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钓徒烟波:抄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烟视媚行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B.烟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烟波浩淼,烟雾缭绕。
烟雾(***og)是煤烟(***oke)和雾(fog)两字的合成词,由英国人沃伊克思(内H.A.Voeux)于1905年所创用。
原意是空气容中的烟煤与自然雾相结合的混合体。目前此词含义已超出原意范围,用来泛指由于工业排放的固体粉尘为凝结核所生成的雾状物(如伦敦烟雾),或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多种污染物的混合体形成的烟雾。
在化学中的烟一般指粉尘而雾一般指液体。
在化学上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物有2种: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分别为液态和固态,因而可见白色烟雾。
但其他反应一般为烟或者雾,如: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现象为白烟;打开浓盐酸细口瓶,瓶口有白雾。
C.烟字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
烟波钓徒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烟波浩渺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烟视媚行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烟云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烟断火绝:指人烟灭绝。
烟飞星散:形容离散。
烟霏雾集:形容众多。
烟霏雨散:形容众多。
烟花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
烟聚波属: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
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烟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同“烟消云散”。
D.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烟炎张天: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专
烟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属得干干净净。同“烟消云散”。
烟销灰灭:比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烟蓑雨笠: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烟聚波属:如烟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连而来,聚集甚多。
烟花风月:指男女情爱之事。
烟霏雨散:形容众多。
烟飞星散:形容离散。
烟霏雾集:形容众多。
烟断火绝:指人烟灭绝。
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烟视媚行: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烟霞痼疾: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
烟云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E.四字成语以烟开头的
烟波浩(渺)
F.烟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烟开头的成语有来哪些:
烟波源浩淼、
烟波浩渺、
烟消云散、
烟花粉黛、
烟花风月、
烟炎张天、
烟花贱质、
烟岚云岫、
烟消火灭、
烟霏雾集、
烟飞星散、
烟霏雨散、
烟不出火不进、
烟霞痼疾、
烟熏火燎、
烟聚波属、
烟波钓徒、
烟销灰灭、
烟雾腾天、
烟波万顷、
烟断火绝、
G.烟字开头的成语
烟字开头的成语:烟消云散、烟视媚行、烟花风月、烟霞痼疾、烟霏雨散。
1、烟消云散[yānxiāoyúnsàn]
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自:《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事物或情绪
2、烟视媚行[yānshìmèixíng]
解释: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出自:《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释义:他们有新取的媳妇,媳妇到了,安详稳重,害羞不自然。
语法:作谓语、定语。
3、烟花风月[yānhuāfēngyuè]
解释:指男女情爱之事。
出自:吴梅《风洞山·游湖》:“都是些烟花风月担误了你也!”
释义:都是这些男女情爱之事耽误了你呀。
语法:作宾语、定语
4、烟霞痼疾[yānxiágùjí]
解释: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出自:《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释义:形容爱好山水林泉,烟雾云霞,已经成为难以改变的癖好。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爱好山水成癖
5、烟霏雨散[yānfēiyǔsàn]
解释:形容众多。
出自:《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
释义:连续不断的,的迷雾细雨散落下来。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H.“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烟”字开头的成语有:
烟波浩渺、烟波万顷、烟火邻居、烟岚云岫、烟霞蜩疾。
I.烟开头的四字成语有那些
烟波浩淼
烟波万顷
烟尘斗乱
烟断火绝
烟飞星散
烟霏露结
烟霏雾集
烟霏雨散
烟花风月
烟花贱质
烟火邻居
J.“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烟云过眼[yānyúnguòyǎn]
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烟熏火燎[yānxūnhuǒliǎo]
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嗓子烟熏火燎地难受。
烟消云散[yānxiāoyúnsàn]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烟霏雾集[yānfēiwùjí
形容众多
四个字的烟有哪些成语?
⑴烟什么什么渺四个字的成语
炊烟袅袅
chuīyān
niǎo
古时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⑵带有烟字的四字成语
过眼烟云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荒无人烟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蛮烟瘴雨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七窍生烟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齐烟九点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人烟稠密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如堕烟海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乌烟瘴气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烟波钓徒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钓:钓鱼。旧指隐逸于渔的人。
......
⑶“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⑷关于烟的四字成语就是那个什么烟什么,形
你好,与烟有关的成语有:雾锁烟迷、烟霞痼疾、浩如烟海、扼襟控烟、乌烟瘴气、荒烟蔓草、烟花贱质、笔底烟花、渺若烟云、雨条烟叶、烟花风月
⑸带“烟”字的成语有哪些
灰飞烟灭,渺无人烟,烟消云散,烟波浩渺,乌烟瘴气,过眼烟云,荒无人烟,柳烟花雾,纸落云烟,七窍生烟……
⑹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过眼云烟、
荒无人烟、
浩如烟海、
烟波浩淼、
乌烟瘴气、
烟消云散回、
灰飞烟灭答、
笔底烟花、
雨笠烟蓑、
撞破烟楼、
落纸云烟、
扼襟控烟、
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
雨膏烟腻、
雾锁烟迷、
落纸烟云、
渺若烟云、
紫玉成烟、
雨条烟叶、
七窍生烟、
人烟阜盛
⑺烟字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
⑻“什么烟什么云”的成语有哪些
烟消云散
解释:yānxiāoyúnsàn
读音: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示例: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
(8)四个字的烟有哪些成语扩展阅读
近义词:涣然冰释、无影无踪
1、涣然冰释
读音:huànránbīngshì
解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白话释义: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2、无影无踪
读音:wúyǐngwúzōng
解释: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白话释义:你那边挤来挤去,躲躲藏藏,没有一点踪影。
⑼关于烟的四字成语
//cy.5156e/serach.phpf_key=%D1%CC&f_type=chengyu66个带解释
⑽烟什么什么渺四个字的成语
yānbōhàomiǎo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烟波:雾霭苍茫的水回面;浩渺:水面辽答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出自:唐·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
近义词:波涛汹涌、白浪连天、烟雾弥漫
反义词:风平浪静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水面广阔无边
《三国志·周瑜传》译文与赏析
周瑜传
题解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今安徽庐江)。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之交。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其后,周瑜攻打南郡,中毒箭。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原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1]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途)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着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2]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注释
[1]长壮:身材魁伟。
[2]桥公:即乔公。乔,古作“桥”。
译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在汉朝当过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做过洛阳县令。周瑜身体修长健壮、相貌俊美。当初的时候,孙坚举义兵讨伐董卓,将家眷迁置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周瑜与孙策交谊深厚。周瑜将大路南面一所大宅院让与孙策居住,还经常去后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各种生活所需两家共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为丹杨太守,周瑜前往看望,正好赶上孙策预备东渡长江,到了历阳,孙策派人送信告知周瑜,周瑜领兵前来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地说:“我得到了你,大事就顺利了。”于是周瑜跟随孙策前往攻打横江、当利,全都一一攻克。随即又渡江进击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军曲阿,刘繇逃走,这个时候孙策的军队已扩展到几万人。于是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会两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还是回军镇守丹杨。”周瑜便回到丹杨。
不久,袁术派自己的堂弟袁胤替代周尚为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和周尚都回到寿春。袁术打算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分析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只请求袁术让他担任居巢县县长,目的是打算借道回到江东,袁术同意他的要求。周瑜于是经居巢回到吴郡。这年为建安三年(198)。孙策亲自前来迎接周瑜,授任他建威中郎将,当下便调拨给他二千兵卒及五十坐骑。周瑜当时24岁,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周瑜恩信声震庐江,便派他外出守备牛渚,后又***春谷县县长。不久,孙策打算攻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周瑜跟随孙策进军皖城,并将其攻克。当时得到乔公两个女儿,都有倾国之色。孙策自己便娶了大乔,周瑜就娶了小乔。接着再进军寻阳,打败刘勋,征讨江夏,还军平定豫章、庐陵,周瑜留守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3],囚俘万余口,还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4]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瑜曰:“不然。操虽讬(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稿草[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3]枭:斩首。渠帅:大帅,魁首。渠:大。
[4]蒙冲:具有良好防护的进攻性快艇。又作艨冲、艨艟。
[5]稿草:草料。
建安五年(200),孙策去世,由孙权统领军国事务。周瑜领兵前来吊丧。于是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掌管军政大事。建安十一年(206),周瑜督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将它们的首领斩首,俘虏余众一万多人,回兵驻守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遣部将邓龙带领数千人马进入柴桑,周瑜追击征伐,将邓龙活捉后送往吴郡。建安十三年(208)春,孙权征讨江夏,周瑜被任为前部大督。当年九月,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得到刘琮的水军,水、步两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东吴的将士听到这一消息都非常惊恐。孙权召集部下,征询对策。大家都议论说:“曹操乃豺虎之人,然而他借着汉丞相的名义,挟天子以征服天下,动辄就说是朝廷旨意,如今要抗拒他,事情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所处的形势,能够抵御曹操的,就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全部,加上刘表原先训练好的水军,大船战舰,乃至千数,曹操将它们全部摆开沿江直下,并兼有步兵,水陆两路一齐进发,所谓长江天险,已成为曹操与我方共有的了。而在实力上敌众我寡极为悬殊,不能相提并论。因此最好的方法不如向他投降。”
周瑜说:“不对!曹操虽说名为汉相,实则就是汉贼!将军您以神明威武的雄才,兼有父兄的伟烈功业,割据江东,占地几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铲除奸邪祸患的时候。何况现在是曹操自己前来送,怎么能反而向他投降呢?请让我为您分析算计一下:如果现在北方局势完全稳定,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当然可以与我们旷日持久地争夺疆土。但能够与我方在水战中争个胜负吗?现在北方的局势既没有得到稳定,加之马超、韩遂在函谷关之西,成为曹操后方之患。况且舍弃骑兵优势,依仗所缴获的战船,来与我吴越之地的军队在水战中争雄,本就不是他们中原人的长处。如今又值严寒季节,军马缺乏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道来到南方江湖之上,水土不服,必然生发疾病。上面所说的四点,都是用兵之中的大忌,而曹操全然不顾,逆向而行。将军要擒获曹操,现在正是最好时机。我请求率领精兵三万,进驻夏口,保证替您打败曹操。”孙权说:“曹操老贼企图废除汉室自立为帝,蓄谋已久,只是顾忌袁术、袁绍、吕布、刘表与我而已。如今他们几位都被歼灭,只有我一人独存,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所说应当对他进行抗击,与我的想法完全一致,这是老天爷将你送来协助我的呀!”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6],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7]陈(阵),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阵)。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6]夏口:今湖北汉口。
[7]擽(lì):攻击。
当时,刘备被曹操打败,企图南撤渡过长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两人共同商议抗曹大计。由是刘备也进驻夏口,委派诸葛亮前往拜谒孙权。孙权于是便派遣周瑜与程普等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两军相战于赤壁。此时曹操军队的士兵中有不少人染有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即败,退兵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驻军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与之进行持久战。然而观察曹军战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将其烧毁打败。”
于是周瑜调拨几十艘大船战舰,船内装满柴草,在柴草上浇满油膏,外面罩上帷幕,上面插上牙旗,先让黄盖写信给曹操,欺骗说要前来投降。又预备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分别系在大船的尾后,于是船队依次向前驶去。曹操军中官兵都伸长脖子在观望,指点船队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命解开各小船,将大船同时点火。当时风势威猛,大火蔓延江北烧到岸上的曹军营寨。片刻之间,烟火冲天,曹军人马被烧淹者不计其数,于是全军败退,返还保守南郡。刘备与周瑜等又合力追击。曹操留下曹仁等驻守江陵城,自己径自退还北方。
周瑜与程普又领军挺进南郡,隔着大江与曹仁对垒。兵未交锋,周瑜即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派出一支部队前去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镇守后方,自己与吕蒙往上游解救甘宁。甘宁之围被解后,周瑜军队便渡江驻扎在北岸,约定日期与曹仁军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掠阵,被乱箭射中右胸,伤势严重,只好退还。后来曹仁听说周瑜卧床未起,便率兵上阵出战。周瑜于是强行起床,带伤巡察军营,激励将士勇气,曹仁于是只好撤军。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8]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猝)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9],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10]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11]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着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12],其有阙误[13],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8]猥:迁就,勉强。
[9]折衄:受挫。
[10]蹙:逼迫。
[11]巴丘:在今湖南岳阳。
[12]三爵之后:谓略有醉意。
[13]阙误:失误。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身份兼任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刘备前往京口拜谒孙权,周瑜上奏说:“刘备以枭雄的姿态,且有关羽、张飞熊虎般的猛将,他一定不会长久屈身为他人所用。依我的愚见,现在最好的方法便是将刘备迁置到吴郡,为他修建最豪华的宫室,多给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爱的东西,以此满足他的耳目享受,再把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各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这样的人挟制他们,让他们与我们一道作战,大事即可成功。如今迁就他割让土地来资助,让这三个人聚在一起,又都安放在边界疆场,恐怕是蛟龙获得云雨,终非池中所容纳得了的!”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应当广招天下英雄为是,又担心刘备并非一时制服得了的,因此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其时刘璋正任益州牧,北面有张鲁为寇相侵,周瑜于是到京口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受挫折,正担心自己内部发生变乱,不能同您对阵作战。请允许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进军攻取蜀地,得到蜀地之后再吞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在那里固守,以便与马超结援呼应,我再回来与您一起占据襄阳进击曹操,这样攻取北方就有希望了。”孙权同意此番言论。周瑜回到江陵,准备行装,然而路过巴丘的时候即发病去世了,年仅36岁。孙权身穿素服哀悼,感动所有部下。当周瑜灵柩运还吴郡时,孙权又往芜湖迎接,举办丧事的所有费用,全部供用不缺。后来又颁布谕令:“已故将军周瑜、程普,他们家的田客,都不能要他们纳税服役。”
当初周瑜被孙策作为好友相待,孙策的母亲又让孙权以尊奉兄长的礼仪对待周瑜。那时孙权的地位还是个将军,各位将军及宾客对他只行一般的礼节,唯有周瑜最先对他表示尊敬,对孙权执臣子礼节。周瑜性情开朗,宽宏大量,很得人心,只与程普不相和睦。周瑜年少的时候曾精心钻研音乐,即使在饮酒三爵之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一定能够听得出来,听出来就会回头望一望,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烟字有哪些成语大全?
『壹』“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贰』“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叁』带“烟”字的成语有哪些
『肆』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伍』有关烟字的成语
荒烟蔓草、
不吃烟火食、
狼烟大话、
荡为寒烟、
狼烟四起
『陆』烟字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
烟字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
烟花贱质、版
烟云过眼、
烟花风月权、
烟消雾散、
烟蓑雨笠、
烟视媚行、
烟聚波属
『柒』烟字有哪些成语
烟字有哪些成语:
浩如烟海、版
乌烟瘴权气、
灰飞烟灭、
雨愁烟恨、
硝烟弹雨、
『捌』带有烟字的成语有哪些
烟雾缭绕
[读音][yānwùliáorào]
[解释]形容一种朦胧的,看不清东西的感觉。
『玖』带烟字烟字的成语
过眼来云烟、
荒无人烟、源
硝烟弹雨
人烟稠密、
有气无烟、
齐烟九点、
柳烟花雾、
万顷烟波、
狼烟四起、
人烟阜盛、
一脉香烟、
浩若烟海、
竹烟波月、
蔓草荒烟、
雨井烟垣、
不食烟火、
如堕烟海、
露红烟绿、
枪烟炮雨、
尘烟障目、
千里无烟、
人烟浩穰
蛮烟瘴雨、
扯纤拉烟、
『拾』带“烟”字的成语有哪些
过眼云烟[guòyǎnyúnyān]: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浩如烟海[hàorúyānhǎi]: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荒无人烟[huāngwúrényān]: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烟波浩渺[yānbōhàomiǎo]: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灰飞烟灭[huīfēiyānmiè]: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烟开头四字成语
1.烟字开头有哪些四字成语烟字开头的四字成语:烟炎张天、烟花粉黛、烟花贱质、烟云过眼、烟花风月、烟波浩淼、烟霏雨散、烟霏雾集、烟霞痼疾、烟消火灭、烟波浩渺、烟飞星散、烟岚云岫、烟熏火燎、烟消雾散、烟蓑雨笠、烟雾腾天、烟视媚行、烟波钓徒、烟消云散、烟销灰灭、烟波万顷、烟断火绝、烟断火绝、烟聚波属-----------------------------硝烟弹雨:硝烟: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指战争;弹:子弹。
硝烟浓密,子弹如雨。形容战场炮火非常激烈硝烟弥漫:弥漫:充满。
指战场上炮火充满了整个空间接续香烟:接:连接,继承;续:连接下去;香烟:祭品,指祭享。比喻生养子孙,繁衍不断烟幕弹:能发出带色浓烟的装置。
比喻迷惑人的手段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放烟幕弹:比喻制象,掩盖真相人烟稀少:人烟:指住户。指住户少瘴雨蛮烟: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
云烟过眼:比喻事物转眼即逝。杳无人烟:谓僻远无人居住。
形容荒凉,偏僻。千里无烟:谓广大地区粮尽炊断。
过眼云烟: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不食烟火:①指不吃熟食。
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乌烟瘴气:乌:黑。
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
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纸落云烟: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烟不出火不进: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烟消云散: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
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烟消火灭:比喻事物消灭干净。烟波浩渺: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
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
也作“烟波。烟云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
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如堕烟海:好像掉在烟雾弥漫的大海里。人烟稠密: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七窍生烟: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至极;好像眼耳口鼻都要冒出火来。
狼烟四起: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
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荒无人烟: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
人烟:住户。过眼烟云: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
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灰飞烟灭: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
比喻人的亡;事物的消亡。浩如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
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烟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紫玉成烟:指少女逝世接绍香烟:接:连接;绍:继承;香烟:祭品,指祭享。比喻生养子孙,繁衍不断浩若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
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烟火之警: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
指发生战事烟云供养:指山水怡悦性情人烟凑集:人烟:指人家、住户。指居民密集人烟辐辏:人烟:指人家、住户;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
指居民密集不食人间烟火: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人烟浩穰: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枪烟炮雨:形容激烈的争战。云飞烟灭:比喻消逝。
雨条烟叶:①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
②喻情意的缠绵。雨蓑烟笠: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
亦借指渔夫。雨笠烟蓑:同“雨蓑烟笠”。
雨井烟垣:喻荒凉、冷落的景象。雨膏烟腻:谓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雨愁烟恨: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烟字打头的四字词语:
烟销灰灭
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嗓子烟熏火燎地难受。
烟云过眼出自
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烟消云散出自
《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烟霏雾集出自
南朝·宋·《河清颂》序:“嘉祥累仍,福应尤盛……烟霏雾集,不可胜纪。