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我是能喝一点,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酒的好处,只不过觉得当饮则饮,否则破坏了酒桌的气氛,而自己的为人又属于比较愚钝一类,所以往往有喝醉的时候,醉了就找到家睡觉去了,偶尔醉的重了,又翻肠倒肚一番,蔫上半日,方才回过神来。每每这样,想来自己是不担酒的,但是出门在外,往来应酬,哪里又允许你不饮酒呢。
有时也抱膝再想,饮酒的好处在哪里呢?翻翻前人的句子,有“三杯通大道”,这非圣贤所能理解,经典!有“酒壮英雄胆”,总感觉里面有几分怯弱,这应该是俗人说的话。有“酒饮微醺时”,说的恰到好处,类文人饮酒。想想自己和这几句中的境界从没沾过边,大概许多酒都白喝了,所以也没写出什么好的东西来,只能神往了吧。
虽不善饮酒,但是世间朋友往来,以酒相待,似不如此不能倾心而交。前几年途经郑州,拜访词林同好飞鹏,鹏取家藏女儿红,来一小店,啖肉餐英,错杯相谈,挂月而归,现在想起犹历历在目,这样的往事一如女儿红一样绵软柔长。
再如去岁于哈尔滨,月白引夫君小吕与我与秦楼来日本料理小酌,无拘无束,侃侃而欢,这次第,一如清酒一样甘冽。
想来尘世的友情唯有酒可以仿佛,朋友相聚,其欢悦之情唯酒可以表达,写到这又想起“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俗语来,看前人总结的如此透彻,可浮一大白。
记得在一个小饭店的门口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天不管地不管酒馆,愁也罢乐也罢喝吧“,这里又看到酒的另一面性情,横放,人间喜宴上有酒,白事上也有酒,酒就如唢呐,承载起人生的大悲大喜,聚散别离,因此,酒上升成文化。
酒中有哲学,酒大部分是水和酒精构成,及其微量的物质赋予了酒的色香味,使酒有了个性,这就是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构成世界,特殊性改变世界,两者结合,构成和谐。
酒中有诗是饮者中的诗人体会到的,诗中有酒是诗人中的饮者体会到的,凡人呢,可以人云亦云,所以我也是人云亦云罢了。
生活中大多人饮酒似乎没有考虑这些,只是按约定成俗的习惯来做,甚者借助酒精兴奋或者麻醉自己,酒似乎也成了毒品。又每每看到因酒滋事的新闻,也不禁唏嘘,唏嘘生命的脆弱,被这样的液体所左右,尤其自己熟悉的人因此离去,更生出很多愤慨,但是你能恨起来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