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酒文化》第一章酒文化概述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4.08海南

我的这本书叫做《水浒传中的酒文化》,就是要围绕“酒文化”这个概念来品读和解析《水浒传》小说,探讨酒在小说的环境设置、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欣赏小说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这个概念比较宽泛。现在网上关于“酒文化”资料汗牛充栋,议论纷纭。对于这些资料,我只能有选择地使用,尽量选择一些我学习后有新的体会的,或者对于读者能够多少有一些启发的。这样做,对于我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作原则有所遵循,或许对于读者的求知欲望亦有所补益。

第一节酒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酒文化”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文化”的概念说起。

《现代汉语词典》是从三个层面来定义“文化”的: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3、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这里说的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狭义的“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英国文化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定义:

文化也可以称之为社会团体共同的思维特征。不管"文化"有多少定义,但有一点还是很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人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最终又要不断地改造文化。我们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和改造者。人虽然要受文化的约束,但人在文化中永远是主动的。没有人的主动创造,文化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生命。我们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是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想、创造行为、创造心理、创造手段及其最后成果。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什么是酒。酒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白酒、葡萄酒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酒的: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这是从酒与人性的关系上来对酒加以理解。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许慎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这个字有多种解释,主要是趋向、凑近、成就的意思。“就人性之善恶”,那是说人性的善良与凶恶是可以通过酒来成就的——酒是张扬人性的。

许慎的这一段话,说出了“酒”的本质所在。酒中之趣主要在于酒精的兴奋与麻醉作用。它能使人暂时忘掉喜、忧、哀、乐,百虑齐息,万缘皆空;亦可以扩大人的喜、忧、哀、乐,使人性得以舒张和发扬。怯者饮之壮胆,愁者饮之解忧,成者饮之陶然,败者饮之颓丧。饮酒人往往试图借酒来追求某种解脱,那怕它是暂时的、虚幻的。酒后的潜意识和直觉意识支配了人的言行,让我们见到的,往往是人性中最原始、最自然的表现。这或许是千百年来酒仙、酒徒层出不穷的缘由所在。酒对于人性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可单从一种角度去审视饮酒的好与坏。发自人性深处的率真以及硬朗的人格,只有在他们饮酒时才表现得特别充分。那酒中的豪情、酒中的长歌、酒中的飘逸、酒中的苍凉、酒中的酣然,以千形万态表现着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形象。

我们了解了“文化”和“酒”的大致意思,现在再来看看什么是“酒文化”。酒是物质的;文化是精神的。那么,“酒文化”是什么呢?

“360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这个定义是广义的,如果从侠义上来理解,“酒文化”应该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精神生活的总称。

第二节中国酒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上天造酒说

(二)猿猴造酒说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也有过类似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三)仪狄造酒说

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有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仪狄做出了酒醪,而杜康做出了秫酒。酒醪是指汁液和滓子混合的酒,现在商店里面还有酒醪,或称“醪糟”。

(三)杜康造酒说

关于我国酒的发展史,樊志民先生概括为四个阶段。他认为:

第三节酒文化集萃

(一)酒评

新中国建立后,国泰民安,随着酿酒业的大规模发展,酒文化也日渐繁荣。我们可以从历届评酒会的资料略见一斑。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选出八大名酒,对于推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给以后的评酒奠定了良好基础,树立了基本框架,开创了我国酒类评比历史的新篇章,为我国酒类评比写下了极为珍贵的一页。

1963年10月,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为了搞好这次评酒工作,各省、市、自治区根据轻工业部的要求,评比的酒样都经过认真的选拔,推荐选送的样品代表市场销售的商品。经省、市、自治区轻工业厅、商业厅共同签封并且都报送产品小传。经过基层认真选拔,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类。

本届评酒会首次制定了评酒规则。评酒分白酒、黄酒、果酒、啤酒四个组分别进行品评,共评出全国名酒18种,全国优质酒27种。

1979年8月,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由轻工业部在大连组织召开。为了继承发扬名酒的传统,轻工业部组织了茅台、汾酒两个科研试点,科学地总结了名酒的传统生产工艺,不仅使名酒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而且对于整个白酒业的科技进步、产量增长、质量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三届评酒会的前一年底,轻工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名酒会议。调查了解了各名酒厂的生产质量情况和发展动向,交流了经验,为评酒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全国优质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香型日渐明显,度酒初露端倪。名优酒身价日渐抬升,各地质优夺牌呼声日趋强烈。在这个基础上,各省市自治区选拔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露酒共313个品种。

第三届评酒会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方法科学,评定合理,令人信服。尤其是白酒评比,其历史作用是重大的,是中国评酒史上的里程碑。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协调轻工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进行。这次评酒会是按照酒类专业组分期召开的。

黄酒、葡萄酒评选于1983年6月23-29日在江苏连云港市举行。评出全国名酒7种,其中黄酒2种,葡萄酒5种;优质酒15种,其中黄酒5种,葡萄酒10种。

白酒评选会于1984年5月7-16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共评出全国名酒13种,优质酒27种。

啤酒、果酒、配制酒评选会于1985年5月在山东青岛举行。评出了全国名酒6种,其中啤酒3种,配制酒3种;全国优质酒24种,其中啤酒5种,果酒12种,配制酒7种。

1988年度国家优质白酒评选工作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持,于1989年元月10日一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此届评酒会之前,轻工部于1988年9月组织商业部、国家技术监督、中国食协等单位,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了“酒类国家标准审定会”,通过了“浓香型白酒”等六个国家标准。第五届评酒会按照这些标准评选,共决出金质奖17枚,银质奖53枚。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推动了名优白酒的发展壮大,行业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0年来,名优白酒企业抓住发展机遇,优化结构产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强品牌宣传,挖掘企业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在销售市场和资本市场大显身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上世纪90年代,五粮液高瞻远瞩,率先建起了气势磅礴的十里酒城;2003年茅台实现历史性跨越,一举突破万吨产能,并向五万吨进军;1994年汾酒挂牌上市,首开传统白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先河;新世纪以来,洋河以蓝色经典筑梦苏酒辉煌;泸州老窖大力发掘和传承有酒历史文化;郎酒集团投入巨资在大山深处打造世界级美酒庄园;古井贡酒与黄鹤楼酒联合,开启了双名酒发展的新征程。茅台股票突破万亿市值,成为中国第一股,在全球蒸馏酒领域名列前茅。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9家白酒企业上市,总市值约16000亿元,白酒板块已占20%成分股数量,贡献了食品饮料板块61%的市值。名优白酒企业创造了全行业80%以上的利税,销售过百亿的企业超过10家,过千亿的也指日可待。近年来,一线名酒率先复苏,价格坚挺,量价齐升,带动了白酒行业经济效益的整体好转。

(二)酒的别称

1、【杜康】《尚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唐皎然《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魏开呼'杜康’为酒。”元伊世珍《琅记》卷中:“杜康造酒,因称酒为杜康。”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许时泉《写风情》:“你道是杜康传下瓮头春,我道貌岸然是嫦娥挤出胭脂泪。”清方文《梅季升招饮天逸阁因吊亡友朗三孟璇景山》:“追念平生肠欲结,杜康何以解吾忧。”

4、【天禄大夫】《汉书·食货志》:“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末王世充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见宋陶谷《清异录·酒浆》)

5、【青州从事与平原督邮】分别代称好酒与劣酒。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载:“桓公(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因好酒下脐,恶酒凝膈。从事,美官;督邮,贱职,故以为此。唐皮日休《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青州从事来。”宋苏轼《真一酒》:“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又《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从今更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邮。”清钱谦益《方生行送尔止还金陵》:“冯君鉴我区区意,却寄青州从事来。”

6、【太和汤】宋邵雍《无名公传》称酒为“太和汤”,见程颐《伊川击壤集·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二·热汤》中谓太和汤为沸水。

7、【黄封】指皇帝所赐的酒,也叫宫酒。宫廷酿造之酒,因用黄罗帕封,故称“黄封”,也用以泛指美酒。苏轼《岐亭》诗之三:“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与欧育等六人饮酒》诗:“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

8、【茅柴】对劣质酒的贬称,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冯时化《酒史·酒品》:“恶酒曰茅柴”。吴聿《观林诗话》:“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赵翼《陔馀丛考·茅柴酒》:“酒之劣者,俗谓之茅柴酒。”

9、【般若汤】窦革《酒谱·异域酒》:“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廋辞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般若汤”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因为和尚不能饮酒,但又想求个心安理得,在佛祖面前瞒天过海,就给酒取了“般若汤”这个名字。

10、【钓诗钩、扫愁帚】苏轼《洞庭春色》:“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苏轼认为酒不但能够为人扫忧解愁,还能给人带来诗兴,因此用钓诗钩、扫愁帚代指酒。

11、【浆】浆本来是指淡酒而说的,后来亦作为酒的代称。据《周礼·天官·浆人》记载,“掌共主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入于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12、【椒浆】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浆。”李嘉祐《夜闻江南人家赛神》:“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王维《椒园》诗:“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13、【白堕】酒的代称。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喻于千里。”后以“白堕”为酒的代称。宋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14、【三酉】《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并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逐疏仪狄;杜康造秫酒。”《说文解字》:“酉与酒训略同,本为一字”。隶书的“水”旁写成“三”,故“三酉”构成酒的隐语。明田艺衡《留青日札·酒名》:“今人称酒曰三酉,皆言三点水加酉也。”周作人《谈酒》:“我既是酒乡的一个土著,又这样喜欢谈酒,好像是一定是个与'三酉’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酒徒了。”

15、【曲生、曲秀才】酒的别称。据唐郑綮《开天传信记·曲秀才》载,叶法善会朝客数十人于玄真观,思酒饮。忽一人傲睨直入,自云曲秀才。与诸人论难,词锋敏锐。法善疑魃魅为惑,密以小剑击之,坠阶下,视之乃盈瓶酝。皆大笑,饮之味甚嘉,因揖其瓶曰:“曲生风味,不可忘也。”后因以“曲生”、“曲秀才”作酒的戏称。宋苏轼《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诗:“欲从元放觅柱杖,忽有曲生来座隅。”宋陆游《初春怀成都》:“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茶烟双鬓丝。”明清雪居士有“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的诗句。清北轩主人写有“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馆难忘曲秀才”的诗句。

16、【曲道士与曲居士】曲道士是酒的戏称。亦称“麴道士”。《开天传信记》载:“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数十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人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抗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其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醲酝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坐客醉而揖其瓶曰:'麴生风味,不可忘也。”宋陆游《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诗:“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陆游《初夏幽居》诗:“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杂诗》之五:“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官。”

17、【杯中物】酒斟于杯中而酌,故以“杯中物”指酒。晋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唐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18、【壶中物】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题上饶亭》,“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

19、【忘忧物】酒的趣称。陶渊明《饮酒》诗之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20、【欢伯】酒之别称。汉焦延寿《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唐陆龟蒙《对酒》:“后代称欢伯,前贤号圣人。”宋杨万里《题湘中馆》:“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金元好问《留月轩》:“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清钱谦益《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浮生作伴皆欢伯,白眼看人即睡香。”

21、【酒兵】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样而得名。唐李延寿《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唐张彦谦《无题》诗之八:“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

22、【红友】酒的别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与儿子小酌红酒》:“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清朱彝尊《迈陂塘·答沉融谷即送其游皖口》词:“留君且住,唤红友传杯,青猨翦烛,伴我夜深语。”

23、【玉友】宋代以糯米和酒曲所制之酒,色莹白如玉,故名“玉友”,后亦作美酒的通称。辛弃疾《鹧鸪天》:“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24、【狂药】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房玄龄《晋书·裴楷传》:“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唐李群玉《索曲送酒》:“廉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

26、【琼浆】琼浆亦作“璚浆”。仙人的饮料。后喻美酒。《楚辞·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宋杨万里《谢陈希颜惠兔羓》诗:“偷将缺吻吸琼浆,蜕尽骨毛作仙子。”元白朴《阳春曲·题情》:“慵拈粉扇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明史谨《雪酒为金粟公赋》诗:“扫归银瓮浑同色,酿出璚浆不见痕。”《镜花缘》第二回:“登时歌停舞罢,王母都赏赐果品琼浆”。

27、【琼液】指美酒。唐温庭筠《兰塘词》:“东沟劳回首,欲寄一杯琼液酒”。元王沂《次吴产晖望月寄张孟功韵》:“螟珠看欲湿,琼液饮还曛”。清汪懋麟《绮罗香·七夕前一日爱园夜集》:“劈新鲜,菱角鸡心,抵多少,霞觞琼液”。

28、【玉液】指美酒。南朝梁刘潜《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忽值瓶泻椒芳,壶开玉液。”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四:“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玉液斟来晶影动,珠玑赋就峡云收。”

29、【霞液、云液】美酒也称为“霞液”、“云液”。吴筠《游仙二十四首》之七:“霞液朝可饮,虹芝晚堪食。”白居易《对酒闲吟赠同老者》诗:“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30、【流霞】美酒如流霞。王充《论衡》云:“(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后遂以“流霞”泛指美酒。北周庚信《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明徐祚《投梭记·叙饮》:“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

31、【琥珀】酒色如琥珀称“琥珀酒”,也省作“琥珀”。唐李贺《残丝曲》:“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一:“张文潜诗'尊酒且倾浓琥珀,泪痕更著薄胭脂’。”清康王宣《拟将进酒》:“何如小槽滴沥琥珀红,浇胸顿使金垒空。”

32、【金波】因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得名。元张养浩《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喈喈。”

33、【玉醅】醅,没滤过的酒。玉醅指美酒,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倾玉醅于风前,弄琼驹于月下。”宋苏轼《南歌子》词:“冰簟堆云髻,金樽滟玉醅。”宋陆游《杂感》诗之四:“自洗铜壶试玉醅,小轩风月为徘徊。”

34、【醍醐】释义: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佛教用以比喻佛性;比喻美酒。《大般涅盘经·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古诗词中常用“醍醐”泛称美酒。白居易《将归一绝》:“更怜家酝迎春热,一瓮醍醐迎我归。”

35、【鹅黄】陆游《游汉州西湘》:“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

36、【绿(渌)】古人以“绿”指酒,出自盛弘之《荆州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唐宋人“绿”与“渌”分别不严,常通用。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辛弃疾《念奴娇》:“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毛滂《剔银灯》:“瑶瓮酥融,羽觞蚁闹花映酃湖寒绿。”

37、【醇酎】上等酒的代称。《文选·左思(魏都赋)》:“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酃酒赋》:“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38、【壶觞】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39、【曲蘖】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杜甫《归来》诗:“凭谁给曲蘖,细酌老江干。”苏拭《浊醪有妙理赋》:“曲蘖有毒,安能发性。”《世说新语·任诞》:“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蘖事。”

40、【醑】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粮露为醑”。

41、【家酿】家中自酿的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清曹寅《戏送钱穆孙》诗之一:“寒曹未怕倾家酿,已办萍虀到岁除。”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云峰、兰延、熙泰豪於饮,斗酒飞拳,声达户外,削嶂家酿无多,一瓮之物,顷刻立尽。”

42、【清酌】古代称祭祀用的清酒。据《礼·曲礼》记载,“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宋苏轼《送张龙公祝文》:“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昭灵侯张公之神。”

43、【秬鬯】(jùchàng)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合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曹操的《短歌行》:“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44、【黄流】酿秬黍为酒,以郁金草为色,故称“黄流”。古代祭祀,用以灌地。《诗经·大雅·早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45、【玄醴】指酒。晋潘岳《金谷集作》:“玄醴染朱颜,但槊杯行迟。”唐张铣注:“玄醴,黑黍酒也。”明王衡《郁轮袍》第三折:“自惭玄醴薄,能使穆生疎。”

46、【缥酒】指绿色微白的酒。曹植《七启》:“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李善注:缥,绿色而微白也。

47、【冻醪】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48、【清酤】清酒。据《诗·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赍我思成”。《毛传》:酤,酒。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对清酤而不酌,抑嘉肴而不享。”唐王维《鱼山神女祠歌·迎神曲》:“陈瑶席,湛清酤。”前蜀韦庄《对酒赠友人》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49、【圣人、清圣、圣】清酒之别称。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以清酒为圣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时科禁区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此处“中圣人”为酒醉的隐语。唐陆龟蒙《添酒中六咏》之五:“尝作酒家语,自言中圣人”。“圣人”亦省称为“圣”,唐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50、【贤人、浊贤】浊酒之别名。唐柳宗元《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唐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薄》:“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宋陆游《对酒》:“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宋王安石《春曰》诗亦有类似佳句:“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宋陆游《溯溪》:“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元吕止庵《后庭花·怀古》:“儒冠两鬓皤,青衫老泪多。满酌贤人酒,相扶越女歌。”

51、【黄汤】多指酒,且含有贬意。元曲《殊砂担》一:“我则是多吃了那几碗黄汤,以此赶不上他。”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52、【绿蚁】酒面上的浮沫,亦作“绿虫岂”,借指酒。南北朝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张铣注“绿蚁,酒也。”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又《雪庭对酒招客》:“帐小青毡暖,杯香绿蚁新。”宋李清照《渔家傲》:“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明沈采《千金记·践别》:“再进杯盘,重斟绿蚁”。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翠蛾十样流苏帐,绿蚁千杯琥珀醪。”

53、【浮蚁】指漂浮于古代酒浆中渣滓,状若蚂蚁,借指酒。亦作“浮虫岂”,借指酒。唐刘良注:“酒膏径寸,布于酒上,亦有浮蚁如水萍也。”唐郑谷《自适》:“浮蚁一杯难暂舍,贯珠一曲莫辞听。”唐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宋黄公度《好事近》:“还家应有荔枝天,浮蚁要人酌。”元仇远《题溧阳市》:“欲是旗亭浮蚁美,杖头能费几青蚨。”

54、【素蚁】指漂浮于酒浆中渣滓,状若蚂蚁,借指酒。三国魏曹植《酒赋》:“或云拂潮涌,或素蚁浮萍。”晋张华《轻薄篇》:“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唐岑叁《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玉瓶素蚁蜡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55、【碧蚁】南宋吴文英《催雪》:“歌丽泛碧蚁,放绣箔半钩”。

56、【玉蛆】酒面上的浮沫,又称”玉蛆”。后作酒的代称。韩偓《海山记》:“檀板轻声银甲缓,醅浮香米玉蛆寒。”

(三)酒德与酒品

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恶趣者更无德。

韩愈有一篇《醉赠张秘书》,其中有一段说:

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韩愈对于饮酒无德的丑恶社会现象给予鞭挞:长安这伙富儿,喝酒没有品位,纵酒狂饮,沉溺声色,不懂得饮酒的文化内涵。他们追求单纯的生理刺激,像蚊子一样嗡嗡乱叫,成了社会污染之源,真是可恶而且可悲。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中国儒家经典历来提倡酒德,劝人戒酒或节饮。《易经》释困卦为"九二,困于酒食",释未济卦为"饮酒濡首,亦不节也",都是凶险的征象,语含警诚。《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就表彰宾客各就席,揖让不失礼;批评"目既醉止,威仪沙沙;是曰既醉,不知其秩"。此外,《尚书》有《酒法》篇,《抱朴子》有《酒诫》篇,晋代庾阐作《断酒戒》,唐代皮日休撰《酒箴》,宋代吴淑撰《酒赋》,苏辙撰《既醉备五福论》,都谆谆告诫制欲节饮。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日如录》也提醒,酒为"魔浆","祸泉",少饮有益,滥醉伤身。

林超先生编著的《杯里春秋》中写道:酒德经历代发展,内容极其丰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酒行为上的集中体现。对酒德的主要精神,林先生用6个字进行了概括,即:逸、和、友、敬、雅、节。“逸”,是说酒可助人逸乐、逸兴、逸才思。“和”,是说喝酒可以"孕和"。“友”,是讲喝酒可以融洽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敬”,是讲喝酒要敬让,讲礼仪,保持酒桌上的和谐气氛。“雅”,是说喝酒要讲文明、雅致、合规范,高尚而不粗俗,做到"饮"有格,"酒"有品,"人"有量,"醉"有度,反对粗俗怪诞之饮。“节”,是说喝酒以能节制酒量,不酗、不湎、不沉为德,提倡饮酒要适度和适量。

我主张让酒回归到文化的本位,讲求以下酒德:

(四)宴会诗中的酒。

(五)饯行诗与酒。

(六)军旅诗与酒。

(七)醉酒诗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大脑,产生抑制作用。据说,当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0.05%时,人就会兴奋。达到0.1%时,一般人会失去自制力,达到0.2%时,人就会醉,达到0.3%时行走就会困难,达到0.5%时,就会昏迷,随着血液中酒精量的增高,失去知觉乃至失去生命。于是,在醉生梦死的朦胧之间,就产生了醉酒诗。

唐人张说的《醉中作》说出了醉后的潇洒与快乐: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唐人王绩有醉酒诗: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大家都醉了,我为什么要“独为醒”?

大唐诗圣杜甫的“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醉酒的神韵,在诗中淋漓尽致的体现着。他的《醉酒歌》更是放言无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穹。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一生信奉儒家信条,忠厚老实如杜甫者,醉后尚且如此大发牢骚,愤抒不平,把批判的矛头对准社会的不公与自己的不遇,竟说出:“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这样过激的话来,可见酒后吐真言。

杜甫描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醉酒后的狂放,岂能在意万岁的传呼!

宋代苏轼的“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醉酒的潇洒,让苍天感觉惊奇。

南宋张元年的“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在醉酒的超逸中,彻底放松了自己。

李白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无泥。”(《赠内》)杜甫说:“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徐步》)白居易说:“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高声发一吟,似得诗中仙。引满饮一盏,尽忘身外缘。”(《自咏》)韩俞说:“一壶情所寄,四句意能多。秋到无诗酒,其如月色何?”(《酬马侍御寄酒》)李寄方说:“日日无穷事,区区有限身。若非杯酒里,何以寄天真?”(《劝酒》)从以上诗句来看,诗人实在是离不开酒的,“无酒不成诗”当非虚言。

白居易的《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难忘与好友同醉的美好时光。

苏东坡在《浊醪有妙理赋》中说:“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疑神。浑盎盎以无声,始从味入。杳冥冥其似道,径得天真。……惟此君独游万物之表,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药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表达了作者陶然微醉的快乐,令人神往。

此外,苏轼还将酒视为诗歌创作的催化剂:“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他还有《酒隐赋》,以为隐土与酒也是难分难解的,便是“引壶觞以自娱,期隐身于一醉。”

苏东坡、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话。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抒发“沙场秋点兵”的豪气(都出自《破阵子》);“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西江月》),又透露出一种玩世的调侃。

THE END
1.喝酒文化咱们的酒桌上的故事从豪放到温馨简介咱们的酒桌上的故事:从豪放到温馨 在中国,喝酒文化悠久而深厚,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我和爷爷坐在他的书房里,他拿出一壶老白干,一副筷子,说是要给我讲一个关于喝酒的故事。 那时候的我,对于喝酒是一种大人的事情,不太懂。但爷爷的话语却让我对这个传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从古https://www.jhybpgouw.cn/xing-ye-shu-ju/290810.html
2.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竹林七贤关于喝酒的典故竹林七贤的历史小故事_竹林七贤关于喝酒的典故 嵇康之生命的绝响 第一次听到嵇康这个名字,是在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笑傲江湖》里。后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有七个人被称作“竹林七贤”,从那时起,这七个人在我脑海中就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们打铁、种菜、喝酒、吃药、玄谈、纵歌、啸叫……他们是中国文学史上https://www.som88.net/47389.html
3.喝酒文化咱们一起倒一杯说故事吧记得小时候,听父母讲起他们的年轻时光,那些关于喝酒文化的传统故事,让我对这份悠久而复杂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喝酒,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我们与家人朋友交流感情、庆祝特殊日子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这种饮食用酒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宴会到现代聚会,无不伴随着美味佳肴和各种各样的酒类。每一种酒都有其独https://www.gy9ph3ne.cn/bai-jiu-pin-pai/238821.html
4.抽烟的人有故事,喝酒的人有心事喝酒的人,他们的心事或关于孤独、关于迷茫、关于自由。他们用酒杯和碰杯的声音,表达着自己的无奈和追求。在醉意中,他们的灵魂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和寄托。 抽烟的人有故事,因为他们用烟草点亮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喝酒的人有心事,因为他们用酒精浸泡了自己的梦想和现实。他们用烟雾和酒杯,诉说着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在这个https://www.meipian.cn/4z7lnfc2
5.公司饮酒规定(精选14篇)爷爷在世时,爱讲水浒故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便成了我心目中的最佳美食了。儿时对大碗酒没有什么奢望,可对大块肉却有着着魔般的向往。于是,我和弟妹们便寄希望于栏里那头发育不良的肉猪,心想等猪长大了,就可以实现大块吃肉的心愿了。终于,在一个天还没亮的早上,听到了大人捉猪的尖叫声,我们激动得浑身颤抖,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r2r3x4f.html
6.喝酒的故事(豆瓣)本书为余斌个人随笔集一种(共三种),无论是下酒菜的名堂,还是酒的趣闻,是关于喝酒的学问,还是醉酒的体验,余斌皆以调侃的笔调写来,但又真诚得近乎可爱。 喝酒的故事的创作者 ··· 余斌 作者 作者简介 ··· 作者:余斌 六〇后,南京人,现供职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著有《张爱玲传》《事迹与心迹》《字里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61054
7.喝酒感悟人生的故事(热门18篇)通过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的真谛与美好。如何培养感悟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问题值得探讨。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生感悟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喝酒感悟人生的故事篇一 古时候,在给皇帝烧菜的高级厨房里,有着一老一小两个厨师。老厨师为了讨皇帝的好,给皇帝吃的都是最新鲜的最好的菜。他对小厨师http://cooco.net.cn/zuowen/4271416.html
8.我与劲牌的故事?还能找你喝酒吗?荆楚网【我与劲牌的故事?】还能找你喝酒吗? 民警陶嘉整理完审讯笔录,装进档案盒,看了看时间,10点还差几分钟。心想,今天还算早,回家还来得及陪老婆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 路过值班室,一阵火锅的香味飘过来,他返身进了值班室,“朱哥,一个人整这么多好吃的?”https://www.cnhubei.com/content/2023-02/06/content_15446238.html
9.关于酒的小故事100字醉心杯中梦岁月沉淀香在酒的世界里,每一壶每一杯都隐藏着无数关于小故事100字的小秘密。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喝酒人的闲聊,更是对生活、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映。 记得一个夏夜,一群朋友聚集在山庄的院子里,围坐在篝火旁边,共同品尝了一瓶年份久远的老酒。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我听闻过最有趣的一个关于酒的小故事100字。他们说https://www.hrmbqgwb.cn/xing-ye-shu-ju/257905.html
10.你都知道历史上哪些喝酒误事的名人故事?想咨询一下关于你都知道历史上哪些喝酒误事的名人故事?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提示:如果此问题没有解决您的需求,您可以点击 “我也要问” 在线咨询。 我也要问 若此问题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9条回答 遥远星球 2022-10-26 15:39:04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https://www.redwinelife.com/redwine/74854.html
11.关于酒的小故事:管仲弃酒新华访谈网齐桓公宴请大臣。管仲迟到了,桓公要罚他喝酒。管仲端起酒杯没有往嘴边送,而是先倒掉一半。齐桓公有些不自在了,略带责备的口气说 :你有约迟到,罚酒又倒了一半,这从礼节上说不过去吧。管仲答道:我听说酒喝多了就会乱说话,乱说话就会说错话,说错话可能会https://www.fangtanpeople.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6428
12.关于酒的经典故事我听爸爸说过的那些喝酒见证的往事我听爸爸说过的那些喝酒见证的往事 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会在家中摆出一桌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聚会。每当夜幕降临,空气中弥漫着香气和笑声,那时候,我就坐在角落里,看着大人们举杯相碰,对酒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后来,当我长大一些,我才明白了这些经典故事背后的深意。酒不仅是一种饮品,它也是连接人们心灵、https://www.yr3f8b9f.cn/bai-jiu-zhi-shi/260748.html
13.品读百味人生之——漫谈关于喝酒这件事情国人有无酒不成宴(席)的这一说法,中国的老百姓素来比较爱喝酒,酒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每有聚会吃饭的时候要去喝点酒,同时它是中华文化与文明之一。 在我们国家,大多数人都尊我们国家古代夏朝时期的第五代国君杜少康杜康为造酒的始祖(祖师爷),说酒是杜康发明的。在《说文解字·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29/09/40984430_1061748173.shtml
14.关于酒的经典故事我听爷爷讲的那些喝酒有趣的事关于酒的经典故事我听爷爷讲的那些喝酒有趣的事 摘要:我听爷爷讲的那些喝酒有趣的事 记得小时候,周末的时候,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酒香。每当这时候,我就知道爸爸或者爷爷要开始喝点小酒了。那时候,我还不太懂什么叫做“品味”,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大人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 有一次,当时我还是个小孩子,https://www.gwzdahvr.cn/xing-ye-shu-ju/342868.html
15.关于父爱的励志故事(精选16篇)关于父爱的励志故事(精选1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故事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父爱的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爱的励志故事 1 我的心得是:世上有数以百万的人将自己的残疾置之度外,成就了难以想象的成功。正如我童年时父亲经常对我说:“你可以学会用与常人不同的方法,https://www.cnfla.com/dushu/lizhigushi/2015-09-01/810690.html
16.这些关于“团圆”的故事中秋特别策划 | 这些关于“团圆”的故事 导语:又是一年中秋时,我们邀请了一些检察官讲述他们经历过的有关“团圆”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寄托了美好愿望…… 故事一:中秋节,他想和伯父一家团聚 主人公: ①小唐 ②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检察院检察官https://www.spp.gov.cn/zdgz/202109/t20210920_5299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