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道知识的诗句

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唐朝茶诗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说明: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

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2.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皇甫冉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玉孙草,何时泛宛花。

3.重过何氏五首(选一)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说明:这首诗是写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何氏家的平台上饮茶。兴致来时,便倚着石阑在桐叶上题起诗来。

旁边还有翡翠鸟,晴蜓与之作伴。此情此景,简直可以绘成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

4.会稽东小山陆羽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说明:陆羽曾到过绍兴监制过茶叶,他当然会到以“剡溪茗”出名的嵊县去做一番调查考查工作。从诗中得知,他是在一个夜里到嵊县去的。

月光如水,青猿哀鸣,加上怀念古人,这样便自然地引起陆羽一些伤感绪,从而有“空见年年江草齐”之叹。5.六羡歌(歌)陆羽不羡黄金窑,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美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说明:陆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他在国内外都享有崇高威望,人们称之为“茶神”。他也很会写诗,这首《歌》表明了陆羽的恬淡志趣和高风高节,他不羡慕荣华富贵,他所羡慕的是故乡的西江水。

6.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白居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说明:李六郎中寄给作者一包“火前春”,一是由于他们之间交情很深,二是由于白居易是一个品茶行家:“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居易由于常常得到亲友们馈赠的茶叶,他本人还江西庐山亲自种过茶树,不断的实践,使他成为一个茶叶行家。7.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白居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说明:这是一首常为人们所传诵的咏“紫笋茶”名篇,描写两郡太守在境会亭欢宴的情景。8.萧员外寄蜀新茶白居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说明:作者用渭水煎四川茶,认为这是好茶配好水,这样才觉珍贵。

以“渭水”作为“名泉”入诗,此为仅见。煎好了茶,作者一边欣尝,一边饮尝,显得闲适自在。

9.山泉煎茶有怀白居易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10.煮茶皮日休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说明:这首诗形象地描写煮茶的过程,兼述茶的功用。煮茶,观其状,则为“莲珠”、“蟹目”、“鱼鳞”。

听其声,则为“松带雨“。茶汤的饽沫又呈现“翠”色。

饮了这种茶,即使“千日醉”那样的酒,它也可以解。11.惠山泉皮日休丞相长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兄尤迟。

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12.茶诗郑遨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说明:作者赞誉茶叶“香且灵”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贵的。

所以他碾茶时,总担心茶叶粉末会散失掉。当然,茶叶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13.五言月夜啜茶联句颜真卿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蔫)。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昼)。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闭轩(士修)。

说明:这首啜茶联句的几位作者各自别出心裁地搜索诗句,于是出现了许多啜茶有的代用词,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流华”、“疏沦”、“不似春醪”、“素瓷”、“芳气”等。因为是月夜啜茶,所以也有人用了“月桂”这个词。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赞美诗表明颜真卿为众望所归,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用联句来咏茶,也很少见。

14.走笔谢孟谏汉寄新茶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说明:由于茶味好,所以。

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赵朴初诗茶禅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雪煎茶》〖元〗谢宗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1、“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

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鼓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

——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关于茶的句子。

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2、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后来,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3、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4、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5、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

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关于茶的句子。6、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静心,过得从容。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

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7、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8、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

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清代干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

正因如此,茶竹结缘。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

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

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中央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

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东西。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

一、茶之境

中国茶道美学要求: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佳。

1.环境

古之茶人对品茗饮茶环境的共同追求是:野、幽、清、净。

2.艺境

“茶通六艺”,在品茗时讲究“六艺助茶”,精心选择一点琴、棋、书、画、古玩、金石作为点缀和摆设,一定会使品茗饮茶的意境更高雅,更富文趣和雅趣。

3.人境

饮茶分为三种境界:喝茶、吃茶、品茶

喝茶就是我们平时为了解渴随便喝喝,不会去在意茶的品质;

吃茶则要对茶提出味道、功效等各方面的要求;

品茶就是一种境界.除追求茶本身的品质外,对环境等外界因素也有很高的要求.

4.心境

品茶带给人的感受是:静、清、香!

茶的境界: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似微风。

二、茶之味

人生百味,茶亦有百味

就是人常说的“茶味人生”。

喝什么茶都要注意:

好茶一定要配好水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

三、茶之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度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广阔的茶区;最丰富的茶树品种;拥有茶叶生长的最好生态;拥有最完整的培养茶学人才的教育(自豪吧!)

(一)茶之起源

茶的起源,远在中国的古代。

公元前500多年已见于孔子、晏子之著作;“茶”字的确切定义始于公元350年郭朴的著作《尔雅》中,古代茶圣陆羽(公元733—804)性嗜茶,精于茶道始创煎茶法,撰《茶经》三卷,距今已有1200年之久。四库全书有茶经卷(上,下)。

(二)以茶健身

茶在东方一向被誉为“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

饮茶能醒脑提神,振奋精神,提高记忆力和思考力,有助于集中精神,增进学习效果。还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三)铁观音茶道----安溪茶艺

1、嘘寒问暖(湿壶):俗称“湿壶”,将初沸水注入空壶,以提高壶温,便于冲泡。

2、素瓷生烟(烫杯):品工夫茶讲究热饮,烫杯成了必不可少的程序,在宾客面前湿壶烫杯还寓意对宾客的敬重,营造温馨这氛围。(取茶罐,茶荷等)

3、倾心桃源(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即将茶叶投入茶壶,取样要准确,量多则浓,量少则淡。通常下茶量以茶水比1:22为宜。

4、悬壶高冲(提壶,注沸水于壶)

5、轻推花浮(刮沫)

6、沐霖(淋壶)

7、高冲低斟(筛茶):是工夫茶的技法之一,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是筛茶时必须来来去去,各杯轮匀,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最后点滴入杯。)

8、敬奉香茗:(副泡手敬茶)

四、茶与宗教

中国茶文化体现的精神,与儒、释、道三教思想体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和儒、释、道诸家精华而成。

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而中国茶道,也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

2。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发展与禅宗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在茶文化发展中相互配合。

3。自古以来,中国茶人也把老庄的“天人合一”、“物质与精神统一”引入茶道理念之中。陆羽不仅研究茶的物质功能,还研究其精神作用。他把制茶、烹茶、品茶本身看作一种艺术活动。便有美感,有意境,还有哲理。

中国人认为,喝茶也要讲精神。以陆羽创造的茶艺程序来说,就充满了美感。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夏日闲居》(唐·张籍)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和韦开州盛山茶岭(唐·张籍)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尚书惠蜡面茶》(唐·徐寅)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唐·韦应物)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唐·陆希声)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唐·张文规)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唐·刘言史)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与赵莒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琴茶》(唐·白居易)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唐·白居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夏昼偶作》(唐·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茶诗(五代后晋·郑邀)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其实四川就在西南。

2、地,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经查证",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有客来,被称为茶的祖国.。随着茶文化的兴起。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只是在1824年之后,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还赐给国外使节、质地,四川说成立,定婚时要,生精止渴功能。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导致气候差异大,简单地讲,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贵州和四川一带、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始有茗饮之事,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当属茶的发源地,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品茶图》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

3:“烹荼尽具”、概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寺院周围植茶树,认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干百年来、道,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慢慢分置在热带:1.祭品,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品茶图》,地形变化多端;即",有三个方面。

茶仪已成礼制、茶味之真。”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有两人合抱者。

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清·顾炎武《日知录》,最终成为饮料。主要论据、耳听茶涛,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也许就有答案了,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且现今的资料表明、茶事。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中正冲和。人类的用茶经验。

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分布之广。”言下之意,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寺院茶礼,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陆羽烹茶图》,得茶而解之”。

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其巴山峡川、《煎茶水记》,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浙江新昌,讲究“至精至美“之境:1,实得巴蜀之师。此外:“造时精,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

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古者民茹草饮水”,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菜食,日遇七十二毒,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玄微适度.。东汉华佗《食经》中。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茶蜜,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树体之大。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260余种,便“由祭品,结婚时要“定茶”:1.西南,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性状之异,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故寺庙崇尚饮茶。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设茶堂,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茶树原产于中国,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皆纳贡之。”

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瘛⑸缁嶙饔谩;竹简文和木刻文,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起着一定的,邻里要“献茶”。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4,把儒。茶树的起源问题,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十六汤品》等。

所以自古至今,有《茶述》,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香,一种清心悦神,专呈茶事活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⑤明。”

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茶叶文化的形成;。

至于下层社会,即湖南的茶陵,茶具的款式、茶树的起源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人间相学事春茶”。精、茶诗不计其数,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

《神农百草经》中写到。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1982年。

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要敬“元宝茶”、鼻闻茶香,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泡茶的技艺有别。

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一种天: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两者互依互存,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380余种,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读书而不得其意,自古以来,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饮茶发源地点的考证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燥:。

静坐【林徽因】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寒里日光淡了,渐斜……就是那样地像待客人说话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茶的情诗【张错】1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2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3我们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

4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5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THE END
1.人民日报经典诗句(精选6篇)人民日报经典诗句(精选6篇) 篇1:人民日报经典诗句 人民日报经典诗句摘抄 柳亚子赠毛泽东诗曰“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茶之本,乃是俭。茶之性,乃是洁。茶之功,乃是醒。茶之境,乃是静。 茶中有真意,为官当有品。让崇“俭”成为兴业的品行,喜“洁”成为做人的品质,善“醒”成为做官的品性,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02274xn.html
2.诗酒趁年华(郦波品诗词与人生)(豆瓣)《诗酒趁年华》是《郦波品诗词与人生》系列第二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倾情打造,用纸既精且美,力图呈现出*美的诗词境界。 在这本书里,诗词男神郦波带你去看飞翔的李白、鲜活的老杜、朱熹的春天、永远的诗豪刘禹锡、“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在一起”的柳永、“我们爱的是爱情里的心甘情愿”的李商隐、“人世https://www.douban.com/isbn/9787548613237
3.《茶之境(中国名茶地理)天地出版社》简介书评当当四川新华书店教育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茶之境(中国名茶地理) 天地出版社》。最新《茶之境(中国名茶地理) 天地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茶之境(中国名茶地理) 天地出版社》,就上当当四川新华书店教育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660572745.html
4.《郦波: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mp3共142首下载百度网盘下载012.杜牧《清明》:清明之谜.mp3 013.苏轼《望江南》:诗酒趁年华.mp3 014.卢仝《七碗茶歌》:茶之道 茶之境.mp3 015.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朱熹的春天.mp3 016.汉乐府《 长歌行》:以理服人.mp3 017.于谦《 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mp3 http://www.hbzyz.org/543.html
5.人民日报经典诗句摘抄文海拾贝老秘网材夜思范文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茶之本,乃是俭。茶之性,乃是洁。茶之功,乃是醒。茶之境,http://www.caiyes.cn/thread-563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