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从来不是预测出来的,但用预测来为未来做出更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
对于明年的市场形势,一百个人至少会有一百零一种判断。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有门可罗雀,也有排起长队,有50几万的问界卖脱销,也有BBA骨折价断臂求生,有高端餐饮改行外卖,也有人头攒动门庭若市,有奢侈品牌业绩下滑,也有新锐品牌风风火火……
这些看似矛盾的、冲突的,就这么现实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不同维度,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但往往也只是自己看到的,或者说自己愿意看到的。
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在于纵深和韧劲,也决定了复杂与变量,不是几千万箱的销量结果,而是几亿消费者的市场选择。我们要抓住高净值群体的购买力,也要满足中低价位产品的市场供给;我们要维护好既有的存量市场,也要积极地牵引新的增量;我们要坚定不移培育好大品牌,也要有效地拓展新的市场细分、消费场景;我们要全力以赴稳运行、稳增长,也要不遗余力地保持供应链、产业链和市场、品牌的状态、活力。
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环境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
王兴曾经表示,2019年是最近10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这句话被改造成了一句万能句式,哪一年都可以套进来,哪一年都可能面对这样的境况。最差与最好之间,或许更应该把过程的难想得更充分一些,朝着更好的结果付诸以更大的努力,用过于放松的心态只会步履蹒跚,做好最坏打算的预期才能迎难而上。
有了这个前提,对于明年的市场判断就不会得出好或者不好的二元结论,而是更加清醒谨慎、客观理性地看待市场上的新情况新变化,去看数据增长之外的问题风险,去找风险中蕴含着的机会可能。也正因为此,对于明年市场的判断,主要从市场形势和市场政策两个维度来加以认识。
一个是市场形势怎么看。
目前来看,有转好的迹象,向好的有利因素也在增加。疫情过后的消费分化、需求转弱,已经沉淀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相比于其它很多行业的掉头向下,我们所面临的更多是增长放缓。虽然有从大鱼大肉变成了粗茶淡饭,但一日三餐终归是少不了的,所以总体上兜住了平稳运行、持续增长的底线。只是,优点是稳定,缺点也是稳定,增长放缓、增长乏力的背后是看得见的缺乏活力、缺乏后劲,小气候叠加上大周期,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都会交织着量的压力和结构的困难,是全力避免最坏、努力争取更好。
最大的底气,来自于超大规模市场本身。从下半年的情况看,高端品牌正在慢慢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应对新情况新变化的技术和信心在持续增加,大品牌的状态不断地筑底企稳,中低价位产品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以目前的市场实际,考虑到目标任务的现实压力,对于——增长、状态和可承受、可持续——这个度的把握,是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可以想象和预见的最大变量,是中美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全方位影响。而要发挥出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下一步的重心和着力点,包括但不限于,县域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新消费场景和新消费群体的培养、拓展,等等。现在有态度的问题,眼高手低、急功近利、虚有其表的事情还有在做,要多做、做好那些利长远打基础的事情,也有能力的欠缺,尤其年轻消费群体的拓展显得办法不多,不是等年轻人喜欢,而是拿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另一个是市场政策怎么看。
从「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到「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十六字」方针,是行业发展定海神针,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持良好市场状态的根本支撑,除了对运行调控从思维到技术的方向校准、节奏把控,其中所贯穿的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务实、理性而克制的态度,对于整个行业信心乃至心态的塑造,都是决定性的,就是不用担心动作变形、用力过猛,也不需要刻意地剑走偏锋、别出心裁,就是全国一盘棋、一以贯之抓落实。
而所有,包括: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强化风险防范,提升化解能力,牢牢把握经济运行的主动权;在结构优化调整中提升经济韧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外部冲击的应对与处置水平等等这些重点工作,最终都需要——税利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稳定增长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来兑现「确保经济安全」这一根本要求、首要责任。
这就意味着,明年以及明年的明年都不允许、来不得半点懈怠和松劲,就是要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