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门可罗雀的茶叶店,是靠什么方法年赚百万的呢?
近几年随着实体生意越来越不理想,但街边各式各样的茶叶店,却越开越多。相信有心的人会发现,这些平日里门可罗雀的茶叶店,随时看上去都冷冷清清的,每天除了清闲的老板和悠哉的店员外,平时店内也见不到几个顾客,但他们却能够常年的把店铺开下去。而且这些茶叶店,又总能留给人一种即得闲又能赚钱的印象。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些我们即熟悉又陌生的茶叶店。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相信很多工作不如意的人,面对这种看上去清闲雅致的茶叶生意,也开始联想翩翩起来。可能你和这些人一样会好奇,这些茶叶店究竟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盈利的呢?另外,他们真像我们平时看起来的那么很清闲吗?
比如茶叶店的利润真很高吗?这些茶叶店的老客群是怎么获取来的?所谓固定的圈子都是怎么建立起来和维系经营的?最关键的就是茶叶店老板在创业之初,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取人脉资源的?不同的茶叶店具体都是靠什么方法来实现盈利的呢?
在这里,为了避免让很多正在对这种悠哉清闲的茶叶生意,联想翩翩的人盲目跳坑,我们先来看下茶叶店的利润,真的有传闻中说的那么高吗?是否如网上所说,茶叶是一个暴利行业?相信聊完这个话题后,会让很多现在准备想入行的人,变得更佳理性一些。
这些年,关于茶叶是暴利行业的争论,其实一直都存在,那些说茶叶是暴利行业的言论也并非空穴来风,而且这些言论普遍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所以无形当中,茶叶便被人们贴上了“暴利”行业的标签。
但是,茶叶这种在国人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并不起眼的农产品。如果单一的从产品毛利率来看,任何人都会觉得它很暴利。可是如果我们一厢情愿的抛开综合经营成本及市场容量,只是简单的看产品毛利这一单项指标的话,其实任何行业都可以被定义为暴利行业。
比如前些年霸占暴利行业榜首的“眼镜店”,一副在上游批发成本才2位数的国产镜片,到了终端眼镜店,却需要消费者花费3位数甚至4位数的价格来为它买单。而同样的产品,实体店与网购相比,价格至少高出3-5倍。
从产品毛利来看,你要说它不暴利的话,相信吃瓜群众们都会觉得天理难容……,但是我们一旦把眼镜店的经营成本,及市场容量纳入其中进行对比,你会发现,这种产品单方面的“暴利”,甚至都很难支撑一家正规的眼镜店生存下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把实体眼镜店和线上网店进行对比,其实网店也有经营场地、人工、水电方面的成本,而且与实体眼镜店相比,还多出来流量成本及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方面,甚至还要比实体眼镜店多出来好几倍,
比如还要养专职运营、摄影/美工、推广专员等!单这一项支出,就足以抵消实体店的装修成本了。所以从经营成本的角度来讲,网店的综合经营成本,其实并不比实体店低到哪里去,某些方面甚至更高。可同样的产品,价格却比实体眼镜店便宜好几倍,而且还会送很多赠品!至于网上争论的实体店验光一说,对消费者而言抛开体验环节来讲!到医院验光虽然繁琐,但站在第三方角度的医院,不是会显得更专业一些吗?
所以两者,在综合经营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同样的产品价格却相差3到5倍。无疑!与网店相比实体眼镜店肯定是暴利的!但前面我为什么会说,产品单方面的“暴利”却很难支撑实体眼镜店盈利呢?
因为凡事都没有绝对,尤其是在经营生意方面!对比完实体眼镜店与网店的综合经营成本之后,我们在来看下两者之间所面对的市场容量。
线上网店价格便宜,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商家薄利多销!毕竟它面向的是全国市场,即便是眼镜这种对体验要求极高,却又超低频的消费产品。抛开服务体验,只从产品价格这个单一的维度切入,一家网店只要运营得当,其日均的客单销售量,往往也会是实体眼镜店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网店只要在流量方面投入产出比控制得当,仅需不断购买流量依靠订单数,就完全足以抵消自身的经营成本并实现盈利。
如果两者的客流量在同一个量级,其实体实体眼镜店从价格方面,就完全可以把网店,吊着横竖抽打好几遍。所以,实体眼镜店与网店相比,虽然经营成本相差不大,但两者之间所面对的市场容量,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面对网店的价格竞争!在客流有限的环境下,实体眼镜店要保障自己生存下去,除了要在有限的市场内进行细分定位以外,唯一的竞争策略就只能从服务方面下手。所以我们会看到经营较好的实体眼镜店,与网店相比除了有专业的验光设备外,还会聘请更专业的验光师,代理更多的品牌,储备更多的产品款式,提供更多的服务并承担更多售后成本。
通过打造这类综合性差异化的产品,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无形之中,自然也就抬高了自己的综合经营成本,而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单独收费又会降低消费体验,最后就不得不落到具体的产品上面来分担。
所以实体眼镜店高出网店3-5倍的“暴利”产品,但在与网店经营成本相同,但市场容量及运营维度,不在同一个量级与层级的情况下。这种表面看来起来非常暴利的实体眼镜店,其实也只是个“伪暴利”行业而已。
在2012年前,说实体眼镜店暴利,也许还说得过去!但如今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眼镜店除了面对区域同行的竞争外,还不得不与各大电商平台中上千家的网店竞争。所以现在还有人拿眼镜店暴利来说事儿的,除了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外,剩下的相信就是想割韭菜,或想找接盘侠的人了。
绕了一大圈,之所以拿眼镜行业来说事儿,是因为站在终端零售的角度,眼镜行业与茶行业,当前面临的情况都差不多,无论在线上线下都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而且都是表面看似毛利极高,但实际纯利却相对偏低的行业。
如果硬要说茶叶是暴利行业,相信已经入坑的从业者,内心会把那些之前说茶叶是暴利的人,祖上十八代祝福一个遍。毕竟眼镜行业终端零售虽然谈不上暴利,但上游原材环节,寡头却是可以通过资本进行间接垄断操控的。
而作为传统农产品的茶叶,相信你用显微镜在整个产业链当中,都很难找得到竞争相对比较小的环节,更别说可以实现垄断了。所以茶叶与眼镜行业一样,仅仅只是一个“伪暴利”行业而已,如果我们从中国六大茶类中细分,你甚至会发现绝大多数茶叶,结合如今主流的经营模式甚至与“伪暴利”都很难挂上钩。也就是说表面看似比较清闲的茶叶店,其实并不等于可以躺着赚钱。
在这里也奉劝那些,奔着清闲、躺赚、高利润这类关键词准备想入行的人。在没有全方位调研,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就毅然决然想入行的话,最好来我这儿喝杯陈年生普,醒醒脑……毕竟创业有风险,入坑需万分的谨慎!
既然一家茶叶店的综合纯利并不高,而且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为什么有些不起眼的茶叶店,却能够悠哉悠哉的年赚百万呢?如果要把它全方位的讲清楚,肯定绕不过不同茶叶店的具体经营模式,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会在后期推出的节目“如何经营好一家茶叶店系列”中专门来聊。
相信很多老茶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茶叶店中喝茶,聊到老板生意经的时候,他们普遍给的答案都是靠老客户捧场,通过客带客撑着。也有人会说,主要是做固定圈子的生意……
那么最让人好奇的问题也就来了!这些所谓的老客户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吗?而且这些老客户真的会死心塌地的在这家茶叶店一直买茶叶吗?另外所谓固定的圈子生意,又是怎么个玩法呢?
我们都知道茶叶除了能提神醒脑,养生养心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烟酒一样,极易上瘾,同时都拥有极强的社交属性。而喝茶的人,一旦认可一个品牌的茶产品,或慢慢与一家茶叶店建立信任关系之后,短期之内是很少会更换产品及购买渠道的。
在茶叶店与茶友建立信任关系后的蜜月期,细心的茶叶店老板往往会通过茶叶的社交属性,逐步拓展该茶友身边的人脉资源,从而实现“客带客”的最终目的。同时在对客群质量筛选的过程当中,他们也会根据自身现状,选择性的渗透进有价值的社交圈子。这便是茶叶店老板常说的老客群与圈子生意。
这些方法其实都没什么秘密,任何销售行业基本都是此类套路。服务好有价值的客户,通过这些客户不断挖掘他们身边的潜在客群,然后分层筛选,以此不断循环的为门店创造客流量…..只是产品不同各个行业的玩法有所区别罢了。
但此类侧重于依托老客群,拓展社交圈循环导流的经营方式。在当前线上线下分流,消费场景严重碎片化的今天,这类经营方式的效果,也已经大不如2015年以前了。与其它销售行业一样,面对着线上各类渠道的冲击。茶叶店也不得不面对新客源减少,老客群不断流失的窘境。
虽然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但究其原因就只有一个,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获取门槛在降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实体门店的自然客流量,尤其是那些消费频率本就比较低的伪快消品行业。
而前面聊眼镜店的时候也谈到过,实体店有限的市场容量与有限的客流量,决定了在如今的环境下,完全依靠坐等生意上门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那些目前依然能够轻松年入百万的茶叶店,却为什么没有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呢?
也许受网络段子的影响,可能你会联想到那些略带神秘的商业路径。比如,他们依靠搭建人脉关系,一盒成本两位数的茶叶,可以轻松卖到五位数,妥妥的可以做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另外通过地方单位及大企业订单就能活得很滋润。
其实这类模式的茶叶店肯定是有的,但这些业务,一般都很难作为主业来长期经营。而且走此类经营路线,对经营者自身的人脉资源门槛,及社交能力要求相对而言都比较高,而且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你会发现忙活了半天,结果只能给别人做嫁衣。这类并不适合大众路线的经营方式,后面会专门抽一期来详聊。
其实当前绝大多数经营得好的茶叶店,并没有什么特殊资源。我在和很多此类茶叶店深度接触后,发现他们的经营方式,其实一直都没做过多的改变,还是以往那些维系老客群拓展交际圈的套路。
从产品到服务,你拿他们和同行相比,可能完全找不出任何比较明显的差异,与电商产品相比就更谈不上所谓的优势了。但面对门店自然客流减少,他们即没有去研发所谓极致的产品,也没有去加入自己并不擅长的电商赛道。
与其它茶叶店相比唯一的变化,其实就是他们前些年便已经开始逐步走出门店,把获客渠道放到了,更加细分的社交场景中去,然后通过“兴趣爱好”深耕这些渠道,为自己的门店不断导入更为优质的精准客群。
简单的来说,就是这些茶叶店之间的共同点,仅仅只是通过不断的测试,最后找到了更为有效的获客渠道而已。你肯定会问,产品不重要吗?当然很重要,毕竟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是茶叶产品。但是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对绝大多数的商家而言,解决产品问题往往比解决流量问题,相对而言就要简单的多了。
第一类获客渠道是门店自然客流:虽然获取新客源的效果,大不如往年,但这也是目前,茶叶店最有效的获客渠道之一,而当前通过门店,吸引自然客流进店的方式,相较于2019以前,从选址要求,到店面形象及店内成列,经营思路上,其实也都有较大的调整与改变。
第二类获客渠道是关联行业拓客:这类渠道对茶叶店而言是拥有一定门槛的,如果拥有产品资源优势,则完全可以先通过互联网,精准的获取目标客群资料。对这些资料,筛选分层之后,在针对性的去谈业务,短期内是能够积累一批优质客群的,而且这类方法成交概率非常高。但此类方法,也需要分析自身产品资源与目标客群是否匹配,在没有经过测试并形成具体的成交策略之前,盲目上门拜访的话是很难成功签单的,毕竟不是所有行业都像茶行业一样,可以礼貌的陪你一直喝茶聊天。
第三类获客渠道是社交活动拓客:也可以说是当前茶叶店,最为主流的获客渠道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茶叶店经营者其实都是通过主动出击,在成功进入目标圈子内潜伏后,会根据自身的优势有节奏的拓展潜在目标客群。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渠道里,往往能够获取很多,高质量的精品客群,虽说整体拓客的套路,与前面提到的方法都差不多。但目前有效的社交活动拓客,玩法却非常之多,线上与线下的操作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也会对执行者的个人综合运营能力要求较高。
第七类获客渠道是参与行业展会:这类渠道在这里就不多讲了,虽然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但就目前来看它依然还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拓客渠道,不过投入产出方面,则完全要看商家自己的实力,与运气了。
介绍完这7类茶叶店的获客渠道,听完之后,或许你会觉得有点小失落,比起那些讲,如何极致的去做产品创新、做三位一体的营销,或做品牌的内容,前面讲到的这些就显得有点老生常谈了。但你是否有深度思考过?一家终端零售或渠道型茶叶店,成功的关键,一定是他的产品和服务吗?毕竟产品与服务放眼全国,所有的茶叶店基本都比较雷同。至于所谓的差异化,其实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茶叶产品虽然有优劣之分,但对不同的人而言,高低之别却很难区分,在全国各地不同种类,且还在大规模种植的茶叶中,有名山寨小产区的天价茶,有规模化种植的扶贫经济茶,也有地方特色的乡情茶,更有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的藏品茶。
面对这种千人千味、不同感情诉求及多品种的产品,你很难找到或研发出,具有绝对优势的茶产品来。所以,开一家茶叶店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获客渠道。只有在不愁门店客源问题的时候,你才会不用担心盲目压货,并不屑于去做那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而充足的客流信息,也可以让你根据这些客群的喜好,针对性的去采购或提升产品与服务,从实现更高的成交转化率,并让客户更加离不开你。因为与产品相比优质的综合体验,才是提升门店溢价力的基础。
而至于这些茶叶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盈利的,相信讲到这里,你应该也能想明白了。这些能够优哉游哉,年赚百万的中小型茶叶店,最核心的盈利产品,其实便是他们与客户之间的高效链接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茶叶店也会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拓展自己的寻茶渠道,并提升自己对不同品类茶叶的品鉴能力。至于产品,其实只是最终成交环节,的承载体而已。因为在客流量与产品面前,在好的产品,若没有客流基数与需求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再好的产品也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最后总结一下,那些看上去门可罗雀,平日里老板和店员都比较悠闲的茶叶店,其实际纯利润,并没有外界所想的那么高,暴利就更谈不上了。茶叶店与其它零售业一样,都是以销售为主导的,有效且精准的获客渠道,才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关键。只是产品的特殊性,让很多交易并不需要在门店内进行,所以略显冷清的门店,才会让外行觉得这个行业比较悠闲而已。
在这个强调认知的时代,很多商业现象,其实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未必就是真相。所以那些喜欢茶,尤其是当前准备入行的人,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足功课,在没有找到匹配自己的,获客渠道之前,谨慎才是钱袋子最佳的保险柜。
但是,通过不断测试,一旦你找到了,匹配自己的获客渠道之后,面对茶叶这个生意,你也就完全的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那么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去寻找这些获客渠道呢?下期再和大家详聊,关于茶叶店获客的具体操作方法!
时光不负,岁月不欺!在「众味合·纯茶」与渴望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