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临床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还需要具有医患沟通能力,这对其临床工作的展开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帮助其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促使临床中医患关系得以缓和,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本文中从两个层面具体论述了强化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优化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瑞宇,吴剑彬,党晓谦,王坤正,柏传毅.浅谈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xx,23(04):602-603+615.[2]梁嵘,胡晓桦,李永强,刘志辉.临床医学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索[j].华夏医学,20xx,26(06):1145-1147.[3]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孟华,卢书明,刘丽娜,王英德,杜建玲.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xx,26(02):240-241.[4]高苹,吴小燕,夏冰,雷红,张颖,陈慧芳.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01):32-33.[5]杜舟,黄萍.关于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03):58-59.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7.2%~29.5%[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5.1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5.2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5.3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6.1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6.2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達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6.3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xx,37(1):73.
文档为doc格式
关键词:教学实践;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也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复杂多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全新的医疗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理论,而且要重点培养沟通能力,学习溝通技巧。医学教育者要向医学生灌输人文理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有利于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医患矛盾,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诉求。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全新的医学模式。医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临床的技能,还要加强学习和患者沟通的策略、技巧、艺术等,学习怎样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和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掌握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质的人格,顺利完成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
2.提高臨床教师的综合素养,示范医患沟通。学院应该对教师进行专门的人文学和医患沟通教学培训,增加带教医生的知识积累,提升临床教师的综合素养。带教老师在传授医学知识时,应该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讲解,在每科临床学中都要讲到医患沟通的话题。
[1]杨旻,王玉,朱星星,李惠,华天凤,郑瑶.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8):1118-1121.
[3]范琳琳.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吴凡伟,沈秋月,罗炳盛,邓敏,魏明.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院,2017,17(07):956-957+961.
[摘要]人文关怀是医患沟通的纽带,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秉承传统医学文化,是改善医患关系,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有效的方法。该文通过在妇科门诊的实际工作,思考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來源和应用。
[关键词]医患沟通;人文关怀;传统文化
医院注重人文关怀的实践和应用,开展人文关怀讲座,倡导仁爱敬业,我们的服务理念是仁心仁术,至微至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人为本,尽量为患者考虑,照护好患者的个人感受,收到好的效果。
各行各业中,如今都在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本,修行自身,无论在哪个行业,有一份责任感,与职业精神,尊重生命,敬畏爱护生命,放下物利驱使,心怀博爱,不仅爱亲人、爱家庭、朋友、还要爱一切生命,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关怀他人。鼓励医院开展人文素养专题讲座,学习中国古今传统文化中,医德典范,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奉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归正人心,是医疗服务行业走出医患纠纷的雾霾,延续传统医学人文的出路。
医史学家说:“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不仅治疗疾病,而且使患者调整以适应其社会环境。”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因此,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执着追求永无止境。排除医疗服务中所有具备的医疗技术。服务流程和先进设备,其实说到底,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一个医生的德行修养,思想境界在工作中的体现,心怀善念,为他的胸怀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必修的课程,这也是我们华夏上下五千年根植于人们心中的精神,用一个德字形容最为恰当。在医疗服务行业,就是医德。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拾传统文化的金种子,让传统文化在医务工作者心里生根发芽,发挥出灿烂的光辉,让每个就诊的患者能感受到温暖和照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義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3]和志芳.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保健文汇,2018(12):113.
[5]赵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1.
[7]帅培英.浅谈人文关怀与妇幼管理[j].新疆中医药2018,28(29):397.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50.56%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17.56%。[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祝小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05)。
[3]姜作培。统筹城乡发展:主要矛盾和出路分析[j]理论前沿,2003(22)。
[4]党双忍。城乡统筹推动九大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4(13)。
[5]陈希玉。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j]。山东农业,2005(05)。
[6]蔡玉胜。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7]樊小钢,陈薇。公共政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8]邹君,德国,保护弱者与谋求正义,《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12期
1.1服务态度问题
1.2医患沟通问题
有时由于病情、纠纷、经费等其他原因,患者来做检验时已带有较重负面情绪,或患者与医生并未进行较好的沟通。此时如果门诊检验人员继续忽略患者的沟通诉求将可能进一步导致医患沟通障碍的加重。
2.1对于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及信任。这一方面与青年学生的心理期望
有较大差距,容易打消其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害怕操作不规范或犯错,更无暇顾及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
2.2专业知识欠缺
许多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一般,而缺乏临床经验是客观事实,这就导致面对患者的疑问常常无法做出准确的回答,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及自身的挫败感。长此以往容易滋生对于与患者沟通的畏难情绪,最终选择只完成基本的标本接收及检验工作而不愿与患者多交流。
2.3未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刚完成课程学习,还未正式走入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应对经验,无所适从。
3.1仔细倾听,耐心解释
3.2注重肢体语言
应具有强烈的爱伤意识,对待患者的诉说应注意力集中、表情和蔼并注重自身仪容。尊重患者隐私,不歧视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使患者消除自卑心理。
3.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陈竺。《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2012.
[3]刘跃,张圣泉。医患和谐十法[j]。现代医院管理,2006,4(2):6-10.
[4]李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研究[m]。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8]刘振华。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3.
[10]姜世瑞,郭全民。浅议医疗纠纷的防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4):78.
[11]张元宇。某医院医疗纠纷成因216例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79.
[12]王汝哲。浅谈《侵权责任法》背景下的医疗告知知情同意制度[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98.
[13]李国俊,宋广军,赵栋。86起医疗纠纷原因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