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的艺文杂谈出来后,青普君就被朋友无情嘲讽:“周密的词叹的是南宋亡蒙于古,学过历史不?”
正坐着喝茶的青普君不淡定了:“本故事纯属虚构,至于那么较真?扬州这么多琼花般源远流长的传说,难道不值得去看看?”
“年轻人,别那么容易上火,喝茶讲究心境,你真该去大明寺喝喝禅茶。”
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品茶若品人生,在扬州文化行馆内,青普君与朋友喝茶说禅。友人再赋词,讲个禅茶故事:
正徵调(黄钟征)【瑶华慢】
(序)客有年少得意而垂老落寞不忿者。余与谈茶:茶有浓淡凉热,何患之耶?滤之,晾干充枕安眠,不亦宜乎?其称善,乃释然。前尝谱是曲,谓其声去而不返,别有寓意焉。今以上去韵写之,结于本调,意欲趋平和。果如是耶?
禅茶一味。浓淡咸宜,具其时真气。寒凉温热,都态度、恰好人情钟意。滋喉消渴,伴闲品、怡然关系。经晾晒、充枕余馨,治愈不眠心志。
天生物种如斯,自看浅生涯,容易神会。刚需或缺,由角落、随手残渣丢弃。要须知识,早贡献、襟怀精粹。总未辜、清友称呼,值得一经书记。
“多谢普玄大师几日收留,在下如今已基本康复,不好再多叨扰。”焦躁的青芮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青芮是扬州茶商,年少离家,闯荡三十余载,于扬州小有名气。
如今年逾半百,儿子业已长成挑大梁。茶行的事,青芮能插手的事就越来越少。尤其半月前监督茶船卸货不慎跌了一跤,大儿子便吓得再不让他管理茶行事物。争执一番,青芮气得拂袖回主院,没过几天便瞒着儿子独自驾车出城,意重寻茶道再闯荡一番。
谁知刚入山,便横遭大雪。扬州附近怎会有大雪?青芮一分神,马匹打滑,便连车带马滑下坡去...
再次醒来,青芮已身处一座古寺。寺里只得一位老僧人,法号普玄。受了些轻伤,青芮便在庙里稍作修养。
普玄虽是僧人,却会些医术。三两天下来,青芮就已经好个七八。外头大雪渐渐停,天放晴,青芮的心也开始焦躁起来。
本想辞行,可普玄不知怎的,总巧妙在青芮开口前,将话堵回去:
“施主,斋菜该凉了,快些用膳吧。”
......
“施主,今日天晴,不如你我去后庭院品茶赏雪吧!”
“施主,雪美茶好,对弈一局可否?”
拖了两三日,在这心神不宁的雪后晴天,对弈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的青芮终于开口。
普玄不语,又落一子,将棋局将的更死。拿起茶,呷一口,道:“施主有心结,且再品一口茶可好?”
青芮拿起茶盏,一口喝尽。冲泡多次的茶,不仅微凉,还索然无味,再没一开始齿颊生津,回味绵长个味道。不正像自己如今寡淡无趣的生活?
想起临行前晚间百无聊赖在书房中对灯久坐,青芮苦笑一声,不知如何作答,缄默着。普玄也只一笑,并不多语。
对坐良久,青芮开口道:“想我少小离家,三十余载闯荡,数尽悲欣奇遇。今老矣,背风灯顾影,怜已驼弓,看都朦胧。沧海虚空。大师,与其如此空耗,不如趁我腿脚尚自如,再闯荡一番!”
普玄只是轻笑:“往事烟云,何须挂念?”
“大师,我并非执念,只是...”
“施主高寿?”
“五十九啦,再过小半年便至花甲。”
“老衲七十有二,日日都待在这老庙。”
青芮话一噎,不知如何作答。
“施主后辈长成,无需庇佑,自觉困闷。若是你的儿子,个个不成器,你的晚年怕是连茶渣都不剩了。”见青芮不置可否,他又不知从哪摸出一个匣子递出。青芮打开,是一方素枕,无任何花纹,甚至针脚粗糙,却隐散清香。细细一闻,枕芯竟是茶叶做的!
“这是由这几日你我饮过的小种茶渣晾干制成。泡水虽无味,成枕,却能提神消疲。施主,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大师!”青芮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旧在那扬州榻上,窗外天大亮。原来是梦?!可普玄大师的话分明萦绕耳边。房间里也残留着小种茶的桂圆香与松烟味。
敲门声起,小厮传话:“老爷,今儿个大少爷在西院摆了席,还专门请梨园戏班子给您表演。为半个月前惹您不高兴赔罪,让您老人家莫气了。”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青芮摸索着下床,也不用丫鬟更衣,自个洗漱了,便迈向西院。大院里已经摆好了桌椅,戏台上,一出茶商走南闯北贩卖茶叶的戏正要开演。大儿子,儿媳妇见到青芮,赶紧过来嘘寒问暖。而青芮心系昨日梦,不多语。
突然,一个小小的身影窜到跟前。细细一看,正是大儿子小女儿,青芮六岁小孙女,喜儿。只见喜儿怀里抱着一团白,脆生生的开口道:
“爷爷,半个月不见你了,喜儿怪想你的,可是不喜欢喜儿了?听娘说,爷爷年纪大了,睡眠不好,所以喜儿特地让爹从茶行里寻来爷爷最爱喝的小种茶叶缝了个小枕头,望爷爷莫生喜儿气了。”
青芮定睛,这枕头不正和梦中普玄大师递与的茶枕一样?再望向喜儿灵动的眸子。
忽的,便心下释然。
青芮接过枕头,把喜儿抱在怀里:
“喜儿,最近爷爷没去看你,功课可有落下?”
“对了,给你讲讲爷爷年轻时候的故事吧。”
“想爷爷当年可胜你爹无数,入桐木关,闯茶马道,翻玉龙山。风餐露宿,遇过虎狼,斗过土匪...”
意境如茶,心境如禅。若有幸会于青普扬州瘦西湖文化行馆,青普君定要邀你体验艺文“禅茶一味”。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禅意里衍生。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跟随大明寺仁百法师走访寺中,谈禅机,饮禅茶,感受四时变幻,人生喜乐,以激发对世界、对自身的多维思考。
中吕调【水调歌头】
时事也,轮回耳,岂须惶?一生能够多少,冷遇与高光?原样河山今古,来去江湖风雨,经历自担当。竹杖漫敲地,意见渐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