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1917-1927鲁迅、闻一多、徐志摩、心、田汉、丁西林
1928-1937(战斗激情)茅盾、老舍、沈从文、林语堂、曹禺
1937-1949(文学与救亡)赵树理、艾青、冯至、张爱玲
当代文学1949-1978赵树理、柳青、杨朔
1978-1989莫言、余华、海子、贾平凹
1990-至今铁凝、王安忆、刘慈欣
二、小说种类
按篇幅分-K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
—I按题材分|一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乡土小说、革命红(色)小说等
小—I按体制分|一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说
种一丁八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
类一按流派分一、
小说等
一I按语言形式殂一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
一I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等
三、小说考点
-()赏析小说的叙述特征
(1)叙述人物①作者(故事外)②小说中人物(故事内)
2()叙述人称
①“我”第一人称
a.非“主人公”型-旁观者①更加客观、真实;②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个人物;③坦陈自己的疑虑和困惑,引
发读者思考
非“主人公”型-参与者①衬托主人公;②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
b.“主人公”型①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便于抒发感情
②你第二人称①拉近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②营造一种真实感③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他第二人称①直接客观的展示故事情节②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客观描述③展现人物心理活动④展示同一时
间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3)叙述视角
①全知视角①多为第三人称②视野开阔③自由度高④客观全面,不受时空限制
②限知视角
a.主人公视角(第一、三人称)①具有亲切感、真实感②便于揭示内心活动
b.见证人视角①塑造主人公更加客观②便于作者介入其中进行道德评价、情感反映③加强作品表人物和主题
力度④推动情节发展
③儿童视角(一)①叙事更加客观真实②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①推动情节的发
展⑤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二)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出的方法进行描写的作用
①使故事更加生动,充满童趣②文字内涵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④女性视角①使小说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引人深思②表达对弱者的同情,表怜悯的情怀,以女性口吻
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③塑造女性形象,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老人视角①具有怀旧情怀②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动物视角①更有情趣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叙述更加冷静、客观,可以获得另一视角的“真实”④突出主题
思想
【特别提醒】
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及具体使用情况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I)人称变换:①从“你”到“我”,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②从“我”到“你”(“他”),
跳出自我,增强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③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叙述;使用第三人称的,则
常常夹杂第一人称的人物独白、对话。
2()一篇小说的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或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