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知乎出品的首档荒野系青年谈话节目《荒野会谈》第二季迎来收官,《荒野会谈》第二季由李雪琴、席瑞、熊浩、沈奕斐、赖冠霖、陈鸿宇等担任嘉宾,节目围绕当代年轻人关心的焦虑、社交、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答案也并不只有固定的一种,在荒野中谈论天地,找寻那些开阔的人生答案,《荒野会谈》就是这样一档综艺。
我们时常在社交中会把别人想得过于厉害会不自觉地降低自我价值观而抬高对方价值感
当你把其他人作为名片的话你其实会增加自己的焦虑因为其他人在你眼中都是价值
社交属性它刻在基因里的,因为它可以满足你基因里对社交的渴求。
快乐是一个巨大的合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诸多情绪,什么都想要会让快乐变得困难。不祝大家快乐了,祝各位生命中常有烟火。
你的同龄人比你优秀怎么办?如果他胜你一筹,则师之,胜你过多,则NPC之。
谈恋爱就跟减肥一样,你越吃代餐你就越想吃正餐。
如果连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这件事都要精打细算,那他还有什么是不能精打细算的呢?
节目还对各种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也诞生了很多金句文案。
大多数人都期望别人走向自己而社交的第一步是学会主动。
要在生活当中社交不要在社交中生活。
随着碎片化社交而来的,是人际交往的厚度变得越来越稀薄。
效率原则大大压倒了意义生长。
我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是如此之确定因此需要额外储备以消解焦虑。
每一个延迟满足后面都有一场及时行乐。
其实我们真正延迟享乐的阶段,就只是25岁到45岁这二十年。
当下的生活感受更重要些,过去和未来都是比较虚假的。
你对生活的要求和你目前的生活水平和你能承担的后果是相匹配的。
我们要分清自己是不喜欢工作,还是不喜欢这份工作。
我们支持那些理性而勇敢的辞职,我们不支持辞职浪漫主义。
人生的价值是建设意义带来的,不是否定意义带来的。
你的人生的价值不体现在你工作的八个小时,而体现在你下班后的八个小时。
走一步算一步,起码还在走。
大家都挤在三条赛道上,去博得上岸,但这个人生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快乐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也不是常态它只是情绪的一部分其他任何其他情绪忧思那都是正常的健康的情绪所以越长大越不快乐这件事情是我们对于快乐的感知变得稀薄我们意识到快乐不再是生活的常态了终于开始正视除快乐以外生活的其它情绪。
如果知道什么时候死掉,极有可能我这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筹备死亡,那样将丧失很多其他东西。
死亡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状态,有时候我们讨论更多是痛苦,不是死亡。
恰恰是因为死亡,人间才值得。
我现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就会想,如果我明天死了的话,我今天该怎么做这个选择。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世界,你们不用担心,因为我精彩地过了几十年。
有意义的工作和无条件的爱,是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途径。
在亲密关系里遇到冲突争执时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沈奕斐
关于好奇心,有时候,天真比成熟更可贵天真的人是「真」人,比成熟来得更为可贵。
——席瑞
做一个生活的浪漫主义者,做一个职场的理性主义者,一直成长,然后有智慧平衡于上述两者。人生持理性的智慧,人生持感性的浪漫。
——熊浩
在碎片化社交下,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十分难得。
社交是一个不看成功率的事情,就是你不要去管我十次主动只有一次成功,因为对于社交的奖赏来说,我只要那一次成功就好了,他就已经很甘之如饴了。
在节目中,一群人围坐聊天,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故事,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面,在这场心灵洗礼中,重新审视自己,找到生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