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打动人心的爱情句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我喜欢你,不是情话,是心里话。
3、这世界就是个巨大的娃娃机,我站在橱窗旁边,只想要你。
4、如果有一天,我无法继续呼吸,那只是说明,我的世界缺少了空气,或者,缺少了你。
5、我想给你一句可以经得过天长地久,一直抵到永远的承诺,希望你愿意倾听。
6、想到你我心里就暖暖的,再大的困难也不害怕。
7、爱,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生一世的陪伴。
8、这一生我只牵你的手,因为今生有你早已足够。
9、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很多唱情歌出名的歌手本身也是情圣,而最打动人的一首经典作品往往也是最佳的爱情范本。而今天恰好是有情人的日子,它们便有了被重温的意义。
nickcave
情歌推荐:《wherethewildrosesgrow》
专辑出处:《murderballads》
专辑的中文译名是《谋杀情歌》,不要被这个名字吓倒,这张专辑正是探讨了“爱到死亡仍是爱”这样的一种撕人心肺的各种可能的情形。这首《wherethewildrosesgrow》回忆了一对男女,在一见钟情后的三天里发生的故事:第一天,男的遇到了女的,然后他问她哪里有大片盛开的野玫瑰;第二天,她带着他去看了那个地方,他送给她玫瑰;最后一天,女的死了,他与她吻别,然后对她说所有美丽的事物都会死掉,他放下一枝玫瑰在她微微开启的牙齿上。
美好的爱情实在太短暂了,就像那野地里的炫丽玫瑰,花季一过,就谢了。比较唯美的爱情故事。有时爱情恰好是一种姿态,把它放在心里面,而不是现实中,还是很美的。
齐秦
情歌推荐:《花祭》
专辑出处:《狼i》
已经是1989年的专辑了,当然情歌还是老的好,加上里面的情歌都是为王祖贤写的。这么多年都始终爱一个人,无论分手后对方和怎样的人交往都仍衷情不改,齐秦真是太情圣了。后来两人和好如初,齐秦又写了一首歌来表示他的惶恐和深爱对方的感情。这首歌就是《我该拿什么来爱你》,一个30多岁的男人,在面对忽然完璧的爱情深深地感到了爱情的来之不易。
《花祭》虽然是十多年前的歌了,但正是歌中那句不断重复的句子在不断地触探我们的心:“花开的时候,你就这样离开我……”
王菲
情歌推荐:《我愿意》
专辑出处:《迷》
感谢唱片所留下来的每一个刹那,今日的王菲已今非昔比,但仍留下让人怦然心动的细腻从前。只是为了怀念一个被恋爱淹没的王菲是怎么唱歌的,这首歌曾经打动了多少人。
她曾经说:“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天际,只要你愿意拿爱与我回应,我什么都愿意,什么都愿意,为你。”至于放逐天际是什么概念呢?那是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寂之地,也许只有思念和等待让自己默默守候。
u2
情歌推荐:《thegroundbeneathherfeet》
专辑出处:《百万美元酒店》电影原声
其实也不用说某一首歌,整张碟在情人节那天反复地放,都足够煞死人了。u2的主唱bono的声音充满了梦幻气息,让一切都变得不真实。
特别喜欢这一首完全是因为电影本身,歌词是:“我用这一生仰慕她,她让我成真,在她脚下的土地。”这是一个的爱情,也是我在一切爱情电影中所能看到的最完整的爱。
我仍记得汤姆所背下来的那一首情诗,他说:“爱是不能描述的,像树,或海,或者其它神秘之物,爱是我们的双眼,是圣者内心的罪人,是油漆深处的光明。”
老狼
情歌推荐:《模范情书》
专辑出处:《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
“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
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
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腊烛,
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
校园民谣的精典代表作品之一。校园民谣中的《同桌的你》、《流浪歌手的情人》,早已脍炙人口,同时老狼更成为无数恋人心目中的浪漫情人代表。他的歌会让你的心变得无比柔软。
听《模范情书》是提醒自己,多久没有给爱的人写过情书了,那怕是只有三个字的简短情书,所以哪怕才华欠缺,各位该酸的时候还是得酸一下。
林忆莲
情歌推荐:《至少还有你》
专辑出处:《至少还有你》
林忆莲式的情歌过去是《伤痕》式的温柔女人典范,后来就越来越温馨幸福,小心翼翼,怕眼前的幸福会一不心不见了。虽然生了孩子后的忆莲又有了新专辑《原来……林忆莲》,不过在情人节,我们仍怀念这张《至少还有你》中温柔而铿锵的玫瑰情话。
陈升
情歌推荐:《不再让你孤单》
专辑出处:《魔鬼的情诗》
一、打造新鲜题目
二、精巧构思开头
三、巧用感人细节
妈妈走时,我拼命地抱住妈妈的腿不让她走,你当时百般地哄我。妈妈走后,我经常拿着妈妈的照片看着哭,你每次看到这些什么也不说,。只是慢慢地摇摇头,轻轻地叹口气”这里把一个深沉内敛的父亲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于平淡中见真情,极具感染力。
四、借用诗文名句
五、插用整齐句式
六、美用精彩结尾
爱情诗在诗歌艺术的苑囿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之歌咏。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说,人原来是一体,上帝要惩罚他的罪过,就把他截为两半,才有男有女,所谓“爱情”就是这已经割开的两半要求会合还原为一体。爱情是人类本能的情感,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因此作为爱情诗的意象也必然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也是最耐咀嚼的。
新教材第三册高密度的集中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其中直接描写爱情的就有《我愿意是急流》、《邶风静女》、《迢迢牵牛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共六篇,涉及爱情的还有《卫风氓》、《孔雀东南飞》等。要赏析这些诗歌,首先得赏析它们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中裴多菲作为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倾诉,愿意是“山里的急流”、是“河边的荒林”、是“山岩上的废墟”、是“山谷底的草屋”,只要如同“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般的爱人能活得很快乐幸福,而且在诗节的末尾,为衬托已成长为“珊瑚似的夕阳”的爱人的辉煌,他愿意是“云朵”、是“破旗”,在诗里作者有意把抒情意象设计得非同寻常的破败、贫瘠、荒凉,可是正是这样的意象却收到了比华美、富饶的意象更能打动人心的效果,这样的甘于奉献、牺牲,让哪一个怀春的女子不为之所动?所以三个月后,尤丽亚就和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这样的情感意象表达不光感动了尤丽亚,其实也感动了所有读这首诗的人。这就是意象的妙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说过,“诗人应该选择有‘特征’的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的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
《邶风静女》中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爱情的美丽及魅力,在第一章,用了动作意象“搔首踟躇”再现了一个焦急不安的,幸福紧张的痴情小伙儿,同时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孩形象也跃然纸上。接着在第二第三章又通过小伙回忆“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让我们感到了诗人“写神写形之妙”,按常理,彤管肯定比荑草贵重,但是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的“荑”毕竟是她亲自跋涉远郊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礼轻情意重,如果说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悦(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有着特定内容的真情的理解与珍视,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进入了追求内心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且初生的白茅也将长成茂盛的草丛,预示着爱情将会被进行到底。诗歌的最后两句的独白揭示爱茅草其实是爱屋及乌,却也别具真诚、率直的纯朴美。对这样一位痴情的男子的一腔真情,我们能说什么呢?唯有感动罢了。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离情比较出色的诗篇,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在《诗经》里已经提到,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在曹植的《九咏》里“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已经明确他们是夫妇了。而此诗比曹诗略早,意象也定为天上的这一对,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地上的无数双。织女的素手抚弄着机杼,却泪如雨下,这些动作意象传神的刻画了一个因相思而无法劳作的女子形象,那阻隔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两人相隔并不遥远,虽只一水相隔却相视不得语。于是这既“清且浅”的水就成了阻碍天下眷属们团圆的不可逆的势力,是专制,是卫道士的象征。“盈盈、脉脉”两句又把一个饱含离愁的形象刻画的逼真又生动。
《雨霖铃》是“失意无俚,流连坊曲”的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诗歌开始就用“寒蝉”、“骤雨”、送别的“长亭”等意象来渲染了一个清冷萧瑟的送别之秋。“留恋处,兰舟催发”,是实话实说,却也是以精练之笔刻画了留恋与催发的矛盾,多么想与心上人再呆一会儿,可恼人的催促不时在耳边响起。于是就有后面的非常经典的动作意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使人身临其境也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后来有很多的写离情的句子都不及这句的掷地有声。尔后的“千里烟波”、“沉沉暮霭”又对离别加以着色,使得广阔辽远的空间都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也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离愁别绪。词的下片有可与东坡相与争胜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三个名词三个意象,构筑了一个这样优美的意境: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气氛之凄清,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全再现于画面之中。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一文中说:“
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词作之所以被千载传诵甚至被人奉为至爱,其意象的成功运用确是功不可没。
《鹊桥仙》是又一首以牵牛与织女为题材的作品,“纤云”“飞星”这两个物象在词作者眼里一开始就具有人情味儿,纤云弄巧为的是展示织女织造云锦的巧手,飞星也为传递他们的离愁别恨而飞驰长空。接下来的相会场面更是惊心动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盈盈的银河之畔相会了。“金风玉露”代表冰清玉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尚纯洁的爱情自然胜过人间无数。“柔情似水”,那如水一般斩割不断的柔情,在一年一度只此一次的七夕相聚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只好把心头的相思愁绪化作一掬清泪洒在这迢迢银河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为结句,使全篇为之一振,是它把凄凄艾艾的别情点化到神奇高尚的精神境界。因而使得此词的境界远远超出同时代的同类作品。
《一剪梅》也是相思怀人之作,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有两个意象“香残的红藕”、“玉簟”,表明了季节,烘托了心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感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独上”二字含义颇丰,点明了处境也揭示了离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中“雁”、“月”是古人常用的意象,鸿雁传书,凭月抒怀,词人在这里同样也是望断天涯,神驰象外,她也是盼云中锦书以至于望穿秋水。下片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写的是落花流水之景,而所喻的则是人生、年华、爱情等,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写自己的愁苦之时,还推己及人,可见两心之相印,足以证明双方爱之笃,情之深。也正因如此,人各两地,心笼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如此缠绵婉转的情感表达,除了作者有自己亲身感受的原因之外,使用意象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修辞格变异性语法变异语音变异文字变异逻辑变异词语搭配使用变异
修辞格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语言形式。修辞格是人们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人们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修辞格的运用,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人们的情感世界更加生动精彩。修辞既是人们对语言的创造使用,那在形式上就必然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变异,也就是说,修辞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异性,包括对语法的变异、语音的变异、文字的变异、逻辑的变异以及词语搭配使用的变异。
一、语法变异
修辞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不像科学语言那样要遵循语法规范,艺术语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语法规范的超越。“语法以表达理性为唯一目的,而修辞则以表达情感为主,为了表达情感,修辞往往不受物理之真的限制,而描绘的是心理感受,描写的是心理宇宙之真,不是物理世界之真。”①例如:
【1】大雨初晴的地面就像天堂的舷窗突开,楼前楼后的几片水洼地,镜面一样,里面却是天,异常清澈的天和云。以前路面也有过积水,可是,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天堂窗景的感觉,好像连路过的风,都屏住了呼吸,呵护着水洼地面的至清至净,它纹丝不动。仿佛你一伸脚,就踏到了天堂。(小说月报《豌豆巅》)
这样的语言描写,如果从语法的角度看,它必然是不规范的。就像句中的“风”,它会“屏住呼吸”吗?“风”怎么懂得“呵护”呢?这样的句子不符合事实,但却符合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它表面上不符合物理之真,但它却创造了一个忠实于审美主体的情感世界。语言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在心里的内化,它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既有理性的,也有情感的。人对世界的感知总是因人而异,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能创造出这么新奇的语言。
二、语音变异
在修辞活动中,语言表达者经常会利用语音的变异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以达到某种修辞目的。在所有的修辞格中,双关和飞白是利用语音变异的典型代表。如:
【1】风吹桃树桃花谢,
雨打李花李花落。
棒打烂锣锣更破,
花谢锣破怎唱歌!(《刘三姐》)
【2】凯蒙寝具,为“梦享”而生。梦享中国,“五”动全城寝具文化节!(云南信息报)
三、文字变异
修辞格在使用过程中,对文字的变异是很常见的。这种变异在跳脱和成语的活用中比较普遍。如:
【1】余荩哀求般地说,让我走。又说,放了我吧,放了我们吧。可那西窗的斜阳……(不过是海市蜃楼,无望的幻影,你就看不到吗?余荩心想。)(小说月报《流动青楼》)
【2】一个大反派倒下了,兔死who悲还真的很难说。动辄就说who之大幸,既失之天真,也有麻痹大众之嫌。(云南信息报《兔死who悲》)
例【1】中使用的修辞格是跳脱,该用文字表述的部分作者却用了“……”来描写,让人有了遐想的空间,言尽意不尽,生动的反映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绝望和烦乱的思绪,使人回味后才能得其意于言外。例【2】中使用的修辞格是成语活用。“兔死who悲”是从“兔死狐悲”抽换而成的,用来分析死后国内各界的反应,可为形象生动,让人耳目一新。
四、逻辑变异
语言大体上可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范,而艺术语言则是对语法规范的违背,它服从于情感逻辑,符合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比如移就和通感。例:
【1】他只是那么不声不响的,像一股温暖的微风,使大家感到点柔软的兴奋。(老舍《四世同堂》)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修辞格对逻辑的超越。“兴奋”本是人内心的一种感觉,作者用一个“柔软”来修饰它,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但这样的语言却显得那么新颖、形象,它比那些符合逻辑的语言形式更能打动人心,更有生命力。
五、词语搭配使用的变异
很多情况下,修辞格会对词语的搭配使用进行调整,组成很多看似无法搭配的句子,但细细品味,我们便能体会到语言那种富于变化的“个性”。例如在拟人和拈连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修辞格对词语的灵活运用。例: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是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是时时袭击我的心……(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2】这个冬天总是下雨,淅淅沥沥的,到处湿漉漉,这又湿又冷的冬天似乎把什么都冻住了,连爱情也冻住了。(琼瑶《彩霞满天》)
例【1】中写“悲愤”时用了一个“袭击”,这是拟人的手法,两者本来是不能搭配在一起的,可往往这种超常搭配更能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把作者的那种悲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例【2】用的是拈连修辞格,说冬天冻住了一切,也冻住了爱情,这就使得整个语言有了一种跳动的灵性,也多了一份美感,让人遐想无限。
总之,修辞格以它特殊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创造了另一个语言天地,在这里,所有的语言都超越了科学语言的规则,体现为一种对语言的变异性、创造性。在修辞的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语言的灵动魅力,修辞的语言是一种跳动着的、有生命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自读提示”,口头归纳“自读提示”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二)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思考与练习一)
(三)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具体是哪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不死”,也可能“离散不相见”,“较死为苦”。)“今日吾与汝幸双健”,但眼看“天下人”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又怎能忍受这就是林“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在行文上,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请找出反问句,说明其作用。(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此段后一层是嘱咐后事,自己“死无遗憾”,希妻子把孩子抚育成人,继承自己遗志。从这些说理与嘱咐中,可见林觉民的崇高思想和坦率胸襟。
第5段,“……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进一步表达全文中心“吾至爱汝”的衷情。“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个革命
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第6段,“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夫妻恩爱;“不幸”,“忍舍汝而死”。“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第7段,“当尽吾意为幸。”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吾意”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小结: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
(四)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二、四、六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6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亦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论文摘要人与人交谈,要给对方的不是“字”,而是“情”;演唱者要给观众的不是“歌词”而是“感情”。美妙动人的歌声来自情真意切的情感表达。
引言
1、歌曲内涵的理解
2、歌曲意境的想像
3、音色的运用
当我们在演唱一首歌时。除了要明确思想感情外,还要考虑运用什么样的声音音色才能符合作品情感表达的要求.才能更生动形象的塑造各式各样的音乐形象。比如说演唱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铿锵的声音。演唱圆舞曲时应用明亮华丽的音色,而演唱摇篮曲时则需要柔和甜美的声音等等。总之,我们要善于调整出自己不同的音色,力求符合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绪。“你可以把声音设计为‘轻柔的纱布在微风中飘渺’、‘树叶轻轻落下’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
一般来说,抒发强烈感情的需要柔美圆润、连贯自然的声音:表现欢快高兴情绪的需要明亮有光彩的声音:演唱气势宏伟或抒发强烈爱国情绪的要洪亮、高亢的声音。例如歌曲《斑竹泪》共有四个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有每个乐段不同的内容和情绪,所以我们就必须去很好的对自己的音色进行调整以符合每个乐段的不同情感色彩。第一段描写古舜帝和妃子一起游山玩水,所以要用圆润甜美且连贯自然的音色去唱出他们相依相偎、相亲相爱的情形:第二段是回忆他们俩在一起互相追逐打闹非常尽兴的一段,所以明亮、轻快、活泼、跳跃的音色特点比较符合:到了第三段整个的情绪与前两段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里要运用阴暗、空洞甚至是抽泣、哽咽的音色去表现妃子在皇帝突然驾崩后悲痛欲绝、哭天抢地的情形:到了第四段。演唱者就必须跳出前面第一人称的情绪,以第三人称来评判这一场爱情,声音音色应该是高亢、亮丽且稍微坚定的语气特点,烘托出这场爱情悲剧的凄凉和洪烈。
4、“渐”字的妙用
前面谈到在进行歌曲的艺术表现时,如何去表达丰富的歌曲内涵,以及怎样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不同的情感,那么如何使感情的发展升华,或是不同的片段与片段之间的衔接更趋于自然完美呢这就必须做好一个字——“渐”,即音符上面的“渐快”、“渐慢”、“渐强”、“渐弱”等这些常见的力度符号或文字。它们在表达丰富歌曲情感和细微的感情变化时,使其更细腻,在不同情感交替转换时,使其更统一也更完美。
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抒情歌曲。作者在歌曲的第三乐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渐强、渐弱去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我们在演唱时如能充分地发挥这些渐强、渐弱的表现力,就能使歌曲的旋律更加舒展、起伏,情绪更加高昂、激动,从而表达出主人公对党深厚真挚的感激之情。
又如《岁月悠悠》中最后的结束句“旧情不堪重回首”中最后一个“首”字,演唱时这个拖音一定要尽量融合在尾奏的旋律中并逐渐弱下去直至消失,并且眼神也表现出很迷茫的样子慢慢飘向远处,仿佛岁月在追忆中悠悠地远去……
总之,要做这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其中还涉及到对声音技能、技巧的要求,才能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更能完整的去表达歌曲的意境。
5、各种对比手法的关系
5.1快、慢关系
当我们唱比较快速、活泼的曲子时,内心应有稳定感。强调旋律的流畅和连贯,不能因为这首歌快就一拍紧似一拍的往前赶,这样就显得紧张和慌乱。以至于失去了旋律的美感。越是快的歌曲,越应以句子为小单位,在交代清楚每一乐句的思想前提下。把它一气呵成,以完整、优美的线条表达出歌曲的感情。例《姑娘生来爱唱歌》这首歌速度为“快板”,其中“噻啰噻啰”的歌词比较多且非常快,这就要气息跟情绪的稳定和“落”,再带上姑娘们爱唱歌和会唱歌的那种比较活泼、火辣、且自豪、外向的小姑娘情绪,歌曲情绪就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同样的,唱慢曲子时也不能因为它速度慢而一拍拖着一拍唱。显得沉重而无表现力。例《岁月悠悠》是一首慢板的歌,在演唱时应带上回忆故友、追忆情谊的情感加上旋律线条的流动感向前推进,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到歌曲旋律中去,情感越深,就越有韵味,且不显得拖沓。
5.2强、弱关系
我们在《基本乐理》中就学到过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因此在歌唱时只有做到强弱分明。才能使曲子具有一定的律动感,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时,总是唱得强有余而弱不足,有的甚至是把强弱给唱颠倒了。如《大森林的早晨》中歌曲开头的前两个字是从弱拍起的,而多数人都没有太在意,只认为开头就是要唱成强蝗,这样的话就破坏了歌曲的强弱规律。当然。强音也不是从头到尾都一样强的,例如:唱一个延音的强音时,它都有一个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过程,因为在唱的过程中得有一个感情情绪由内而外的深情铺垫,这样唱出来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强音需要弱音的铺垫,弱音也需要强音的衬托。就好像生活中矮的能显出高的,胖的能衬出瘦的,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
5.3高亢与低回
走上填词这条路
“1995年以后的时代是林夕的时代,他和黄伟文取代了黄和郑国江,成为新一代香港的两大词霸。”内地资深乐评人李皖4年前悼念香港乐坛一代宗师黄时曾这样定位林夕。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林夕“对英文的兴趣比中文多”,但初三开始,一个修教团体办的杂志《突破》介绍了坊间难觅的民国台湾诗人周梦蝶的新诗,让陡生兴趣的林夕开始找一些新诗来读,试着填“水调歌头”等词牌。
“那时没什么娱乐选择,每天晚上都是电视剧陪我们吃饭”,林夕回忆起1970年代中后期的初中岁月和彼时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香港,“走上(填词)这条路,是给香港电视剧和娱乐圈感染的。”那时,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动辄都是几十集甚至上百集,都配有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和片尾曲,“每天耳濡目染,听着这些歌词,觉得好厉害哦”,“这些歌词提升了整个剧的精神面貌”。“有两首歌启发了我对填歌词的兴趣”,听了电视剧《陆小凤》的片尾曲《鲜花满月楼》,林夕觉得自己可以填出更好的词,就在洗澡时开始了最初的尝试,“现在有时想不到歌名我也会去洗澡,洗澡能让我想到比较好的歌名”。而黄填词的《倚天屠龙记》的同名主题曲让林夕“很佩服他用那么简单的方法就把《倚天屠龙记》的主题表现出来了”。
继最初的《曾经》,林夕为Raidas组合填出《吸烟的女人》《传说》《别人的歌》等经典歌词。根据林夕中文网网友的不完全统计,林夕1988年创作的歌曲首次超过百首,为103首,其后数量有所回落。到1994年,林夕创作歌词再次突破百首(127首)。
旅行是林夕歌词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为杨千锰畹摹对偌二丁目》就源自他十多年前的东京旅行经验,“跟我很有缘分的日本东京,让我写过很多以东京旅游为题材的歌词”,“我觉得天下间最够胆的人是迷途都没有关系的,去到哪里是哪里,飘到哪里是哪里,这才是最逍遥快活的”。
林夕不接受任何“香港乐坛不如八九十年代辉煌”那类指责,他并不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比现在好,那时很多歌曲都是翻唱的,制作人甚至要求编曲的乐手要弄得跟原版一模一样,而陈奕迅2001年发的《ShallWeDance?ShallWeTalk!》那么高水平的唱片以前就没见过。陈奕迅在今年圣诞节前还表示,希望能收藏林夕日益稀少的歌词手稿。
王菲成功背后的一个强大“词库”
林夕曾说:“我与王菲是没有名分的夫妻。”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或者看到关于她的消息,马上就会有灵感;许多作品,都是借王菲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近两年,王菲忙着相夫教子,暂时告别歌坛,使得林夕感慨不止:“她不唱几乎断了我的半臂。”王菲退隐之后的几年中,林夕的创作也一度遭遇困境,许多人说他近些年写的词过于简单、口语化,缺少给王菲写的词的那种意境美,连他自己都感觉与王菲的合作是难以逾越的。在众多合作过的歌手之中,王菲也是林夕最最钟爱的一位。
1995年王菲产出不多,仅一张TRIBUIT的国语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和一张粤语专辑《DI-DAR》,个人以为两张都是王菲的杰作。林夕包办了《DI-DAR》专辑的九首粤语词作(国语歌《流星》由周耀辉操刀),其中《我想》《DI-DAR》《迷路》《无题》《假期》都是优秀之作。尤其一首张亚东谱曲的《我想》,唱作俱佳,“可能是/但是未成事/几乎是/但是未成事”林夕在GRUNGE的和弦下利用中文的音节音韵,创造了仿如古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感情心事。1996年王菲推出了个人创作集《浮躁》,林夕与黄伟文各填了一首作品,余者王菲包办。这是迄今王菲最成功的专辑。全面展现了王菲的创作才华。值得注意的是,《分裂》是林夕替王菲写的第一首国语词。而年底王菲推出的EP《玩具》,林夕又交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沧海桑田的《约定》在1997年夺得香港电台的最佳词作奖,也不知唱醉了多少痴缠在爱情中的怨女痴男。
1998年的《唱游》中林夕一口气创作7首国粤语词作,其中几乎所有作品都运用了排比句势描摹爱情。一首王菲亲自谱曲的《脸》,林夕则实实在在后现代了一把,“呼吸/是你的脸/你曲线/在蔓延”“攀过你的脸/想不到那么蜿蜒/在你左边的容颜/我搁浅我却要/继续冒险”。林夕还凭借该作获得当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人”奖,可谓名至实归。
1999年王菲经历婚变,其后的专辑《只爱陌生人》,林夕含蓄隐晦的体达王菲的心态。《当时的月亮》称得上个中翘楚。“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当时桌上有一杯茶/还好我没将它喝完”,民谣风格的《当时的月亮》在王菲的演绎下如锃亮的银器,在黄昏的雾气中闪烁光芒,缅怀逝去年华。标题曲《只爱陌生人》先声夺人。CYKONG作曲的《百年孤寂》林夕漂亮的当诗就词:“心属于你的/我借来寄托/却变成我的心魔/你属于谁的/我刚好经过/却带来潮起潮落”“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起人间烟火/天属于谁的/我借来欣赏/却看到你的轮廓”这后一段词写得尤为气势磅礴,非林夕不能作。
2000年王菲推出的年度大碟《寓言》则第一次将全部12首词作交由林夕全权负责。《寒武纪》《新房客》《香奈尔》《阿修罗》《彼岸花》,故事性的串联了爱情的因果。来不及相遇的镜花水月、我说你好你说打扰、嘴唇挑选颜色感情寻找模特、那比梦还沉的叹息、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却记住了……这些羽毛一样薄薄的细节在专辑里神出鬼没,时刻让你的心灵偏离物性的轨道趋向美感的中心。
林夕可谓王菲的御用词人,王菲近年来的唱片89%的词都是出自他之手,国语粤语都无一幸免,王菲不厌倦,唱片公司不厌倦,听众似乎也不厌倦……二人的合作更是被无数歌迷奉为经典中的经典。
赏味语言
林夕的词从意象与文学性的结合上,到达了中文词作的一个高度。他的作品往往在音律上朗朗上口,在形式上美绝人寰,很多作品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首先体现在词作的题目上。林夕的许多作品题目都套用了一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使人眼睛一碰尚未观作品全貌就已有了意象上的联想。比如为王菲写的《百年孤寂》是用的马尔克斯的大作,《开到荼蘼》和《阿修罗》都是亦舒的书名,《守望麦田》显然是受塞林格的影响,至于《笑忘书》是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力作,《背影》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虽然词作本身与文学著作并无太大关联,却也在形式上极具诱惑。
林夕词作在意象表达上的高人一等来自于他文学上的造诣。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的林夕擅用各种修辞描绘缱绻情感,绝少明修栈道的直抒胸臆,多的是陈仓暗渡的婉转迂回。排比、比兴、象喻是其最常用的手法,用婉转曲折甚至隐晦的方式摹饰复杂多变的情感,更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林夕的词时时出彩还在于他敏感于对细节的捕捉。“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暧昧》),“还记得旅馆的门牌/还留住微笑的神态”(《约定》),“不要偷看你一秒/是害怕突然会偷笑/会突然爱个没了”(《DI-DAR》),这些生活里的细节在林夕的笔下或俏皮或哀婉,或缠绵或凝重,无不很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意境。
强烈的悲剧意识、不安全感、宿命感也是林夕词作能打动人心,具有摄人心魄魅力的原因之一。《背影》《知己知彼》《冷战》《萤火虫》《红豆》《我也不想这样》都是有着庞大悲剧意识的作品,让读者在孤独的哀伤里下陷沉沦,感动得无以复加。
切合音律也是林夕成功的关键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两首作品《守护天使》《我想》。词义流畅的基础上读起来抑扬顿挫啮齿叮咛,自然为词作增添分数。比如1999年的作品《守望麦田》,副歌部分“空空两手来挥手归去阅过山与水/水里有谁未必需要一起进退”,这里“去”“水”“谁”“需”“退”在粤语里压同韵,便似在反复同音词中将歌曲激情推至,听来酣畅淋漓。
(一)词汇特征
1.用词通俗易懂,大众化
2.用词简洁、精练
3.用词生动形象,具有灵活性
4.用词赋予创新性
(二)句法特点
1.使用简单句
2.使用祈使句
3.使用省略句
(三)修辞特点
1.使用“夸张”的修辞表达
2.使用“双关”的修辞表达
3.使用“押韵”的修辞表达
4.使用“比喻”的修辞表达
5.使用“拟人”的修辞表达
二、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二)意译法
(三)创译法
创译是指已经基本脱离翻译范畴,属于重新创造,且在翻译的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至少一种以上强效或有效的修辞手段。
(四)音译法
音译法是根据英文商标的读音,用跟它类似的汉字字词来翻译。这里值得一说的就是德芙DOVE这个品牌,这个品牌的意思是Doyouloveme。据说这个品牌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王室的厨师莱昂与芭莎公主互相爱慕,在当时的阶级下都知不能说明,后来芭莎被指定去联姻,在她出嫁前一天,莱昂在做的冰激凌上用热巧克力写下“DOVE:doyouloveme”。热巧克力化了,芭莎没有看到,晚年得知这些的莱昂下定决心将巧克力做成固体,来纪念他与芭莎的爱情。译者在对这个品牌进行翻译时,将DOVE翻译为德芙,与“得福”音相同——得到幸福,这就暗含着只要吃了这个牌子的巧克力,就会得到幸福。可见,通过英译法可以保持原商标名的音韵之美,且能体现商品的异国情调。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50-156.
1998.
[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研出版社,1999: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