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姞民【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朗读课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

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

(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

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特点:远大热

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你知道介绍传说的作用吗?

4.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句,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生:“虽然……但是……”用这个关联词结束上文,引起下文“关系密切”的介绍。所以,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关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超市

1.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两遍。

2.熟读课文,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上网查找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学习1---3自然段,品味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生交流、汇报

师出示句子

(太阳离我们……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句子,读出“远”,读出感情。

师总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太阳“大”的特点呢?生找句子,并汇报

出示句子

(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作比较。

3.体会描写“热”的句子:

A找出描写“热”的句子,说说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板书:列数字。

B读一读,读出“热”的特点

4.小结说明方法。

师:在介绍太阳的特点的时候,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学习4---8自然段,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体会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读5---7自然段,说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在哪里。

B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并做出评价。

板书: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形成雨雪形成风杀菌

C出示后一自然段,反复朗读,体会太阳作用之大。标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四、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太阳的其他知识。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寸草不生”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能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3.能找出太阳对人类作用的有关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4.读指定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运用哪些方法介绍太阳,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摄”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课件。

学生:每人一套“摄”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课件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是习作学习的单元,要学习的课文都是说明性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我们不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还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说明一种事物。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板书课题:16太阳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什么事物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是太阳)

4.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二、指导预习

(一)布置预习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读通顺课文。

(二)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摄”“殖”。

3.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摄氏、粮食、地区、杀菌”,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一)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然后用“‖”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主要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是个大火球,温度很高。(板书: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

追问:概括地说,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一部分讲了太阳的一些特点。)(板书:特点)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主要意思: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主要意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追问:这一部分后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从哪个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指名回答。预设:这是从反面的角度说太阳与我们的关系的)

(二)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出示任务: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2.反馈指导。

课文先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这方面介绍:讲了太阳与地球距离远,它体积大和温度高。然后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方面介绍:先从正面讲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再从反面说与我们关系密切。

四、认识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一)通过例子认识了解

出示任务:(课件出示两组句子)读读这两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两组中的B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说说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第一组: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B.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组:

A.太阳非常非常大。

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第一组:(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方法:

列数字和举例子。

好处:

举例子:用人走路和飞机飞行的例子,就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的特点具体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第二组:(课件出示图片)

列数字、作比较。

好处:通过约一百三十万个的球与一个太阳的数字比较,能让读者很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大。

(二)通过其他句子进一步认识了解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找一找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介绍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想一想,这些语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上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好处:用五千多摄氏度这样的数字,以及钢铁碰到变成气体的例子,把太阳温度高这个特点具体清楚并形象地写了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2)写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语句(太多了不一一例出)。

说明方法:举例子。

好处:通过具体的事例把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具体形象写出来,让读者一读就清楚明白。

五、小结

列数字,就是通过列出数字来介绍说明;作比较,就是通过把要介绍说明的事物与另一个大家比较熟知的事物相比进行介绍说明;举例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介绍说明。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给课文《太阳》划分了部分,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谁能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课文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特点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介绍说明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以上问题指名回答并形成板书。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说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给有关句段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注意做到尽量用自己的话说,内容完整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先汇报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

有关语句:

有了太阳,……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植物、动物,我们吃的、穿的和用的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用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成为风。

追问:这两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两个句段写了气候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气候)

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治疗疾病。

追问:这个句段写了什么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的?(指名回答。预设:这个句段写了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板书:预防治疗)

说话: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三个标准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初试身手”审题明要求

(一)复习唤醒

1.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运用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和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些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谁能说说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举例说说。

列数字;例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

作比较;例句: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举例子:例句: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二)审题明要求

出示任务:阅读“初试身手”的两个题目,想一想,题目分别要求我们写什么?有些什么具体要求?

(1)题目1:

尝试写的内容:写身边的一个事物;具体要求: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征。

追问:要初试身手写好身边的一个事物,在写之前要做什么呢?(指名回答。预设:要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

(2)小结:对了,要介绍说明清楚一个事物,首先就要通过观察,从一些方面了解这个事物的特征,这样才有材料写。

(3)题目2:

尝试写的内容:把课文《白鹭》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具体要求:要查找资料来改写,然后体会两种写法的不同。

追问:要根据什么来查找白鹭的资料呢?(指名回答。预设:要根据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的内容来查找白鹭的资料。)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三)课件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殖(繁殖)植(植物)粮(粮食)娘(大娘)菌(杀菌)茵(绿茵茵)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THE END
1.人际关系的句子关于人际关系的句子描写人际关系的好句人际关系的句子、描写人际关系的句子、关于人际关系的句子、金句、经典语句文案欣赏:1.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跟大多数https://www.mingyantong.com/tags/168461
2.关于人际关系的句子讨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说说网络文章关于人际关系的句子 1、有一种人总希望别人在耕种时身强力壮,收获时却染病死去。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https://bbs.openke.cn/thread-509554-1-1.html
3.伯特·海灵格先生关于和母亲关系论述的95句经典语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特别收集并整理了伯特·海灵格先生关于和母亲关系论述的99句经典语句。在此诚挚地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母亲节快乐! 1.所有的疗愈指向唯一的成功途径:就是让人们和他们的父母联结。 2.关于传承生命,父母每件事情都做对了,其中没有发生任何错误,在这根本的问题里,所有的父母都是完美的。 https://www.jianshu.com/p/03bd0543a78d
4.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版复习资料)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 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1129/17/34152255_708367180.shtml
5.自考《互联网数据库》实践考核模拟题汇总自考C.把表单信息传送到任何关系数据库中 D.很容易地把SQL语句传送到任何关系数据库中 29.成员Java.sql.DataTruncation属于JDBC中的( ) A. Java JDBC异常类 B. Java JDBC接口类 C. Java JDBC数据传输类 D.普通Java JDBC类 30.下列关于AS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https://www.educity.cn/zikao/145525.html
6.常见的关联词语例(21)中“要”用于假设复句中,承接前面表递进关系的语句,又与表递进的关联副词“也”形成关联,多重语义关系连用,意义已经虚化。 3.怕(4例) “怕”表假设,义为“如、若、倘”,是宋金元时的俗语词。《琵琶记》中共有4处“怕”表假设关系的用例,且全位于假设分句前一小句的句首。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gd79m34.html
7.Oracle从入门到精通(笔记)夏寥寥当执行创建索引、查询等操作时,Oracle可能会使用一些临时存储空间,用于暂时的保存解析过的查询语句以及在排序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数据。 2.2.4 表空间 表空间是数据库的最大逻辑划分区域,通常用来存放数据表、索引、回滚段等数据对象,任何数据对象在创建时都必须被指定存储在某个表空间中。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8266791-id-5752386.html
8.遴选公文写作能力提升16种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写法及用法为了表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紧密关系,特意将破折号置于语句或段落的末尾,起到导引下文的作用。 如:飞机场的贵宾室里,张学良夫妇被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团团围住—— 记者:您是在何时和李登辉总统谈到希望出国的? I、用于总结上文 其特点是破折号后面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https://www.gongxuanwang.com/articleDetail/20347
9.文言文断句技巧和练习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https://www.360doc.cn/article/64176506_1059192976.html
10.2022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卷(考生回忆版)9.下列语句与其作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几项? ①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孙中山 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③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④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A.1 B.2 C.3 https://gwy.haedu.cn/henangongwuyuan/2022/0718/1178485.html
11.嘉兴教育学院教学评价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按照合理的顺序,下面的内容应该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第②句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于是,几个句子排列的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各个语句之间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这种总——分的叙述方式是考生常见常用的。因此,本题的难度不大。http://www.jxjy.com.cn/art/2004/9/13/art_1121_238828.html
12.形而上学中的柏拉图主义(斯坦福哲学百科)柏拉图主义者坚持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这种句子。接下来,我们会考虑试图建立数学对象(比如,数),命题,性质,关系,语句类型,可能世界,逻辑对象,和虚构对象之存在的这一论据的各种版本。 4.1数学对象 关于数学对象的柏拉图主义主张我们的数学理论的定理——如“3是素数”这样的句子(一个算术定理)以及存在无穷多的超限基数https://www.douban.com/note/7258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