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场是生意人把客户变成朋友的重要场所。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对于生意人来说,交际应酬自然少不了饭局和酒场。许多人都是在酒桌上交成朋友的,在宴会上,两个人坐在一起,酒杯一碰,仰脖儿把酒喝下去,陌生人就可能成为好朋友。好酒的生意人很容易在酒桌上交到朋友,他们碰在一起总是容易惺惺相惜,几杯酒下肚后,便会说相见恨晚,觉得与对方特投缘,朋友就这样产生了。有道是“无宴不言商”,许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在办公室。酒能够给人壮胆,麻痹人的羞怯心理,酒桌上会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我们周围也不乏原来滴酒不沾的人,在工作了10多年之后变成了杯中高手。如果在酒席上坚持不喝酒,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觉得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并不是能喝和敢喝就能交上朋友。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交际成功。1.相互应酬要积极
在酒桌上,如何说话是“酒文化”的重要部分。说得好,容易打破交际障碍;说不好,反而不经意得罪人。在酒桌上会说话,将有助于你有效地与他人沟通。1.独乐不如共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而忽略了众人。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而影响了喝酒的效果。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从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以至于伤感情。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7.锋芒渐露,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让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拒酒同样有技巧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让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在这种情况下,你若是偏偏又不能喝,如何拒酒呢?喝酒有喝酒的方法,拒酒同样有拒酒的艺术,下面几个方法可供参考:1.满面笑容拒酒,智在以柔克刚
有不少人发现,相当多的“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你天花乱坠地劝,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张某乔迁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李也在其中,然而小李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宴上,小王提议和小李单独“意思”一下,小李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儿地扮笑脸,一个劲儿地说圆场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经常见面,不必客气”“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结果使小王无可奈何。2.突出事实拒酒,智在申明情况
饮酒当然应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术,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充其量只能说是低级趣味的劝酒术,乃劝酒之大忌。作为被动者,当酒已喝到一半量时,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儿’了,还望你能体谅。”如此推托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的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乐极生悲”的道理,善解人意,就会见好就收。4.反守为攻拒酒,智在后发制人
反守为攻,意即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法争辩,从而拒酒。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两位上座的来宾一起一人“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两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酒仙”随即答:“是的。”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议要我们两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两位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此番拒酒,妙就妙在某来宾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然后抓住“酒仙”言辞中的切入点,提出问题。悄悄布下个圈套,诱使其说出(或同意)与自己相似的观点,请君入瓮,随即收拢圈套,以“诺”攻“诺”,反戈一击,达到制胜拒酒的目的。酒桌的确是联络感情、洽谈生意、促进友谊的桥梁。为了广交朋友,你除了“能吃能喝”外,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练就成在交际应酬中“会吃会喝会交友”的应酬高手。如何做到得体地陪客
在陪客的时候,挑食绝对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身为生意人,如果在吃的方面过于挑剔的话,在和客户一起进餐时,这个不能吃,那个不合胃口,就会很容易影响对方的情绪,导致很不良的后果。为此,你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克服挑食的毛病。1.怎样陪客户吃午餐
虽说喝酒也是练出来的,但确实有因为体质或别的原因一滴酒也不能喝的人。这样的人如果遇上位酒鬼可就不行了。虽然饮果汁而向客人杯子里斟酒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若遇上再三灌你酒的人时,恐怕就要勉为其难地喝一点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滴酒不沾的生意人中,有不少人却是宴会上陪客的高手。他们在长期的磨炼中,在热情地为客人斟酒的过程中,学到不少陪伴客人的诀窍,其诀窍就是“因为不会喝,所以我就只有一心一意地为客人斟酒服务”。有的人在自己的酒杯里倒些茶,也像喝酒似的一点点地喝,这样也会使气氛很热闹,也有的装出喝醉酒的样子,讲一些有趣的话逗大家笑。总而言之,办法很多,只要你能想到就都可以用上。6.喝不多的人如何陪客
在宴席上需要分清主次,有轻有重,不可能平均。聪明的人在保证“重点”的时候,决不忽略“一般”。比如,迎面来了三个人,好久未见了,其中一位正是自己急于求助办事的,你怎么对待呢?是抓住一人,不计其余;还是逐个关照,热情寒暄一番,然后和其他人说明情况,保证重点?这就是技巧。人和人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我和你的关系,常常是我和他,三角四角,甚至五六角的关系。当客人怀着欢欣的心情坐到你的宴席上的时候,他们倒不是为了吃点喝点什么,而是为了通过这种社交形式互诉衷肠、互诉友情。只要主人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客人,那么,宴桌上的“皆大欢喜”是不难做到的。而如果“热”此“冷”彼,“冷”者当然不高兴,而“热”者心中也不会好受,因为实际上那少数的“热”者,有意无意地被人推向了“冷”者的对立面,心里也会“为之不欢”。据说,圆桌的发明,正是为了使入席者既无南面之尊,又无北面之卑,其中本身就隐含着“平等”二字。坐在象征平等的圆桌上进餐,而偏要人为地制造出种种不平等的举动来,岂不可笑?那么,要处理好多角关系,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1.勿以尊卑定冷热
无论职务高低,那些大人物与一般平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也是平等的。在一般的宴席桌上,只要不是什么特殊需要,尽可以随意一点,那样有好处,甚至可以调节“官”、“民”关系。而如果把“官”和“民”的关系延伸到宴会桌上来,那不仅不会使上司提高威信,让上司脸上有光,结果只会适得其反。2.勿以亲疏定冷热
在宴席上,来的客人之中,会有与主人关系比较亲密的,也有与主人关系一般的人,在这种场合,特别要注意不能亲亲疏疏、冷冷热热。在与人交往时,要既不谄媚讨好位尊者,也不歧视冷落位卑者,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造作,充分显示出你的诚挚。我们常常会听到周围有这样的评价:某某人做事真周到。这样的话,肯定就是对那些在日常应酬中做得圆满者的赞赏,同时也说明了被赞赏者是日常应酬的成功者。在酒场上,如果有三个人,那么其中一个人可能会是本次应酬的“次要者”。如果在应酬过程中,这位“次要者”遭到了冷落,在心里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那他将会是非常尴尬的,而且以后他便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出现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你就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一个可以在某个方面向你提供帮助的伙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你重视他的存在,你的事业便成功了一半。让“次要者”感到他的存在,可以有以下四种形式:(1)常常向“次要者”微笑;(2)不时地向“次要者”询问一些平常的问题;(3)常常示意“次要者”喝茶或吃点心;(4)让“次要者”参与到你们的谈话之中。适当地让“次要者”参与到你们的谈话中,不仅可以打消“次要者”的尴尬,同时还可以为你赢得朋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