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的话语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课程为例

【刊载信息】杨敏,叶志宏,韩艳辉.2019.在线课程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的话语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课程为例.中国远程教育(12):34-41.

【摘要】在线课程的实践对于教师、学习者等各方参与者都是重大挑战,如何将严谨的知识学习和学术训练放置于网络环境中,创造严肃活泼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是众多教育从业者关心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在线课程论坛的师生互动文本,以费尔克拉夫批判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采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描述—阐释—解释”三维分析方法,从师生、生生在线互动中使用的高频词汇以及语气系统两个角度分析了一门在线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文本的特点,发现教师和学生在词汇数目及种类方面有显著的差别,而在语气系统角度则存在一定的共性。最后,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网络文化特点归纳了“互联网+教育”时代在线学习师生关系的平等与不平等性,并基于此探讨了师生在线互动关系及内容的重新构建,聚焦教师如何培养更符合网络社会的话语能力,以同时保持自身学术及话语的权威性与自身话语的可协商性,最终吸引学生深度参与在线讨论,成为在线课程师生交互的价值构建的主体。

【关键词】在线课程;师生互动;在线学习;在线交互;在线论坛;话语能力;费尔克拉夫;批判话语分析;学生参与度

摘要

一、

引言

远程教育师生分离的特点使得教师“传道授业”的职责有可能突破传统课堂在物理空间上的限制,让优秀的教师惠及更多学生。但如何有效地为学生“解惑”,如何有效地开展师生、生生交互,一直是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重要而经典的难题,也是远程学习者面临的一大挑战(Muilenburg,Lin,&Berge,2005)。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深入,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互联网的第三代在线教育进一步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物理空间限制,为师生创造了虚拟的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了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互动与交流。众多传统远程教育院校都抓住了这一契机,引入在线教学模式,使得在线课程论坛成为远程教育中师生、生生交互的沟通平台,为“如何开展有效的师生、生生交互”这一远程教育的经典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已有研究认为:创造知识含量丰富且生动有趣的在线论坛讨论,有助于在线学习者保持学习兴趣和提高课程参与度(玛丽·索普,2014),有助于建立牢固的师生连接感并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Thorpe,2008)。

对于当前在线教育实践的参与者而言,不论他们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还是一直以来接受传统课堂教育的学习者,如何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在线交互环境,开展有效、顺畅的在线交互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因此对师生、生生在线互动的过程及效果进行研究仍然很有必要。这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师生、生生的在线互动与传统面授教学中的互动相比有何特点?网络社会是否重塑了师生权力关系?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如何适应这种师生权力关系的转变,并由此促进师生、生生在线交互频繁而常态化?

本研究尝试采用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创立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体系,利用在线课程“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收集到的师生在线交互文本,分析在线交互话语特点及话语环境,并将在线课程的语言与社会情境相结合,以期联系、发展地看待在线课程及在线交互,为未来在线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目前国内鲜见针对在线教育的话语实践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从社会科学理论视角分析在线教育实践的尝试或可为在线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的研究空间。

二、

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在本研究中的引入

概括起来,在线课程将传统课堂网络化,兼具传统课堂与网络论坛共同的特点,但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另一方面,与一般网络论坛中的网友交流相比,在线课程论坛中的交互更具有组织性、纪律性,交互内容更聚焦、更严谨。虽然在线课程中的交互也不乏非学术类的闲聊“灌水”内容,但在线交互还是主要围绕课堂内容开展的。

(二)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的引入

在西方,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中国知网使用“话语分析”“费尔克拉夫”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国内高等教育领域采用上述研究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教育政策文本及领导讲话(熊涛,等,2018)、传统课堂教学(钟启泉,2013)、教科书话语(任海滨,2004)等的研究,尚未发现利用这一研究方法对在线课程中产生的交互文本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该方法将社会科学理论引入对在线课程的研究当中,旨在搭建在线教育领域与社会科学领域之间的桥梁,为在线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三、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研究采用前述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的“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维分析框架,探讨在线交互中教师与学习者的语言风格特点在本门课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并尝试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在线论坛师生交互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

图1研究设计流程

在费尔克拉夫三维话语分析框架中,文本分析是基础。本研究将从词语及句子两个层面分别分析文本中的高频词及语言语气两个方面。词语层面,本研究采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词,统计出文中所用的高频词汇,并进一步分析教师、学生不同角色在词汇使用方面的差异;句子层面,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语言中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对应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Halliday,1994,p.89),本研究也将讨论在线论坛中这几类句式的使用情况。最后,本研究将应用数据分析结果,探讨在线教育实践中应如何适应在线交互环境,破除师生在线互动中的障碍,创造更加严肃、活泼的在线学习共同体,为未来在线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四、

数据分析

下面按照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分析三个步骤分别分析数据。

(一)描述(文本分析)

这是三维分析方法的第一个步骤,主要是描述文本的语言结构特征,将分别从文本中的词频、语气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词频角度

经过中文分词软件的处理,共获得3,942个中文词汇,可以统计出论坛中师生讨论的高频词,如表1所示。

表1论坛讨论中词频位列前20的词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论坛讨论中,师生之间比较多用到的词汇类型是称谓词、鼓励性词汇、课程内容以及建议性词汇。如称谓词方面,“同学”词频最高,“教师”“许教师”的词频也较高;“加油”作为鼓励性词语,频次位列第二。

为了区分教师、学习者两类不同身份人员的词汇使用差别,本研究分别对教师回复文本及学习者回复文本做分词处理,得出3,844个教师使用的中文词汇和1,859个学习者使用的中文词汇,两类文本中词频位列前20的词汇分布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教师讨论内容词频前20

表3学习者讨论内容词频前20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两表高频词的范围高度重合,而且频次数目很接近,说明论坛中的回复内容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的用词比较集中。对比表3及表1、表2可以看出,学习者回复内容的高频词与整体内容高频词范围有差别,与前两张表类似,在学习者讨论中称谓词“教师”频次最高,“学习”“点评”等词频次也较高;表3中,“谢谢”“感谢”“指导”“努力”等表达情感的词汇频次较高。从频次上看,相比前两张表,表3中各词的频次较低,说明学习者讨论内容比较少,而且分散。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在线论坛目前主要由教师主导,教师主要利用论坛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点评,学习者的自由讨论频率较低,讨论内容涉及学术内容不多,高频词多为表达对教师指导的感谢之情。此外,教师共使用了3,844个中文词汇,学习者共使用了1,859个中文词汇,可见教师的词语丰富程度远高于学习者。

2.语气角度

句子语气是系统功能语法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的语气发挥不同的作用,以实现话语的生动性和逻辑性,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构建过程中句子语气的使用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几大类(张灵芝,2015,p.154)。表4列出了在课程论坛中较多出现的三种语气的作用、特点、在论坛中的使用场合以及部分实例。从表4可以看出,陈述句与祈使句暗含了表达者的威信和威严,体现了表达者在交流当中的主导地位;疑问句则能拉近表达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一种平等探讨的姿态。

表4在线交互语句中使用的三种语气一览表

进一步对交互文本的句长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教师回复的句子更长,且常用多种语气的混合句。

上文从词频和句子语气两个角度做了文本分析,不难看出,与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直接互动相比较,师生在论坛中的文本交流在互动频次、词汇使用、语言语气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互动频次和词汇使用方面,在传统课堂中师生交互一般都是一问一答,师生对话频次相近,而本课堂中教师回复文本字数与学习者回复文本字数之比为4.8∶1,教师回复频次与学习者回复频次之比约为3∶1,可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并不总是双向对应的,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并不总是会回应,较多的回应是感谢,知识层面的探讨较少。在语言语气方面,表达者(尤其是教师)为了尽可能向对方传递信息,会更多采用多种语气混合的长句,这与我们在传统课堂中的交互体验差别较大。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主要应用短句,且教师可以借助手势、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其他方式表达情感,情感表达方式更为丰富,而在线文字交流更加重视词汇和句子语气方面的使用。总之,从交互文本的角度看,在线课程的教师俨然一副“长篇大论、谆谆教诲”的模样,而学习者则表现出“礼貌感谢,简要回复”的姿态。

(二)阐释(话语实践分析)

这一步骤是三维分析方法的第二阶段,主要阐释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即依据上一步骤的语言形式特征辨识其语体、话语角度及风格以及三要素在文本中的搭配组合。这一过程是解析文本的生产过程,表达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情态动词可以体现文本的风格。文本的分配和消费过程在本文中可以指文本达到的效果,尤其是教师在论坛中的言论是否对学习者产生了影响?影响有多大?

图2教师及学习者每日活跃程度

(三)解释(社会分析)

这一步骤是三维分析方法的第三阶段,需要解释在线论坛的话语实践过程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将对话语的分析放置于社会大背景之下再思考。师生在线互动既受到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又接受来自网络社会的强烈影响。

学校是制度化程度较高的交往空间,因此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是不平等的,但师生作为社会个体又是平等的,所以师生关系是平等与不平等的统一体。在线课堂是网络与课堂的结合体,师生关系的平等与不平等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在线课堂作为网络世界的一部分,必然带有网络的自由、开放、平等、张扬个性等特征,在线学习者是网络公民,在线论坛提供的是网络交互方式,学习者期待平等交流、自由交互;另一方面,在线课堂是传统课堂的网络化形式,虽然不如传统教室存在制度化的实体空间,但依然讲究秩序、规则、尊师重道等。师生关系的平等与不平等在在线课堂中引发出新的张力,塑造着在线课堂的权力结构,必然在在线论坛的话语上有所体现。

例如,教师常采用多种语气相结合的长语句回复学习者,用陈述语句清晰地表达学术方面的见解,用语气较为缓和的祈使句点拨学习者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用简短的反问句促进学习者深入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等等。采用包含多种语气的长句,尽可能向对方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与我们在传统课堂中的交互体验差别较大。在线论坛的文本交流只能更深入地挖掘词汇和句子语气方面的作用,在师生关系的平等与不平等中寻找平衡点。

互联网文化对于在线课堂的语言风格的重构也非常明显。一方面,由于课程参与者(教师及学习者)在课堂之外均是网民,天然携带了大量在网络社会中形成的社交习惯进入课堂,使得语言风格更加轻松活泼;另一方面,课堂的场所在网络虚拟空间,相对于传统面授课堂,创造了一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使用者(尤其是学习者)很容易在这个虚拟空间开展与课程无关的沟通。

例如,在文本内容上,一方面,从高频词的分布不难推断出在线讨论主要集中在有关课程内容的讨论和表达鼓励、感谢等情感方面;另一方面,细致查看文本会发现论坛中也出现了大量网络用语,如“亲”“蓝瘦,香菇”“棒棒哒”等。我们认为,使用网络语言能使交流更加感性、生活化、世俗化,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显得幽默亲切。尤其对于纯在线学习课程而言,网络词汇的使用对于拉近师生、生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用户之间的连接感有重要作用。

五、

研究结论及讨论

(一)研究结论

基于在线师生交互文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教育”生态下师生互动在语言风格和内容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词汇方面,教师使用的词汇更丰富,高频词使用更集中;学生的用词量较少,且较分散;论坛中讨论最多的主题是作业及对作业的点评,鼓励性词语及提供意见建议性的词汇频次也较高。

2.句子方面,教师常用包含陈述、疑问(含反问)、祈使等多种语气的长句,即通过陈述句鼓励在线学习者的进步,又通过疑问、祈使等句式指出可以继续改进的方面,引发学习者进一步的思考和师生间进一步的探讨。

3.内容上,在线课程论坛与其他网络论坛有相似之处,不乏众多非学术类的灌水内容,这对于营造学习社区氛围,建立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连接感起到重要作用。

(二)讨论

在线论坛既承担了传递知识、生产知识、教师为学习者“解惑”等严谨的学术任务,又承担了增进师生之间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连接感,提高学生保留率等重任。希望本研究结果能为未来在线教育的实践服务,为未来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尤其对师生在线互动交流提供以下三方面建议:

1.在权威性与可协商性之间寻求平衡。在线师生关系及权力结构正在重新被塑造,教师需要发展更符合网络社会环境的话语能力,既保持话语的权威性,又保持话语的可协商性,吸引学生深度参与交互,成为价值构建的主体。处理得当,则在线交互能完成“解惑”任务;处理不当,则学习者极可能选择以“沉默”作为回应。在线交互如果得不到学生的支持,将沦为教师的自说自话。

2.充分重视学习者平等交流的诉求,逐步引导学习者成为在线论坛的主体。在线论坛的主体应该是在线学习者,但从本文实例中可以看出在线论坛中仍以教师作为核心人物。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网络、课程、学生等各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要精心设计讨论的主题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打造全新的语言风格,充分重视在线学习者平等交流的诉求,逐步将学习者引导为在线论坛的主体,营造在线学习中互助探讨的学习氛围,发挥同伴效应,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3.突破传统面授教育中师生交互的范式。传统课堂转到网络后,脱离了制度化的学校实体,师生关系的“平等”与“不平等”之间张力更明显。对于成人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主要是成人在职学生,背景复杂,学习者在年龄、社会经验等方面积累丰富,教师如果只利用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和教师的权威性强制学习者服从,可能并不如在传统课堂上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不利于维护在线师生关系以及开展在线交互。教师及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在线教育创造的不一样的话语环境,在在线师生交互的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传统课堂面授教育的范式,适应在线交互的特点,增强在线学习者的参与感和连接感。

总之,在线课程赋予了学习者高度自由,但对教师及管理人员来说则是重大的挑战。教师只能适应师生权力结构的变化,兼顾学习者作为学生及网民的两类特点,从学术和非学术两个角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术方面需要保持教师权威性,以保证教学有序开展,另外又需要借助个人语言魅力吸引学习者,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励学习者跟上课程节奏,完成课程要求。

六、

总结和反思

注释:

②“亲”是网络社会中广泛采用的打招呼用语;“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意思;“棒棒哒”指很棒的意思。

参考文献

姜蔺,韩锡斌,程建钢.2013.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54-59.

李青,王涛.2012.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30-36.

玛丽·索普.2014.在线交互:论坛使用策略的重要性[J].中国远程教育:15-23,95.

诺曼·费尔克拉夫.2003.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

任海滨.2004.论教科书话语[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孙洪涛,郑勤华,陈丽.2016.中国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72-79.

王舒怀.2005.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新闻话语变迁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王熙.2010.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教育研究的意义[J].教育研究:41-46.

魏顺平,韩艳辉,王丽娜.2015.基于学习过程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在线教学反思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89-95.

熊涛,韩艳梅.2018.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同盟性话语建构[J].语言学研究:18-28.

张灵芝.2015.话语分析与中国高等教育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钟启泉.2013.“课堂话语分析”刍议[J].全球教育展望:10-20.

Ahrache,S.I.E.,Badir,H.,Tabaa,Y.,&Medouri,A.(2013).Massiveopenonlinecourses:Anewdawnforhighereduc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n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5(5):323.

Belanger,Y.,&Thornton,J.(2013).Bioelectricity:AQuantitativeApproach.DukeUniversity’sFirstMOOC,February5.

Fairclough,N.(1995).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ecriticalstudyofLanguage.NewYork:Longman.

Halliday,M.A.K.(1994).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London:Arnold.

Halliday,M.A.K.(1968).NotesontransitivityandthemeinEnglish.Part3.JournalofLinguistics,4:179-215.

Harris,Z.DiscourseAnalysis.Language,1952(28):1-30.

Mak,S.,Fai,J.,Williams,R.,&Mackness,J.(2010).BlogsandforumsascommunicationandlearningtoolsinaMOOC.NetworkedLearningConference.

Muilenburg,LinY.,Berge,ZaneL.(2005).Studentbarrierstoonlinelearning:Afactoranalyticstudy.DistanceEducation,26(1):29-48.

Rita,K.,Hélène,F.,&Fai,M.J.S.(2011).ApedagogyofabundanceorapedagogytosupporthumanbeingsParticipantsupportonmassiveopenonlinecourses.InternationalReviewofResearchinOpenandDistanceLearning,12(7):74-93.

Thorpe,M.(2008).Effectiveonlineinteraction:Mappingcoursedesigntobridgefromresearchtopractice.Australasian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4(1).

基金项目:国家开放大学2017年度专项课题“国家开放大学收费工作模式及平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170006S);国家开放大学总部2016年度课题“‘六网融通’模式下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课题编号:G16A0022Y)。

作者简介

杨敏,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100871)。

叶志宏,学士,副教授,国家开放大学教务部部长(100039)。

韩艳辉,硕士,副教授,国家开放大学国际语言文化教学部(100039)。

THE END
1.师生情的句子天气预报> 师生情的句子 师生情的句子更新时间: 2024-12-03 18:36:51 1、三年忆,留笔端,不过小文一则矣;?忆三年,于眼前,怎能忘却师生情! 2、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3、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对我们http://m.15tqc.com/show1529741/
2.师生相聚一句话感言(精选21句)师生相聚一句话感言(精选21句) 1、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2、是谁把雨撒遍大地?是谁勤勤恳恳哺育幼苗?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那遍地开花的花,哪一朵没了你的努力,哪一朵没了你的微笑。 3、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https://m.meiwenjuzi.com/aiqing/549474.html
3.师生沟通名人名言(师生交流的名言)有多少学生,刚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直到遇到一位耐心的老师,用心去倾听,用温暖的言语去激励。这就是师生沟通的价值所在。它不只是在知识的传递中,更在于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 不同观点分析:沟通的方式与效果“教师要严厉一点,让学生有压力。”这是很多人对传统教育的看法。过去的师生关系,大多是单向的,老师讲http://www.yaolizhi.net/mrmy/32734.html
4.教学相长注重身教,以身作则,可以用垂范引领学生。例如,要求学生大扫除,自己带头清理高处的灰尘;要求学生做事大大方方,自己便也表现大方得体;要求学生做人诚实友爱,自己便也要有爱心;要求学生善于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己便也懂得宽容。教学相长,学生的思想行为在进步,老师的思想行为也在进步。https://www.jianshu.com/p/0144ff868fe0
5.高中生感恩老师,简洁语句汇聚深情,感恩心声温暖师生情谊高中生感恩老师的句子 1、老师,谢谢您,这段时光,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您不遗余力地付出,我们铭记在心,愿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向您表达深深的感激,感谢您的辛勤耕耘,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在过去的岁月里,有了您的悉心教导,孩子们的成绩才能突飞猛进,谢谢您,尊敬的老师。 http://722973.com/B923FC2FF34A.html
6.初中英语重要句型2. 师生关系 give sb. a passing grade 给予某人及格的分数 examine the students’ homework 检查学生的作业 stand on the platform 站在讲台上 get on well with sb. 与某人相处得很好 raise aquestion提问 like to be with students 喜欢与学生相处 https://blog.csdn.net/zwt2001267/article/details/83850384
7.《师生关系》的句子经典语录名言句集句集《 师生关系》的句子: 1.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首先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为什么老师错怪了学生,就不能给学生道歉呢?https://www.mingyantong.com/album/5846991
8.论语中表现师生关系的句子有哪些熟悉只是表面上的认识、熟知。如这个人我们原来是同学,我比较熟悉。而洞悉不仅熟知,还能从熟知的表面现象敏感觉察到人和事物内部的本质,并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如他常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敏锐洞悉事情的走向,作出 展开详情 葬尊是什么 清风煮酒 葬尊是智者,是英雄。大巫贤的故事里,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在https://edu.iask.sina.com.cn/jy/3hvnZn70EiN.html
9.劝学中强调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doc4、《劝学》 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 )的句子是: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可见。 4 4、《劝学》 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 )的句子是》中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这两句话是: ___,___。 4 6、《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0215/153289926.shtm
10.师生感情论文范文5篇(全文)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也是社会对教师人格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职业就在于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行动加以示范和引导, 用自己的道德行为来调节师生关系, 以完善的人格培育人格, 以纯净的灵魂塑造灵魂, 只有这样, 才能浇灌出永不凋谢的师生感情之花。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8px2uax.html
11.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2)韩愈《师说》中“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题目来源:课下能力提升(十一) 师说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370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