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会有三友,火锅、麻将和喝酒。赢了的请客吃饭,输了的请客喝酒。在酒面前,是非成败、胜负输赢,顷刻间就轻松了许多。举起酒杯,情怀无需言说,悲喜无需表达,推杯换盏时,杯杯美酒懂我们的英雄气、儿女情。这年头,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亲戚喝了酒,红红和火火,好事年年有。朋友喝了酒,哥们五魁首,互相扶着走。
同学喝了酒,推心又置腹,一唠准半宿。同事喝了酒,搭白就算数,跟着感觉走。客户喝了酒,猪油蒙了心,订单上了手。醉人不外花共酒,花是丽人酒是愁。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一喝就倒,官位难保;长喝嫌少,人才难找。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作风喝坏了胃;喝麻了脑袋喝软了腿,喝得记忆大减退。
下面再来几首打油诗,助助酒兴:喝酒吃肉充好汉,啤酒能喝一瓶半。别人笑我酒量浅,我笑别人喝得慢。——南千寻《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早日告别单身狗。要想女友跟你走,先陪丈人喝好酒。——南千寻《斗酒》白酒能壮怂人胆,眯眼不服老婆管。一盆凉水酒醒后,低头乖乖跪搓板。——南千寻《壮胆》一腔热血千钧重,喝起酒来不受控。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南千寻《狂徒》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别人喝酒我吃菜,一桌人中无敌手。——南千寻《无敌》年底了,又到了喝酒的季节。为了远离酒局,我提前签了一份“2019年春节退出酒场告知书”,作为自己的禁酒令,望朋友们知悉。亲朋好友欢聚时光,应量力而酌身体为重。文明饮酒,你好我也好。
中国白酒的地理分布有什么特色呢?
谢邀,中国地大物博,白酒品种众多,各地所产的酒型不同,长此以往,本地区的人适应了本地酒,所以这种酒就会依托本地所适合的各种因素而发展起来。酱香型酒主要产地在贵州省。浓香型酒主要产地在四川,安微等省。清香型酒主要产地为山西省,河北及北方部分地区,米香型酒主要在广西省及周边地区。兼香型酒主要在湖南省。凤型在陕西省,脂香在广东省,如玉冰烧。
中国的酒文化有什么可以说道说道的?
中国酒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饮食文化?
酒,自古都为雅俗共赏,贫富咸宜之神品。中国人饮酒,一人可独酌,二人可对饮,三五人即可猜拳行令,热闹至极。好酒好菜自然美不胜收,而无菜时,一碟咸菜,几颗花生米,也能喝个痛快。我中华民族是个善饮的民族,自古有“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的助兴待客方式。当然了,这并非是提倡以酒买醉,更不能因酒放纵误事。
作为中华饮食方式的酒文化,其真正意蕴还在于饮必合礼,饮必合时,饮必有仪。假如以酒宴兴奢靡之风、借酒虚度美好年华,那就有悖“酒文化”三字的本义了。尧饮千钟开太平盛世,孔子百斛发千古宏论;武松醉酒打虎名闻天下,李太白酒助诗兴彪炳青史......可见酒与中国人的关系,可谓无处不在,如何形容也不为过。古人诗云:“彰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致子弟之孝养,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赞交往之主宾,”中国酒文化享此功能之讴歌应是当之无愧呀!。
中国白酒分为几大香型?各自特点是什么?
在回答你的问题前,先了解香型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白酒文化,各个地方都有本地特色的白酒,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白酒可以和中国相媲美。新中国成立以来总共举办了五届评酒会,从1952到1989年跨度达三十七年,共评出十七大名酒,确定了独具特色的十二香型白酒。它们以各自的风采,诉说着千年的传奇。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在大连举行,确定“色、香、味、格”四大评判标准,首次统一了白酒香型风格的描述。自此香型这一概念正式成为中国白酒分类的主要参照标准,现在每一瓶白酒上都会标有什么香型的。也就是说前两届全国评酒会,没有香型这一说法。现在就来回答你的问题“中国白酒分为几大香型?各自特点是什么?”中国有十二香型,他们的特点如下:1、浓香型浓香型亦称泸香型、五粮液香型,这是白酒市场上占比最多的一种香型,这种香型的白酒,以酒香浓郁,绵柔甘洌,入口绵,落口甜,尾子干净、回味悠长以及饭后尤香而著称。
不同地区或者不同场合下的酒桌文化有什么特点呢?
南北方酒文化的差异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对于爱喝酒的我们都知道,各个地区生产出来酒的色香味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们饮酒方式也截然不同,而差异最明显的莫过于南北地区,其酒文化有着极大差异。要想知道酒文化的不同,首先得了解酒在我们生活交往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只有我们知晓了作用,才能进行深层度的分析了解。
当今社会有许许多多的尔虞我诈,人们要想活的舒服,必须用一层厚厚伪装包裹自己,在为人处世上十分谨慎,以免被别人抓到什么把柄而导致不可估计的后果。酒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调动情绪的物质。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话语比较少往往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而酒却恰恰给了我们这一机会。在酒局之上,它能渐渐让我们忘却烦扰,在不知不觉间自然的放下自己的伪装,讨论自己的真心话语,对方也亦是如此,自然而然酒就变成了交心的工具。
由于其有调动情绪的特殊性,应酬也是缺少不了酒的参与。难过时一起举杯消愁,高兴时一起开心,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酒的神奇之处,体积虽小却作用巨大。1.温度造就度数南北酒的度数差异十分明显,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北方地域严寒,为了御寒人们饮用度数高的酒能立刻起效,把身子很快的暖起来,抵抗外界寒冷环境。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那些侠客在雪地里提着烈酒赶路,正是这一原因。
而南方气候适宜,无需用酒来快速暖身体,因此度数调低点能边聊天边喝。2.原料内在影响成品北方主要利用高粱和小米酿造酒,高粱是一种富含脂肪酸的粮食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会被分解形成香味物质,散发出酒独特的香味;南方盛产水稻,主要利用富含淀粉的大米来酿造,本身缺少部分香味物质而导致香味不够浓郁,却有独特的顺柔口感。
3.居住环境差异北方多数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域,人口分布相对比较稀疏,人们十分好客:南方则是阁楼分布,小桥流水,人们聚集居住在一起,人口密集。生活环境的差异也养成了北方人粗犷、豪放、大气;南方人含蓄、委婉、谦虚的不同特点。每个人都适合饮用符合自己性格的酒,也有符合自己的饮用方式,或杯饮或碗饮或坛饮。南北地区的酒也各有特点:北方刚烈南方温和,我们根据自己特点选择酒饮用。
除了酒本身的差异,两地人们喝酒的方式都有极大的不同。北方人喝酒喜欢和人们吆喝,这吆喝声也是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能够使人们之间聊天更轻松,在他们眼中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品酒,他们把自己心中所想具表达出来了,在酒局上经常进行劝酒,生怕怠慢了好友,我们从他们的行为中都能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客,往往你没有喝醉就走不了,导致酒量小的人不敢和北方人碰杯共饮;南方则是相对用杯慢慢细品,边聊天边小小的沾上一点品尝,注重的是聊天氛围的安逸,喝酒反而变得随意起来,有种居士显然自得的情景。
酒因为饮用方式的不同,其口感也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异,每种喝酒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性格。大口喝酒的人往往性格豪迈,小杯慢饮的人一般心思细腻,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酒品如人品”。这种喝酒方式的差异也间接反映出南北地区人们的性格特点!南北地区的酒文化存在差异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共同点,在历史长河发展中有一点始终没有发生改变,那就是对酒的深深喜爱之情,在生活中酒始终贯穿人们的生活。
烦请酒虫们讨论下,中国酒场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可只概括地说?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里,黄泥岗上,晁盖和杨志两班人喝酒解渴,那酒自然不是提纯的白酒,武松在景阳冈酒店里喝的“三碗不过岗”的酒自然是高度白酒。我不是酒虫,只是偶尔品品酒而已,真正的浅尝辄止,没有酒量,也是为了避免因为饮酒过量而失态。单位里倒是有一个酒虫,每餐必饮酒。每饮都是半斤八两白酒。有一次从早到晚连饮一天酒,回家时倒在路边,呕吐物让麻雀、乌鸦醉倒一地……这是牛饮,与文化二字不沾边。
说正题。先说酒文化。曹操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陆游说:“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借酒浇愁有了这些千古名句,成了酒文化现象。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贯休说:“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离愁别绪,因为饮酒有了文化内涵。
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李煜说:“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这是形容愉悦欢快中饮酒的作用,不乏文化意蕴。古人无论送别、接风、走亲访友、登临凭吊、喜怒哀乐爱恶欲……都能转换成流传于世的、厚重而深具文化内涵的诗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则把酒文化融入了极其寻常的生活之中了。
酒与诗有不解之缘,当然所谓酒文化不只是说酒与诗词,或诗词里的酒。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酒,可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哲学象征。刘伶说:“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是道家精神的艺术体现,是酒文化生动的哲学表述。
以上,看看酒桌上所谓的“座次”和“敬酒”,就一目了然了。餐桌上的“座次”和“敬酒”往往体现了权力的大小、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有些人的酒席是炫耀和趾高气扬的机会,有些人的酒席是被践踏、被侮辱、被损害的过程。这是一种虐待和自虐的文化。更有甚者,很多肮脏、投机、犯罪的交易,都是在卑鄙、恶心的情况下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