全班读。④师:注意表示动作的词,你读出了什么?将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些,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1:这么多的绿融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满眼都是绿。

示例2:一个“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绿色集中在一起的画面。

⑤师示范读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⑥拓展运用。(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仿写练习: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意,你能写一写“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校园里()在一起,

公园里()在一起,

田野里()在一起。

a.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b.生朗读仿写句段,相互评价。

(6)学习第5小节。(出示课件,师指名读)

①师范读后指名读,相机引导: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这是作者的想象,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体现了绿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的主题。

②说话练习。(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生自由练习读全诗。(2)师指名分小节配乐读;生齐读。

三、对比阅读,感悟语言

1.学习“阅读链接”。

(1)师: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课件出示宗璞的作品。(3)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4)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灵隐“绿”的特点,善于联想、想象。从“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这些词句中可以读出。(课件出示:“绿意扑眼而来”“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

示例2:作者着重写层层叠叠的树木和青苔的绿。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课件出示: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生齐读)

2.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参天的古木、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它们都以美的身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通过学习这首现代诗,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11白桦

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都能完成识字任务。注意读准叠词“毛茸茸”,读准易错词“徜徉”;“潇”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强调间架结构的安排。

2.阅读理解,课堂教学中继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一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1)课件出示简介。(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示例3: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③书写“潇”字。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三、初触白桦

1.释题。(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习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二、品读悟情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一读整首诗。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三、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1.认识“炫、怯”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悟课文。

3.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1.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主要指导学生读准“曝、晕”等字的读音。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现代诗的方法自读自悟。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诵读等形式,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能尝试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过天晴的景象。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景物图片。

(2)词语联想。

①师引导: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②示例:草长莺飞、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繁花似锦。

(3)交流春游经历。

①师引导: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示例1:周末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看到公园里绿草如茵。

示例2:雨过天晴,小区树叶上那些俏皮的露珠,如一颗颗闪亮的钻石,十分耀眼。

(4)导入课题。

①师导入: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②板书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③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的音频,注意听清读音和节奏。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赤、涉”都读翘舌音,不要读成了平舌音,“曝光”的“曝”读“pù”,不要读成了“bào”;“晕皱”的“晕”读第四声“yùn”。

(2)生开火车认读词语;全班齐读。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l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l合作探究方法提示:可以查工具书,也可以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②生交流。(炫耀:夸耀。曝:晒)

4.师指名分小节读诗歌,生评价。

5.生自由读诗歌,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得特别优美、生动?

6.同桌合作读后互评。

师引导:相信同学们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现在请大家把自己觉得最优美、最生动的小节挑出来,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投入,边听边评价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那一部分。

7.生齐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三、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师:快速浏览全诗,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默读诗歌,交流感受。

(1)师: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

(2)师引导默读诗歌:请大家默读诗歌,并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默读时在相应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①师引导:走在雨后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你觉得此时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②示例:湿润的、凉爽的、温柔的、散发泥土芳香的、柔软的、空气新鲜的……

③师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融入你的朗读中,轻轻地读出这温柔,这凉爽。

①师引导想象: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示例1:刚刚洗过澡,舒服极了。

示例2:瞧,小雨滴落在我身上,像给我戴上了一条漂亮的项链呢!

③师指导朗读:读出小草的炫耀,读出它的开心。

②师指导朗读:读出小白菊的自信、幸福。

(6)师引导交流感受。①通过图片理解“自在闲游”。②说话练习,进一步体会“自在闲游”。

a.出示课件。

练习说一说: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

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

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四人小组内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4.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1)师引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走一走。在小径中你会发现什么?(2)生分别齐读描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5.体会写法。

师: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板书:拟人)

四、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引导想象。(1)师引导: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湿润的泥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你认为还可以看到什么景象呢?(板书:看看)

(2)示例: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

2.学习第3节诗。

(1)师指名回答:诗歌描绘的天晴后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板书:新阳溪水云)

(2)师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节诗句。

(3)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4)生交流。

示例1:往日含笑的小花,已露出美丽的笑容。

示例2:被雨抚摸过的大树,已散发出它智慧的结晶,让每一片叶子都领会了它的心意。

3.学习第2节诗。(1)师引导: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告诉我们在天晴后要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2节诗。(2)生齐读。

4.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

5.拓展练习。

(1)师: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心情?(生自由交流)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过程中,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3.朗读并与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

4.诵读诗句,了解特点,并尝试仿写。5.积累名言。

2.“识字加油站”列举了8位古代文人,主要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古代文人的同时会认10个字。

3.对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让学生与同学交流,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作用。第二题指导学生在读熟诗句的基础上,注意诗句中加点部分的语言特点,再尝试仿写。

4.“日积月累”中,让学生读熟有关诗歌的名言,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特点。

2.能在了解古代文人的过程中,认识“屈、渊”等10个字。

一、交流平台

(1)师导入:我们为什么要学诗?因为“人本来就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栏目看看吧!

(2)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2.引导生读对话,适时提问。

(1)生自由、轻声地读教材中几位小朋友的对话。(2)交流第一句。

①师引导:第一位小朋友告诉我们诗歌有什么特点呢?②预设: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③出示课件。我很喜欢本单元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④师引导:哪些诗句让你感觉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节奏感?能为大家读读吗?

⑤生读诗句后交流。

(3)交流第二句。①师引导:第二位小朋友解锁了诗歌的什么“密码”呢?②预设:诗歌表达诗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语言表达独特。③出示课件。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因此,语言表达也很独特,如,阳光是“绿的”,寂静是“朦胧的”,小草“炫耀”着新绿。

④师: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⑤生交流。

(4)交流第三句。①师引导:第三位小朋友有什么收获呢?

②预设: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③出示课件。诗歌往往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如,“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④你还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诗人真挚的情感?

预设1:“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中,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预设2:“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中,体会到诗人对白桦的赞美与崇敬。

3.延伸拓展。(1)出示课件《太阳喝醉了》。

(2)生自由读诗后与同桌互相交流,运用学到的方法说说感受。(3)全班交流,适时评价。

示例1:运用拟人的手法,极具想象,把太阳想象成喝醉的人。

示例2:读起来特别有味道,难怪有人说:现代诗,是语言的音乐,读着这样的诗,觉得很放松。

二、识字加油站1.认识加拼音的字。(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1)生自由认读。(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重点检查“渊、仲、禹、孟、甫”)

(3)指导书写“韩、禹”2个字。(课件出示笔顺书写视频)(4)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3)课件出示文人资料。

3.了解文人的代表诗句。(1)师引导:你读过他们的诗句吗?

(2)师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诗句)

2.诵读诗句,并尝试仿写。3.积累有关诗的名言。

一、词句段运用

1.导入新课。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组古代文人,这节课我们在“词句段运用”中去学习一组描写颜色的句子吧!

2.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悟写法。(出示课件)

(1)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强调带点的词句读重些。

(2)师:读带点的词句时,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词句都是描写颜色的)

(3)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读句子,交流讨论)

示例1: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白桦的高洁。(相机出示:拟人高洁)

示例2:第二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雾的颜色,还突出了它的轻、薄。(相机出示:夸张轻、薄)

示例3:第三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不仅写出颜色的程度深,还让人感觉那草滩、菜花、湖水是多么富有生机啊!(相机出示:排比富有生机)

示例4:这样描写颜色,不但使句子生动优美,而且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4)拓展延伸。师:你还读过哪些描写颜色的句子?(生与同桌讨论、交流)

示例1:《白桦》第2节: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示例2:《绿》第1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3.朗读诗句,仿写句子。(课件出示诗句)

(1)师引导:你认为诗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特点?(2)预设:是作者意象的罗列,不是简单的重复。

(3)师: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4)示例:我喜欢第一首诗。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画面,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对母亲、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读着这首诗,脑海中不禁浮现作者童年在园中、在月下玩耍嬉戏的情景,浮现她坐在母亲的膝上撒娇、听故事的画面。

(5)仿写诗句。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原来写诗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你也可以学着写,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诗。

②生仿写,师巡视指导。③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仿写范例)

这些事——爷爷的年龄,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写在脸上的皱纹里;

冰冷的雨中,马儿的年龄,

温暖的双手,嚼在嘴里的牙齿里;

父亲的怀抱。树木的年龄,

藏在肚子的年轮里。

二、日积月累

1.师引导:读着我们自己创作的小诗,才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学习诗歌,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愉悦了我们的心情。诗歌不但能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还教会我们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读读关于“诗”的名言吧。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名言。3.朗读名言。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4.引导理解名言。

(1)师引导:读了这些名言,你对“诗”有了哪些新的理解?(2)生交流。

示例1:诗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示例2:诗是有节奏的,是语言的音乐。

5.背诵名言。

6.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诗”的名言?(相机出示课件)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

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雷利

诗必兼才、学、识三者。——方东树

诗以神韵为心得之秘。——翁方纲

诗歌是艺术的女王。——托·斯普拉特

诗是成熟的理性。——歌德

7.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在“识字加油站”中认识了许多古代文人,了解了他们的代表诗句,还通过“词句段运用”学到了描写颜色的方法,尝试着写诗,积累了许多有关诗歌的名言。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读更多的诗,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

见课后对应课时作业。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2.通过收集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等多种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1.联系以前学过的综合性学习的方法。2.迁移已习得的阅读策略:诵读、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利用“小贴士”指导朗诵诗歌。

第1课时收集诗歌

1.了解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找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一、明确主题

1.回顾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生齐读单元主题。

2.引导回顾本单元诗歌。(1)生分小组有感情地诵读本单元4首诗。

(2)师引导: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3)示例: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3.探讨喜欢的诗歌。(1)师引导:除了这几首诗,你还读过哪些现代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生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自己对不同诗歌的喜爱。

4.揭示主题。(1)师导入:诵读着这些诗歌,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诗歌的世界。走进诗歌之中,我们的心也会沾染文学的气息;走进诗歌之中,我们的心也会如诗般纯净动人。这次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王国,轻叩诗歌大门。

(2)课件出示主题:轻叩诗歌大门。(生齐读)

二、确定任务

1.明确小组任务。

(1)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根据生的情况进行现场分组。师给出“喜爱的诗人”“中国现代诗”“外国诗”“叙事诗”“抒情诗”这五种选择。(2)课件出示选组规则。

选组规则:每组限六人,超出的同学请自行换组。

l自由推选组长,呼声最高的同学为所在组组长。

l限时两分钟。

2.确定各小组成员和要收集的诗歌主题后,认真解读课本“活动提示”,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喜欢的现代诗。

3.课件出示《断章》《七律·长征》《云》。师引导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3)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现代诗”的简单分类。

(4)师根据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l按韵律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等。

l按长短分:长诗、短诗、小诗等。

l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

……

(5)拓展思维。小组内讨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自己喜爱的诗歌。

4.确定收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预设:采用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找等方式。(2)生组内分工,形成书面内容。

课件出示:

收集诗歌(或有关资料、诗歌故事等)

获得材料的渠道

三、收集诗歌

1.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生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收集诗歌。(2)生收集到后,用准备好的摘抄本,工整地抄写下来。

第2课时合作编小诗集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动手写诗歌

1.开始活动。师引导: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本次活动就让我们合作来编一本小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3)注意封面设计要精美,小诗集名字要引人注目,要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师:小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小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师生共同评议,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价。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二、举办诗歌朗诵会

1.分组讨论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的内容,可以是收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师引导:可以利用教材,本单元《白桦》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天晴了的时候》也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生小组内商议形式,主要讨论怎样才能使本组的朗诵更精彩:可以是个人展示,也可以小组成员合作。

(3)全班商议每个小组的参赛方式: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确定分工。师力求让生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THE END
1.师生情的句子天气预报> 师生情的句子 师生情的句子更新时间: 2024-12-03 18:36:51 1、三年忆,留笔端,不过小文一则矣;?忆三年,于眼前,怎能忘却师生情! 2、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3、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http://m.15tqc.com/show1529741/
2.独特风采映心田,描绘老师特点的排比妙句集锦诗句大全描写老师特点的句子 1、形容各科老师句子 - 语文老师: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潇洒人生,会心处,之 *** 靡二矣焉哉。 - 数学老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 英语老师:把握现在时,将来怎会虚拟语气?追求最高级,理想常融情态动词。 http://722973.com/9861363C8B31.html
3.师生造句好工具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5年的师生的造句相关内容,本栏目原创编辑和精选收集了169条师生的造句一二年级例句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推荐了师生的解释(永远地;无例外地)、近反义词和组词。 师生造句 1、师生间的感情十分炽热,我们毕业时与老师难舍难分。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2f8a43ac9b2f8a/
4.师生相聚一句话感言(精选21句)师生相聚一句话感言(精选21句) 1、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2、是谁把雨撒遍大地?是谁勤勤恳恳哺育幼苗?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那遍地开花的花,哪一朵没了你的努力,哪一朵没了你的微笑。 3、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https://m.meiwenjuzi.com/aiqing/549474.html
5.形容师生情的唯美句子汇总56句师生情唯美句子网络文章让人很是受用,你知道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摘抄的优美的句子吗?下面会详细探讨“形容师生情的唯美句子”的https://bbs.openke.cn/thread-1521951-1-1.html
6.关于描写浓浓师生情的优美好句子,写一句话,怎么形容(1个)啊,二十二中,充满浓浓师生情的地方。 (作文:我们的花样年华) 10 100 栏目介绍:句子大全为您找到1条关于浓浓师生情唯美句子,描写浓浓师生情优美句子,形容浓浓师生情的经典语句,用浓浓师生情写一句话,关于浓浓师生情怎么形容,浓浓师生情美句,浓浓师生情诗句,浓浓师生情好句子等信息。 http://zaoju.xuexiaodaquan.com/juzi/ci27e6a62349a511eb8f01246e9609f010.html
7.师生感情论文范文5篇(全文)表示师生感情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第2篇 【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解释】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8px2u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