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诫子书诸葛亮淡泊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⑩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诵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后注释】

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诫,告诫,劝。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作家作品】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汉中,后任蜀汉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忠君的典型。

【文本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简短的文字包含对儿子殷切的希望,希望儿子勤学励志。

【写作手法】

【思考探究】

1.(课后题)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⑴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⑵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自己的理解从略,能结合文本和现实体验,言之成理即可)

2.(课后题)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6.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7.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贯穿诸葛亮一生,是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8.如何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作者论证“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作者论证“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1)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今义:丈夫。

(2)夫君子之行

古义:德行、品行;今义:可以。

(3)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指静下心来,集中精神;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

(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6)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指车马或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7)意与日去

2.一词多义。

①夫学须静也(学习)学

②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3.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2)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作动词,立志)

4.重点实词。

(1)诫子书(告诫、劝勉)

(2)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

(4)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

5.重点虚词。

(1)之①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②夫君子之行(助词,相当于“的”)

(2)以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连词,表目的)

③不以千里称也(介词,拿用)

6.重点句子翻译。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静下心来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7.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2)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也”表判断。

【中考速递】

(2021年青海省中考题)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12~17题。(12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年与时驰()④非学无以广才()

1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夫君子之行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1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2分)

17.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2分)

答案:

12.①明确、坚定②修养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增长(2分)

13C14B

15.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从做人和学习两个方面。

【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故曰:俭,德之共也。(4)居乡必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以居官必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徐公何能及君也

7.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5.(1)达到(2)振奋(3)所以/因此(4)居住/处在/住在

6.A

7.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德”“寡”译对得1分。③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得1分。

【评分标准】①共2分,意思对即可。②甲文的不同点要至少写出两方面。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B.非志无以成学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D.非复吴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B.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夫”字发起议论,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乙】文中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起初推脱,后听从劝说学习,终有所获。

C.【甲】文讲道理透彻深刻。【乙】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D.【甲】文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要求。【乙】文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

(5)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修:修养/长;B.志:志向/做标记;C.军:军营/军营;D.复:再/回答。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例句中“之”结构助词,的。

A.之,结构助词,的;B.之,代词;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D.之,动词,到。

故选:A。

(3)本题考查节奏划分。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节奏划分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故选:B。

ABC.正确;

D.有误,【乙】文用鲁肃言行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而不是用用吕蒙言行侧面表现鲁肃学识进步。

故选:D。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与,跟随。驰,疾行,指飞速逝去。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②中重点词语有: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句意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THE END
1.句子的关系类型关联词有哪些(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句子的关系类型主要有七种,分别是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比较关系、解释关系和顺承关系。每一种关系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使用场合。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七种关系类型及其特点。 1.并列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通过某种并列连词连接在一起,表示同等重要的事情或事件。常用的并列连词有“https://www.douban.com/note/853848349/
2.架构案例分析知识点汇总构件管理支持类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类之间的关系包括:关联、聚合、组合、依赖、泛化、实现(可写可不写,因为实现是接口与类之间的关系,而接口是一种特殊的类)。 类University与类Student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类University与类Department之间的关系是:组合关系。 https://blog.csdn.net/zhousenshan/article/details/138380640
3.武汉教育云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id=1615451819
4.三种体裁阅读题题型总结及答题思路明示定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工作室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2d0ec5410101s6c8.html
5.段落之间的关系有几种段落之间的关系有几种 5种。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段是由句子或句群组成的,在文章中用于体现作者的思路发展或全篇文章的层次。有的段落只有一个句子,称为独句段,多数段落包括不止一个句子或句群,叫多句段。 1.总分关系: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总述全段的主要内容,再围绕这句话从几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0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