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写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无论是写邮件、写报告、写作文,还是写社交媒体上的状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细观察
二、多阅读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五、勤修改
提高能力的培养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那就是: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注意选词用语等等。可见,提高小学作文水平,使之作文真实、具体、生动,是实现大纲要求的必要前提。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我认为,除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欠缺之外,学生们缺乏对事物细致的观察能力,对作文兴趣不浓,不能不说是作文能力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新事物、新人物、新景象,为孩子们在写作上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展现于笔端,使其写出的东西富于韵味、具体、生动、充满活力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开展适时活动、锻炼思考想象力等方面着手。
1.兴趣培养
少年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许多爱好就是在他们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并得以发展的,作文兴趣的培养也是一样。我在每次上作文课开始,先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作文知识的趣味小故事。一次上单幅图看图作文课上,我先讲《转“笔”成趣》的小故事,讲的是:清朝文学家纪昀在给朋友的母亲祝寿时,即兴说了一首诗。第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话刚落,所有祝寿人都目瞪口呆,认为纪昀“疯”了。可纪昀转口说出第二句:“天上王母下凡尘”,大家一听,笑了起来。可纪昀紧接着说:“儿孙个个都是贼”,大家又惊讶不已。纪昀则不紧不慢地说出最后一句:“偷得蟠桃寿母亲”,所有人都点头佩服纪昀。听了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作文不能平铺直叙,要有起有伏,要吸引读者。
组织学生爱好的活动是增强兴趣,培养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有一篇习作“春天来了”便是有针对性地通过上述活动来安排的。作文前,举行一次“春色词语集锦会”,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100多个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然后,我带大家去春游,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随时等待提问,诸如春天大地该怎样描述;春天的风怎样形容;描写春天的溪水应该用哪些词语;春天的树有哪些变化,用什么词语表达才能恰如其分;春天南来的鸟儿是什么心情……均能启发学生思维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为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2.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
3.思考与联想
又如,同是写《小金桔》一文,经过联想便引以写出金桔的两方面:一则金桔清香酸甜,一则却也有不足——核多。正反两面的联想,辩证地写出了客观事物的两方面:好与坏。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考、联想的习惯是作文训练中必经之环节。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兴趣的培养,观察力的提高,辅以思考联想的训练-虽不能说是唯一途径,但可以视为行之有效的一种途径。只要持之以恒,严格训练,就会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方法
一、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材料来自平时的生活实践,不能靠临时的观察体验。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还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以此来观察奇妙无穷、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还必须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从玩中观察。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从玩中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观察的会更加仔细,记忆更加深刻。如:这次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到三亚组织旅游,我便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观察,回来要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接下来就要在作文课上“说”,让学生把自己把观察到的说出来,如果介绍不够准确、详细,大家还可以互相补充。最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所说的写在作文本上。观察比较后,学生自然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让学生在玩中观察的情境,以利于提高作文水平。
(二)在活动中观察。
小学生非常好动,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活动,如“朗读比赛”,“篮球比赛”,“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想写的表达出来。这样也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起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二、重视阅读积累。
(二)课外阅读,也是加强阅读积累的渠道。学生应有选择地阅读,要读一些知识健康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在读中记一些好词、好句、名言警句、名人轶事等,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为写好作文做好铺垫,还要借鉴文中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把这些融汇在自己的作文里面,作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一、“知已”,才能“不惑”
有人光说语文提高不易。问及其困难点,则说不清,以作文为甚。有的同学至今还不清楚六至八年级写了多少篇作文,命题作文几篇,半命题几篇;写人记事的几篇;写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类型又有几篇,有老师评语的,没有老师评语的几篇;最得意的作文有几篇;写作中最发怵的是什么,也许不少的同学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
二、作文“充电”时方好
三、要识“庐山真面目”——“寻宝”
有立意,没有材料,“巧妇难为无米炊”。有人叹苦经,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无材可选。其实美好的校园生活绝非是“ABC、XYZ”,也是虎虎有生气的,《黑板上的记忆》就会折射出许多亮点。此外,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交朋结友等,每个同学也不是在真空中生活,有不少的“宝藏”,待你发掘。
四、磨刀不误砍柴功
现在是新初三学生“磨刀”最佳的时期。怎样的选材算充实,怎样的选材为空洞,同学们要趁早弄个水落石出。
五、要“逼迫”自己作文“热身”
俗话说:“光说不练嘴把戏”。同样,作文也是写出来的。多读、多思、多写是三位一体的,写是学语文的最好体现。有的同学苦于“热身”找不到好题,激发不起写作欲望,因此,“热身”作文不是随意“涂鸭”,草草了事,“热身”是动真格的。
提高写作技巧
实现写作的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
一、量要大,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要勤动笔,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
二、范围要广。为了积累,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
三、培养自己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写作技巧
所谓的充实生活:是指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充实的生活也来自生活的训练,平时训练有两个目标: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
1)训练思想: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思想:思想起点于困难,因为要解决困难,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在思想的过程中,一般有4个过程:
1.是知道疑难的境地;
2.制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
3.假定这种解决疑难的方法;
4.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想出来,看哪种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
5.证实这种解决使人信用,或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用;
其中,“假设”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就得不到什么新的东西,4和5的评判和验证,使它成为生活的新的东西。
1.有意接触外物。
2.持一种观察的态度,随时随地留意观察。
2)培养情感:
有了真切的经验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只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于深厚的同情。
(二)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所谓的语言习惯,从两方面来可以训练:词汇和语法。
1)词汇:
1.了解它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2.词与词的关联;
3.连词的应用;
2)语法:主谓宾分明,清晰表达一句话的意思。要养成这个习惯,从生活中就得着手:
1.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
2.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语强凑在语言里。
3.无论何时不乱用一连词,不多用或少用一个助词。
4.说一句话,一定要在适当“然而”的地方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需要“吗”的地方不缺少“吗”,不需要“了”的地方不无谓的“了”。
1.用词是否准确,连接是否用得得当;
2.句子是否通顺;
4.是否需要增减内容;
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练写随笔,积累素材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
三、课外阅读,学会迁移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技巧
一、引导学生写日记入手,认真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事例,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例如,写天气,可以四季变化,雪雨雷电,风霜雾露;写同学,可以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乱,写做完作业后的无比轻松,写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写某次课余时的恶作剧;也可以写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等。长此以往,不但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以课文为依托,提倡模仿,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
三、以课外为突破口,积累语言,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以作文批改为媒介,鼓励投稿,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赞赏一个人的杰作比赞赏一个人的本身更有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五、以媒体为载体,搭建平台,激起学生展示文学才华的欲望。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写好结尾和过渡段。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6、一定要完篇。
7、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
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如果是记叙文,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记叙文不能没有描写。如果是议论文,就一定要有1——2个典型的论据,就应该有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如果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巧妙的构思。这个亮点还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个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个超常的搭配(酽酽的歌喉)。总之,要能使评卷老师精神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
10、思想要健康。
“思想健康”不是说要你只说冠冕堂皇的话,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针对“病态”、“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线是不能欣赏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道德的事。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
12、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
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1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15、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
16、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
17、先计划,再写: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
18、创新: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
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19、修改: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
20、简明扼要: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1、博览,精读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
2、多写多练
初学写作往往还有一种急躁情绪,一下子就想写长篇大作,而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殊不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打基础和练基本功。基础不牢,功底不厚,事情就很难办好,只有脚踏实地,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
3、多听意见
重视写作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以理论指导写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学习知识和理论,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能力的转化上多下功夫。即使是对知识、理论掌握程度的考核,也就在把重点话如何运用知识、理念来分析问题、说明问题上面,而不以单纯地复述、背诵要领或条条为满足。再说,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说明写作活动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变化规律,帮助习作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而不可能提供什么一试就灵的仙丹妙药或是照搬不误的万能模式。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重视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前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须与发挥自己独立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古人云:“文有大法无定法。观前人之法而自为之,而自立其法……不死,文自新而法无穷矣。”又说:“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刚死法也。”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写作态度。
小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1、写见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感人的、有趣的、高兴的事情发生。老师可以依此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三者恰当的结合就会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老师应鼓励家长尽量为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创造条件,让周围的世界,自然界不断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见闻,为学生写作文提供“建筑材料”
2、写活动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可以要求学生在参加重要节日或活动后写一篇习作,写自己亲身经历和自己亲眼见到的人或事。因为事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就能有话可说,而且生动形象。老师应该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访问,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游戏等等。
3、写读后感
让三年级小学生写其“所思所想”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写读后感有助于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一篇,或者听完一次讲座、一个故事,或者看完一部电影,写出自己真实感想。
4、写日记
许多文学名人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常常归功于他们所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写日记确实对写作有好处,对修养有好处,它不仅锻炼了文笔,积累了材料,更使人养成观察、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每天见闻、心得记录下来,写日记会对他们的写作大有帮助。对于三年级学生天天写日记会比较困难,初期可以让他们写周记,以后再逐步提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